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长河坝水电站左坝肩边坡高陡、卸荷作用强烈、长大裂隙较发育,造成了边坡岩体结构的复杂性和边坡变形破坏方式的多样性。因此,分析边坡的变形破坏机制对边坡稳定性复核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地质调查、岩体结构特征和监测资料,对边坡进行了结构面统计和岩体分区,分析了裂缝成因和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下部边坡爆破开挖使fz-15断层及其下盘压缩变形,上盘岩体下沉;边坡沿J6组结构面产生剪切滑移变形,上部岩体沿J3组结构面产生拉裂,沿J2结构面产生倾倒变形,产生了各种方向的裂缝。边坡变形破坏模式主要为滑移—拉裂破坏和倾倒—拉裂破坏。采用针对性支护措施后,裂缝变形得到控制,边坡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倾倒岩体边坡是岩体向临空面发生弯曲变形的特殊岩质边坡,随着边坡开挖岩体卸荷,坡体应力重新分布,倾倒岩体折断面逐渐连通,坡体持续发生时效变形,易导致边坡变形失稳。依托澜沧江苗尾库区沿江公路倾倒岩体边坡实例工程,分析边坡高位错落变形特征及孕育过程,研究倾倒岩体边坡高位错落变形影响因素、失稳原因及变形机理;边坡治理遵循“锁口、强腰、固脚”的思路,采用削坡减载、主动预加固防护、挂网喷锚、堆渣压坡及截排水措施等进行综合治理,评价边坡加固前后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倾倒岩体边坡变形具有继承性,高位错落变形是前期倾倒岩体变形的延续;倾倒岩体变形边坡治理以主动预加固防护为主,削坡减载与锚固防护并重,限制倾倒变形岩体应力松弛与蠕变,可为类似边坡病害分析与治理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库区强倾倒变形体常在蓄水期以特定模式发生失稳破坏。根据现场强倾倒变形体蓄水失稳特征,分析其破坏模式为"上拉下剪"式破坏,破坏面具有明显分段性。在传统Sarma法基础上,考虑饱和岩体强度降低及所受静水压力,通过调整岩层面强度折减系数改进了Sarma法。以Fortran为平台编写强倾倒变形体稳定性分析程序,通过苗尾水电站工程实例边坡对所提力学模型和分析方法进行验证,并与离散元模拟结果进行对比验证其准确性。最后进行参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边坡自然坡角对倾倒变形体稳定性影响比较大,坡角越陡稳定性越低,同时软岩较多的边坡蓄水后稳定性将大大降低,得出的结论和规律符合工程实际。  相似文献   

4.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研究了混凝土与基岩胶结面的不同平均应力抗剪断强度对应的真实抗剪断强度,以及混凝土和基岩弹性模量取值对计算真实抗剪断强度值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可供现场抗剪断试验和工程设计时选择抗剪断强度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5.
岩体结构类型直接影响边坡的失稳机制,而不同类型结构对坡体稳定性的影响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基于岩体结构特点进行的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便成为了工程边坡设计及深入评价和预测边坡发展变化趋势的重要基础工作。针对工程边坡中出现的反向次生成层结构边坡,根据其特点和工程经验,选取影响这类边坡稳定性的6个重要因素,通过参数取值正交试验,并采用UDEC软件对其进行数值模拟,获得各影响因素对边坡变形破坏影响程度的量化结果。结果表明:6个因素对反向次生成层结构边坡不同稳定性指标影响的主次顺序各不相同,总体而言,岩石强度、坡高和坡角是影响整体稳定性的首要因素;边坡稳定性系数、次生成层最大张开程度及坡顶最大位移在单一因素变化下分别表现出不一样的响应特征。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开挖扰动区的岩体力学参数取值问题,将岩体的声波速度与岩体质量指数Q、岩体分类指数RMR及地质强度指标GSI联系起来,并将声波速度引入到广义Hoek-Brown强度准则中,建立了由岩体声波速度及岩块单轴抗压强度预测开挖扰动区岩体的变形及强度参数的方法.利用三峡工程永久船闸边坡开挖扰动区的检测参数,结果表明,基于Hoek-Brown准则由声波速度及岩块强度预测的岩体变形模量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本方法可预测开挖扰动区的岩体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7.
以澜沧江上游某水电站为例,对区域内的勘探平硐进行详细的编录、统计和分析,通过勘查和实地调查对库区倾倒变形体的位置、岩性及产状、结构面特征和规模进行详细分析,发现水电站库岸的倾倒变形严重。借助UDEC软件采用最大水平位移、变形面积、总位移这三种方案对倾倒变形进行评价,得出用总位移作为倾倒变形岩体变形的评价方法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8.
