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1 毫秒
1.
目的:了解2020年荆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食品抽检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方法:对2020年荆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所食品抽检结果进行收集汇总,分析抽检完成情况及发现的主要问题。结果:2020年共完成7488批次食品监督抽检任务,抽检样品共涵盖26个食品类别,其中检出不合格样品286批次,样品总体不合格率为3.82%。不合格率高于5%的食品类别有:餐饮食品类、酒类、蔬菜制品类。结论:2020年抽检样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食品添加剂滥用、农兽药残留、微生物污染和其他污染物。  相似文献   

2.
2016~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我国当前食品安全的整体情况。方法 对2016~2017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进行汇总, 分析各季度监督抽检完成情况及抽检发现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结果 2016~2017年全国共完成3863983批次食品样品的监督抽检, 其中检验项目合格的样品3773847批次, 总体合格率为97.7%, 检出不合格样品90136批次。监督抽检样品涉及33个食品类别, 其中粮、油、肉、蛋、乳、食用农产品等大宗食品的合格率普遍较高, 婴幼儿配方食品合格率为99.4%, 但淀粉及淀粉制品、蔬菜制品、餐饮食品和酒类的合格率偏低。抽检发现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污染, 且微生物污染问题在每年的第3季度更为严重。结论 我国当前的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和微生物污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6~2018年我国坚果炒货食品的安全形势。方法 汇总2016~2018年坚果炒货食品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其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共抽检坚果炒货食品2554批次, 检出不合格样品50批次, 总体不合格率为1.96%, 且3年来不合格率逐年上升。网购产品的不合格率显著高于非网购产品。开心果类、松仁类、核桃类坚果炒货食品的不合格率分别为7.64%, 7.41%和7.27%, 不合格项目主要为霉菌、二氧化硫残留量、过氧化值、酸价和大肠菌群等。此外, 花生类坚果炒货食品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1超标产品3批次。结论 开心果类、松仁类、核桃类坚果炒货食品的不合格率偏高, 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霉菌、大肠菌群污染和过氧化值超标, 花生类的黄曲霉毒素B1污染问题也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本文汇总研究了2021年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从食品类别、不合格项目、抽样地、包装类型、时间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查找食品安全风险,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在抽检的73918批次食品中检出不合格样品1417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8.08%。抽检覆盖32个食品类别,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冷冻饮品、餐饮食品、食用农产品、方便食品等10个类别合格率低于总体合格率。主要风险指标为农兽药残留超标、微生物污染、质量指标不合格、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累计占不合格项次总数的88.08%。四季度的不合格率明显高于前三季度。散装食品的不合格率高于预包装食品。2021年河南省食品安全整体情况良好,但一些品种、指标仍存在不同程度的风险。建议对高风险品种和项目指标、问题多发的企业加强监管,强化源头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针对2018~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发现的问题、存在的风险点进行分析。方法 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2018~2019年全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进行汇总, 分析监督抽检整体完成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食品安全问题。结果 2018~2019年共抽检样品8092655批次, 不合格率2.3%。抽检样品共覆盖35个食品类别, 2018年仅涉及34个食品类别, 2019年增加了食盐这个类别的抽检。检出不合格率较高的食品类别有蔬菜制品、餐饮食品、方便食品等, 这3个食品类别在2018、2019两年不合格率基本高于5.0%(除2019年方便食品为4.2%)。结论 2018~2019年我国食品安全形势总体平稳, 抽检过程中发现在问题主要为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农兽药残留指标不合格问题、微生物污染问题等, 这3个问题类别样品占不合格样品总和的70.0%以上, 但问题分布情况稳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2018年广东省乳制品的食品安全状况。方法 在广东省内抽检612批次不同样品类别的乳制品, 根据相应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或法律法规对检验结果进行判定。结果 2018年广东省乳制品的合格率为98.53%; 不同抽样环节的不合格率无显著差异(χ2=0.517, P=0.472); 共检出含乳冷冻饮品,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 含乳糖果、巧克力及巧克力制品, 含乳糕点和含乳饮料5个样品类别存在不合格情况, 其他样品类别未检出不合格, 含乳冷冻饮品的不合格率较高; 不合格项目为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婴幼儿谷类辅助食品的镉项目风险监测, 问题发现率24.24%。结论 广东省乳制品食品安全状况总体较好, 主要存在微生物污染问题, 冷冻饮品的质量安全控制仍需加强。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国近几年乳制品的食品安全形势,及时发现乳制品中的问题和安全隐患。方法汇总2016—2019年前三季度乳制品的国家安全监督抽检结果,对其整体和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16年1月—2019年9月,共抽检乳制品4.28万批次,其中检出不合格样品142批次,总体合格率为99.67%。按照抽检区域进行分类,其中西北地区的总体合格率最低,为98.75%。按照食品细类进行分类,灭菌乳、发酵乳和调制乳抽检样品数量占全部乳制品数量的75.84%,合格率相对较高,分别为99.93%、99.47%和99.89%。不合格原因主要包括微生物(大肠菌群、酵母菌和霉菌)、质量指标(酸值和蛋白质)和食品添加剂的超标。结论乳制品中的问题以微生物污染为主,质量指标不达标和食品添加剂过量问题也是乳制品中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1.市场监管总局:2020年中国乳制品合格率为99.87%据近日发布的《市场监管总局关于2020年市场监管部门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情况的通告》显示,2020年我国乳制品抽检合格率为99.87%;婴幼儿配方奶粉抽检合格率为99.89%,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抽检合格率为99.91%,是34类抽检食品中合格率最高的。