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雷击是造成±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的首要原因,开展输电线路防雷评估对系统的安全与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方法  文章依托我国某在建±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根据工程设计使用条件选用导、地线型,通过沿线各海拔、气象区分布塔型数量,确定了主力杆塔;综合沿线各塔位地面倾角、土壤电阻率、雷暴日、气象区等分布比例,评估了全线耐雷性能,并针对工程雷电特性,提出了具体的防雷优化措施,此外,还对比了电气几何模型(EGM)法中关于地形考虑的2种方法间的计算差异。  结果  计算结果表明:工程综合雷击闪络率不满足设计参考值要求,全线以绕击防护为主,沿线雷暴日与杆塔正极侧的地形条件是防雷关键影响因素。  结论  将全线位于C级及以上多雷区,山区正极侧地面倾角≥25°的杆塔保护角采用?15°设计后,可满足雷击闪络率不大于0.10次/(100 km·a·40 d)的防雷要求,经分析对比邻近已投运±800 kV线路的耐雷性能与实际运行数据,论述了文章计算方法及结果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云广±800 kV直流输电线路途径地区山脉起伏、地形复杂、雷电活动频繁,线路防雷面临严峻的考验。结合云广线路的工程实际,采用ATP-EMTP数值模拟软件,对该线路的反击和绕击耐雷水平进行研究,并根据《过电压保护规程》和修正的电几何法计算反击和绕击的闪络率,为线路运行和以后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2011年1O月25日,江西首条过境特高压输电线路溪洛渡至浙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赣江大跨越正式试桩,试验基础工程开始混凝土灌注。溪洛渡-浙西±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是途经江西的第一条特高压线路,全长1679.9 km,途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和浙江五省,江西境内线路路径465 km。该工程位于丰城市境内,自西北向东南跨越赣江。这次试桩工程开工,是溪  相似文献   

4.
电力工业在推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以滇西北-广东±800kV特高压直流工程为例,通过对项目沿线林地的调查,分析输电线路工程建设对森林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生态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220 kV线路差异化防雷评估与改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方勇  厉瑜  蔡明  王炳强 《电力与能源》2013,(6):620-622,625
西藏电网220 kV线路差异化防雷评估与改造技术,以雷电监测数据、地形地貌为首要评估要素,综合考虑线路走廊的地闪密度、雷电流幅值、塔型、各基杆塔接地电阻实测值等多元参数,制定差异化的防雷技改方案.线路雷击闪络风险综合评估后的治理原则,以“堵”为主.在交直流线路混架的特殊架构下,结合220 kV环网运行经验、防雷调研成果、防雷措施的优缺点以及防雷适用范围的分析与比较,从安装线路避雷器及接地电阻改造入手,进行防雷综合治理,以期降低220 kV输电线路的雷击闪络风险.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7月31日,世界上首台交流网侧接入750kV的800kV特高压换流变压器通过了全部型式试验项目,标志着灵州—绍兴±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关键设备研制取得重大突破,为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发展确立了新的高度。灵州—绍兴±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送端灵州换流站直接接入750kV交流系统,需要研发交流侧750kV的  相似文献   

7.
±8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参数的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涉及到一系列诸如导线及铁塔选型、直流极间距与对地高度的优化等技术问题.提出如何准确计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参数。为设计和运行提供借鉴参考。研究围绕合成电场、磁场、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等电磁环境参数,通过对不同杆塔和导线型式进行计算,得出了满足相应标准的导线型式和对地高度。  相似文献   

8.
《电力与能源》2015,(6):787-793
±500kV和±800kV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已在我国顺利实施,±1 0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已处于研究试运行阶段。由于缺乏理论研究和试验设备的支撑,尚不具备额定条件下直流互感器现场校准的条件。报告了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中高压直流电流互感器的运行及其校准技术现状,研究了直流电流互感器的现场校准方法并提出了现场校准中的关键问题,为高压直流电流互感器现场校准技术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9.
对同塔多回线路采取不同雷击防护措施状况下的耐雷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研究各种防雷措施的配置方式及效果。针对宁波电网典型220kV线路防雷运行现状,评估了雷击闪络风险等级大小。根据现有各种防雷措施的特点以及在220kV线路上的适用性和可行性,结合不同措施的防雷效果和综合应用效果,制定了220kV晓洲晓昌线路的差异化防雷改造方案。结果表明,220kV晓洲晓昌线路全长37.34km,85基杆塔进行差异化防雷改造后,雷击跳闸率同比下降82.66%,每年雷击导致同跳的次数为0.011次,防雷改造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黄庆锦 《电力与能源》2012,(3):296-297,301
针对锦屏—苏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在包夹段张力放线过程中会引发较高感应电问题,通过建立相应感应电模型,按锦苏线两极导线分别悬空2m和28m仿真计算,得出导线B悬空2m时对地感应电压为5.032kV,悬空28m时对地感应电压为55.436kV。结合±800kV锦苏线工程的施工特点和以往专用接地工器具的使用经验,制定了放线时防感应电的技术措施和操作要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保证了张力放线过程中施工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雷电参数测量是高压输电线路防雷设计的基础和实现电网主动性防雷技术的前提。介绍了一种雷击闪络电流传感器的研制过程,及其解决的主要问题.给出了研究成果。根据110kV同杆双回线路反击和绕击时闪络电流的频谱确定了传感器的测量频带,并根据光纤传输系统发光管和接收管持性确定了光学电路的参数。在实验室通过冲击大电流试验,讲究了传感器及洲节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线性度。试验结果表明,该测量系统能够准确反映各种波形的冲击电流的幅值,并且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线性度。  相似文献   

