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分析化学是高等学校化学、材料、药学、食品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富含思政元素。在分析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提高个人素养、深入挖掘和梳理分析化学教材中的思政元素,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和创新,建立"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持续改进,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有机融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
化学名词术语是化学知识传播的基础。本文分析了晚清第一本化学中文译著《化学入门》中出现的元素周期表、元素化合物的命名、化学方程式等化学名词术语。并与晚清流传较广的化学著作《化学初阶》和《化学鉴原》的一些名词术语的进行了比较总结出:其后翻译的化学教材及读物在化学名词术语的翻译上不同程度的参考和借鉴了《化学入门》。晚清译著《化学入门》对近代化学在中国的形成与传播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基础化学原理是由原来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大基础课程合并而成的一门基础理论课程,又是近化学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本文在明确构建基础化学原理课程系列教材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将基础化学原理理论课及其实验课视为统一整体,以《基础化学教程(无机与分析)》及《基础化学实验》为主教材,教师、学生用指导书和电子课件为辅的系列教材体系的构建与实践。实践证明,该系列教材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相似文献   

4.
新版教材的诞生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依据2017版新课程标准进行内容更新及编制。旧教材的第一章是《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几个基本实验操作的学习与后续的学习有重复,由此新教材将"物质及其变化"编排在新教材第一章。任何物质都由元素组成,利用元素组成学会分类的科学方法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在化学学习中,科学分类法对后续预测物质性质及变化尤为重要。与此同时,新旧人教版中"物质及其变化"在内容选取与编排、栏目设置、习题设置上体现了更加明确的素质导向。本文通过对新旧人教版"物质及其变化"的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比较,旨在于对教师教学改革以及学生学习方法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工科基础化学教材历经60多年的变革,从一套全国通用的无机化学教材,发展至如今有了为各类专业使用的教材,迎来了教材建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自教育部提出工科化学系列课程改革16年来,我们在创新和实践中不断探讨和思考的三个问题,并予以切实解决,从而提升了工科化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和教材质量。  相似文献   

6.
由成都科技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写,刘克本教授主编的《无机化学》,是一本具有明显特色的教改教材。该教材是在我们学习和研究了80年代国内外无机化学教材体系和内容的深广度,不断进行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全国工科化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对无机化学课程的基本要求编写而成。全书共15章,内容分为三个部分:Ⅰ、化学反应原理及物质结构基础;Ⅱ、溶液中的化学反应;Ⅲ、元素化学。约60余万字。1987年7月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第一版,1991年8月出第二版,并由新华书店向全国发行。  相似文献   

7.
基础化学实验是农业院校的一门重要基础实验课程,有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我校的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和教材都作为广东省高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项目来建设。本文论述了我校基础化学实验精品教材和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践及取得的一些成效,根据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编写教材,注意与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相结合,并强调精品教材建设与精品课程建设应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以基础化学教材建设为例,介绍了高等教育教学中教材建设发展的趋势,探索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整合和拆分知识点、技能点构建知识树和资源一体化设计,建设包含微课程在内的多媒体数字资源,通过印刷二维码使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资源一体化、立体化呈现。  相似文献   

9.
无机化学是化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在化学教学中,无机化学始终是教学难点与重点,如何加强学生学习,提高无机化学中元素化学教学有效性是当前教师重要研究的课题之一。在元素化学教学有效性的目标导向下,化学教师要从理论知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自学能力、情境教学法、化学实验这五个角度入手,对元素化学教学进行优化和创新,以提高元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为教学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化学化工专业英语是为化学化工相关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本文对《化学化工基础英语》进行了教材分析,内容包括教材的内容、优点、不足之处或建议。最后,对编写该类教材应该考虑的问题做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与材料科学、能源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互相关联和渗透是现代腐植酸应用化学研究的特征。腐植酸属于复杂的生物大分子。腐植酸原料的多样性、复杂性,用途的广泛性,使腐植酸的应用化学研究几乎涉及了所有的化学学科研究领域。本研究主要介绍了近些年腐植酸的应用化学研究进展,旨在对腐植酸的研究开发起到新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田瑞芬  周运友  周双六 《广东化工》2013,(24):156-156,143
师范院校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工厂企业相结合,文章由拓宽学生知识面、全面培养学生专业综合素质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介绍了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在应用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中的一些经验,为师范院校应用化学专业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摘有机化学是面向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因授课教师的知识背景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地适宜考虑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文章根据作者在有机化学授课上的教学实践与经验,浅议高分子材料学在有机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兴趣与课堂效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材料现代制备方法》是一门面向材料科学与 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范围广,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文章试图对该门课的课程定位、教案设计、课件制作、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考核等几个问题进行简要阐述与探讨,以期对材料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体现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理念,文章对我校化学及应用化学专业开设的《表面活性剂化学》这一专业课程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结合贵州省经济及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对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概念、性质及用途的介绍,引用文献展示表面活性剂知识在科研工作中的应用和列举生活生产中表面活性剂应用实例引出教学内容等教学手段,使得学生能够对《表面活性剂化学》这一专业课程产生学习兴趣,从而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以便用于将来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6.
陈玲  袁万选  梁建烈 《广州化工》2013,(21):164-165
物理化学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理论课。本文结合广西民族大学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及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对工科物理化学教学方法进行分析和讨论。本文提出:针对物理化学课程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阐述要做好工科物理化学教学须注意构建课程理论知识框架和课程中各个重要知识点的链接,加强基础性及应用性,结合科研与教学实际,在素质教育中加强学生科学学习能力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普通化学是理工科院校各个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新时期同济大学提出了“知识、能力、人格”(KAP)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调提升创新能力是人才培养的关键。论文针对这一背景,分析了化学基础课在创新能力培养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探讨了化学基础课教学应努力适应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注重科学兴趣的培养,激发创新动机,引导创新思维。化学基础课教学的基本目标,不仅要向学生传授“高效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提升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结合北部湾地区对油气储运人才的需求,以培养服务地方的应用型油气储运人才为目标,对培养油气储运人才的基础化学教学过程进行了改革。通过将信息化教法和信息化学法引入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更加高效的对知识体系进行优化整合,而且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原电池知识的信息化教学为例,探索研究了信息化教法和信息化学法在培养应用型油气储运人才中的应用,将对其他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也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晓芳 《广东化工》2010,37(6):147-148
文章指出了应用化学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讨论了综合实验的内容及基本要求,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总结了实行综合实验改革后应用化学专业综合性实验教学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The earlier tremendous interest in molybdenum blue solutions-an enigma for generations of chemists-became even more pronounced when it turned out that the basic building units correspond to giant wheel-shaped clusters with nanostructured cavities, displaying exceptional aesthetic beauty. This discovery will stimulate new ideas in supramolecular chemistry, colloid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The giant wheels represent nanosensors and nanoreactors, enabling the initiation of chemical processes at different positions, like a "structured landscape", and can even be used as robust synthon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mpounds with typical solid-state structure, a situation comparable to crystal engineer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