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修武 《煤化工》1990,(2):6-9,28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和试验的φ2.8m加压气化炉,历经十年研制与五次热态试车,经过专家评议结论为:“φ2.8m加压气化炉主体设备是基本成功的。这台原型炉经修改完善后,可以用于工业生产”。建议国家安排一项工程,把此项成果付诸实践,经过长期考核后,为我国加压煤气炉国产化开拓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刘耀营 《煤化工》1989,(3):59-60
<正> φ2.8米加压气化炉试车组在总结了前两次热态试车经验及问题的基础上,此次试车前对气化炉炉体防磨盖板、夹套保护板及搅拌器进行了修复,改动了入炉蒸汽及氧气流量孔板的位置,并进行了调试,使其达到计量准确,以保证正常运行。试车工作按照热态试车专家评议会会议纪要的精神及国家科委批准的实施方案进行。  相似文献   

3.
科技动态     
《煤化工》1991,(1)
<正> φ2.8米加压气化炉Ⅱ型炉设计完成φ2.8米加压气化炉Ⅱ型炉设计是在该炉原型炉经过两年三次热态加氧连续加压气化试验后,结合1988年国家科委在太原召开的专家评议会意见,根据山西省科委及山西省化工厅的任务和要求,化工部第二设计院承担了φ2.8米加压气化炉Ⅱ型炉的工程设计任务。化二院Ⅱ型炉设计组,对国内外加压气化炉进行了分析比较,充分吸收原φ2.8米试验炉的成功经验,大胆改进第一代、第二代加压气化炉的不足之处,克服了目前国内生产使用中加压气化炉的薄弱环节,结合国情、博采众长,形成具有国  相似文献   

4.
我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和试验的φ2.8m加压气化炉历经十年的研制和五次的热态试车,初步解决了热动配合、炉篦扭矩和液压传动等关键技术问题。专家评议认为,该气化炉设备是基本成功的,这台原型炉经进一步完善后可用于工业生产。  相似文献   

5.
<正> ф2.8m加压气化炉试验装置是国家“七五”计划中的重点攻关项目。在国家科委及有关部委的支持与山西省科委及化工厅的直接领导下,化工部第二设计院、太原化肥厂及太原重机广参加试验的人员密切配合,总结了1988年5月热态试车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修复了气化炉本体,对炉内烧蚀的防磨板进行了修补,炉篦第四层被烧蚀的防磨盖板进行了更换,炉内搅拌器泄漏处进行了补焊,并对全系统水、汽进行了疏通。在此基础上,气化炉于1988年10月16日16时进行了再次点火试车。这次试车由于太原化肥厂外部条件(蒸汽、氧量)的限制,经国家科委批准,对工艺指标做了如下调整:  相似文献   

6.
《洁净煤技术》2009,(4):67-67
近日获悉,国内首套HT-L粉煤加压气化炉一次投料试车成功,打破了煤制气技术由国外长期垄断的局面,为中国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HT—L粉煤加压气化炉被誉为“航天第一炉”,采用航天火箭发动机的技术和热力场计算原理,由北京航天煤化工工程公司设计制造。  相似文献   

7.
朱万美 《煤化工》1989,(1):63-67
我所自行设计制造的φ1·8m加压气化炉装置,已于1987年4月16日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适合我国中小城市发展城市煤气的φ1·8m加压气化炉的顺利投产,将促进鲁奇加压气化技术在我国的进一步推广,并为扩大护径设计、开展煤炭综合利用、生产合成原料气和发展我国城市煤气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 我厂原有φ2.8m蒸馏塔三台,在扩建时,为了满足提高产量的需要,将两台φ2.8m塔改为φ3.2m的塔,采用天津碱厂的图纸,并作了局部修改。此两台φ3.2m蒸馏塔已先后于1986年10月和12月投入生产,根据初步查定的情况,对φ3.2m塔(以下简称大塔)和φ2.8m塔(以下简称小塔)对比如下:  相似文献   

9.
简述了单炉日处理原煤750 t、年产原料气(CO+H2)100万m3的航天粉煤加压气化示范装置的项目建设背景;介绍了装置的工艺流程;从原料输送、工艺操作、主要设备等方面分析了装置的技术特点;总结了装置投料试车、试车整改、稳定运行等阶段的生产运行情况;提出了装置有待改进的问题以及优化操作的建议。装置的72 h性能考核表明:装置的各项参数达到了较为先进的粉煤加压气化装置的水平,单位产品(粗醇)的各项消耗指标均优于设计值。  相似文献   

