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城镇化处在规划减量背景中,小城镇从传统增量发展转入存量优化阶段。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生命力,存量优化背景下的产业发展对传统路径提出转型要求。本文立足北京小城镇产业发展的困境,分析产业发展及转型所面临的新机遇,积极探索存量优化背景下北京小城镇产业发展路径的转型对策,促进小城镇产业更新创新、特色转型、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特色小城镇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小城镇发展转型的必然选择。科学合理评价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水平既有益于剖析现状中的主要问题,对未来发展建设又具有积极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立足于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特定理论相结合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视角,构建出一套特色小城镇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以浙江省第一批国家级特色小城镇为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这些特色小城镇的生产、生活和生态发展水平特征不同,存在的问题也不相同,应针对其发展特色做出差异化对策建议以推进其健康稳定发展。该指标体系构建的思路和方法可为我国其他省份特色小城镇发展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随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探索,如何发展小城镇越来越受到我国政府重视。本文从三个发展阶段分析了小城镇政策的演变特征,并基于地方小城镇政策的考察,总结了当前小城镇政策的三个重要方面:特色转型、生态宜居和强镇扩权。  相似文献   

4.
近郊小城镇是大都市区的基本腹地,对大都市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受区域整体发展走向和政策变化等外部条件影响,近郊小城镇既拥有许多发展机会,也面临诸多挑战和不确定因素。本文结合作者在北京市西集镇的规划项目实践1,探讨了城镇化过程中,大都市近郊小城镇在多变条件下,如何通过空间规划手段对发展的刚性和弹性提出应对。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山区小城镇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镇村发展失衡和环境条件约束等挑战,但旅游产业的提质发展趋势、制度改革释放的乡村红利及其突出的生态价值优势为其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本文借鉴广州市山区小城镇以乡村群为单元的规划建设方式,分析乡村群发展的需求和优势,从资源类型的角度分类梳理北京市山区乡村群的发展特征,以此为基础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特色小城镇是近两年中国城乡规划行业发展的新动向,国家政策与行动建立在"乡镇特色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的认知基础上,尚缺乏针对就业维度考察特色小城镇建设的社会效能的量化分析。文章以国家首批127个特色小城镇为例,围绕就业人口系数开展研究,定量化地通过比较特色小城镇与全国乡镇及非特色乡镇平均就业水平、揭示特色小城镇的就业水平梯度特征、分析不同功能类型的特色小城镇的就业水平及其就业人口系数的历时态增速差异等,试图回答:特色小城镇与居民就业水平的内在关联——是否在就业水平上也存在优势,不同特色小城镇之间的就业效能是否分异?进而,基于提升就业供给能力的视角反思首轮特色小城镇的筛选原则、扶持政策、发展目标,为国家未来相关特色小城镇的评定与实践提供理论基础。研究主要得出以下三点结论:一是特色小城镇总体上具有一定的就业优势,但其内部存在较为显著的梯度分异,其就业优势并非为绝对性;二是分功能类型特色小城镇的就业效能水平分异显著;三是建议特色小城镇现状评估体系中加入就业效能指标内容,帮助小城镇慎重选择特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镇村联动,就是把乡镇所辖范围的城镇和村庄作为一个整体,按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统筹规划,实现以镇带村,镇村融合,联动发展。在北京市两线三区、减量提质和集约高效利用土地的宏观背景下,小城镇规划在实施方面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导致小城镇的镇区与村庄发展不均衡。本文通过对北京市小城镇现有的规划实施模式进行研究,从政府、规划师、企业、村民多种角度分析镇村联动的现存问题及迁并型村庄发展缓慢的原因。研究目的是优化小城镇的实施路径和提高小城镇规划的可实施性。  相似文献   

