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揭示压实Q3黄土的高压压缩与浸水附加压缩变形特性,对陕北某黄土高填方工程的压实Q3黄土进行了不同压实系数、垂直压力和含水率下的高压固结和湿陷试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压实Q3黄土的浸水附加压缩变形与压实系数、垂直压力和含水率三个物理指标的经验关系式,并通过F检验和残差分析评价了经验关系式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提高压实黄土的干密度可显著减少压缩变形,压缩模量受土体含水率的影响显著;当压实系数≥0. 90(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控制)时,压实黄土浸水后产生的附加压缩变形基本可以消除;经验关系式可用于预测依托工程压实Q3黄土的浸水附加压缩变形。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填方工程中土方压实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实际工程中水泥改性膨胀土填筑压实度达不到设计要求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击实试验成果资料的对比分析,得出随着膨胀土掺加水泥拌和后击实试验时间不同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应采用和现场碾压工况相匹配的击实试验参数,用于现场压实度检测,解决了施工填筑质量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压实Q3黄土的高压压缩与浸水附加压缩变形特性,对陕北某黄土高填方工程的压实Q3黄土进行了不同压实系数、垂直压力和含水率下的高压固结和湿陷试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压实Q3黄土的浸水附加压缩变形与压实系数、垂直压力和含水率三个物理指标的经验关系式,并通过F检验和残差分析评价了经验关系式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提高压实黄土的干密度可显著减少压缩变形,压缩模量受土体含水率的影响显著;当压实系数≥0.90(采用重型击实试验控制)时,压实黄土浸水后产生的附加压缩变形基本可以消除;经验关系式可用于预测依托工程压实Q3黄土的浸水附加压缩变形。研究成果可为黄土高填方工程中土方压实标准的制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工程中还是在自然界中,黏土多处于受压状态,压剪破坏是最常见的破坏模式。因此,对压实黏土的Ⅰ型断裂韧度与抗压强度的研究对工程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采用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和改进后的三点弯曲试验对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压实黏土进行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三点弯曲试验中,压实黏土的预制裂缝长度需控制在15~30 mm才能真实反映土体的Ⅰ型断裂韧度值;压实黏土的Ⅰ型断裂韧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均随含水率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保证压实土体在最优含水率时施工能最大化发挥土体的抗压和抗断裂能力;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压实土体的Ⅰ型断裂韧度和无侧限抗压强度具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压实度检测效率、保证测量精度,运用压实质量快速检测技术,在某防洪治理工程中,对某段堤防进行碾压试验,将压实质量检测技术中运用较为广泛的环刀法同普氏贯入法、核子密度仪法和谐波法等快速检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各种方法同环刀法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随碾压次数的增加,环刀法所测压实度结果呈上升趋势,振动碾压2~3次后,基本达到本工程填筑设计压实度的要求,随碾压次数的增加土体压实度基本稳定,压实度会出现小幅波动;普氏贯入法试验结果与环刀法相差不大,其相对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普氏贯入法和谐波法的压实度检测结果可与环刀法建立良好的相关关系,其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2 均大于0.95,而核子密度仪法在试验中表现一般,所建立线性方程的相关系数R2 仅为0.37。试验结果可为压实质量的快速检测以及智能碾压技术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讷谟尔河卫星灌区工程位于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境内,由黑龙江省水利第二工程处承建土方防渗工程的施工任务。工程土料为黏性土,填筑后土方压实密度不小于1.50g/cm3。为达到设计的压实密度,需做碾压试验以确定施工中的压实控制参数。