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均质土坝利用当地土料进行筑坝,造价较低,材料单一,工序简单,特别在我国西北黄土地区修筑较多。但西北黄土地区,气候干燥,年降雨量少,土料天然含水率普遍偏低,且土料场多位于黄土梁峁上,地形较为狭窄,土料泡土和开采制备难度较大。同时均质土坝上游坡面砼护坡作为水库水位长期涨落的冲刷面,施工质量要求较高。以延安市甘泉县府村川水库工程为依托,重点阐述延安市甘泉县府村川水库均质土坝土料制备及上游坡面砼护坡施工技术,结果可为西北黄土地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湿陷性黄土地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为地基土的湿陷性.针对某工程调蓄池地基湿陷性黄土特性,采取强夯方式消除湿陷性;采用3∶7灰土+复合土工膜进行防渗,计算结果表明渗透稳定性及渗流量在可控范围内.  相似文献   

3.
考虑吸力变化的膨胀土边坡破坏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膨胀土边坡中吸力降低会引起强度衰减,进而引起边坡变形破坏。采用热传导传感器监测干湿循环作用下膨胀土边坡模型坡顶和坡底的基质吸力,开展膨胀土边坡基质吸力随深度和时间变化规律的室内试验,并对模型破坏过程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膨胀土边坡因膨胀干缩的反复作用产生裂缝,为雨水入渗提供通道,裂缝区土体迅速吸水,吸力骤降;非裂缝区土体雨水难以入渗,吸力降低存在明显的滞后现象。降雨后一段时间内,裂缝区土体与非裂缝区土体强度差异明显。对于填方膨胀土边坡工程,建议填筑一部分后对其先进行晾晒,促使土体吸力增长并提高土体强度;施工过程中应避免降雨水入渗,并监测坡体含水率的变化和位移情况,及时采用有效处置措施,防止发生滑坡破坏。  相似文献   

4.
非饱和重塑黄土固结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延安新区工程建设中填方区的重塑黄土为研究对象,以准确计算填方区黄土地基的沉降为主要目标,以工程实际中填方区黄土的岩土工程设计参数为参照,室内制取了 Q3重塑黄土固结样。开展了4组控制吸力的非饱和土固结试验,得到了非饱和重塑黄土的压缩曲线,分析了吸力对重塑黄土固结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初始状态相同的重塑黄土土样,压缩系数随吸力的增大而减小;非饱和重塑黄土试样的压缩指数除了受竖向压力影响外,也受吸力作用的影响,压缩指数随着吸力的增大而减小;在2 MPa 的竖向应力下,重塑黄土土样总的竖向应变较小,最大的竖向应变为0.7%。  相似文献   

5.
水库土坝迎水面先后两次滑坡,两次处理.方案是彻底清除滑坡体,使坝坡为1∶2,用干砌石回填,砌石边坡1∶2.5,土石接合面设反滤层厚0.5m,利于坝坡排水及稳定,在坝踵处设阻滑墙.工程完成后,设观测点,多年实测:最大沉陷0.159m,最大水平位移0.11m,6年满载和放空运行,情况良好,土坝除险加固处理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6.
清江隔河岩水电站引水隧洞出口及厂房高边坡前沿总长约350 m.正面坡高110 m,侧面坡高170 m,是一个大型的人工高边坡.上部为灰岩直立边坡,下部为页岩斜坡,按多级直立台阶式布置,它是工程的关键部位.为全面了解和掌握该高边坡在电站运行期的稳定性,对该边坡进行了监测和位移分析.监测成果分析表明:工程运行多年来,高边坡地表变形和深部位移量很小,说明运行期边坡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劈裂灌浆在防渗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平市现有小(二)型以上水库114座。其中大(二)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32座;小(二)型水库77座。其中主要挡水建筑物绝大多数为均质土坝。这些水库工程多数建于50或60年代。由于历史等各方面的原因,普遍存在工程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经过几十年的运用,现多数上坝工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其中尤以渗流问题较多。土坝填筑的土料大多为砂岩、板页岩风化坡残积土。由于土料场一般风化深度较浅,适合筑坝的土料严重不足,因而筑坝初期(坝体底部)土料一般较好,筑坝后期(坝体上部)则往往采用了大量风化岩(土)块…  相似文献   

8.
陇东位于黄土高原腹地,为我国典型的黄土地貌发育区,结合甘肃省白龙江引水工程,研究了陇东地区黄土工程地质特性,重点对与工程关系密切且具有湿陷性的中更新统(Q2)离石黄土及上更新统风积(Q32)马兰黄土进行了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分析了湿陷性黄土的分布、厚度及变化规律,研究场地湿陷类型、地基湿陷等级,通过试验研究湿陷性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及随深度的变化规律;对湿陷性黄土产生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预防和治理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流固耦合(流体-固体的相互作用)方法分析134m砂砾石高边坡运行期的稳定性,包括流固耦合计算原理、高边坡竖向应力计算、高边坡塑性区开展情况分析、高边坡稳定安全系数计算及不考虑排水管作用高边坡的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高边坡最大竖向应力在模型底部位置,达到8.807MPa,自下而上逐渐减小。邻近开挖面(临空面)时的应力向平行于坡面方向偏转,符合工程实际情况。边坡开挖后在新坡面上的塑性区范围较小,主要集中于坡面表层土。现在的塑性区基本上出现在河谷或开挖边坡下游较远处,且范围几乎就是表层土,故对高边坡的整体稳定性影响不大。研究结果为渗流作用下的砂砾石高边坡计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哈达山水利枢纽工程位于第二松花江下游河段,坝址区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挡水土坝基础为厚15~25 m的中砂。通过对该工程土坝坝基的抗液化设计,结合对土层地震液化判别的理解,提出相应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在土方工程施工中,由于操作不当造成的质量事故,其危害性往往十分严重,如:引起建筑物沉陷、开裂、位移、倾斜,甚至倒塌、毁坏。因此,土方工程施工必须认真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以确保工程质量。土方回填工程中常遇到的质量问题主要有:回填土土质不良、回填不密实、边坡塌方、填方成弹簧土等通病。  相似文献   

