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定量分析前,涂层织物必须进行涂层剥离.以常用的聚丙烯酸酯(PA)、聚氨酯(PU)、聚氯乙烯(PVC)涂层织物为研究对象,选择5种溶剂作为涂层剥离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剥离试验,找出了对不同涂层都具有剥离效果的3种涂层剥离剂,其中四氢呋喃效果最好,常温下5 min即可将涂层完全剥离.同时,分析了15种可能受溶剂损伤的纤维,并对其中的11种找出了剥离方法.  相似文献   

2.
戴晴  徐琦  沈佳宏 《中国纤检》2014,(10):77-79
本文以需要进行定量分析的聚丙烯酸酯(PA)涂层织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多种溶剂、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剥离试验,深入研究了不同溶剂对基布纤维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常见PA涂层织物,环己酮剥离效果最好.同时,研究了环己酮对常见纤维的修正系数,及对其他基布纤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宁  吴雄英  杨娟 《印染》2006,32(23):33-35
采用单点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仪分析涂层织物,直接得到了聚醚系PU涂层剂、聚酯系PU涂层剂、PA涂层剂、丁苯橡胶涂层剂,以及涤纶、锦纶、腈纶等基布的红外光谱图;通过对PVC涂层和半PU涂层进行预处理,也可得到了与标准图谱匹配度较高的红外光谱。该法准确、快速、简便,可克服涂层织物制样难的缺点,能够系统地对常见涂层织物进行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丙酮、乙酸乙酯、二甲基甲酰胺、NaOH溶剂在不同温度下对改性聚丙烯酸酯(PAE)涂层织物进行剥离处理.结果表明,每克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的涤棉混纺织物经50 mL 50 g/L NaOH煮沸处理1h,转移至100 mL二甲基甲酰胺常温萃取lh,剥离效果较好.涂层去除后,可用涤棉混纺织物定量分析方法进行定量测定.该方法准确、快速、简便,适合改性聚丙烯酸酯涂层织物的组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5.
涂层织物成分分析,无法沿用普通纺织品的定量分析标准。以涤粘涂层织物为研究对象,先用红外光谱分析涂层剂的类别,再选用丙酮、乙酸和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在不同温度下对涂层织物进行处理。研究结果发现,在常温条件下用冰乙酸处理醋脂类涂层,效果比较好,且对基布纤维损伤小,可进行混纺织物组分的定量测试。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涤/棉混纺聚丙烯酸酯涂层(PA)、聚氨酯涂层(PU)面料为研究对象,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两类涂层进行ATR-FTIR分析,快速准确地分析出纺织品表面涂层的成分,同时根据涂层剂的溶解度参数选择6种溶剂去除涂层,通过逐一溶解剥离试验,得出最佳剥离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7.
多功能聚氨酯涂层织物的制备及性能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旭凡 《纺织学报》2006,27(3):71-73
采用聚氨酯(PU)树脂溶液添加到适量的壳聚糖溶液中,同时调整粘度至所需涂布的粘度,经转移涂层工艺加工成PU涂层织物。通过透湿、耐静水压等仪器对PU涂层织物的透湿量、耐静水压以及抗菌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壳聚糖对涂层织物耐静水压有一定影响,较好地改善了PU涂层织物的透湿性能,并赋予PU涂层织物抗菌性能,从而实现防水、透湿和抗菌三效合一的多功能产品。  相似文献   

