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子与封装》2018,(2):40-45
为降低芯片功耗,提升性能,从系统级、结构级和RTL级3个层次提出了一种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芯片的低功耗设计方法,并在样片中得以验证。在系统级层面,根据SoC芯片的不同工作场合,在正常运行模式的基础之上,设计了睡眠、停止和待机3种低功耗模式。在结构级层面,将整个芯片划分为VDD、VDDA和VBAT3个电压域,以降低系统功耗。在RTL级,针对不同的模式切换,设计了时钟管理技术,实现了对不同模式下不同时钟的控制。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了设计的合理性,实测数据表明,睡眠模式最多降低59.1%的功耗,停止和待机模式降低了3~4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2.
多模式开关电源控制芯片的低功耗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降低多模式开关电源控制芯片在轻载与待机工作模式下功耗,提高其全负载条件下工作效率的需要,提出一种开关电源控制芯片供电系统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其在启动、关断、重载、轻载以及待机等各种工作情况下的高效率低功耗工作。该供电系统主要包括欠压锁定电路、数字模块电源单元和两种不同的模拟模块电源单元,以及状态检测模块和模式控制逻辑单元,能够实现电源的上电、掉电控制,同时能够根据电源的负载条件控制各模块的开通关断以实现低功耗工作。该系统已应用于绿色多模式反激式开关控制器的设计中,取得了提高电源效率、降低待机功耗的作用。芯片采用1.5μm BiCMOS工艺设计制成。测试表明,所设计电源的各项指标均已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3.
6月29日,德州仪器 (TI) 宣布推出三款新型低功耗DSP及新型eXpressDSP电源设计工具。低待机功耗DSPC55家族的新成员—TMS320C5503、TMS320C5507 以及 TMS320C5509A DSP 为移动、便携式以及其它低功耗实时信号处理应用实现了低功耗、高性能、存储器以及外设的组合。它们的待机功耗低至0.12 mW;有极低的内核与存储器操作功耗—例如,频率为108MHz 时功耗为 58 mW;还有动态频率与电压缩放 (voltage scaling);并有多种待机模式,能够打开和关闭单独的外设及内部功能单元;更有多种 SRAM 选项(64 KB、128 KB以及 256KB RAM),支持…  相似文献   

4.
《今日电子》2010,(1):36-36
MSP430F55xx的主要特性包括:5种低功耗模式,其中工作电流200uA/MHz,待机模式下电流为2.5uA,待机模式下的唤醒时间不足5us,实现了业界最低功耗,可显著延长电池使用寿命;覆盖8~128KB的更宽泛快闪存储范围,可提供简便的迁移路径;高性能模拟,  相似文献   

5.
今天的很多微控制器与SoC架构都包含一个片上的升压转换器,可接受电池和其它电源提供的输入电压,得到可选择的高于输入端的输出电压。便携应用中获得长电池寿命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做功耗优化的设计人员必须考虑到很多因素,如电源设计、元器件选择、高效的固件结构(如果有)、多种低功耗工作模式的管理,以及PCB布线设计。本文探讨了用SMP(开关模式泵)做为升压  相似文献   

6.
DSP子系统是家庭网关SoC的关键部分,随着系统工作频率越来越高,系统功耗也越来越大,低功耗设计就极为重要,本文介绍了DSP的时钟配置,尤其是不同工作状态的具体配置,采用关闭DSP ROM,以及状态切换,在正常运行态、待机态、休眠态之间切换DSP子系统工作模式的方法,在系统设计阶段,降低系统功耗的方法和具体系统工作模式转换步骤,并在实际验证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NCP1351B是一款新型低功耗、离线式电流模式控制芯片。该芯片保护功能完善,同时具有良好的待机能耗。对芯片的2个重要特性待机工作模式和负电流检测技术进行研究和分析;利用这2个特性设计脑电采集仪的电源。实际生活中要求脑电采集仪在空闲时自动进入待机工作模式,一旦开始工作时,迅速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这就要求电源有良好的待机能耗。实验结果表明,基于NCP1351B的脑电采集仪电源的带负载能力强、稳定性好、输出峰峰杂音小,同时具有很低的待机能耗,达到了节能目的。  相似文献   

