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咏梅 《今日电子》1997,(9):42-42,45
一、引 言 集散控制系统是目前最优的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它既有计算机控制系统算法先进、精度高、响应快等优点,又有仪表控制系统安全可靠、维护方便的优点。工业局域网在工业过程控制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主计算机与现场控制器(下位计算机)之间的通信接口与组网方式受到了人们重视。在工业控制系统中常用的串行接口标准有RS-232和RS-422。其中RS-422由于采用差分通道传输、抗噪声干扰能力强、传输速率高、距离远、适合于工业  相似文献   

2.
基于CAN总线的电动汽车实验平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是国际上应用最为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由德国Bosch公司最先提出,应用于汽车工业中。CAN总线由于具有抗干扰性强和使用可靠等优点,目前己被广泛运用于汽车工业、航空工业和工业控制等自动化领域。  相似文献   

3.
文章描述了一种能在某些特定场合代替上位机对交流伺服器进行控制的定制控制器的设计与实现;控制器只用1片CPLD做主控芯片,无需单片机和外部存储器,外围电路设计简单;利用CPLD内部FLASH进行参数配置与存储,使其能较灵活地适应某些工业场合的要求。该控制器的特点是成本低,结构简单,实时性强,具备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总线是一种现场总线,由于其具有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和实时性强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领域。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SJA1000的高可靠CAN总线智能单元的设计方案。该总线智能单元可以独立或者配合AT96总线和主控制器协同工作,易于系统扩展、优化和改进,利用微处理器完成数据发送/接受和错误诊断处理,降低主控制器的信息处理负担。测试表明,该高可靠CAN总线智能单元的设计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模糊控制器是一种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型控制器,其优点是不要求掌握受控对象的精确的数学模型,而根据人工控制规则组织控制决策表,然后控制受控对象,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结合起来,扬长避短,既具有模糊控制灵活而适应性强的特点,又具有pid控制精度高的特点。这种Fuzzy-pid复合控制器对选矿工业遇到的复杂控制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可编程控制器是工业控制环节应用较广泛地一种微处理器,由于其编程方便,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而被广泛使用。文章介绍了基于PLC的液位混合控制系统的整体系统设计方法,给出了PLC的外部接线和梯形图程序。  相似文献   

7.
沈勇 《电子技术》2012,39(9):19-20,25
滞后过程广泛存在于化工、炼油、冶金等复杂的工业过程中,应用传统控制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为了提高控制效果采用模糊控制器进行调节,但模糊控制器随着输入量的增加,其规则呈几何级数增长,给实际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因此提出了一种简化的模糊控制器应用于滞后系统。  相似文献   

8.
丁丰平  张华强  苏振   《电子器件》2007,30(6):2152-2154
针对常规Fuzzy-PID控制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预测控制的Fuzzy-PID控制器算法,并给出了预测部分的数学推导过程.该算法无需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能大大改善控制器性能,使其对受控对象的适应能力加强.基于预测控制的Fuzzy-PID控制器为解决工业过程中非线性、时变、大滞后环节的控制问题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案,在热工控制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针对工业控制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大惯性、纯滞后、非线性对象的控制问题,为求达到较好的调节效果,介绍一种较为实用的单片机模糊控制器。该控制器以AT89C55WDH为核心,外围采用ICL7135完成数模转换;通过光耦输出脉宽调制(PWM)信号,整流后形成标准信号,控制执行机构。样机采用全数字方式实现,具有测量精度高、控制速度快、实用性强等特点。控制程序采用一种实用的引入积分型模糊控制算法,弥补了常规模糊控制器的不足。控制参数可存储在AT93C66中,可现场调试整定参数,其应用具有普遍性。  相似文献   

10.
许其义  李坤 《电子技术》2009,36(12):32-33,25
通过对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设计过程的详细分析,提出了一种基于PLC查表方式实现模糊自适应PID控制器的方法,实现了基于PLC的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的设计,并应用于实际的控制系统中。结果表明,用PLC实现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简单实用,适于工业控制系统应用。  相似文献   

11.
《电子设计技术》2007,14(12):I0001-I0001
许多工业过程——从汽车装配、食品加工到石油炼制——工业过程控制应用面临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要求功能丰富、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可编程的自动化控制器。  相似文献   

