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分析粉碎草果果实的香气成分。萃取柱为DVB/CAR/PDMS时共检测出30种挥发性成分,解析出占总挥发性成分99.241%的29种物质,主要成分是1,8-桉树脑(38.596%),α-水芹烯(15.831%)、α-蒎烯(11.156%)、β-蒎烯(8.058%)和2-异丙基苯甲醛(3.526%)。萃取柱为CAR/PDMS时共检测出30个成分,解析出占总挥发性成分97.635%的27种物质,主要成分是1,8-桉树脑(49.890%)、α-水芹烯(13.589%)、α-蒎烯(9.105%)、β-蒎烯(3.933%)和2-异丙基苯甲醛(3.372%)。萃取柱为CW/DVB时共检测出29个成分,解析出占总挥发性成分99.754%的28种物质,主要成分是1,8-桉树脑(48.941%)、α-水芹烯(14.63%)、α-蒎烯(9.844%)、β-蒎烯(4.314%)和2-异丙基苯甲醛(2.787%)。  相似文献   

2.
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壁材,白柠檬油为芯材,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柠檬油纳微缓释香精。为比较分析包埋前后挥发性成分的变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电子鼻对白柠檬油和PMMA纳微缓释香精的香气物质进行了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白柠檬油中的主要成分为柠檬烯、萜品烯、β-蒎烯、萜品油烯、γ-松油烯、α-蒎烯、α-松油醇和p-伞花烃等;PMMA纳微缓释香精中的主要香气成分为柠檬烯、萜品烯、萜品油烯、α-松油醇、γ-松油烯、β-蒎烯和p-伞花烃等。白柠檬油和PMMA纳微缓释香精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和相对含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关键香气成分种类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3.
孜然香气与精油成分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一气相色谱一质谱法萃取和分析孜然粉末香气,共检测出19种成分,解析鉴定出占总挥发性成分99.695%的18种成分,主成分是两种蒈烯醛异构体(33.174%)、γ松油烯(17.858%)、枯茗醛(17.280%)、β蒎烯(13.940%)和对伞花烃(6.541%).以水蒸汽蒸馏法提取孜然,精油的得率为2.6%,用GC-MS联机对精油进行了成分分析,检测出28个成分,解析鉴定了占精油99.801%.4的26个成分.主要成分为枯茗醛(39.511%)和两种蒈烯醛异构体(35.249%),其次为γ松油烯(7.096%)、α-7-松油烯醇(5.315%)、β-蒎烯(5.242%)和对伞花烃(3.000%).  相似文献   

4.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法)对木姜子干果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成分进行分析鉴定,以峰面积归一化法对各成分进行定量。得到鉴定的挥发性成分共77种,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较高的成分包括d-苧烯(14.51%)、香叶醛(9.81%)、橙花醛(8.47%)、芳樟醇(7.03%)、甲基庚烯酮(4.15%)、α-松油醇(3.22%)、香叶醇(3.07%)、β-石竹烯(2.58%)、氧化石竹烯(2.56%)、α-蒎烯(2.46%)。简要阐述了各香气成分对木姜子干果香气特征的贡献情况。  相似文献   

5.
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法快速测定迷迭香、伍德迷迭香和粉花迷迭香3种直立型迷迭香叶及花的挥发性成分。由GC-MS分析结果看,从迷迭香叶片检出4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α-蒎烯含量最高,相对质量分数为43.28%;花中检出2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α-蒎烯含量最高,相对质量分数为39.45%。伍德迷迭香叶片含36种挥发性成分,同样是α-蒎烯含量最高,相对质量分数为50.42%;花中检出38种挥发性成分,同样是α-蒎烯含量最高,相对质量分数为36.41%。粉花迷迭香叶片检出4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β-月桂烯含量最高,相对质量分数为38.75%;花中检出26种挥发性成分,其中1,8-桉叶素含量最高,相对质量分数为17.14%。按照ISO国际标准分类对迷迭香精油中几个主要成分的比对发现,迷迭香和伍德迷迭香接近西班牙型,粉花迷迭香接近突尼斯/摩洛哥型。  相似文献   

