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淮河流域TRMM多源卫星降水产品精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地区卫星降水产品的预报能力差别较大,因此需对卫星降水产品进行精度评估。基于淮河流域26个气象站的降水数据,采用统计方法评估了2001~2011年热带降水观测计划(TRMM)最新一代降水产品3B42V7和3B42RTV7在中国气候过渡带淮河流域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两种降水产品均存在高估现象,3B42V7的性能优于3B42RTV7,两种产品夏季性能明显优于冬季;3B42V7与3B42RTV7年降水量几乎均高于地面观测年降水量,3B42RTV7年降水量的估算性能比3B42V7差,两种降水产品在湿润年的性能优于干旱年;除在小降水事件(0~1mm)发生概率明显低外,3B42RTV7、3B42V7与站点降水发生频次的趋势几乎一致,且全年优于汛期。降水强度25mm/d时,两种降水产品会高估降水量,对25mm/d的降水事件会低估,两种降水产品的趋势一致且相差不大;汛期3B42V7对降水强度25mm/d的降水事件拟合较好。与3B42RTV7相比,3B42V7有稍高的确报率、临界成功率及较低的错报率;TMPA产品对小雨或弱降水的确报率较高,对强降水尤其是25mm/d以上的降水错报率高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2.
为利用卫星降水数据开展流域水文模拟预报,基于瓯江流域内94个雨量站1998~2013年逐日降雨量数据,分析了多源卫星降水数据(TMPA、RT、CMORPH和PERSIANN)在该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PERSIANN数据精度最低,其次为CMORPH和RT,TMPA数据精度最高,其中PERSIANN和CMORPH数据低估了实际降水量,而RT和TMPA略高估了降水量;梅汛期和非汛期的精度高于台汛期,月时间尺度降水量的精度高于日时间尺度。各卫星降水数据中,TMPA和RT数据在中雨级别下精度最高,对小雨和大雨级别的降水分别存在低估和高估现象,而PERSIANN和CMORPH数据对所有量级下的降水均存在低估现象;随着雨量的增加,卫星降水的误报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黄河中上游遥感降水数据的可替代性,以2001~2010年站点实测降水数据为依据,采用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三个指标,分别从年、季、月尺度对14种卫星降水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并以水系为空间单元对极端降水事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年、季、月尺度上,ITPCAS的精度均相对较高,GSMaP、PERSIANN的精度最低。季节上,降水数据均易高估春、夏季暴雨以下降水,低估暴雨以上降水;均易高估秋季大雨以下降水,低估大雨以上降水。对于极端降水,GSMaP、CHIRPS呈严重高估,PERSIANN呈严重低估;区域上,甘宁、内蒙水系各数据集对极端降水的评估与实测降水的一致性较强,其余水系中各数据集对极端降水评估的精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黄河中上游遥感降水数据的可替代性,以2001~2010年站点实测降水数据为依据,采用相关系数、均方根误差和平均误差三个指标,分别从年、季、月尺度对14种卫星降水数据进行精度评价,并以水系为空间单元对极端降水事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在年、季、月尺度上,ITPCAS的精度均相对较高,GSMaP、PERSIANN的精度最低。季节上,降水数据均易高估春、夏季暴雨以下降水,低估暴雨以上降水;均易高估秋季大雨以下降水,低估大雨以上降水。对于极端降水,GSMaP、CHIRPS呈严重高估,PERSIANN呈严重低估;区域上,甘宁、内蒙水系各数据集对极端降水的评估与实测降水的一致性较强,其余水系中各数据集对极端降水评估的精度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5.
根据河南省引黄灌区内及其周边12个气象站点近54年的逐日气象数据,利用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和Mann-Kendall秩次相关分析,分析了河南省引黄灌区不同时段降水量的变化趋势及干旱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秋季降水表现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其他季节降水整体上表现为不明显的增加趋势;研究区多年平均干旱覆盖百分率为27.3%,多年平均干旱发生频率为51.0%;与其他季节相比,冬季研究区内干旱发生频率大,影响范围广,是一年中干旱发生最严重的季节。  相似文献   

6.
为了系统研究GPM IMERG数据对降水事件要素(降水次数、降水历时、降水事件间隔、平均降水强度和总雨量等)的捕捉能力,选择椒江流域和富春江流域两个典型流域,在事件尺度上,通过与2014~2019年地面站点实测数据对比,评估了GPM数据对各降水事件要素及雨型的捕捉能力。结果表明,GPM IMERG数据在月雨量方面与地面实测数据有着较好的相关性,总体效果较好;但GPM数据对降水历时存在高估现象,对月平均降水强度的监测与地面数据的相关性不好,尤其是台汛期的高雨强降水事件,总体低估了降水事件的平均降水强度;从雨型曲线可看出,GPM IMERG数据较实测数据探测的降水事件存在更大的可变性,对小雨强降水的探测较为敏锐。  相似文献   