10.
针对干煤粉气化炉在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在成功应用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工艺和西门子干煤粉加压气化工艺的基础上,开发了神宁炉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概述了神宁炉气化装置的技术特点及主要工艺流程,总结了神宁炉气化装置试车过程中的重要数据、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试车结果表明,神宁炉气化技术的各项参数均达到了干煤粉气化技术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1.
<正>我公司新型干法窑(一线)生产能力为2 500t/d。窑尾预分解系统为单系列预热器(C_1:2-φ.56m,C_2:1-φ6.46m,C_3:1-φ6.46m,C_4:1-φ6.76m,C_5:1-φ6.76m),在线分解炉为φ5.06 m×30m,回转窑规格为φ4.0m×60m,冷却机为第三代充气梁篦式冷却机,风扫煤磨规格φ2.8m×(5+3)m,入窑喷煤管是四通道燃烧器。  相似文献   

12.
<正> 我所建设的水煤浆加压气化中间试验装置于1985年4月竣工后,在同年6~7月进行了实物投料化工试车。试车中拟解决如下几个问题:1.水冷壁气化炉内水煤浆的点火技术;2.摸索各设备的运行条件;3.暴露工艺及设备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简介4.0 MPa碎煤加压气化工艺流程,详细介绍晋城15~#无烟高硫煤在4.0 MPa碎煤加压气化炉中的使用情况,以及气化炉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优化改进措施,并通过单炉负荷摸高试验确定了气化炉的最高氧负荷;同时,在总结实际运行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确保气化炉长周期运行的关键控制项。3 a多的实践表明,4.0 MPa碎煤加压气化炉能很好地使用灰熔点高(≥1 485℃)、挥发分低(6%~7%)、固定碳含量高(≥72%)的晋城15~#煤,单炉日投煤量可达540 t左右,单炉氧负荷可稳定在9 000~10 000 m~3/h,所产粗煤气中有效气含量可达70%、甲烷含量在(8±1)%,单炉运行周期可达98 d。  相似文献   

14.
0前言永登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两条2500t/d熟料生产线,煤粉制备系统配备两台φ2.8m×(5+3)m风扫煤磨,设计台时为16t/h。分别于2001,2002年底投产,投产后系统运行稳定,台时产量稳定在17.5t/h左右,煤粉水分合格率稳定在  相似文献   

15.
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的发展及大型化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空气流态化燃烧,蒸汽流态化气化,利用温度差,间歇煤燃烧,煤气化制气技术,成功地开发FM1.6循环流化床粉煤气化炉。并介绍了气化炉大型化的措施和采用φ2500粉煤气化炉技术改造化肥厂块煤固定床气化炉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4.0 MPa碎煤加压气化炉运行负荷摸高试验,将气化炉进出物料参数、不同负荷加煤与排灰时间间隔、气化炉的负荷上限等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单台气化炉最大氧负荷为10 000 m~3/h(标态),该配置下的最高运行负荷以9 000~9 500 m~3/h(标态)为宜。在实际运行中,应严格按照工艺指标控制操作,尤其是气化炉出口温度、灰锁温度、气化炉与夹套压差等指标。  相似文献   

17.
《小氮肥》2021,(1)
正2020年12月10日17:56:00,榆林能化公司F#气化炉一次性投料试车成功,标志着世界首台多喷嘴对置式半废锅气化炉,正式进入带负荷试运阶段。该型气化炉由原兖矿集团和华东理工大学共同研发,炉长45.75 m,内径4.2 m,质量737 t,日处理煤量2 000 t,具有碳转化率高的优点,能源利用效率相对于传统激冷式气化炉大幅提高。高温合成气经气化炉内废锅回收大部分显热,每小时副产9.8 MPa高压蒸汽约100 t。  相似文献   

18.
张伍辉 《中国水泥》2015,(3):99-100
<正>我公司2500 t/d熟料生产线煤粉制备系统采用φ2.8m×(5+3)m风扫煤磨,自2005年10月投产运行以来,窑系统稳定,熟料质量较好,但煤磨产量偏低,煤粉质量波动较大。受其影响,窑的日产量仅能维持在2750t左右。为降低水泥生产成本,公司要求对煤磨系统进行技术改造,使窑产量再上一个台阶。为此,在合肥院专家的指导下,公司利用年度大修之际,成功地对φ2.8m×(5+3)m风扫煤磨进行了技术改造,使煤磨和回转窑系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碎煤加压气化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碎煤加压气化工艺改进思路:验证了炉型扩大、提高气化炉操作压力和使用CO2作为气化剂返炉的可行性;提出了煤锁气冲压优化、入炉煤粒径控制的改进方案;提出了入炉煤中微量元素(主要是氯元素和氟元素)露点腐蚀是气化炉夹套减薄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详细介绍了恩德炉试车步骤和升温注意事项。根据试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指标调优及相关改造,改造后吨氨煤耗由3.08t降至2.40~2.60t,吨氨氧耗由800m3(标态)降至600m3(标态),确保了装置的稳定长周期运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