在鹿马登水电站工程枢纽区混凝土与岩体接触面抗剪强度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正应力状态下片麻岩、变粒岩、石英片岩与混凝土接触面的剪切变形、破坏特征以及抗剪强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混凝土与岩体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建议值,建立并验证了混凝土与岩体接触面的抗剪强度模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研究了混凝土与基岩胶结面的不同平均应力抗剪断强度对应的真实抗剪断强度,以及混凝土和基岩弹性模具取值对计算真实抗剪断强度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可供现场抗剪断试验和工程设计时选择抗剪断强度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0.
以某岩质高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分析,根据边坡岩体结构和破坏特征,应用Hoek-Brown经验准则确定岩体抗剪强度参数,采用极限平衡法和FLAC - 2D有限差分程序对边坡进行稳定性分析,并依据分析结果制定了加固方案,通过分析验证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边坡加固方案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以我国跨度最大的公路隧道韩家岭浅埋隧道为背景,讨论通过不连续面网络图模拟真实岩体的几何特征.建立工程适。用的计算模型问题。探讨地表不连续面研究成果对于隧道稳定性分析和设计的意义.方法采用蒙特卡洛方法建立不连续面模拟的数学模型。应用计算机随机绘制拟开挖岩体不连续面三维网络图.结果介绍了隧道岩体相关工程地质工作。给出了基于统计原理的岩体不连续面三维计算机模拟方法.结论应用“岩体不连续面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数据的计算机处理,可以随机模拟不同不连续面产状参数.绘制出拟开挖岩体不连续面三维网络图,建立工程适用的计算模型.设计初期由拟开挖隧道附近公路路堑边坡得到的工程地质研究结果与隧道施工期间得到的隧道围岩工程地质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采用地表不连续面工程地质工作研究结果进行隧道设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金沙江构造结合带是典型的板块碰撞作用形成的构造混杂岩带,不仅地质结构复杂,而且发育了工程特性极差的特殊岩土体。在金沙江上游白格滑坡成因机理调查与分析过程中,新发现了巨型滑坡体后缘滑壁发育厚度较大、分布较连续的黏土化蚀变岩,是构成滑动带的重要组分。基于相关样品的原位测试和室内系统的物质组成、耐崩解、环形剪切、动三轴等物理力学试验研究,揭示了黏土化蚀变岩的灾变力学特性及其在白格滑坡形成演化中的作用。主要结论如下:(1)白格滑坡黏土化蚀变岩是金沙江构造结合带中蛇绿岩蚀变的产物,蚀变程度高,蚀变系数介于0.64~0.86之间,黏土矿物成分以伊利石为主、伊/蒙混层矿物次之,遇水极易崩解,崩解指数达50%以上;(2)黏土化蚀变岩中工程性质最差的是蚀变黏土,水和振动荷载作用下强度弱化显著,含水率由10%增至20%后剪切强度降幅达34%,动强度远小于其静强度,并随着振动次数的增加不断降低,是促进斜坡岩体结构面贯通、破坏的重要因素;(3)白格滑坡滑动面的形成受节理结构面与黏土化蚀变岩联合控制,整体上可分为2种模式:黏土化蚀变岩厚层软弱夹层型和充填节理裂隙贯通型;(4)金沙江上游发育的不少巨型高位滑坡与黏土化蚀变岩不良工程特性具有密切的关系,岩体结构与特殊岩性的组合是值得关注的区域性易滑地质结构。相关认识对于青藏高原东缘大江大河岸坡稳定性分析和防灾减灾具有较好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进行反倾向层状边坡的弯曲倾倒分析时,需要对边坡破坏基准面的位置和形状作一种简单假定;目前常见的假定形式为直线型破坏面,并垂直于岩层层面。从野外观测来看,这种假定的破坏面与实际工程边坡破坏面并不吻合,为提高反倾向层状边坡弯曲倾倒计算的可靠性,提出一种搜索破坏基准面的算法。基于潘家铮最大最小原理,认为边坡破坏基准面(由各个岩层折断面组成)为使边坡发生整体破坏所需外力最小的破坏面。在破坏基准面的搜索过程中,根据岩层的受力分析确定其破坏模式(剪切破坏和弯曲拉裂破坏);然后,依据最后一块岩层发生倾倒破坏的条件确定岩层可能发生破坏的范围,并将可能发生破坏的岩层划分为多个组合,利用极限平衡方法,结合岩层的破坏模式,求出各组岩层发生整体破坏所需的最小外力F;最后,不断变化搜索角,得到一系列F,其中的最小值为边坡发生整体破坏所需的最小外力,对应的破坏面为边坡潜在破坏基准面,相对应的岩层组合为最危险的岩层组合。