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4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古代书院园林的文化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园林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书院园林,在唐朝已经开始形成.通过对书院园林的分析,从文化角度探讨了书院园林的文化内涵.认为:书院教育重在陶冶人的品格、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往往都建于山清水秀、景色如画的幽静处,书院园林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书院建筑的伦理学诠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礼平  应四爱 《华中建筑》2006,24(11):82-84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书院建筑,在唐朝已经开始形成.该文通过对书院园林的分析.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了书院园林空间所体现出采的“礼乐相成、情理并重、天人争一、以人为本”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学基因。  相似文献   
3.
建构的本质是基于材料特性和建造技术认知的基础上,对材料创造性的使用和对于材料有意识的再组合。木构建筑的建造离不开其特有的技术手段,技术也成为一些建筑师着力表现的建筑要素之一。现代木构建筑的建造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从结构、构造、细部处理等方面发展符合自身时代的技术和表现观,以新的"语汇"不断提高木建筑的"张力"和"魅力"。  相似文献   
4.
礼乐相成——我国古代高校建筑文化的滥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它的组成部分之一的我国高校建筑文化,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产生并不断发展,最终形成我国古代特有的高校建筑文化--书院建筑。如何探索传统建筑逻辑与现代建筑逻辑,传统审美意识与现代审美意识相结合,把人类优秀的传统文化融汇进现代建筑文化之中,在当今我国进行大规模高校建设的历史时期,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杭州自古以来就被誉为"鱼米之乡",农业和渔业则是城市工业的重中之重。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城市生活,而不是从事农业或渔业。因此,我们将本土元素与城市娱乐休闲相结合,将场地转变为梯田装的田地。同时,我们还借鉴麦田和稻田来设计建筑形状,将桥的形态和功能都引入建筑内外空间中。我们的设计从两方面出发:其一,将大自然融入城市设计中;其二,为城市居民创造更多的娱乐选择,我们研究了城市和自然的契合点,延续设计,并将其称之为"本土特色"。  相似文献   
6.
现在人们对健康的关注日益突出,为了研究浙江传统民居建构对健康的影响,对它们进行研究与分析。利用文献查阅与实地调研等研究方法,解读浙江传统民居的建构特征,并对人体健康的概念进行分析。通过总结两者之间的关系,得出浙江传统民居建构对人体健康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国内32所农林院校进行调研,分析国内农林院校本科建筑学的设置情况及农林院校建筑学发展条件。结合农林院校学科构架组建课程体系,基于办学背景强化学生实践教育,协同特色专业寻找科研突破等几个方面提出农林院校本科建筑学学科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何礼平  李南  张叶田 《华中建筑》2004,22(5):101-103
现代城市带状休闲空间具有时代所赋予的特质,开放与封闭的结合、人工与自然的结合是带状空间的主要形态,它与动态景观是一个有机生长的整体,是人们休闲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丽水市大溪江滨江景观带的设计和分析,阐述了现代带状休闲空间向着人性化、生态性、构成系统化、组织立体化、内外空间结合化、功能多元综合化等方向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基于低碳和可持续的社会主题,从生态设计的角度分析了竹材料的低碳特性,探讨了竹材料的设计价值及其生态意义,详细解析了"竹建构"技术的意义创造过程,从而为建筑师更加关注竹材料的建构的本质——以符合建筑逻辑的技术方式组合,并挖掘"竹建构"文化的意义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纪录一个小型会所建筑的创作过程,印证了一个简单但容易为建筑师遗忘的道理:对于许许多多的普通建筑,其实无需惊人的构思或手笔,它如果忠实地解决了建筑的基本问题,诚恳地表达了建筑师的建筑素养、文化背景与情感,就能够在质朴、平淡之中实现对于基地原生环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