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地震激励下高层建筑TLD控制及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森林  李忠献 《工程力学》1997,(A03):124-131
本文研究了地震激励下高层建筑多重TLD的控制方法及其参数的优化,首先,阐述了TLD系统的工作原理和MTLDs(即多重TLD)系统的参数;其次给出了单自由度结构MTLDs体系的运动方程;分析了MTLDs系统的参数对结构反应的影响以及参数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地震激励,研究了MTLDs系统对多层体地震反应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层钢结构MIMD地震反应控制优化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通过数值分析,得出了MIMD系统最优设计参数。提出了MIMD系统优化设计步骤和结构-MIMD系统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算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应用及MIMD对结构地震反应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高层钢结构建筑TMD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TMD-高层钢结构系统的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导出了受控高层钢结构的风振加速度设计计算公式。给出了受控高层钢结构脉动增大系数及有关TMD系统参数实用设计表格。给出了高层结构-TMD系统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过程。算例表明TMD对高层钢结构风振加速度的控制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高层钢结构建筑TLD地震反应控制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给出了TLD-钢结构系统的抗震设计方法。导出了TLD-钢结构系统等效阻尼比计算公式,并分析了模态参与系数的影响。给出了TLD-钢结构系统抗震设计步骤及水箱调谐设计算例。  相似文献   

5.
结构MTMD地震反应控制最优参数研究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本文对结构 M T M D 地震反应控制最优参数取值进行了初步探讨。导出了结构动力放大系统的计算公式。最后在数值分析基础上给出了 M T M D 最优参数。  相似文献   

6.
周熙明  周福霖 《工程力学》1997,(A03):183-189
本文计算了TMD-结构体系在基底运动激励下TMD的优化参数,完成了设置TMD的结构模型振动台试验,并对设置了TMD结构模型进行了地震反应计算机仿真分析,试验和分析结果表明,经优化设计的TMD不仅明显减小结构在简谐激励下的加速度反应,而且能有儿地降低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反应。  相似文献   

7.
结构—MTMD系统的动力特性研究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李春祥  熊学玉 《振动与冲击》1999,18(4):50-54,21
对受在底加速度激励时结构-MTMD系统动力特性进行了探讨。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MTMD系统各设计参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MTMD系统最优参数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层钢结构抗风抗震控制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综合了高层钢结构抗风抗震控制的发展。阐述了高层钢结构水平位移指标设计限值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指出了现代控制技术对高层钢结构风振舒适度控制及外伸臂对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水平位移指标控制的实现。阐明了TMD/TLD及主动控制对高层钢结构抗风抗震控制的现实意义及发展。  相似文献   

9.
TMD—高层钢结构系统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本文研究了TMD-高层钢结构系统的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导出了TMD-高层钢结构系统的传播函数和减振系统DRF的表达式,同时对DRF进行数值分析。最后给出了设计步骤,算例及结论。  相似文献   

10.
TMD-高层钢结构系统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层钢结构风振舒适度控制是结构设计的一项重要内容。舒适度主要判断标准是结构的加速度响应。本文研究了 T M D高层钢结构系统的风振舒适度控制设计方法,导出了 T M D高层钢结构系统的传递函数和减振系统 D R F的表达式,同时对 D R F 进行数值分析。最后给出了设计步骤、算例及结论。  相似文献   