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液限土填筑时质量难以达到规范要求的问题,以实际工程高液限土直接填筑方案为例,通过碾压试验、晾晒试验、承载比试验、压缩试验和快剪试验研究了压实度对高液限土各项物理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不同压实度下高液限土的沉降变形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含水率对压实度影响最大,碾压次数次之,高液限土类别最小;压实度的降低对土体的承载比、压缩性能、黏聚力和摩擦角均产生不利影响;通过自密沉降量严格控制不同填土高度时的填筑厚度,高液限土采取包盖法处理及降低压实度标准至88%后的直接填筑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根据长河坝水电站大坝填筑施工技术要求,砾石土心墙料的填筑碾压后压实度以全料压实度和细料压实度双控指标进行控制。在压实度的获取过程中,必须得出全料含水率、细料含水率以及砾石含量等重要参数,在这些参数的获取过程中如果运用常规试验方法将耗费大量时间,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求。本文对砾石土的快速检测方法进行了试验探讨,结果表明快速检测方法与常规试验方法相比,误差在规范允许范围内,且所耗时间较常规方法大大缩短,可用于实际施工。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促进连续压实控制技术的精细化应用,在某机场扩建工程开展连续压实控制技术应 用研究。首先,根据依托工程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连续压实控制技术的关键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在此基础上,在 4-1标段开展现场校准试验,确定了连续压实控制的目标值[VCV]。最后,采用以目标 值校准法为主薄弱区域识别法为辅的连续压实控制方法对研究区域进行了碾压质量评估。结果表明, 线性回归决定系数 R2均大于 0.5,满足工程应用的精度要求。在碾压第 7遍后,监测单元的压实程度通 过率达到了 98.7%,均匀系数和稳定系数分别为 0.82和 0.01,同时薄弱区域压实质量可通过复核检 测,监测单元的压实质量评估为合格。质量评估结果验证了本文连续压实控制方法的适用性,从而为类 似工程提供有益的经验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介绍两河口水电站掺砾石土心墙堆石坝碾压试验,为核实坝体填筑设计压实标准的合理性,通过碾压试验对初拟压实指标进行验证,并提供堆石料碾压后的物理、力学、渗透特性指标等参数;确定达到设计填筑标准的压实质量控制方法、填筑施工工艺,为工程招标提供科学可行的施工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1.
功果桥水电站左岸砂石加工系统规模大,生产工艺复杂,成品骨料品种多且品质要求高。砂岩制砂难度大,常态砂和碾压砂均要求较高的石粉含量,是加工系统设计的关键工艺环节。因此,加工系统工艺设计充分考虑工程特点,对关键工艺进行针对性的试验论证,确保系统先进可靠,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杰  方敦裕  周山 《水力发电》2005,31(10):61-63
景洪水电站用天然砂生产碾压混凝土,但因天然砂砾料在开采和筛洗过程中,细粉流失严重,成品砂中的细粉含量不能满足碾压混凝土对细骨料的质量要求,最后经研究试验,采用了制备石粉,再进行掺混,满足了碾压混凝土用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三峡工程古树岭石屑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接用三峡工程古树岭石屑砂拌制的大坝混凝土 ,其性能比用下岸溪花岗岩人工砂拌制的混凝土差。棒磨和脱云母后的石屑砂在与下岸溪人工砂掺配使用时 ,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仍然是显著的。经现有工艺处理后的石屑砂仍不能以较大的比例用于配制三峡主体工程的混凝土 ,石屑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粉煤灰模型沙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沙模型应正确复演原型河道演变特点和规律,模型沙的选择是起关键作用的。为此,通过室内土力学试验、物理化学性能分析、玻璃水槽试验和泥沙模型验证试验结合理论分析等方法,对粉煤灰模型沙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以下主要成果和结论。(1)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镜观察成果分析了粉煤灰的细观结构和理化特性,明确了d>0.076 mm的粉煤灰分散性较好;(2)用定量数值对比了粉煤灰干重度及土力学特性变化规律与天然泥沙的差异,阐述了选用凝聚力较低的粉煤灰粒径组作模型沙的机理;(3)粒径为0.027~0.11 mm的粉煤灰模型沙的干重度和起动流速随时间增加有限,不致引起模型沙明显的板结和起动相似偏离;(4)南水北调中线穿黄泥沙模型验证试验表明,粉煤灰模型沙能够较好地满足模型试验要求,模型挟沙水流物理特性和运动规律与原型相似;(5)采取控制干重度使模型沙不发生板结现象的方法,可解决类似模型试验问题。  相似文献   

15.
