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AM/MEDMDA阳离子型疏水缔合水溶性聚合物溶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自由基水溶液共聚法制备了水溶性丙烯酰胺-2-甲基丙烯酰基-氧乙基-二甲基-十二烷基溴化铵共聚物。研究了在链结构中引入不同疏水基团含量的共聚物的溶液性能,该共聚物在0.256mol/LNaCl溶液中表观粘度较之水溶液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对共聚物电解质MA-Na2(顺丁烯二酸钠)/AA-Na(丙烯酸钠)水溶液ηsp/C(比浓粘度)与浓度的关系、中性盐及溶液pH对ηsp/C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释MA-Na2/AA-Na溶液时,ηsp/C急剧上升,而稀释含中性盐(KCl或CaCl2)的MA-Na2/AA-Na溶液体系时(中性盐含量保持0.01mol/L),ηsp/C的变化却不大。添加极少量(〈0.05%)中性盐,可使MA-N  相似文献   

3.
AM-DEAM-AA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丙烯酰胺(AM)、N,N-二乙基丙烯酰胺(DEAM)、丙烯酸(AA)的三元共聚物。研究了影响共聚反应的主要因素和共聚物溶液性能,通过IR、NMR、DSC和TG对共聚物进行了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共聚物的玻璃化和热分解温度分别为173℃和240℃,共聚物溶液具有良好的抗剪切性、耐盐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对共聚物电解质MA-Na2(顺丁烯二酸钠)/AA-Na(丙烯酸钠)水溶液ηSP/C(比浓粘度)与浓度的关系、中性盐及溶液pH对ηSP/C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稀释MA-Na2/AA-Na溶液时,ηSP/C急剧上升,而稀释含中性盐(KCl或CaCl2)的MA-Na2/AA-Na溶液体系时(中性盐含量保持0.01mol/L),ηSP/C的变化却不大。添加极少量(<0.05%)中性盐,可使MA-Na2/AA-Na溶液体系的ηSP/C大幅度下降,当中性盐浓度大于0.05%时,ηSP/C趋于稳定。溶液pH=8时,ηSP/C最高,pH<8或pH>8时,ηSP/C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5.
AMPS-DMAEMA两性聚合物溶液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自制的两性聚合物AMPS-DMAEMA(简写为ASDA)组成与等电点的关系。制得了等电点状态下的两性聚合物ASDA-50(pH=5)。推导出了等电点下的两性聚合物溶液的比浓粘度与聚合物浓度无关的表达式,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关系式。利用pH的影响制得了与ASDA-50具有相同分子量、相同分子链结构的单性聚电解质dASDA-50。二者的对比研究表明,ASDA-50具有明显增大的特性粘数。  相似文献   

6.
AM/NVP二元共聚物的溶液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自由基水溶液共聚法制备了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二元共聚物(AM/NVP),使用旋转黏度计测定了共聚物水溶液的表观黏度,详细研究了聚合物浓度、聚合物组成、电解质浓度、温度、剪切速率、表面活性荆浓度等因素对聚合物溶液表观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丙烯酰胺/N-乙烯基吡咯烷酮二元共聚物的水溶液具有一定的疏水缔合作用,聚合物溶液具有一定的耐温性和耐盐性。  相似文献   

7.
AA—AM—SA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烯丙基磺酸钠(SAS)三无共聚物(AA-AM-SAS)。用IR、NMR和热分析方法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并对共聚物的阻垢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三元共聚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垢分散剂。  相似文献   

8.
聚合物载体茂锆催化剂与乙烯/α-烯烃共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交联聚(苯乙烯-丙烯酰胺)(SAA)为载体,合成了一类新的聚合物载体催化剂——Zr/MAO/SAA,催化剂的IR分析表明,SAA与甲基铝氧烷(MAO)有两种可能的连接方式,即N→MAO,O→MAO。乙烯/α-烯烃的共聚实验结果表明,该载体催化剂使辛烯有较强的共聚作用,而对癸烯的共聚能力较弱。使用DSC方法对不同辛烯含量的共聚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9.
DM-AM、TM-AM共聚反应竞聚率EI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阳离子单体: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三甲基烯丙基氯化铵(TM),分别与丙烯酰胺(AM),用Na2S2O8-Na2SO3引发剂引发,在水溶液中不同单体摩尔比条件下的自由基共聚合,分别用直线交点法、Fineman-Ross法和Mayo-Lewis积分法测定了两种阳离子共聚物DM-AM、TM-AM共聚反应单体竞聚率。  相似文献   

10.
NIPA/DMAA共聚物及其水溶液相转变温度的研究EI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了不同配比的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N,N-二甲基丙烯酰胺(DMAA)共聚物并用红外光谱对它们进行了验证。DSC分析表明,共聚物的Tg随NIPA含量逐渐增大先是显著升高,当NIPA含量为46.5mol%时,Tg达132℃,随后共聚物的Tg仅有微小的升高。共聚物水溶液的相转变温度比PNIPA均聚物高,当NIPA的含量为46.5mol%时,共聚物的雾点温度高达51.6℃,我们认为这是因为共聚物分子链的疏水性较PNIPA均聚物分子链的低所致。  相似文献   

