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可信计算的P2P匿名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P2P的匿名通信网络在保证用户节点匿名的前提下,不能保证匿名节点的可信性,在介绍P2P匿名通信技术的基础上,将可信计算理论引入其中,提出基于可信计算的P2P匿名通信系统;利用可信计算理论中的硬件级可信平台模块和直接匿名证明理论,增加匿名节点可信性认证和监测环节,有效地解决了入网节点安全问题,使得基于P2P的匿名通信系统更加的安全和全面。  相似文献   

2.
针对P2P匿名网络存在的网络稳定性和匿名安全性的隐患问题,在非结构化P2P网络拓扑结构中引入动态形成的索引节点和基于信誉度的IP前缀节点选择算法,通过采用多通道、动态中继组等策略实现一个新的基于P2P的匿名通信系统——TreeMix系统。通过模拟实验和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证明该系统在保持可扩展性的同时,具有较强的抵抗节点失效的能力,较好地解决了匿名通信效率问题。  相似文献   

3.
针对P2P匿名网络存在的稳定性与安全性的问题,结合匿名通道建立时选择性能与表现良好的节点的需求,提出构建一种基于P2P匿名环境的信誉度模型.模型在信誉计算时引入通信持续时间作为参数,给出了动态调整节点信誉以及利用信任度计算推荐信誉度的数学方法.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区分节点间的服务和评价行为,利用该信誉度模型选择节点构建匿名通道保证了P2P匿名通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一种可控可信的匿名通信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密技术只能对通信数据的内容进行保护,在电子投票、电子医疗、电子商务和电子现金等一些特殊的应用领域,用户的身份、行为、地理位置等隐私信息的保护程度是评估整个系统安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常用的隐私保护方法是利用匿名通信技术来抵抗窃听和流量分析攻击,但匿名通信技术在增强用户身份等隐私信息保护的同时,恶意用户的身份与行为也受到了匿名保护,如何保护合法用户隐私的同时又能防止恶意行为的攻击是推动匿名通信技术大规模应用的关键.作者以增强计算机安全的可信计算技术为基础,提出一种基于可信平台模块的可控可信匿名通信系统架构,该架构通过群组通信技术实现发送方的身份匿名,在通信链路上采用加密嵌套封装的数据通信方法实现用户行为、地理位置等隐私信息的保护.利用这一框架实现的匿名通信方案是由用户向身份管理中心注册获取群组信息、通过可信性评估的用户从节点服务器下载信任节点、用户用随机选择的信任节点建立匿名通信链路、服务提供方对恶意匿名行为用户的追踪等4个功能模块组成.作者对这些模块的协议进行了体系化设计,并给出了每个模块对应的协议方案.通过对方案的安全性、可信性、匿名性、效率等方面的分析与仿真,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可控性与可信性,可以满足未来互联网环境下大规模部署匿名通信系统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移动互联网可信匿名通信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彦伟  吴振强  乔子芮 《计算机应用》2010,30(10):2669-2671
针对移动互联网对通信过程的匿名性需求,提出基于签密和可信计算技术设计移动互联网下的匿名通信模型,以实现通信双方间的匿名通信。该模型中,中间节点根据前驱节点的签密信息鉴别转发数据的完整性,验证转发链路的真实性。分析表明该模型在实现通信匿名的同时具有安全性与可信性,满足移动互联网下移动终端匿名通信过程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6.
一种安全性增强的Tor匿名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用户对自身隐私信息保护意识的增强,促进了Tor,Crowds,Anonymizer等匿名通信系统的发展及广泛应用,从而为用户提供了隐私和信息安全保护.随着对匿名通信系统的深入研究,发现部分系统存在安全性不足,为提高Tor匿名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基于可信计算技术提出一种安全性增强的Tor匿名通信系统,改进后的系统提高了目录服务器的安全性,并基于可信计算技术确保了用户及匿名通信链路的可信性;通过与Tor匿名通信系统的比较,改进系统在具有可信性的同时,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及抗攻击能力,解决了Tor匿名通信系统所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仿真分析可知,改进后的系统能够满足用户的匿名性需求.  相似文献   