12.
小盘河水库工程地处甘肃庆阳泾河一级支流蒲河下游,大坝为混凝土闸坝和均质土坝的刚柔组合坝型,介绍了水库工程概况、坝址区基本地质条件,结合勘察研究,分别对混凝土闸坝坝基和均质土坝坝基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了相应的工程处理建议,为小盘河水库工程的设计施工提供了详实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强夯技术在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工程存在大量的湿陷性黄土地基,分布线路总长约588.487 km,其中挖方段长567.55 km,填方段长20.937 km,主要分布在河南省的汝河以北至北京段山前广大地区.其黄土主要特性为非自重性湿陷性.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可引起地表下沉、渠堤裂缝和边坡塌陷.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是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总干渠工程关键技术问题之一.针对总干渠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基,详细介绍了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对湿陷性黄土的强夯设计、施工、质量控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对该工程的湿陷性黄土地基设计与施工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通过工程地质分析,监测资料分析和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对铜湾水电站左岸船闸高边坡的长期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并通过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对比,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分析结果表明:开挖后边坡不存在整体稳定问题;边坡的潜在危险区域主要在Z0+70.0桩号附近,降雨时边坡的稳定性明显降低;边坡满足长期稳定的要求。建议加强坡体排水,注意坡面防渗。  相似文献   

15.
潜南滑坡位于江淮切岭段,属浅层牵引式滑坡。滑坡的主要原因是切岭边坡应力状态的改变、土体的超固结性、胀缩性以及干湿循环造成渠坡土体裂隙发育,雨水入侵促使土体膨胀、软化、强度下降。在对滑坡规模、滑坡区岩土工程地质特征等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水泥土键作为支挡结构,结合地表截、排水沟、坡内导渗盲沟、草皮护坡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水泥土键作为支挡结构,施工方便,可就地取材,降低工程造价。对于砂石料缺乏或运输较困难的区域,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6.
通过压力板仪测定了填方场地不同深度(1.0m、3.0m、5.0m)回填压实黄土的吸-脱湿持水特征曲线,并结合X射线衍射试验、压汞试验和现场含水量监测分析不同取样深度下回填压实黄土持水特性差异原因。结果表明:(1)不同深度回填压实黄土具有相似的粒径分布、矿物组成、孔径分布和干密度。(2)5.0m黄土持水特征曲线的平均滞回度(0.23)比1.0m和3.0m黄土(0.04和0.05)分别大475%和360%。1.0m和3.0m回填压实黄土持水特征曲线较小滞回效应可归结于现场经历了多次干湿循环而引起的时效作用。(3)分析不同深度黄土持水特性差异对土柱雨水入渗计算结果的影响发现,采用单一1.0m、3.0m和5.0m黄土水力学参数计算雨水入渗深度分别为4.0m、2.4m和1.2m,而采用考虑深度影响的黄土水力学参数计算雨水入渗深度为4.4m,这与现场含水率监测结果较为一致。建议在进行黄土高填方工后渗流分析时,考虑不同深度黄土由于经历干湿循环历史不同造成的水力学参数差异。  相似文献   

17.
以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定边供水提升改建工程为例,对陕北黄土地区管道、隧洞、黄土边坡稳定性以及库区的渗漏、湿陷变形等工程地质问题进行探讨,提出当库底渗漏量大时,应对库底进行防渗处理,处理方法是先蓄水一两次,等水干后填塞构造裂缝和湿陷裂缝,再整理库底进行原土翻压或者塑料薄膜防渗处理;对于具有湿陷性的场地采用灰土垫层进行处理;建议对管线近沟段做好防冲刷措施,后期施工需对库区岸坡进行工程处理;开挖过程中应清除表层强风化,使用抗硫酸盐水泥,同时应做好防水封闭;强夯压实黄土的干密度普遍降低,同时其压缩模量和强度显著提高,建议对其进行夯实处理。旨在为实际的工程勘察以及建设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地质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长,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4大流域,工程地质奈件差异较大。自20世纪50年代迄今,长江水利委员会及其它科研设计单位对中线工程全线及大型交叉建筑物进行了工程地质勘察,同时对特殊类土(膨胀土、黄土)、渠线过煤矿区、区域构造稳定性、砂土液化等专题进行了研究。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工程地质奈件已基本清楚,涉及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均可以通过一定的工程措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膨胀土滑坡是膨胀土地区最主要的工程地质问题之一,如何针对含膨胀土堤防工程提出合理的补强加固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滁河干渠马汊河段膨胀土边坡为例,分析了膨胀土胀缩机理及膨胀土边坡滑坡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膨胀土边坡处理方法,最后对补强加固前后的膨胀土岸坡进行岸坡抗滑稳定计算,验证了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石坝的建筑自古以来就一直存在,并且形式最为广泛,筑坝的技术也发展得相当成熟。土石坝作用是挡水,但大坝的挡水和渗流是并列存在的。从无数的工程实践中得知,水闸以及土坝的破坏大多是由渗流引起的,渗流已经成了安全问题的直接隐患,给人民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因此渗漏的破坏作用造成的损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所以,找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