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南昌水专学报》2017,(2):16-21
地域文化是水利风景区规划的重要元素,从城市河湖型水利风景区的特征、功能出发,总结了基于地域文化的水利风景区规划方法。以江西省石城县琴江水利风景区为例,在分析其地脉、文脉、资源特色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地域文化的规划理念、原则、方法、景观设计及水文化展示途径。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为例,分析景区规划建设过程中如何充分控制、把握、落实个体精神,彰显景区的文化个性,从而创造全方位的良好效益。  相似文献   

3.
道教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武夷山是道教名山,道教文化旅游价值高。但在"人类中心主义"的背景下,武夷山生态破坏严重。为缓解现代人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把对旅游文化的研究置于道教和生态相互关照的视角下,分析和解决旅游所涉及的主要问题,能丰富武夷山文化遗产的内涵,提升宗教旅游的教化功能。  相似文献   

4.
《南昌水专学报》2015,(2):34-40
为深入探讨制约江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的现实原因,课题组实地调研了204个水利风景区,包括已挂牌的36家景区和168个具有申报意愿的景区。调研结果表明,江西省水利风景区发展存在理念落后、缺乏前瞻性的规划与定位、资金匮乏、确权划界不清晰等问题,而认识不到位,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投融资渠道和合格的经营管理人才是制约景区发展的重要原因。构建全省水利风景区管理机构,高位推动全省景区统筹建设,理顺管理体制,建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投融资机制和专业人才培养制度,是当前江西省水利风景区建设急需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南昌水专学报》2016,(2):16-21
江西省水利风景区开发建设已有十余年,但是景区发展速度总体上比较缓慢,发展程度参差不齐。全省水利风景区普遍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了水利风景区的开发建设。以庐山西海水利风景区为个案,分析庐山西海景区发展模式的建设经验与成效。  相似文献   

6.
《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及其《述义疏》为道教灵宝派典籍。《太上洞玄灵宝中和经》提出了"道以中和为德"的观点,认为天地之间的合和即中和。《述义疏》借助佛教思想来诠释《中和经》,创造性地提出了"思善舍恶名为中和"的观点和具有"教法"和"轨仪"内容的"中和之科"法则。这是对道教传统中和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葬礼是把亡魂送到另一个世界的"通过礼仪"。以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咱伦苗寨为例,简要陈述了当代苗族丧葬仪式的过程并初步分析了苗族丧葬仪式的宗教文化内涵。通过调查采访,认为当代苗族葬礼是一种多宗教混融仪式,充分体现了原始宗教、道教、佛教和儒教的思想特征。多种宗教的混融信仰,一方面标志着苗族传统文化生存空间的逐渐缩小;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各民族宗教文化的广泛交流,增强了中华民族凝聚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利用InVEST的Habitat Quality模块,分析了2006—2016年期间西山风景区生境质量演变情况,结果表明:2006—2016年期间,西山风景区整体生境质量有所改善,生境改善地区主要集中在高海高速公路沿线和高峣村片区;但景区内村落间的交通网和景区旅游观光线路沿线生境质量有所下降,下降区域呈带状分布,这也使得区域内生境破碎度有所上升。研究还对影响生境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为西山风景区区域发展规划和生境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自贡井盐文化旅游起步较早,但发展缓慢,甚至有被其他地区超越和取代的危险。如何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自贡井盐文化旅游再开发是关键。研究表明,自贡市应加快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效益转化的步伐,合理规划井盐文化旅游核心景区和旅游线路,并将各种展示形式融入到井盐文化旅游的再开发中。  相似文献   

10.
从旅游资源、地质遗迹和国家建设地质公园的标准等方面,论证了华山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可行性,指出建立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必要性和意义在于可扩展华山旅游景观内涵,提升华山旅游活动的科技含量和风景区经济效益,保护华山地质遗迹和改善旅游环境。分析认为华山完全具备建设国家地质公园的条件,应尽快申报国家地质公园。  相似文献   

11.
承德作为我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旅游资源上,既有以避暑山庄、外八庙及金山岭长城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也有众多4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在文化底蕴上,作为满清王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承德既是民族大融合的象征,也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走向没落的历史见证。以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为目标的"四大一推一建"活动把承德未来发展定位在国际旅游城市,这将促使承德由资源依赖型城市向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旅游休闲型城市转变,为承德今后的发展带来了新起点、新机遇。  相似文献   

