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竹集成材结构房屋建造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芳  何礼平 《华中建筑》2008,26(1):88-89,96
基于竹集成材具有变形小、尺寸稳定、强度大、刚度好、耐磨损等特点,该文从房屋基本结构、基本构造以及施工的技术难点等几个方面,对竹集成材结构房屋建造技术可行性进行了阐述,并认为竹集成材结’构房屋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因具有环保、力学性能优良等特点,竹筋渐渐作为筋材被运用于加筋土技术中。对于加筋土结构,筋-土界面处的摩擦特性是影响加筋土强度的重要因素。因而,文章通过大型直剪试验对竹筋加筋土界面摩擦特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竹筋加筋土界面特性远远优于素土;竹筋的间距对加筋土界面强度的影响较大,间距越小,其界面强度越高;作用于竹筋加筋土的压力大小直接影响加筋土的加筋效果,作用压力越大,竹筋加筋土的嵌固力和咬合力越显著,界面强度越高。  相似文献   

3.
在四川汶川地震后,本课题组基于自主专利技术紧急研发出了竹结构抗震安置房,并通过了包括室内空气质量、主体屋架承载力等试验验证。竹结构安置房经济合理,安全舒适,符合环保要求。现代竹结构本身也是一种新型的绿色可持续建筑技术。采用竹结构抗震安置房可以利用包括四川灾区的丰富竹资源,因地制宜抗震救灾,恢复灾区的生活。在四川广元安装建成的竹结构安置教室使用良好受到灾区的欢迎。本课题组还提出了并正在试制经济、安全和实用的竹木住宅用于灾后重建家园。  相似文献   

4.
现代竹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相比于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体系,其最大的不同在于采用天然竹材为原材料,与北美等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广泛使用的木结构类似,更加低碳、环保。现代竹结构主要采用现代胶合技术使空心圆竹成为基于竹纤维的复合材料,从而适合采用类似现代木结构的设计和施工方法,且材料和结构性能可以通过现代试验方法进行检测验证。国内外不少研究者在现代竹结构的研究方面做了比较系统的工作,现代竹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结构体系的轮廓逐渐显现。通过分析该体系的发展过程,总结相关研究内容,对现在竹结构体系在装配式活动板房、轻型竹结构房屋、大空间框架体系和桥梁方面的应用实例进行介绍,并对现代竹结构的发展现状及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和总结。现代竹结构的发展进展表明现代竹结构体系在土木工程这一领域将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5.
竹条重组枋生产工艺的研究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云南典型材用丛生竹的材性分析结果和人造板工艺原理为基础,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工厂试生产,确定了竹重组枋的成套工艺参数、生产线主要设备的关键性技术参数和工业化生产技术方案。研究结果表明,竹条重组枋具有原料竹种和竹秆部位适应性强、原竹利用率高、工艺设备简单可靠、产品性能优良、用途广泛、投资效益显著等特点,是多竹地区变地方竹资源为社会经济效益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比分析竹帘胶合板、竹材层积材、竹材重组材等现代竹质工程材料的工艺及基本性能,指出每种材料在建筑结构构件中的应用选择,结合现代竹结构安居示范房的设计与建造实例,分析竹结构的应用前景与优势。竹结构在设计与建造方面都具有非常好的灵活性,具有出色的抗震性能,其最大优势在于绿色、低碳、节能、减排,竹质工程材料能够达到现代结构工程的要求,使得竹结构的大规模推广应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7.
现代竹-木组合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结构体系,相比于目前常用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竹-木组合结构充分利用于竹材和木材各自的优点,具有低碳、环保、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等优点,有广泛的发展前景。在对竹-木组合结构的受力特点、应用情况和发展方向做了充分了解后,本文着眼于以胶合剂连接的竹-木组合材料,研究了4种常见胶合剂对竹-木组合结构承载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当下竹建筑的发展与现状,从竹子的特性、竹建筑的结构体系、竹子的连接方式等方面论述了竹建筑的构造技术,介绍了大学生手工实践视角下的竹建筑营造方法,以此达到宣传竹建筑、普及乡村振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工业建筑》2013,(8):69-74
竹结构屋架具有成本低廉、施工速度快、坚固耐用、设计灵活等优点,可以广泛用于商业和学校等公共建筑以及住宅建筑的屋盖和楼盖设计。截至目前,对于竹结构房屋的系统研究仍然还是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竹屋架的性能研究更是空白。对六榀5 m和6 m跨度的竹结构屋架进行检验性试验和全跨破坏性试验,通过试验了解这两种屋架的荷载-变形关系以及破坏形式,并分析影响其承载力的一些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重组竹作为一种新型建筑结构用材,与木材具有相似的力学性能,在建筑行业的应用市场越来越广阔。本文通过对重组竹发展历程的综述,对比分析结构用重组竹的物理力学性能、重组竹构件力学性能及重组竹耐火性能的研究现状,总结目前重组竹示范房建造情况,为结构用重组竹推广使用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毛竹复合土钉墙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竹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以毛竹取代钢质土钉,用竹篾网取代钢筋网,基坑坡脚的毛竹排桩与毛竹土钉一起构成复合土钉墙结构。与国内外常规土钉墙相比,可降低支护成本30%-50%,大幅减少用钢量、降低碳排放,不仅符合低碳、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国策,而且具有很好经济和社会效益,是基坑土钉墙技术上的重大突破。文章详细阐述了毛竹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施工中,毛竹土钉的毛竹选材与砍伐要求、制作工艺、安置方法、面层竹篾网扎制方法、挂网喷砼面层与毛竹土钉锚头的连接工艺、侧壁坡脚毛竹排桩的设置等施工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土钉墙都是由高耗能高排放的水泥和钢筋构成。毛竹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具有抗拉强度高,短期强度相对稳定,长期强度逐渐降低。毛竹的这种特性,符合建筑基坑支护临时性特点。本文提出的低碳环保型毛竹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技术,具有取材科学合理、绿色环保、经济、安全等优点,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对现行土钉墙的结构用材和构筑理念上的重大突破。具体措施是,在基坑土钉墙支护结构中以毛竹取代了钢质土钉,面层砼中用竹篾网取代钢筋网,基坑坡脚的毛竹排桩与毛竹土钉连在一起构成复合土钉墙结构,能使基坑得到可靠的支护。文章详细阐述了毛竹复合土钉墙基坑支护机理、数值分析、计算方法及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3.
放坡竹筋土钉墙作为一种新型支护结构形式,已成功地运用于开挖深度为5 m~6 m的软土地区基坑工程。文章分析了毛竹材料作为土钉在软土地区的适用性及放坡竹筋土钉墙的作用机理,总结了竹筋土钉墙的设计要点,结合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该支护结构形式的适用性及合理性,推动了新型环保材料、新型支护技术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可供今后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4.
竹殇     
朱小地 《世界建筑》2013,(12):108-109
竹子具有其他一股树木无法比拟的多重特点和优势,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当代新建材依托丰富的竹子资源,借助当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改变了竹子原来的性能,拓展了应用范围。但有时会适得其反,比如“以竹代木、以竹代钢”的产品竹钢却在性格上与竹子大相径庭。作品《竹·钢》质疑了当代社会存在的问题,是对规则与教条的颠覆。  相似文献   