风沙流中沙粒粒度的垂直和水平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现有对风沙流中沙粒粒度分布特征的研究很少,本文通过风洞实验,在粗沙和细沙两种床面上、五种风速条件下,采集中垂线垂向集沙及其后水平方向集沙的沙样,并对沙样进行沙粒粒度分析实验。实验结果发现,沙粒粒度频率曲线形态为单峰偏态分布,并与其对应的床面沙粒组成有关。沙粒粒度的平均粒径在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均呈指数递减;气流风速越大,平均粒径越大;当风速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气流对沙粒平均粒径变化的影响逐渐减小;沙粒在垂直方向上的平均粒径,均大于其对应的床面沙粒平均粒径。沙粒粒度的标准偏差,随着平均粒径的增大而增加。沙粒粒度的偏度系数和平均粒径的相关关系,与其对应的床面沙粒组成有关。由实验结果讨论得出,在非均匀风沙流的沙粒起动中,细颗粒沙粒的平均起跳速度大于粗沙粒,而粗颗粒泥沙的起跳率大于细沙粒。  相似文献   

16.
 直接用三峡工程古树岭石屑砂拌制的大坝混凝土,其性能比用下岸溪花岗岩人工砂拌制的混凝土差。棒磨和脱云母后的石屑砂在与下岸溪人工砂掺配使用时,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仍然是显著的。经现有工艺处理后的石屑砂仍不能以较大的比例用于配制三峡主体工程的混凝土,石屑砂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机理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大理岩裂隙渗流特性及充填砂土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保华  程坦  陈岩  焦峰 《水利学报》2019,50(4):463-474
利用自行研制的岩石裂隙渗流系统,对9个不同裂隙面形貌的大理岩试样分别进行充填和未充填裂隙渗流试验,研究了不同法向应力条件下,加卸载过程、水头差大小、裂隙面形态、充填砂土粒径及厚度等因素对裂隙渗流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裂隙未充填时,在法向加载阶段,渗流量随水头差的增大呈线性递增,渗流量随法向应力的增大呈负指数减小,并得到了包含裂隙面三维形貌参数坡度均方根S_q的渗流量和法向应力关系式;单位水头流量与力学隙宽呈指数关系,指数平均值为3.01,基本符合立方关系。因此,通过增加修正参数得到了修正的立方定律,其中修正参数与裂隙面的三维形貌参数S_q呈指数关系。在法向卸载阶段,渗流量随法向应力的降低基本不变,相较于加载阶段,卸载阶段法向应力对渗流量的影响明显降低;相较于未充填裂隙,充填裂隙闭合量、裂隙面形态、法向应力在加载和卸载阶段对渗流量的影响均较小,充填砂土的粒径或厚度越大,相同法向应力下裂隙渗流量越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回顾模型沙研究的过程,分析泥沙模型试验中因模型沙而引起的有关问题,评述常用的几种模型沙的物理力学特性和适用性,介绍模型沙研究的现状。  相似文献   

19.
液化砂土流态运动模型试验系统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化后的砂土具有流体的特性,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会发生侧向流动。砂土液化流动的模型试验系统包括自制的水平单向震动台、可倾斜的透明模型槽、孔压量测仪、高速摄像监控装置等主要装置。在模型试验中,首先利用水平单向振动台使砂土达到液化,然后将模型槽倾斜一定角度使液化后的砂土产生侧向流动,同时通过摄像监控装置对液化砂土的流滑构型特性进行捕捉,并对砂土地震液化的土体流动速度、流动范围和流动冲击力等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验证试验表明:该模型试验系统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激发饱和砂土达到液化状态,并清晰地捕捉到液化砂土在不同坡度下流态化运动的构型特征。该试验系统可用于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流体动力学特性的基础性研究,有助于完善地震液化试验模拟方法,为工程场地抗震设计以及灾后重建选址提供科学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20.
液化后的砂土具有流体的特性,在一定的初始条件下会发生侧向流动。砂土液化流动的模型试验系统包括自制的水平单向震动台、可倾斜的透明模型槽、孔压量测仪、高速摄像监控装置等主要装置。在模型试验中,首先利用水平单向振动台使砂土达到液化,然后将模型槽倾斜一定角度使液化后的砂土产生侧向流动,同时通过摄像监控装置对液化砂土的流滑构型特性进行捕捉,并对砂土地震液化的土体流动速度、流动范围和流动冲击力等流体动力学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验证试验表明:该模型试验系统可在较短时间内,有效地激发饱和砂土达到液化状态,并清晰地捕捉到液化砂土在不同坡度下流态化运动的构型特征。该试验系统可用于区域性砂土地震液化流体动力学特性的基础性研究,有助于完善地震液化试验模拟方法,为工程场地抗震设计以及灾后重建选址提供科学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