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从宝北区块井网型式、注水方式、水驱控制及动用程度、油水井供液能力、驱动指数、油井见效见水等方面分析了宝北区块注采井网适应性,指出了环状注水方式和注采井距不合理是目前井网不适应油田开发需要的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布内部注水井点、缩小注采井距、改环状注水方式为排状注水方式、加强内部注水、加大分层改造力度等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2.
根据宝北油田目前生产情况,指出了环状注水方式和注采井距不合理是目前井网不适应油田开发需要的原因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布内部注水井点、缩小注采井距、改环状注水方式为排状注水方式、加强内部注水、加大分层改造力度等改善开发效果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吉林油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适应性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吉林油区已开发的五个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调整的目的、意义和调整效果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了低渗透油田物性差,一般发育天然方向性裂缝,而裂缝对地下渗透场影响较大等特点。提出了低渗透油田注采井网适应性技术:一是注采井排距不宜过大,排距应在150~200m、油井距应在200~300m为宜,注水井距离可以大于300m;二是注水开发初期应以反九点注水方式,后期转为线性注水方式;三是注水井排方向初期与裂缝呈4  相似文献   

4.
宝北背斜三级断层识别及对油田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焉者盆地宝浪油田宝北背斜三级断层发育,断距小,在三维高分辨地震资料上难以识别。而它们对开发方案调整和完善注采井网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精细地层对比法、地层倾角模式识别法、构造应力资料对宝北区块三级断层进行综合识别研究,分析了三级断层对低渗油田开发的影响。认为三级断层控制宝北区块Ⅱ油组气顶的分布,降低了油井产能及注水井注入能力和注采井连通性。随着后期注水、开发工作的深入,可能 会造成原来封闭的断层张开,对宝北低渗油田稳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南一区高台子油层于1988年投入开发,初期采用250m井距反九点法面积注水井网开发,共有油水井358口,其中采油井290口,注水井68口,注采井数比1:4.26。1996年进行第一次注采系统调整,转成不规则五点法面积井网,注采井数比提高到1:2.12,注采关系得到一定完善。随着开采时间延长,由于井网不规则,造成平面矛盾突出,水井调整难度大,区块含水上升和自然递减快。为此,2004年对该区进行了第二次注采系统调整。  相似文献   

6.
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背斜三级断层发育,断距小,在三维高分辨地震资料上难以识别。而它们对开发方案调整和完善注采井网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精细地层对比法、地层倾角模式识别法、构造应力资料对宝北区块三级断层进行综合识别研究,分析了三级断层对低渗油田开发的影响。认为三级断层控制定北区块Ⅱ油组气顶的分布,降低了油井产能及注水并注入能力和注采井连通性。随着后期注水、开发工作的深入,可能会造成原来封闭的断层张开,对宝北低渗油田稳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7.
高含水后期三次加密调整优化布井研究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针对萨北开发区北三区东部三次加密调整剩余油具有性质更差,平面上分布很不均衡,纵向上高度分散的特点,提出了合理划分布井区域,均匀布井,逐井扫描,局部调整,分步实施的三次加密调整总体思路和优化布井方法,研究解决了合理井网密度,注采井距,注水方式,老注水井排除近如何布井和如何与原井网,三次采油井网及注采系统调整有机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1.试验区基本概况 试验区位于北一区断西西北部区域。新钻试验井17口,其中采油井13口,注水井4口。采用正方形五点法井网,注采井距200m,在其中的一个井组单元的油井间补充4口采出井,形成内部注采井距140m左右的五点法井网。后因需要将区内3口采油井转为注水井,缩小井距为140m的五点法井网注水。  相似文献   

9.
面积注水井网的选择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积注水井网生产井的产出能力与注水井的注入能力之比,对合理注水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随肴产出-注入能力比的增加,应适当增加井网的注采井数比。当产出能力显著低于注入能力时,反九点注水井网是最佳的选择;当产出注入-能力比接近0,25时,应选择四点注水井网;当产出能力接近注入能力,选择五点注水井网,可以得到较高的采油速度。给出了合理注采井数比的简便计算公式。指出,中、低渗透油藏由于流度比都小于1,采用反九点注水井网进行开发是不适宜的,并给出了反九点注水井网的几种主要调整方式。  相似文献   

10.
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具有砂体分布零散、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开发过程中核部水淹严重,扇缘部水驱效果较差。为此,基于油藏工程方法与理论推导,确立了环形井网环距及采油井井距的计算方法并绘制了计算图版,同时,结合数值模拟方法,对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有效开发的合理井网井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相控剩余油条件下的核注翼采井网模式,可有效缓解正方形面积注水井网形式注水憋压的难题,进而降低注水难度,提高水驱效率;与正对井网相比,采用注采井数比为1∶2的核注翼采交错环形井网时,油水井流线分布较均匀,开发效果较好;对于3注6采与4注8采的环形井网,当环距为200 m时,最优采油井井距分别为300 m和250 m。该研究成果为透镜体低渗透岩性油藏的持续高效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布图油田投入开发的焉2区块,含油层位为侏罗系三工河组,属低孔低渗储层。这类油藏普遍存在注不进,采不出的矛盾。针对该区块注水井的欠注问题,在开展了储层特征及其对注水井吸水能力影响的研究基础上,通过该区吸水能力研究,确定了合理注水压力;通过研究井网、井距对注水开发的适应性,不断完善注采井网,西北部注水井已基本达到配注要求,满足注采平衡;通过开展室内实验研究,优化出适应储层的酸化配方、施工参数设计,矿场应用起到了显著的降压增注效果;制定了适合该区注入水水质标准并配套实施了水质处理技术,针对注水系统未建洗井回水管汇,引进应用了ZXJC30-Ⅳ型注水井活动洗井车洗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注水井洗井问题和其它相关工艺配套技术应用问题。通过对研究成果的现场应用,使本布图油田焉2区块实现了良性注水开发,同时对于开发类似区块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低渗透油藏开发过程中,由于启动压力梯度的存在[1][2],极限注采井距是保持油水井间是否能形成有效驱替的关键因素。本文是从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公式的拟合着手,利用地质和油水井生产参数等容易获取的数据,回归出对区块适应性较强的启动压力梯度计算公式,采用试算法便可得到渗透率和注采压差在一定范围内的极限注采井距。该种方法所需参数较容易获取,现场应用准确度较高。  相似文献   