7.
P2P匿名通信系统的匿名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鲲  邓琳  李仁发  文吉刚 《计算机应用》2008,28(12):3190-3193
分析了P2P匿名通信系统模型及攻击模型,基于信息熵,针对共谋攻击,度量了几种典型的P2P匿名系统的接收者匿名度,分析了系统匿名性与系统规模N、恶意节点比例、路径长度及转发概率的关系。计算数据表明,嵌套加密使系统获得强匿名,接收者的匿名度随系统规模等的增大而增大,随恶意节点比例的增大而减小,受恶意节点比例及系统规模影响较大,受路径长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P2P网络的应用给匿名通讯系统带来了可扩展性等优点,但同时P2P网络中节点的动态上下线又使得匿名通道缺乏稳定性.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基于非结构化P2P网络的匿名通讯系统,称之为LeafageMix.与传统基于Mix网络的匿名通讯系统不同,该系统采用中继组的方式来建立匿名通道,使得匿名通道具有较强的抵抗节点失效能力,并提高了匿名通讯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匿名通信系统在互联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在保障通信安全和用户隐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也存在被恶意用户隐藏保护自身信息、逃避安全部门对其网络调查的隐患。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在匿名通信系统中引入可信计算进行改进的方案。改进后的系统中参与通信的各节点首先以可信计算直接匿名认证方法进行身份认证,然后通信发起方通过可信度量的方式逐步将可信匿名链路扩展至目标节点,通信过程中匿名通信链上每个节点发送给下一节点时运用签密以防止攻击者对数据包的篡改,还运用恶意行为评估机制以使接收方能发现恶意用户的攻击行为。安全性分析表明,改进后的系统在保持匿名性的同时,还具有可信性和更高的安全性,解决了匿名通信系统的安全隐患;同时模拟分析表明,引入改进的直接匿名认证和签密技术是可行的,在足够安全强度下它们的计算效率对系统的延时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P2P匿名通信系统需要系统成员共同参与信息转发,而部分不积极参与通信的成员的Free-riding行为将导致匿名系统性能降低。针对P2P匿名系统中部分成员不积极参与匿名转发信息的自私行为,基于区分服务思想提出一种基于声誉的匿名通信方案,该方案通过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发送信息次数,降低了不积极参与信息转发成员的声誉值,使不同声誉值的成员获得的匿名性能不一样。理论分析和计算数据表明,应用声誉机制能确保正常成员的匿名度不变,但降低自私成员的匿名度,从而有效减少部分成员不积极参与转发匿名信息的自私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木马植入等恶意攻击行为给通信终端带来了严重威胁,为此,提出一种可信赖云计算下的通信终端攻击行为识别算法。利用数据采集模块获取通信终端镜像的数据流,通过可信性验证机制将可信任链扩展到云计算环境的虚拟机管理器和通信终端,检测通信终端运行环境的可信性后,攻击行为识别模块采用贝叶斯算法判断数据流是否包含攻击行为,并通过计算攻击行为数据的最大后验概率判断攻击行为所属类别,并将检测结果反映给管理模块,结合速率限制模块限制含有攻击行为的数据流,直到通信终端所受攻击行为结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加入可信性动态验证机制能有效提升通信终端访问安全性,并能保证数据在通信终端遭受攻击行为时的顺利传输;不同程度干扰环境下的通信终端攻击行为识别平均绝对百分误差始终低于0.25%。  相似文献   

12.
增强工业嵌入式系统的安全性是当今工业信息安全领域研究的核心议题。只依靠软件的安全机制已经不能充分地保护信息安全,而现有的可信平台模块是专为个人计算机设计的,不能满足工业嵌入式系统的特殊需求。通过研究可信计算技术,设计了基于可信平台模块TPM的嵌入式可信计算平台,并从软件结构和硬件结构,分析了可信平台模块和信任链的传递机制。最后,在ZYNQ硬件平台上进行可信验证,通过内核伪造攻击测试,验证了设计的正确性,从而确保了工业嵌入式平台的安全可信。  相似文献   

13.
Enhancing data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in P2P systems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eer-to-peer systems let users share information in distributed environments because of their scalability and efficiency. However, existing P2P systems are vulnerable to numerous security attacks and lack a mechanism to ensure shared information's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A proposed general architecture enhances these aspects by leveraging trusted computing technology, which is built on a trusted platform module and provides a mechanism for building trust into the application layer. 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scheme can ensure data authenticity and integrity in P2P systems with acceptable performance overhead.  相似文献   

14.
移动P2P数据分发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移动P2P数据分发技术将P2P模型应用到移动网络中,通过节点间的相互配合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传输速度和扩展性,目前已成为无线通信的重点研究领域。但是由于移动网络的复杂性,现有的移动P2P数据分发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近年来该领域的一些重点技术如Gossip算法、网络编码、纠错码进行了介绍,并在可靠性、传输速度和扩展性方面对它们进行了分析,针对其在网络动态适应性、网络融合、节点合作度等方面的不足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端到端认证协议只认证平台身份,缺乏对平台可信性的验证,存在安全性的问题。通过改进的ELGamal签名方案,利用可信计算技术,提出了一种基于完整性度量的端到端可信匿名认证协议ETAAP(End-to-end Trusted Anonymous Authentication Protocol)。协议的首轮交互中实现了可信平台真实性验证,在此基础上通过IMC/IMV交互完成对平台完整性验证和平台安全属性的可信性评估,并采用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对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证明协议是安全的。最后通过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较好的性能,可实现基于完整性的端到端可信匿名认证。  相似文献   

16.
基于P2P的匿名通信技术能够隐藏通信双方的通信关系,但传送的信息仍暴露在信道上;信息隐藏技术则可以将传送信息隐藏在掩体信息中不易被察觉。该文在基于P2P的匿名通信技术和信息隐藏技术各自的优点相结合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达到同时隐藏网络通信关系和传送信息的目的。从而既保证了信息的安全性,又提高了系统的抗毁性。  相似文献   

17.
满萍  马严 《计算机科学》2008,35(3):39-41
本文对CNGI研究课题"组播与P2P相结合的文件分发系统"进行了简要介绍.通过对该系统文件管理模块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实现了基于IPv6组播与P2P技术的结合.该系统借助JxTA平台实现P2P的基本功能:节点搜索、节点资源搜索、节点间的通讯和文件的统一管理等,实现了尽量利用可靠的组播并利用P2P实现跨组播域的信息传输.最后通过对管理模块在不同环境下的测试数据进行分析,表明该设计思想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P2P环境的乐观公平交换协议。针对P2P网络的特点,该协议采用分布式的临时节点集替代传统公平交换协议中的可信第三方,可以有效降低对第三方信任度和信道可靠性的依赖。在保证临时节点集中超过2/3节点为诚实节点的条件下,协议可以提供完全的公平性和安全性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