8.
山水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模式,强调城市结合自然的环境构成、场所精神。本文论述了山水城市的概念、特征、理念及目标,重点提出山水城市视角下特色小城镇规划的思路,并以川东北达州市罗江镇为例分析了山水城市视角下特色小城镇的规划策略,希望为此类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9.
樊丙庚 《四川建筑》2002,22(Z1):21-24
作者从小城镇发展重点、发展动力、城镇特色三个方面作了详细论证,提出了小城镇发展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及其相应解决的措施,可供有关部门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我国小城镇在快速发展中存在个性特色缺失、创新实践不足的共性问题,"撤并镇"作为小城镇中的"夹心层",其特色创新实践对小城镇的特色化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苏州66个被撤并镇入手,通过对三年整治行动中特色创新实践的分类总结,分析其重点领域发展的经验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关于小城镇特色提炼的四个建议,分别是深化定位加大投入、遵循特色创新规律、强化本土支撑力量、提升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新型城镇化逐步走向以产业互动、生态宜居等为特征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特色小城镇成为政府、市场、学界眼中的宠儿。量产模式下,特色小城镇实际品质有待评判。本文以2017年春节期间,腾讯位置服务所提供的用户数据为基础,选取我国东部9个特色小城镇,构建IFSS四度模型,从强度、频度、广度及稳度四个维度进行活力评价。结合实际分析认为,四度指标随发展阶段的演进而逐步提升、稳定。本文旨在为特色小城镇自我诊断与对标纠偏扩展思路,也有助于对特色小城镇发展状态形成清晰认识。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镇化建设逐步加快,而自从"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提出之后,小城镇特色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城市建设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论文在阐述传统小城镇城市设计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当前现代小城镇建设中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塑造具有特色的城市目标下小城镇设计方法,旨在推动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的小城镇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城镇化模式与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费孝通在《小城镇再探索》中提出"模式"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特色的经济发展过程"。田明(1999)提出,小城镇发展模式就是在一定区域内,依据区域的各种条件和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建立不同类别的模式,属于归纳思维型。小镇的发展模式,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会有不同的发展模式。陈仲伯等(1999)提出了小城镇建设与发展的模式选  相似文献   

14.
特色小城镇建设能够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对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对特色小城镇的特色理解基础上,从产业、功能、环境三个方面提出了特色小城镇活力化、复合化、人性化的"三化"空间组织要点,同时结合安徽省六安市独山茶谷·将军小镇案例,从产业引领、功能复合、空间营造等方面进行探索,以期为类似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公园城市"是新时期新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的全新实践。本文论述了"公园城市"理念的发展背景和内涵特征,提出了将"公园城市"理念融入特色小城镇规划的实现路径,并以四川省成都市新场镇为例分析了"公园城市"语境下特色小城镇的规划策略,以期为特色小城镇规划建设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云南省保山市板桥镇为例,介绍了小城镇在新型城镇化要求下的发展路径。通过对板桥自身发展特征和问题的研究,结合既有理论和实践,总结小城镇新型城镇化应以离土不离家、农民变市民、产品变商品为内涵,依托要素,放大特色,走特色化的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围绕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和方向,本文针对板桥现状特征及问题,提出了人、产业、空间、特色、机制等五个方面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自2014年浙江省开始培育特色小镇,不到4年的时间,全国掀起一波特色小镇建设热潮。住建部联合发改委和财政部等部门在2016年和2017年先后组织评选两批共403个小城镇作为全国特色小镇培育对象,这些小镇类型丰富、覆盖范围广,基本能够代表我国小城镇的发展水平。本文梳理了403个特色小镇发展的分布特征、功能类型、经济特征、产业特征、规模特征和建设特征等,并进一步结合当下我国的实际情况,讨论了小城镇发展的若干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小城镇在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地位凸显,基于小城镇发展逐步趋同的现象,且普遍忽视其本土特色的问题,本文基于本土营造的视角下提出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城镇空间发展模式。以位于陇东黄土高原沟壑区的甘肃省灵台县为典型案例,从灵台县的本土环境特色出发,探析灵台县域内小城镇空间发展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本土环境营造灵台县域小城镇的空间可持续发展模式,即县域小城镇群树状网络化的空间发展模式,以期为黄土高原沟壑区小城镇的本土营造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9.
顺义新城是北京市重点发展的三个新城之一,是北京市东北部发展的中心城市,随着新城建设步伐的日益加快,城乡差异依然存在。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动小城镇建设,缩小城乡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对全区小城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深入调研,通过对人口、产业、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分析,针对近几年凸显的经济社会问题,提出发展策略,希望在推动小城镇建设上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分类研究既可把不同地域、不同民俗的小城镇形象拉开,又能把同一地域、民俗民风相近的小城镇明确区分,在相近中求差异,在统一中求变化。珠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既有相近的精神内涵,又有不同的风貌特色。本文尝试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小城镇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小城镇自然环境的实际,可以从区域文化背景、自然地理环境特征、社会主导产业特征三个方面加以分类研究。按区域文化背景与文化区划分类风貌特色是文化传统的积累、历史文脉的延续,需要一个完整的文化背景作为支撑,文化是小城镇风貌特色最内在、最持久的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