12.
依据平顶山市河滨公园现状,将公园划分为文化娱乐区、体育活动区、儿童活动区、动物展览区、游览休息区五个区,并以园内地理状况将公园规划为孤山景区、平湖区、花苑景区、柏林景区、游乐景区五个景区。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公园是以生态学为指导思想,以传统城市公园与主题公园为基础,建立发展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延续城市历史文脉起着重要的作用。本公园以"景观生态"为设计理念,以生态优先、群众参与性以及体现地域特色为设计原则,以"一轴两线、三区"为总体规划布局,对济南市彩虹湖公园进行生态规划设计,规划形成了一条环湖文化景观轴,两个休息娱乐广场,以及体育健身区、娱乐活动区、休闲体验区三大功能区域,提出了乔灌草复层植物群落结构的植物景观规划,营造一个功能全面、生态良好、具有浓厚地域文化氛围的城市生态公园。  相似文献   

14.
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风景区规划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风景区所处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传统城市控规的编制方法无法完全适应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以龙虎山镇北部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试图在引入"项目策划"这一创新方法的基础上,借鉴目标导向性的规划手段,按照问题查找-价值判断-项目策划-项目实践的思路,论述"项目策划"对创新和改进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作用以及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15.
秦皇岛地质遗迹丰富,人文资源独具特色,气候宜人,具有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天然优势。但由于建设力度不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景点小、景区分散、管理无序、环境污染严重、交通不畅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应以地质公园建设为基础,从发展观念、资源整合规划、地质调查、人文历史和生态资源调查等方面入手,整合地质遗迹资源、海洋资源、人文资源和生态资源,将秦皇岛地区打造成集旅游、疗养、休闲、运动、教育、养老于一体的多功能产业基地。  相似文献   

16.
运用最邻近点指数、集聚分形维数、基尼系数、地理集中指数这四种集聚特征模型,对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系统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重庆都市圈旅游景区系统在空间上表现出内密外疏的状态,都市核心区是人文景点的集聚区,自然景点则主要分布在城市边缘,以森林公园、温泉等为主。提出了"疏通文化景区脉络,打造环城观景走廊",实行"藤结瓜"型旅游景区集聚发展格局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7.
通过使用"面—线—点"的调查方法,实地调查并研究了浚县古城墙历史片区内传统民居建筑、重点历史遗存的现状及特色,初步总结出浚县地区传统民居在院落布局、材料使用、营造技艺上,与地域环境相适应的历史特点和文化价值;并且针对古城墙历史片区问题现状,探索出一条既保留其原汁原味的文化底蕴,又满足城市发展需要,同时也能将整个片区的历史脉络与古城悠久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的"点—线—面"的保护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城市地域文化与景观特色塑造是在城市景观设计中传承保护历史文脉、延续和重塑地域特色景观的重要内容和前提。文章通过对济南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特色的分析,结合济南市的泉城路、芙蓉街一曲水亭街片区改造和泉城广场、“东荷西柳”体育馆的建设设计及“老别墅”、凤凰公馆的迁移重建实例,提出了修复城市历史地段、保护城市历史中心、利用地域文化元素、提取地域文化符号和保护古老建筑等五种塑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景观方法。  相似文献   

19.
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生活景观保护研究 ——以宏村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传统聚落文化景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特色景观和重要旅游休闲的体验景观,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步伐加快,传统聚落文化景观对象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受到威胁。从文化景观的另一属性——生活性的视角,以徽州典型传统聚落为例,梳理了宏村的文化生活景观构成要素,分析当前宏村文化生活景观所面临的问题,提出对文化生活景观保护的思考,以期指导徽州传统聚落文化生活景观的保护研究。  相似文献   

20.
明清时期,鄱阳湖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民间神灵体系。在众多的民间神灵中,周颠仙信仰可谓独树一帜,经过明太祖朱元璋巧妙地利用民间文化影响力加以神化及敕封,促使他由一个民间传说的"疯癫"人物逐渐演化为一个能够预知未来和护佑地方百姓的地方神灵。时至清代,周颠仙信仰及其祭祀绵延不绝,究其原委主要是国家造神、道教文化的影响及地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