15.
现代竹结构人行天桥的研发和建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以胶合竹板为基本材料的现代竹结构人行桥梁,并通过3根足尺试件试验,研究了胶合竹板制成长梁的成型工艺和构件的力学性能。试验显示,竹梁的破坏是由受压区竹材分层导致对接头错位引起的,CFRP增强层对竹梁的强度有所提高,采用短板拼接、整体胶合成型的大尺寸竹梁的刚度和承载力均能满足人行天桥建设的要求。根据试验和分析结果,研究者采用预制装配方式建造了一座现代竹结构人行天桥,并在建造中对竹结构人行桥采取了整体防水处理。该桥经过两年多的使用,主体结构正常。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量化分析综述竹建筑工程在全球的发展情况及国内外50位专家的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分析我国竹建筑工程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总结未来竹建筑工程的发展趋势。通过技术路线图研究竹建筑工程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发展路径,指出面向2035我国竹建筑工程领域发展所需要的六项战略支撑与保障,包括提升企业规模和核心竞争力、建立国家重点实验室、设立专项科研基金、顶层设计技术标准体系、大力推广示范工程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7.
新型竹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屹  陈钰  陈柯逸 《华中建筑》2014,(10):56-59
该文以常规建材作为参照对象,在分析了原竹材料的生态效益,基本性能和内部组织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对比,指出新型竹材较原竹材料存在结构致密,强度高的优势。总结了竹材胶合板、竹材层积材、竹材重组材等新型竹材的制作工艺、产品特点及应用现状。并通过比较新型竹材与常规建材在密度、静曲强度、弹性模量、顺纹抗压强度等方面的不同,进而分析了新型竹材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学性能及其在现代建筑工程活动中突出的适应性。文章最后结合现代竹结构建筑的优秀案例,以及新型竹材的简要发展历程,针对新型竹材的加工技术和应用推广提出建议,以利于新型竹材产业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INTEGER现代复合竹结构建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林 《世界建筑》2010,(2):64-69
Integer China设计近期落成的昆明世博生态城多层现代复合竹结构住宅与正在实施的四川灾区中国儿基会毕马威社区中心的大跨度竹结构公共建筑是中国现代房屋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竹集成材发展成的2×4工法、大跨度框架结构以及各类墙体板材的开发与实践是整体性可持续房屋体系改革的积极示范,是通过绿色方式解决中国住屋中的规模问题、资源问题、性能问题的有效途径。本文将详细介绍两栋示范屋的创新体系、性能以及相关的实施要素。据此,文章引申出可持续建设产业化的INTEGER绿色创新模式,即整合资源保育、技能发展、体系效益与社会融合的四位一体的可持续之道。  相似文献   

19.
由于巨大的竹资源储备,我国竹材建筑工业应用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为探寻“建筑用竹”在材料与建筑层面的工作导向,作者访谈了德国自由装置艺术家马库斯·海因斯多夫,获取他对相关议题的评价与建议。结合其作品中竹材应用的经验,马库斯先生认为我国竹材工业化利用成果值得肯定,但对材料特性的认识与运用、耐久性改善、可持续建筑市场的应用推广等问题尚缺乏解决方案,应开展更多竹材的缺点研究,并加强相关设计教育工作。该访谈可为我国竹材工业及其建筑应用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