选用安徽皖南地区的某反倾向板岩边坡作为工程实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算法所得到的破坏基准面能较好地与实际工程边坡破坏面、文献模拟结果相吻合,进一步说明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以"汉江中游任河流域镇巴县幅地质灾害调查及专题研究"项目为依托,基于区域地质环境概况、遥感解译与野外实地考察,研究了镇巴县幅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在此基础上,选择坡高、坡度、坡形、降雨量、工程地质岩组、距断层距离、距河流距离、人类工程活动与灾害点密度9种评价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各评价因子的判断矩阵,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数,对镇巴县幅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和分区。结果表明:(1)镇巴县幅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其中滑坡93处,崩塌6处,泥石流4处;(2)地质灾害多发育在坡形为凹凸面坡、坡度为0°~10°、起伏度为0~30 m的斜坡中,且集中分布在河谷两侧的高程为500~800 m的低山区;(3)地质灾害危险性可分为高、中、低三类,面积分别为62.05、143.43、224.57 km2。高危险区主要分布在泾洋河流域,占总面积的14.4%。  相似文献   

15.
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对于岩体破碎、裂隙发育的边坡,前期地勘和试验工作获取到的信息非常有限,难以确定岩体力学参数统计特征。本文结合边坡施工开挖逐步揭示的工程地质信息,建立切合工程地质特征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模拟边坡开挖过程对工程岩体岩石力学参数进行反分析,对比开挖过程测斜监测获得的位移变形,获得了接近实际情况的最优计算参数,并利用获得的参数分析边坡的稳定性,预测开挖加固效果。结果表明,采用基于弹塑性有限元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是有效可行的,可以计算得出岩体位移场,应力场的变化特征,揭示边坡开挖变形的内在机制。本研究为复杂地质条件下信息化施工设计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高地应力地区的建基岩体卸荷松弛特征受到广泛关注,而中等地应力地区的建基岩体卸荷松弛特征及受控因素,国内外却鲜有报道。本文以大岗山水电站为例,揭示中等地应力地区建基岩体的卸荷松弛特征,这既是对西部水电工程中建基岩体卸荷松弛理论的补充,又为大岗山水电站建基岩体的后期工程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因此研究意义重大。在大岗山水电站地质背景条件的研究基础上,依靠现场调研和大量的钻探、物探、孔内摄像等测试手段,讨论了中等地应力地区坝基开挖后的卸荷松弛特征,包括表生卸荷松弛和内生卸荷松弛两类现象,总体表现为裂隙张开、岩体松动、整体松弛的特点,几乎无新生岩石破裂产生,具有典型的继生性特征。同时指出,中等地应力地区建基岩体的卸荷松弛特征受到岩体结构的控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究冻融作用对倾倒式危岩体稳定的作用机理及长期劣化规律, 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考虑结构面冻胀力、未贯通段抗拉强度劣化及冻结深度演化对倾覆点力矩的影响,构建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分析方法. 基于岩石冻胀理论,考虑岩石碎屑流失、微裂隙倾角、温度等参数对孔隙半径冻胀破坏的影响,建立岩石抗拉强度劣化模型并验证其合理性. 利用裂隙分布不均性修正Stephan冻结深度经验公式,得到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冻结深度计算方法. 结合工程算例,讨论不同敏感参数对倾倒式危岩体稳定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初始抗拉强度越低、孔隙率越大,危岩体稳定性劣化效果越显著;当环境温度高于263.15 K (?10 ℃)时,危岩体稳定性对温度的变化敏感,危岩体保温措施的效果显著;当碎屑流失比超过0.8时,冻融循环作用对危岩体的劣化速率明显加快,倾倒式危岩体的长期冻融劣化效应明显,控制冻胀破坏产生的碎屑流失有利于寒区危岩体保持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18.
公路路基工程勘察的物探方法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宜连公路宜章城关至凤头岭段工程勘察实例 ,讨论了采用工程地质测绘、工程物探和钻探相结合的方法 ,进行复杂岩溶地质条件下的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方案。工程实例证明 ,地震共偏移距离法和瞬变电磁法等探测手段的有机结合 ,可以达到较好的物探效果。对几种典型岩溶构造物探异常特征进行了分析 ,说明了各种物探方法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