7.
雅鲁藏布江流域GPM和TRMM遥感降水产品精度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雅鲁藏布江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是高原地区水文研究的重要基础。以雅鲁藏布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中国区域地面气象要素数据集,利用平均误差、相关系数、相对偏差、均方根误差等评价指标和误差分析方法,系统评估了GPM与TRMM降水产品数据在不同时空尺度的精度。结果表明,日、月尺度上两个产品数据平均相对误差值均与降水量呈正相关,出现西低东高现象,TRMM在高降水地区平均相对误差值更大,GPM冬季拟合效果不及TRMM产品;两种降水产品的精度在流域不同区域也有明显差异,西部区域TRMM产品数据误差更小;而中东部区域,GPM产品虽然相对偏差更大,但均方根误差更小,数据精度整体更高;另外,GPM对于强降水事件及其降水过程具有更好的监测能力;整体上,两个产品对于产生降雨均有较好的观测能力,GPM、TRMM产品对于连续无雨日的相关性拟合较差,观测精度一般,GPM相对于TRMM产品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提升并不明显。研究成果可为区域水资源管理与水文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淮河上游区域GPM IMERG卫星降水数据应用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系统评估GPM IMERG V05B卫星降水产品在淮河息县以上流域的应用,以流域内9个地面站实测雨量数据作为参考,应用统计指标、分类指标及极端降水指标,对2015~2017年GPM IMERG产品分别评价分析了日、月、年尺度上统计指标与分类指标,评估了不同雨强、极端降水探测性能。结果表明,GPM IMERG卫星降水产品与地面监测数据在日、月尺度的降水监测值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总体呈高估现象,日尺度探测率高于0.8,但错报率、汉森和凯普斯得分不理想,月尺度上在8、9月份存在低估,年雨量误差10.0%~23.8%;GPM IMERG对小雨综合探测性能强,但错报率较高,对中雨探测精度较高;极端降水事件探测能力表现不稳定。  相似文献   

9.
广西近50年降水结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广西地区汛期降水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及趋势,基于1962~2012年广西83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观测资料,采用Mann-Kendall分析法、ArcGIS的空间分析技术研究了广西年降水量及不同历时降水的发生率和贡献率的趋势变化及空间分布规律。结果表明,近50年来,除桂北、桂中、桂西北气候区外,其他气候区的年降水量序列均呈上升趋势,降水峰值主要分布在桂南和沿海气候区;降水发生率和降水历时大致呈逆相关,贡献率随降水历时变化趋势则不明显;大部分地区短历时降水发生率、贡献率均呈下降趋势,10h以上降水事件的发生率、贡献率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
流量过程作为流域降水的响应,综合反映了流域水源概况和降水强度等特征,对其科学划分有助于深入研究流域的降雨径流关系、产汇流机制和水文模型的构建。采用二水源划分方法分割和睦桥小流域2016年两场降水事件的流量过程线,对比分析考虑降水同位素时程变化前后的划分结果。研究表明,降水、河水和地表水的同位素特征均随时间推移产生波动,但河水和地表水的波动远远小于降水的波动。此外,忽略时程变化将高估洪峰时刻事件前水对流域总出流量的贡献,而在退水阶段则低估了事件前水的贡献。这说明降水稳定同位素的时程变化深刻影响着流量过程线划分的结果,忽视这种变化不可取。  相似文献   

11.
广西地区1960~2017年降水结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60~2017年广西地区24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分析了不同降水历时和不同降水等级的变化规律,根据Kendall’s tau探讨了不同降水历时和不同降水等级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各历时降水发生率随着降水历时增加呈逐渐减少趋势,各历时降水贡献率随着降水历时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3 d降水历时的贡献率最大,其次为4 d降水历时的贡献率。河池、来宾、龙州、平果、柳州、百色、南宁和围洲岛的1~5 d的降水贡献率较大,蒙山、桂平、钦州、东兴、防城、那坡和靖西大于10 d的降水贡献率较大;各等级降水的发生率呈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趋势,而贡献率则呈相反的趋势。东兴、防城、北海、钦州和涠洲岛的暴雨贡献率较高,其次为融安、都安、桂林、平果、凤山和灵山;在研究时间段内,降水历时短的降水发生率呈增加趋势的站点较多,降水历时长的降水发生率呈减少趋势的站点较多。各历时降水贡献率的变化趋势和发生率基本一致。各等级降水的贡献率和发生率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JP3〗表现为小雨呈减少趋势,大雨和暴雨呈增加趋势,中雨则表现为发生率增加趋势的站点偏多,而贡献率减少趋势的站点偏多。  相似文献   