12.
燃气系统在工业、国防及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应用.针对燃气系统的空烧现象,利用电涡流传感器和单片机设计了一种燃气节能控制器,以便在系统使用过程实现燃气的实时控制.它克服了目前燃气控制器使用不便,易损坏,使用寿命不长等缺点,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电子产品世界》2007,(12):I0003-I0003
许多工业过程——从汽车装配、食品加工到石油炼制——工业过程控制应用面临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要求功能丰富、高性能和高可靠性、可编程的自动化控制器。  相似文献   

14.
刘铎 《现代电子技术》2011,34(19):97-99,102
通过对LBS控制器的控制信号、LBS总线读写操作时序、LBS状态机进行分析,设计并实现了一个高效、可靠的LBS控制器来实现FPGA和PEX8311的通信系统,在PEX8311和FPGA接口中运行状态正常,稳定性强,成功应用于某视频采集卡、某PCIe数据采集卡等,基于FPGA设计的LBS控制器具有灵活性强、可编程能力强、适应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5.
作为通用工业控制计算机,近40年来,可编程控制器从无到有,其功能从弱到强,其应用领域从小到大。今天的可编程控制器正在成为工业控制领域的主流控制设备,在世界各地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回顾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进程,概述了可编程控制器的特点及应用领域,对未来可编程控制器的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尚敏娟 《电子测试》2021,(5):131-132
电气传动控制是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成就,通过自动控制技术实现电机或者其他电气设备的运行,能够极大的节省人力成本,并且利用高精度的控制器可以更加精确的实现系统控制,保证设备的安全、高效和稳定运行。一般,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工厂中所使用的电气传动控制器大多数为PLC设备,该设备能够适应更加复杂的环境,控制系统鲁棒性更强。但是该系统发展的成本也更高,一般使用在大型生产线的控制中。而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单片机技术也变得更加成熟,越来越多的领域可以通过单片机进行控制,并且这种控制系统成本很小,非常适合应用在小范围的电气控制过程中。本文首先对单片机技术在电气传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优势进行了分析,同时针对现在控制系统的发展,为单片机在该领域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传统的基于PLC技术的工程机械控制器缺乏强大的高精度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的缺陷,采用一种多核并行架构设计,该设计充分利用RISC体系结构的处理器所具有的指令处理速度,有效的提高了控制器的实时处理速度;利用哈佛体系结构的DSP单元,满足了工程机械控制器在数据滤波、轨迹规划等矢量计算中对高速计算的应用需求;利用Soc处理器的集成度特点,有效地实现了控制器的小型化、低功耗的需求;针对工程机械应用过程中强振动、强噪声的恶劣工作环境,采用信号防抖动及信号反馈校正等高精度信号处理技术,有效地实现了高精度信号的采集与传输。  相似文献   

18.
RS232设备到以太网的通讯接口设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实现RS232接口设备与工业以太网的通讯,文中提出一种嵌入式的以太网网关的设计方案。该方案采用ATmega8单片机为控制核心,通过以太网控制器ENC28J60实现与工业以太网的通讯。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与其他嵌入式网关相比具有硬件结构简单、软件容易实现、抗干扰性强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可编程控制器的性能指标和功能进一步得到完善和丰富,打破了可编程控制传统意义上的概念,使其在电气控制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甚至超越在工业领域的应用,逐步延伸到楼宇自动化、家庭自动化、商业等各个领域,甚至在农业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机械和电气自动化是整个工业在今后发展的一个主要方向,实现工业的现代化是顺应国家四个现代化的重要政策的提出,工业现代化想要得到好的发展就必须需要电气自动化做铺垫,在现阶段的工业发展历程中,可编程控制器是最具有代表的控制设备,在整个工业发展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全面了解并应用具体设备,是做到电气自动化的实践的必要历程。本文着重分析了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在电气控制过程中应用的范围及优势对比、在电气控制中的作用以及在电气控制中的具体应用,全面提高电气控制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0.
PLC在选煤厂生产系统集中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以可编程控制器(PLC)为基础的工业控制系统来完成重介选煤厂生产过程的集中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