8.
由于聚氨酯(PU)涂层面料具有特殊的防水透湿功能,黏合衬使用不当会影响面料原有功能,为此,选用8种PU涂层面料与6种黏合衬进行黏合压烫,测试复合织物的剥离强力、干热尺寸变化率、水洗尺寸变化率、水洗外观等基础配伍指标,以及透湿性、拒水性的变化,从而研究PU涂层面料与黏合衬的配伍性。结果表明,黏合衬胶种是影响剥离强力的主要因素,黏合衬厚度、面密度会影响复合织物缩率,黏合衬厚度、面密度、涂覆量影响复合织物的厚度和孔隙率,从而降低透湿性;黏合衬对复合织物水洗外观和拒水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导电涂层织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以炭黑、铝粉为导电相,聚氨酯弹性体/二甲基甲酰胺溶液、聚氨酯清漆为涂层剂,涤棉平纹织物为基布的导电涂层织物的制备及其导电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出一款具有隔音降噪多功能的墙布面料,采用浸轧工艺对经编涤纶织物进行防水整理,使其获得一定疏水性;通过聚氨酯(PU)发泡涂层对防水基布进行功能性整理。探究了不同制备工艺参数对涂层织物的涂层剥离牢度以及隔音性能的影响,也分析了PU发泡涂层织物作为墙布面料的应用优势。结果表明:当涂层浆料配方PU用量为100 g,云母粉为30 g,热膨胀微球为2 g时,采用焙烘温度为170℃,焙烘时间为60 s,刀距为0.58 mm,制备得到的PU发泡涂层织物的涂层剥离牢度为17 N,平均隔音量可达26 dB,涂层剥离牢度及隔音性能达到综合最佳,该类防水隔音降噪多功能涂层织物在墙布市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了第三织物的概念及结构特性,阐述了第三织物研究开发的现状、意义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自清洁纺织品的耐久性问题,简化加工工艺,以丙烯酸树脂与纳米TiO2 为原料,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在涤纶机织物表面进行涂层整理,制备了具有自清洁性能的涂层织物,用分解亚甲基蓝的方法对涂层织物的自清洁性能进行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对涂层织物的表面形貌及元素组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涂层工艺会影响织物的自清洁效果;一定范围内,涂层织物的自清洁性能随纳米TiO2 质量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当TiO2 质量浓度达到30g/L 时,继续增大TiO2质量浓度,自清洁效果提升不明显;在经过不同类型以及不同次数的摩擦牢度测试后,自清洁效果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13.
竹原纤维织物芯吸效应的测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了解竹原纤维织物的导湿性能,研究分析了竹原纤维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选取棉织物、苎麻织物、精纺毛织物与竹原纤维织物,对它们的芯吸效应进行了测试、比较,并从纤维内部结构特点分析了影响芯吸效应的因素.结果表明:竹原纤维织物相对于棉织物、苎麻织物和毛织物而言,具有更加优良的导湿性能.  相似文献   

14.
范素珍  张彦彬 《印染》1996,22(4):30-32
随着加工工序的增多,浆料及染料中的有害元素不断地在织物上沉积,致使坯布、印染布上有害元素的含量增加。本文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纯棉、涤棉坯布和印染布及其原料、浆料、染料中的有害元素。  相似文献   

15.
潘宏军 《印染》2001,27(11):26
为解决纯棉针织本白无荧光产品易泛黄的缺点,确定亚、氧联漂工艺,并采取隔离法生产出本白无荧光特色产品.  相似文献   

16.
无纸热转移印花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红凤 《印染》2003,29(8):33-34
提出了以热转移印花为主线的“无纸热转移印花技术”的整体构思,介绍了真丝、纯棉、涤棉织物的热转移印花技术和以金属箔替代热转移纸的无纸热转移印花技术,并提出了降低热转移印花工艺中昂贵制版费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李金东  王健  王志强  孙俭文 《印染》2002,28(9):21-22
稀薄织物轻飘,易纬斜或拉断。针对其染整加工的特殊性,采用快速烧毛,酶处理抛光、高耐光染色,以及硬挺防水整理等工艺。文章对稀薄织物前处理、染色增白及后整理的各个工艺要点作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8.
张殿祯 《印染》1995,21(10):19-21
文章就纯棉起绒布印花提出了“先印花后起绒”的新工艺,并对坯布、练漂前处理理、花以及印后起绒工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介绍了精纺双弹织物的设计思想,对纤维原料、纱线的线密度和捻系数确定、氨纶丝含量和预牵伸倍数的确定、织造、后整理等加工工艺进行了阐述,重点探讨了产品关键工序的工艺技术参数及操作要求,围绕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涤棉高密织物的生产过程中,发现在走梭板与梭子上有一层“白皮”,剥落的“白皮”织入织物后严重影响织物质量与效率,文章通过实践介绍了采取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