6.
紫丁香鲜花挥发性成分的HS-SPME-GC/MS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紫丁香鲜花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紫丁香鲜花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了37个组分,鉴定出了25个组分,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α-蒎烯(3.19%),β-蒎烯(1.22%),β-芳樟醇(9.78%),苄甲醚(3.05%),对二苯甲醚(2.15%),紫丁香醇D(2.85%),十四烷(2.76%)(,Z),3,7-二甲基-1,3,6-辛三烯(59.9%),反式-橙花叔醇(0.35%)等。通过对紫丁香鲜花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紫丁香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锦橙果皮香气成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乔宇  范刚  谢笔钧  潘思轶 《精细化工》2007,24(8):800-804
为促进锦橙果皮在精细化工和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对锦橙果皮的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谱库检索结合气相色谱保留指数定性方法,分离并鉴定出72个组分,已鉴定化合物占总离子流出峰面积的95.84%,主要香气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是:D-柠檬烯(68.7%)、β-月桂烯(9.92%)、芳樟醇(2.91%)、桧烯(2.15%)、香叶醛(2.14%)、橙花醛(1.46%)、α-蒎烯(1.27%)、癸醛(1.26%)。主要的香气成分是萜烯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用固相微萃取提取技术提取了日本常山挥发性化学成分,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共鉴定出49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性化学成分的91.73%。日本常山主要挥发性化学成分是α-蒎烯(相对质量分数32.09%),geyrene(16.39%),α-衣兰油烯(6.24%),β-石竹烯(5.68%),2-甲氨基-安息香酸甲酯(3.33%),吉玛烯D(2.71%),3,4-二乙烯基-3-甲基-环己烯(2.15%)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山苍子雌花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从山苍子雌花挥发性物质中分离出了66个组分,鉴定出了59个组分,并测定了各组分相对含量,包括α-蒎烯(5.52%),桧烯(30.20%),β-蒎烯(4.95%),α-水芹烯(8.97%),D-柠檬烯(8.56%),桉叶油醇(10.05%),α-松油醇(5.41%)等。通过对山苍子雌花挥发性成分的研究,为山苍子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法(GC-TOF/MS)分析不同产地肉豆蔻油的挥发性成分,并通过质谱库检索,结合保留指数比对,从英国、中国云南和印尼三个产地的肉豆蔻油中分别鉴定出69、78和67个挥发性成分,分别占总峰面积的99.74%、99.87%和99.65%。三个产地肉豆蔻油的挥发性成分在组成和含量上较为相似,三者的主要成分为肉豆蔻醚、α-蒎烯、桧烯、β-蒎烯、α-松油烯、4-松油醇、γ-松油烯、柠檬烯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分析野茉莉花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陈青  姚蓉君  张前军 《精细化工》2007,24(2):159-161
研究了贵州产野茉莉花的芳香成分,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野茉莉花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了分析测定,共鉴定出37个化学成分,占挥发油色谱总峰面积的92.71%。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w(α-蒎烯)=24.87%、w(β-香叶烯)=12.68%、w(橙花叔醇)=12.15%、w(桂皮醛)=9.09%、w(反式-β-罗勒烯)=7.76%、w(3-苯基-丙烯醇)=5.52%、w(小蠹二烯醇)=2.74%、w(芳樟醇L)=2.53%、w(β-蒎烯)=1.80%等。  相似文献   

12.
采用GC-MS方法对富含柠檬醛的吉龙草精油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共检测出62个成分,鉴定了其中55个成分。吉龙草精油主要化学成分为橙花醛(β-柠檬醛)、香叶醛(α-柠檬醛)、香芹酮、β-蒎烯等。试验也研究了吉龙草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烟曲霉菌、白念珠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这种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葡萄球菌有明显的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对毛蕊花中挥发油进行提取。测得毛蕊花挥发油得率为0.6%。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析鉴定,鉴定出58种化学成分,应用峰面积归一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的毛蕊花挥发油主要含苧烯(31.28%)、小茴香酮(22.17%)、桉叶素(9.25%)、反式石竹烯(6.63%)、α-艹律草烯(6.4%)、蒎烯(3.24%)、胡椒烯酮醚(3.01%)等。用毛蕊花挥发油进行了卷烟加香试验,结果表明毛蕊花挥发油具有改善卷烟香气、增加清香香韵、降低刺激性的作用,毛蕊花挥发油可用于卷烟加香。  相似文献   

14.
对贵州产木姜子果实挥发性组分进行研究。采用固相微萃取技术提取挥发性组分,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组分分析测定。从木姜子挥发性组分中共鉴定出33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性组分的98. 74%,其中含量较高的组分有:(E)-柠檬醛(34. 91%)、(Z)-柠檬醛(25. 81%)、柠檬烯(24. 17%)、α-蒎烯(3. 15%)、β-月桂烯(2. 92%)和β-蒎烯(2. 11%)。萜类是挥发性组分的主要结构类型。  相似文献   