13.
新欢27块整体压裂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力 《石油钻采工艺》2003,25(Z1):64-66
针对新欢27块低压、低渗的特点,研究了采油井、注水井同时压裂的区块整体压裂改造的可行性,建立了相关的油藏、裂缝数学模型,选取反九点注采井网单元,分别对注水井、采油井的裂缝参数进行了模拟优化计算,对影响区块整体开发效果的裂缝参数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最佳缝长、导流能力的数值范围.  相似文献   

14.
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田合理注采井网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裂缝性低渗透油田的合理注采井网要能延缓方向性水窜、水淹时间和解决注不进水的问题 ,由于压力传导慢 ,注采井距不能过大 ,开发后期要能灵活调整井网。吉林油区已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田采用过 4种注采井网开发 :正三角形斜反九点法注采井网 (扶余油田 ) ,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 2 2 .5°的注采井网 (新立油田 ) ,井排方向与裂缝方向错开 45°的注采井网 (新民油田 ) ,菱形反九点法面积注采井网 (民 43 8区块和大情字井油田 )。总结注采井网调整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开发初期应采用小排距菱形反九点法面积注水 ,开发后期调整为线状注水 ;井排方向应与裂缝走向平行 ;若经济条件允许 ,开发后期用密井网注采 ,尽可能缩短油、水井排距。图 2表 2参 8  相似文献   

15.
异常地层压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多年的油田注水开发,扶余油田东区地下地质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部分区块地层压力出现了两极分化现象.从试井资料的处理方法、油水井动态反应及注水井网的完善程度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导致异常地层压力的原因主要有录取资料的差异、油田注水开发的差异、注水井网的差异及油水井比例的差异等.应用试井平台解释出的地层压力是准确可靠的,同时异常地层压力在局部区块确实存在.地层压力出现异常低压、异常高压,充分证实了油田注水开发的局部矛昏性和注水井网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16.
巨厚层砂砾岩底水油藏注水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64块为块状砂砾岩底水油藏,油层巨厚,最厚可达200 m,储量丰度大.在油藏天然能量、储层特征分析和应用解析公式、数模方法对注水开发采收率变化、采液和采油指数变化趋势、注水方式、注采井网、见水时间研究的基础上,认为雷64块应该采用两套层系、人工注水开发.下层系以注底水层为主,在局部底水与油层之间隔层较发育的部位,进行层内注水.与潜山油藏不同,块状砂砾岩油藏仍具有层状特性,实际工作中需要认真分析隔层因素,在实施两套层系、正方形井网210 m井距的情况下,注采井距成为影响注水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采用分采合注,将因部分注采井距达到150 m而大大加速水淹水窜,影响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7.
高含水后期周期注水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庆杏南油田某区块高含水后期注水开发个别井区产液量高、含水高、动用状况不均衡、常规注水难以再扩大波及体积等问题,优选井组实施周期注水,根据周期注水原则确定周期注水井注水方式。实施周期注水后产量递减和含水上升速度减缓,注入水利用率提高,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预计可提高采最终收率0.68个百分点,实现了高含水后期注水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8.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注采系统调整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1,他引:3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在正方形井网反九点注水方式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与裂缝走向一致的注采井见效快,含水上升快,甚至暴性水淹,而与裂缝走向垂直的注采井见效差,地层压力低、油井产液能力低。为此,通过对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由反九点注水转线状注水渗流特点、油水井数比影响因素和注采系统调整作用的探讨,结合外围朝阳沟和头台等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效果,提出了适合外围油田不同裂缝走向与井排方向夹角井网转线状注水的合理调整方式,为裂缝性低渗透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9.
渤南油田低渗透油藏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削弱了油田稳产基础。通过注水井数及注采对应率变化规律研究,分析了造成水井停注的因素,指出水质不合格和套管损坏是注采井网二次不完善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水质精细处理、油层改造和油井转注等针对性的治理对策。实施后注入水水质明显改善,增加和恢复有效注水井点43个,开发效果显著好转。  相似文献   

20.
以纯41块沙4段低渗透油田为例,从低渗透油田渗流机理出发,分析了造成低渗透油田开发效果差的主要原因。在计算注水井最大井底流压、油井最小井底流压、油水井之间可建立的最大注采压差的基础上,结合室内试验确定的最小启动压力梯度公式计算油田技术极限注采井距,并结合经济合理井距计算结果,确定了油田合理注采井距,并提出了下二步调整方案,实施后取得了显著的效果。该方法为低渗透油田合理井距的确定、提高低渗透油田的开发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