11.
AA-AM-SAS三元共聚物的合成及其阻垢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水为溶剂,过硫酸盐为引发剂,合成了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和烯丙基磺酸钠(SAS)三无共聚物(AA-AM-SAS)。用IR、NMR和热分析方法时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和测定,并对共聚物的阻垢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合成的三元共聚物是一种性能优良的阻垢分散剂。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步聚合、二步聚合一次乳化和二步聚合二步乳化3种不同方法,合成了共聚物(PS-PMMA)/(Pn-BA-PAA),并结合该共聚物的DSC图谱与TEM照片,比较它们的不同结构形态。同时比较了该共聚物组分间相互作用参数χ12与临界相互作用参数(χ12)cr的大小,估算它们之间的相容性。测试表明,核壳IPN结构形态共聚物具有最佳膜性能。  相似文献   

13.
新型阳离子胺甲基甲叉基聚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NH4)2S2O8-Na2SO3引发体系中,用丙烯酰胺与N,N'-甲叉双丙烯酰胺(BiS)进行共聚,得甲叉基聚丙烯酰胺(MPA),将MPA进行Mannich反应,生成胺甲基甲叉基聚丙烯酰胺(CMPA)。对反应物料配比、温度及时间对其分子量、胺化度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AMPS—DMAEMA两性聚合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自制的两性聚合物AMPS-DMAEMA,推导出了等电点下的两性聚合物溶液的比浓粘度与聚合物浓度无关的表达式,并用实验证实了这一工。利用PH的影响制得了与ASDA-50具有相同分子量、相同分子链结构的单性聚电解质dASDA-50。二者的对比研究表明,ASDA-50具有明显增大的特性粘数。  相似文献   

15.
新型缔合聚合物P(AM/POEA)溶液的流变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黏度法和动态模量研究了新型缔合聚合物P(AM/POEA)的溶液流变性质。该聚合物由丙烯酰胺(AM)和少量2-苯氧乙基丙烯酸酯(POEA)(n(POEA)≤1.0%)组成。结果表明,共聚物的微结构对其溶液的流变性能有重要影响。嵌段共聚物(BP系列)具有显著的增黏能力,而无规共聚物(RP系列)则没有这种作用。这种由分子间的疏水缔合作用而产生的疏水缔合增黏能力与疏水嵌段的数量和长度密切相关.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聚合物浓度、盐浓度、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溶液黏度的影响。动态模量测试表明,该聚合物缔合体系在实验浓度范围内黏性响应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AM-STD-NaAMPS三元疏水缔合共聚物的表征及耐热性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自制的疏水单体苯乙烯衍生物(STD)和丙烯酰胺(AM)、2-甲基-2-丙烯酰胺基丙磺酸钠(NaAMPS)为原料,合成了三元疏水缔合水溶液共聚物PASA。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谱和DSC分析证实了共聚物的结构,采用元素分析测定了聚合物的组成,通过原子力显微镜对聚合物溶液形态的表征,证实了PASA水溶液疏水微区的存在。TG分析显示PASA具有优良的耐热性能,其分解温度高达312℃。PASA浓度为0.1g/dL时,表观粘度达208mPa.s,表明了其聚合物具有优良的增粘能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乳液共聚合分别合成了两种具有互补结构的共聚物乳液: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聚P(MMA-BA-MMA)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乙烯基吡咯烷酮)P(MMA-BA-VP)。通过^1H-NMR测定,研究了共聚物组成与单体投料组成的关系;通过FR-IR、DSC、表 及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P(MMA-BA-MMA)/P(MMA-BA-VP)共聚物复合体系氢键相互作用及其对聚合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BA-MMA)/P(MMA-BA-VP)共聚物复合体系存在氢键相互作用,氢键相互作用导致复合体系表面降低、拉伸强度提高。  相似文献   

18.
SPS/P(AM—DMDAAC)分子复合型驱油剂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聚阴离子磺化聚苯乙烯(SPS)和聚阳离子(丙烯酰胺-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共聚物(P(AM-DMDAAC)在水溶液中的聚电解质分子复合,结果表明,在二者的离子度及配合比例适当时能形成稳定的均相复合溶液体系,具有明显增粘效果,复合溶液比组分聚合物溶液粘度增加3.5倍,组分聚合物SPS较为刚硬的分子结构使复合溶液在高温,高剪切环境下具有良好的粘度保持能力,可望作为油田膜油剂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19.
AMPS/AM共聚物的低温合成和性能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选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进行了AMPS/AM的低温共聚合反应,研究了反应温度、引发剂浓度、AMPS和AM单体的浓度和组成对聚合反应和产物的影响。通过反应条件和反应组成的优化,获得了高分子量(106~107)和高线性规整性的AMPS/AM共聚物ACP-Ⅱ系列产品,测定了它们盐水溶液的不同性能。结果表明,ACP-Ⅱ共聚物具有突出的增粘作用和对高温高盐作用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共聚物对PVC/PE共混物相容性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实验室合成了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PBD-b-PMMA),氢化聚丁二烯段得到含聚乙烯结构的氢化聚丁二烯-b-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HPBD-b-PMMA)作为聚氯乙烯/聚乙烯(PVC/PE)共混物的增容剂。实验结果表明,共聚物增加了PVC/PE体系的相容性。共混物中加入共聚物后,体系的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和拉伸强度都有提高。动态粘弹谱和扫描电镜也证实了共聚物的增容作用。共聚物使共混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