15.
采用GC-TOF/MS法分析英国产缬草油和中国贵州产缬草油中挥发性化学组分,通过质谱库检索、保留指数对化合物定性,比较两种缬草油之间差异。结果表明:从英国产缬草油检出51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39.660%)、莰烯(20.007%)、α-蒎烯(11.972%)、乙酸桃金娘烯酯(8.047%)、柠檬烯(3.105%)、龙脑(2.905%)等;从中国贵州产缬草油检出39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乙酸龙脑酯(48.878%)、莰烯(19.146%)、α-蒎烯(6.755%)、乙酸桃金娘烯酯(5.659%)、龙脑(1.886%)、乙酸松油酯(1.245%)、柠檬烯(1.202%)等。两者有38个相同的化合物,其中以酯类和萜烯类化合物为主。该定性方法在复杂香料挥发性成分的定性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采用 DB- 5毛细管柱和 GC- MS- DS技术对松节油及其氢化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全分析。从原料松节油中分离出 36个组分 ,鉴定了其中的 32个组分 ,主要成分为 α-蒎烯、β-蒎烯、烯、长叶烯、对 -伞花烃、莰烯、α-香叶烯及石竹烯等。从相应的氢化松节油中分离出 32个组分 ,鉴定了其中的 2 4个组分 ,主要成分为顺 -蒎烷、反 -蒎烷、长叶烯、对 -烷、2 ,6 -二甲基辛烷及对 -伞花烃等。还对松节油各组分的加氢反应作了归类。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流苏石斛花中的香气成分,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HS-SPME)提取流苏石斛花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对其香气成分的化学组成进行分析,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实验结果表明,从流苏石斛花中检测出23种香气成分,其主成分(相对质量百分比)为α-蒎烯(45.06%)和β-蒎烯(23.22%)。  相似文献   

18.
采用水蒸气蒸馏技术制备巴西苦橙精油和苦橙花精油,并采用GC/MS对2种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对比分析,共分析出苦橙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31种,苦橙花精油中的挥发性成分33种,其中共有成分为11种。苦橙精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柠檬烯(79.953%)、柠檬烯氧化物(2.371%)、柠檬烯环氧化物(1.695%)、右旋香芹酮(1.014%)、乙酸橙花酯(1.266%)、顺式-香芹醇(1.324%)、香叶酸(1.131%)等。苦橙花精油中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蒎烯(12.056%)、柠檬烯(12.252%)、罗勒烯(4.8%)、芳樟醇(32.386%)、乙酸芳樟酯(3.307%)、α-松油醇(5.219%)、乙酸橙花酯(3.801%)、乙酸香叶酯(3.403%)、香叶醇(2.252%)、橙花叔醇(5.365%)、金合欢醇(3.548%)。将两种精油进行卷烟感官评价,结果显示,不同的挥发性组分形成了香韵及效果的差异。苦橙花精油在卷烟中主要赋予卷烟清新柑橘类果香,并带有花香底韵,具有改善卷烟吃味和余味等效果;苦橙花精油在卷烟中主要赋予卷烟醇甜花香,带有果香底韵,并具有丰富烟香和细腻烟气等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云南化工》2017,(4):13-17
采用GC/MS联用法研究了通过同时蒸馏萃取法(SDE)提取灰毛莸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同时结合WILEY、NIST谱图库检索出其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在所给的分析条件下,共分离并鉴定出70个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反-(-)-2(10)-蒎烯-3-醇乙酸酯、(+)-柠檬烯、L-香芹醇、异香芹醇、左旋-β-蒎烯、β-蒎烯、桃金娘烯醇、L-香芹酮等,占挥发油总质量的80.88%,其结果为该植物挥发油的生理活性研究和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滇高良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用GC/MS的方法对滇高良姜挥发油成分进行鉴定,检测出42个成分,鉴定了41个成分。滇高良姜主要化学成分为α-松油烯、异龙脑、丁香酚、甲酸龙脑酯、α-蒎烯、松油烯-4-醇、胡椒烯酮等。结果发现滇高良姜与传统药用高良姜主要的挥发性成分几乎完全不同,所以作为中药材用途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