12.
昌吉-古泉±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首次将电压提升到±1 100 kV电压等级,导线金具重量都与±800 kV线路有着质的差别,施工工艺、施工工器具等都需根据要求作出适应性改变。针对±1 100 kV级特高压工程塔型结构不同于±800 kV级特点,故对绝缘子悬挂、滑车布置、"一牵2"走板及展放牵引连接方式、840 kN耐张串吊装、导线开断施工、直线转角塔附件、孤立档及耐直耐弧垂控制等关键施工技术开展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绝缘配合方案对工程的技术经济性能影响较大。针对国内外± 800 kV换流站尚无统一绝缘配合方案的情况,基于对现有绝缘配合方案的对比分析选取一种典型方案,在± 800 kV直流输电工程的经济输送距离和输送容量下开展换流站绝缘配合方案的普适性研究。采用PSCAD/EMTDC仿真软件分析了输送距离和输送容量对绝缘配合方案的影响。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输送距离的变化对换流站绝缘配合方案影响不大,输送容量的增加对个别避雷器应力影响较大,但可以通过增加避雷器并联台数以保证避雷器保护水平或设备绝缘水平不变,研究结论可为换流站设计的标准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相关的影响因素很多,若要做到总费用最小,需要建立庞大的仿真系统。以雅中至江西±800kV特高压直流线路工程的概算分析为例,通过对全寿命周期费用敏感性进行分析,得到采取措施降低费用对全寿命周期费用的影响,讨论了影响架空输电线路工程全寿命周期管理的因素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向—上±800 kV输电工程与舟白机场及信标台间距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重庆舟白机场及多普勒全向信标台的特点,分析了向—上±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关塔位与机场净空保护间距、全向信标台场地保护间距的要求,并对有源干扰进行了评估,得出输电线路相关塔位需要限制铁塔高度,并在实际工程中实施。  相似文献   

16.
以向家坝-上海+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为背景,列举了电信线路危险影响防护设计中相关参数选取、各种图表查阅、计算公式使用、确定允许值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输电线路脱冰跳跃反应控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输电线路的覆冰技其引起的各类冰害事故严重危害了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以云南楚雄至广东穗东±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背景,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法,计算分析了四种工况下的输电线路的脱冰跳跃问题,并采用四种双层粘弹铅芯阻尼器布置方案对其进行了控制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输电线路的脱冰跳跃问题不容忽视,粘弹铅芯阻尼器对其具有较好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2016年4月16日,滇西北直流工程直流输电线路第十五标段在广西来宾市忻城县欧洞乡正式开工,标志着世界上海拔最高、距离最长的±8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开工建设。南方电网称,工程总投资约为222亿元,计划于2017年具备送电能力。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向广东输送清洁电量200亿kWh,可进一步提高澜沧江上游梯级水电站电力外送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节约输电线路走廊,在广州、深圳等高度城市化地区需将±800 kV极导线和接地极线共塔架设。共塔架设线路存在发生由雷击引起双极闭锁事故的风险,但是国内对此却鲜有研究。  [方法]  首先分析了雷击共塔线路引起双极闭锁的物理过程,然后以某工程为例,采用ATP-EMTP电磁暂态仿真程序和电气几何模型计算了共塔线路的反击和绕击雷击闪络率,最后讨论了几种降低双极闭锁概率的措施。  [结果]  研究表明:极导线和接地极线共塔架设后,极导线的反击和绕击闪络率均低于独立架设线路;在接地极线上加装线路避雷器,将接地极线铁塔横担更换为复合横担,增加接地极线绝缘配置等措施均能有效降低共塔线路的双极闭锁概率。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案例工程推荐采用提高接地极线路绝缘配置的反事故措施,建议配置15片170 mm结构高度绝缘子。  [结论]  研究结果对于处于拥挤地带的特高压直流线路设计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0.
±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合理的直流场设计型式选择对于降低设备制造难度和成本、提升换流站运行可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准东-皖南±1 100 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文章从设备外绝缘要求、制造水平以及不同型式的技术经济比较进行分析,得出了推荐1 100 kV特高压直流换流站直流场采用户内直流场设计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