8.
《今日电子》2012,(4):67-67
与业界任何微控制器相比,“金刚狼”平台在任意场合中均可提供最低的功耗一最低的运行功耗、待机功耗、存储器功耗和外设功耗。例如:典型的电池供电型应用其99.9%的时间都处于待机模式,而基于“金刚狼”的微控制器在待机模式中的流耗仅为360nA,可使电池寿命延长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9.
TI推出TMS320VC5505与TMS320VC5504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其不仅具有优异的待机与工作功耗,而且还可提供高达320KB的片上存储器以及多个集成外设,从而可将系统成本降低超过20%,以充分满足在高级便携式设备日益普及的情况下,设计人员对选用可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具有更低功耗的解决方案的需求。这两款DSP都具有不足3401JW的待机功耗与不足0.3mW/MHz的工作功耗,可将电池使用寿命延长超过40%。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双同步斩波模式的微功耗LED声控灯驱动电源设计方法。该驱动电源用一个单片机控制两个开关管分别为主电源和待机电源提供工作电流。主电源采用全波斩波工作模式为LED灯组提供工作电流;待机电源采用半波斩波工作模式,从而大幅降低了待机功耗。该驱动电源结构简单,可在50~60 Hz频率的180~250 V的宽电压范围内工作,具有恒流驱动功能和微功耗特性,且稳定可靠和较高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计算机网络Internet网,已成为通达150多个国家的国际互联网络。作为引导中国计算机用户进入Internet的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也正迅速发展。本文就Internet网的服务方式和入网方式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汪大勇  舒剑 《通信学报》2011,32(6):148-156
根据质量可伸缩编码的特征,提出一种适合于中粒度质量可伸缩视频编码增强层的帧间快速编码算法。首先根据基本层宏块的模式和率失真值预测当前宏块编码模式采用的顺序;然后根据编码结构提出Direct编码方式判断,根据层间相关性提出了层间方式判断,利用空间相关性提出了相邻方式判断,最后根据已预测的模式顺序编码当前宏块,并利用这3种判断提前终止以提高编码速度。实验结果证明,与标准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计算复杂度平均降低了68%,同时对编码质量和比特率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中通过分析IKE协议的安全性,说明IKE是如何保证协商的安全,其中重点分析了密钥产生,身份验证,hash认证等过程的安全性问题,以及影响安全性的其他几个因素,并提出了提高IKE的安全性方法,针对身份验证提出了一点改进.  相似文献   

14.
采用连续导电模式的电压跟随式PFC与传统PFC不同,其输出电压随着输入电压和输出功率的变化而变化,在相同的条件下,其升压电感和功率器件的体积和损耗可以大大降低。本文在分析电压跟随式PFC的工作原理基础上,采用Matlab/Simulink7.0对其进行了仿真分析,并基于专用PFC控制芯片NCP1653进行了实验,获得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说明这种PFC方案能够获得良好的校正效果,适用于小功率应用场合。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了电流控制型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并将其与电压控制型开关电源进行了比较,指出了电流型控制的优点,并介绍了一种常用的电流型控制芯片(TOPswitch-Ⅱ)及基于该芯片的开关电源。  相似文献   

16.
试论开关电源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摘要:介绍了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对目前出现的几种典型的开关电源技术作了归纳总结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开关电源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相似文献   

17.
径向线TM01 模是径向束波互作用中的主模,决定了束波互作用的成败。论文对径向线TM01 模进行了研究:理 论推导了径向线TM01 模的电磁场分布,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由同轴线TEM 模激励产生径向线TM01 模的新型结构,并 通过全电磁仿真软件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12GHz 中心频率处转换效率达到99%。  相似文献   

18.
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模相关和模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彬  楚晓亮  吕百达 《激光技术》2001,25(5):382-377
基于二阶矩方法和正交模系展开法 ,推导出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光束传输M2 因子和模相干系数的解析表达式 ,从而可对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模相关和模结构进行分析。提出了一种在实验室中产生双曲余弦高斯光束的简单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从通信电源电磁骚扰的机理着手,分析了通信电源的开关电路及二极管的反向恢复时间引起的电磁骚扰。从减小搔扰源产生的搔扰信号,切断搔扰信号的传播途径,增强被搔扰体的抗搔扰能力三个方面分别提出相应的电磁抑制措施,讨论了电磁兼容设计中需要加以注意的有关问题。最后以车载通信电源为例,主要分析了在一个电源系统中多个子系统之间出现的电磁兼容问题,阐述了在设计时的基本思考及有关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We propose a fast macroblock mode prediction and decision algorithm based on contextual information for P‐slices in the H.264/AVC video standard, in which the mode prediction part is composed of intra and inter modes. There are nine 4×4 and four 16×16 modes in the intra mode prediction, and seven block types exist for the best coding gain based on rate‐distortion optimization. This scheme gives rise to exhaustive computations (search) in the coding procedure. To overcome this problem, a fast inter mode prediction scheme is applied that uses contextual mode information for P‐slices. We verif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cheme through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The suggested mode search procedure increased more than 57% in speed compared to a full mode search and more than 20% compared to the other metho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