11.
高层钢结构MTMD地震反应控制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数值分析 ,得出了MTMD系统最优设计参数。提出了MTMD系统优化设计步骤和结构 -MTMD系统抗震设计方法。设计算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应用及MTMD对结构地震反应控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是评估工程结构地震灾害损失的关键。基于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和性能化设计理论,结合抗震规范对结构破坏状态的定义和限值的规定,得到结构抗震能力概率函数;应用IDA 方法,获得结构地震需求函数,提出了有效评估整体结构地震反应的基于性能的易损性分析方法。通过对一考虑和不考虑楼板作用的钢框架结构进行地震易损性分析,从破坏概率的角度进行破坏状态评估和地震风险性分析,得出楼板效应将导致结构延性和抗震性能下降、显著降低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和改变倒塌模式等结论,为结构抗震设计、加固和震后地震灾害的损失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纸机旋转空心铸钢辊的弹性分析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迎春  苗德华 《工程力学》2007,24(8):178-181,155
研究了考虑离心力(设计车速)影响时高速纸机中具有闷头的空心铸钢辊结构的强度计算和优化设计问题。应用弹性理论导出了配合压力的一般公式,根据等强度设计思想,建立了辊筒与闷头中的最大Tresca等效应力的计算公式,进而提出了最优过盈量的计算方法,算例针对某设计车速给出了可用于铸钢辊结构优化设计的曲线图。分析方法和解析解对于工程中其它由塑性材料制成的旋转双重过盈配合结构的强度计算和优化设计也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该文系统总结了建筑结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相关研究成果, 指出结构损伤耗能机制控制是确定结构累积耗能分布和实现基于能量抗震设计的关键. 分别针对钢支撑框架结构、RC框架结构和RC框-剪结构的合理耗能机制控制进行了研究. 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的实施框架, 并分别针对钢支撑框架结构、RC框架结构和RC框-剪结构给出了具体的基于能量抗震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徐龙河  武虎 《工程力学》2019,36(4):177-187
为减小斜拉桥横桥向的地震响应,提出一种设置预压弹簧自复位耗能支撑的斜拉桥横向减震体系及支撑参数的设计方法。以一座斜拉桥为研究对象,对支撑参数进行了设计,并对塔梁固结体系和采用支撑的减震体系进行地震时程分析,从关键位置的地震响应、耗能能力等方面对支撑体系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横桥向采用预压弹簧自复位耗能支撑的斜拉桥减震体系利用支撑良好的滞回耗能特性,有效减小桥塔位移和应变,改善桥塔受力,减小主梁的残余位移。附加预压弹簧自复位耗能支撑对斜拉桥地震响应有良好减震控制效果,是一种合理的抗震体系。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箍板RC柱抗震性能数值模拟及试验验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全面了解设置预应力箍板(PSJ)RC柱抗震性能,进一步研究施加横向预应力构件受力机理,建立PSJ-RC柱有限元模型,以剪跨比、轴压比、预应力度以及箍板用量为主要参数,开展弹塑性数值模拟。分析其破坏形态、承载力和变形能力,并进行不同轴压比、预应力度试件的试验验证。设置PSJ能够有效提高试件抗剪承载力,明显改善试件变形能力,尤其对高轴压比柱抗震性能的提高。增加预应力度能提高试件位移延性,预应力度宜控制在0.3―0.5,低于0.15可能导致箍板参与抗剪和横向约束作用降低,箍板配置参数在0.75―1.0能够最大发挥材料效能。设置PSJ能有效提高RC柱抗震性能,施工工艺简单、可行,可供工程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李腾飞  苏明周  隋龑  马磊  韩丹 《工程力学》2019,36(4):100-108,124
为进一步研究混合试验方法的有效性以及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的抗震性能,建立了一套基于OpenFresco试验平台的混合试验系统,进行了一个1:2缩尺的3层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模型的混合试验。首先通过小工况的预加载研究试验系统的有效性,分析了试验子结构的位移加载精度,作动器加载时差。然后对试件进行正式的混合试验加载,分析了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在不同工况下的自振频率、位移反应、水平地震作用、滞回性能以及关键部位应变。结果表明:作动器加载位移峰值与计算位移峰值比较接近,最大相对误差为13.60%,各工况下作动器平均每步的加载时差保持在20 ms左右;随着地震波加速度峰值的增大,模型的自振频率下降,刚度出现了一定的退化。各层的变形主要产生在消能梁段的腹板处,以剪切变形为主。模型结构在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侧移角分别为1/1068和1/197,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层间侧移角限值。综上,基于OpenFresco试验平台的混合试验系统能够较好的反应结构的地震响应,高强钢组合K形偏心支撑钢框架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8.
徐龙河  杨雪飞 《工程力学》2019,36(12):198-205
采用直接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时需预先确定结构的侧移曲线,但侧移曲线对设计结果和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有待研究,为此该文以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钢框架为例,考虑结构非线性程度和层数,分析了3种典型侧移曲线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为该类支撑钢框架结构的侧移曲线选择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侧移曲线对3层支撑框架的基底剪力设计值影响不大,但对6层支撑框架的基底剪力有明显影响;楼层设计位移角随设计侧移曲线变化而变化,最终导致楼层设计刚度差别较大;3层以下低层自复位摩擦耗能支撑钢框架结构的实际侧移表现为线型,设计时建议采用线型侧移曲线,6层左右的多层结构的实际侧移表现为弯曲型,建议采用弯曲型侧移曲线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9.
该文研究型钢高性能混凝土(SHPC)剪力墙在不同参数影响下的抗震性能,采用纤维墙元模型对SHPC剪力墙进行数值分析,并将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纤维墙元模型的合理性和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轴压比、边缘构件约束区长度及型钢配钢率对SHPC剪力墙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HPC剪力墙承载能力随轴压比的增...  相似文献   

20.
伸臂桁架是超高层建筑中的关键构件,改善其耗能能力对提升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在普通伸臂桁架拟静力试验研究基础上,进行了端部带阻尼器的伸臂桁架抗震性能的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辅助装置是保证端部阻尼器剪切受力状态的必要构成,在端部设置的软钢阻尼器及摩擦阻尼器能够改善耗能能力,保护伸臂桁架杆件不受损伤。端部设置的摩擦阻尼器因为其刚度及强度可以解耦,具有较大的设计自由度,有利于工程中的应用和推广。该文进一步分析了在伸臂桁架中设置软钢阻尼器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由于在软钢阻尼器刚度和强度耦合,难以同时满足伸臂桁架刚度和强度的设计需求,因此在工程中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