据介绍,2020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完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6387366批次,依据有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检出不合格样品147721批次,总体不合格率为2.31%。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18年我国鸡蛋的食品安全形势。方法 汇总2018年鸡蛋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其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共抽检鸡蛋1310批次, 检出不合格样品77批次, 总体不合格率为5.88%, 不合格原因是检出禁用兽药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氧氟沙星。柴鸡蛋、草鸡蛋、土鸡蛋的不合格率分别为10.53%、8.93%和7.49%, 均高于普通鸡蛋。一季度和三季度抽样的鸡蛋不合格率分别为9.16%和5.74%, 明显高于二季度(2.56%)。结论 鸡蛋中检出氟苯尼考、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禁用兽药的问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近年来我国蜂蜜产品的食品安全形势。方法 汇总2015~2018年蜂蜜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其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18年共计完成蜂蜜抽检2279批次, 检出不合格样品41批次, 总体不合格率为1.80%, 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检出禁用兽药氯霉素和菌落总数、嗜渗酵母计数等微生物超标, 其中氯霉素的不合格率在二季度最高, 微生物项目的不合格率三季度最高。根据生产日期分析, 2014~2018年蜂蜜的不合格率分别为4.55%、2.34%、1.56%、0.99%和0.45%, 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我国蜂蜜的食品安全形势近年来有所改善, 违规使用氯霉素是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绵阳米粉的质量安全进行分析,为绵阳米粉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建立提供依据。方法 对绵阳市生产流通环节米粉中重金属元素、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品质指标等16个项目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进行质量安全状况分析。结果 蛋白质是影响绵阳米粉品质的主要因素,水分和铬是影响绵阳米粉品质及质量的次要因素,3个指标产品不合格率分别为37.5%、2.5%、2.5%。其他重金属元素、食品添加剂、真菌毒素指标均合格。结论 品质指标及重金属元素是当前影响绵阳米粉质量及安全的关键风险点,监管部门应加强对该方面检测指标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餐饮食品安全状况,从而有针对性的对消费者、餐饮经营者和监管者提供建议.方法 对2019—2020年期间东中西部12个城市的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进行汇总整理,包括合格信息和不合格信息,从中筛选出涉及餐饮食品的抽检数据和不合格项目进行分析.结果 2019—2020年东部的餐饮食品合格率由99.3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2016~2019年我国国家粮食加工品的食品安全形势。方法 汇总全国2016~2019年粮食加工品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不合格项目信息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在汇总分析2016~2019年粮食加工品监督抽检的15.7万批次中, 检出不合格样品862批次, 总体合格率为99.45%, 抽检的粮食加工品品类中, 大米、小麦粉、挂面、其他粮食加工品等亚类的合格率分别为99.89%、99.28%、99.50%、98.49%。其中大米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重金属超标, 小麦粉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真菌毒素超标, 挂面的主要问题是食品添加剂不符合规定, 其他粮食加工品的主要问题是微生物超标和食品添加剂不符合规定。农药残留近年来未发现问题。结论 微生物超标、食品添加剂使用不符合规定、真菌毒素超标和重金属超标等是粮食加工品现阶段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018年我国蔬菜的食品安全形势。方法 汇总2018年蔬菜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共抽检蔬菜2077批次, 检出不合格样品68批次, 总体合格率为96.7%。抽检的16种蔬菜中, 菠菜的合格率仅为85.2%, 芹菜、韭菜、普通白菜、豇豆的合格率分别为87.3%、89.8%、90.8%和94.4%, 姜和黄瓜的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9.4%, 其余9种蔬菜未检出不合格。菠菜、芹菜、普通白菜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毒死蜱超标, 韭菜的不合格原因主要是腐霉利超标。结论 菠菜、芹菜、韭菜、普通白菜的合格率偏低, 毒死蜱、腐霉利等农药超标是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河源地区5个产粮区的大米、市售常见品牌中6种玉米淀粉和河源2家城市自来水中铝元素的含量情况。方法对河源5个主要产粮区的共计200批次大米进行采样,对市售玉米淀粉随机抽取6个品牌共60批次样品,以及对河源两家饮用供水系统连续30 d取水样各30次,采用GB 5009.18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铝的测定》分别对大米、玉米淀粉和饮用水中铝元素进行测定。结果以欧盟确定的面制品中铝限量标准为参考,所抽的200批大米中,不合格样品有4批,总体不合格率为2.0%;所抽市售玉米淀粉铝60批,不合格样品有3批,总体不合格率为5.0%;东江河东源段供水系统中测定铝含量介于0.053~0.071 mg/L,平均含量为0.066 mg/L;新丰江供水系统中测定铝含量介于0.042~0.064 mg/L,平均含量为0.058 mg/L。估算出河源米粉原料带入的铝含量最高值为14.15 mg/kg。结论原料中铝检出情况证明河源米粉在不添加含铝添加剂的情况下也可能存在铝的残留,应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同时建议尽快制定米粉制品中形态铝标准方法和米粉制品中铝元素限量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2018年我国水果的食品安全形势。方法 汇总2018年水果国家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结果, 对其不合格项目等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18年共抽检水果1549批次, 检出不合格样品39批次, 总体合格率为97.5%。葡萄、西瓜、草莓均未检出不合格样品, 苹果、梨、桃、鲜枣各检出1批次不合格, 但柑橘类水果的问题比较严重, 合格率仅为79.4%, 不合格原因主要是丙溴磷、三唑磷等农药残留超标。与一季度相比, 二季度和三季度柑橘类水果的合格率略有升高。结论 柑橘类水果的合格率偏低, 违规使用丙溴磷、三唑磷等农药是最主要的食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