12.
分析区域降水变化特征可为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为防汛抗旱提供科技支撑。以沂沭泗流域为例,利用1960~2011年日降水资料和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研究了该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流域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汛期;20世纪70~90年代降水量相对较少,其他时期相对较多;降水量、有效降水特征量和极端降水特征量均具有减少的趋势,其中降水频率和年最大连续有效降水日数减少趋势显著。  相似文献   

13.
为评估降水分布指数模型(DPEM)的精度问题,基于圣卡塔利娜岛4场次降雨7个观测站点的实测数据,分别运用距离倒数加权插值模型(IDW)、修正距离倒数插值模型(RIDM)、空间线性插值模型(SLIM),通过交叉验证,比较了四种模型的插值精度。结果表明,对不同验证站进行插值时,各方法呈现不同特征。验证站位于样本地理分布边缘时,SLIM、IDW模拟误差有增大趋势;RIDM考虑高程作为权重因子后,模拟结果优于IDW;而DPEM模拟产生的误差更小,且能够反映降水中心的趋势位置。该评估比较对降水分布指数模型在降水数据输入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中亚湖泊地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根据中亚地区不同经纬度5个湖泊代表气象站20世纪中后期及21世纪的实测逐日降水量资料,采用五年滑动平均法、距平分析法、线性倾向估计法、Mann-Kendall秩次相关分析检验法及相关的水文统计方法,对该区域的降水量特征、变化趋势及其趋势显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里海的年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他四个湖泊区域的年降水量均呈显著增加趋势。  相似文献   

15.
根据广东省1953~2010年期间26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运用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系统分析了降水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广东省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不显著,降水量在西南沿海的阳江一带形成最大值中心。以阳江为代表站,利用8个降水指数,由定量分析其极端降水特性可知,近60年降水量和降水强度显著增加,降水日数显著减少,降水越来越集中。  相似文献   

16.
三种干旱指数在南盘江流域识别干旱能力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南盘江流域1971~2010年25站的气温及月降水资料,分别计算了不同时间尺度的标准化降水指数(ISPI)、干旱侦测指数(IRDI)和标准化降水蒸发指数(ISPEI),以历史干旱灾情数据及典型大旱灾情数据为依据,比较分析了3种干旱指数对干旱及干旱级别的识别能力。结果表明,3种干旱指数的计算结果较为一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3种干旱指数对干旱和干旱等级的识别能力依次为ISPEI最强,IRDI次之,ISPI最差。ISPEI考虑了潜在蒸发量对干旱的影响,与ISPI、IRDI相比,ISPEI更适合于南盘江流域的干旱监测与评估。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8年1月历史罕见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期间降水记录缺测原因的剖析,指出为了保证降水观测记录的准确性、代表性和比较性,有必要从改进仪器设计和构造的角度出发,在江西推广融雪翻斗式降水计,实现固体降水测量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8.
辽西北地区是辽宁省的重点旱区。选取该地区39个雨量站1966~2010年的逐月降水资料,在分析该地区年、季降水量基本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倾向法分析其全年及各季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并分析该趋势在空间上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辽西北地区降水量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2/3;春、秋季多雨中心位于黑山县、新民市,冬季北移,夏季位于南部的绥中县和兴城市;全区春、冬季平均降水量呈增加趋势,夏、秋季呈减小趋势;年际变化上,春季降水距平高频振荡明显,夏季与年降水距平变化相似,秋季有尺度较长的丰枯周期,冬季降水量负距平年份较多,常连续出现;年降水量线性倾向与年降水量空间分布呈显著负相关,由东南向西北递增;季降水量空间分布为东南—西北分异,而其线性倾向值则以东—西分异为主。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唐山钢铁有限公司南区动力厂2台抛煤机锅炉的改造,总结几点经验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评估IMERG卫星降水产品在空间覆盖范围、时空分辨率、雨雪数据观测等方面较上一代产品TMPA的改进效果,以三峡区间渠溪河流域为例,选择地面实测雨量数据作为参考值,在对IMERG产品进行统计分析评估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BTOPMC分布式水文模型对其进行水文适用性评估,探讨IMERG卫星降水对实测降水GAUGE的可替代性,并选择TMPA产品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IMERG在渠溪河流域精度较高、水文表现较好,具有替代地面站点观测数据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