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小资料     
近1O年来,移动通信在世界范围内持续高速增长,截止到1999年底,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超过4化户,10年来增长了40多倍,移动电话已占目前电话总数的1/3以上。1998年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仅为3000多户,交换机容量仅3万户,信道只有381个;而到2()OO年3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数已超过5()00万户,网络规模跃居世界第三位,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达到8657万户,信道总数达到265万个,无线寻呼用户数从1987年的3.1万户增加到刀)00万户以上。我国自主研究、制定的TD-SCDMA标准于1999年入选国际电信联盟第王代移动通信标准方案之一,扩大了我国在世界电信领域的影响。未来,我国移动通信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预计到2()()()年底,移动用户数将新增25()()万户,达到70()(Z万户;到2()1()年底,用户数将超过2亿户。小资料  相似文献   

2.
一、中国移动通信的市场需求。我国移动通信市场发展潜力巨大,现正处于持续、快速增长时期。至1999年4月底,全国固定电话用户达9,474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为7.44%:移动电话用户达3.024万户一移动电话普及率为2.16%,即使按照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现有固定电话用户的水平来考虑,移动通信尚有六、七千万户左右的市场潜力。而根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00年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5,000万户左右,2003年约1.1亿户,到2005年,可达1.3亿户,到2010年,将达到甚至超过2亿户。  相似文献   

3.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性 全球移动通信仍将以排山倒海之势迅猛发展。 目前全球移动电话已超过6亿户。据预测,到2005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将超过有线电话用户总数;到2006年,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将达到10亿户。 移动通信巳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国移动通信发展势头强劲、如日中天。到去年底,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数已超过7000万户,成为世界第二大移动电话市场。据统计,1999年全国通信服务收入为2433亿元,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销售收入为4300亿元,出口总额为3350亿元。如果再加上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相似文献   

4.
宋巍 《电信快报》2000,(5):41-41
1999年 ,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经历了邮电分家、电信分营、WTO谈判这几件举足轻重的历史事件 ,在拨开重重迷雾 ,克服种种困难后 ,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和良好的发展势头。近日 ,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进一步指出 :2 0 0 0年 ,我国移动通信市场规模将在 1 0 0 0亿元以上 ,新增用户将超过 2 0 0 0万户 ,全国移动用户总数将达 550 0~ 60 0 0万户之间 ,这将使我国超过日本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移动电话大国。据有关权威预测 ,到 2 0 0 3年 ,我国移动电话用户将超过 1亿户 ,2 0 1 0年将超过 2亿户。下世纪是信息化的世界 ,现代竞争是信息产业的…  相似文献   

5.
背景新闻:信息产业部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1月底,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突破两亿户大关,达到2.0031亿户,占全球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五分之一左右。去年,我国全年新增的移动电话用户数量达到创纪录的6000万户,这远比2000年以前十余年发展的移动电话用户的总和还要多。如果按每月新增500万户计算,到今年七、八月份,我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将超过固定电话的总数。在移动电话用户突破两亿户之际,我们特约三位业界专家,分析国内移动通信市场状况,纵论移动通信业的发展大势。  相似文献   

6.
截至1997年11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累计达到1268万户,比上年增加582万户,完成年计划的146%。其中数字移动电话占49.8%,累计完成631万户,GSM网络规模已经超过模拟网。在移动电话市场中,中国电信市场占有率为97.64%。预计Zop年,移动电话总数达到355-300万户。到1997年11月底,全国移动电话用户量累计前10名的省份和城市分别是: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辽宁、上海、黑龙江、北京电信、湖南,前10名占全部用户的67.8%。移动电话的发展,东部地区快于中、西部地区。移动通信的发展,将以数字移动通信为主,包括GSM、DCS1…  相似文献   

7.
信息产业部发布的权威信息显示,截至7月底,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已达到2.01亿,加上1.8亿户的移动电话用户,我国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3.8亿,跃居世界首位。 我国固定电话用户数1992年达到1000万,1999年达到1亿户,前后用了7年时间。而从1999年的1亿户到目前的 2亿户,仅仅用了 3年时间。我国的移动电话发展速度更是超过了固定电话。从开通移动电话业务到2001年3月用户发展到1个亿,历时13年。预计,我国移动电话最迟在年底前突破2亿户。  相似文献   

8.
移动通信在我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移动通信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我国从1987年在珠江三角洲开始商用移动通信至今,不足14个年头,但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到2000年年底,我国移动通信的用户已经超过8 526万户,普及率为6.7%。规模已经跃居世界第二,而且有望在2年内超过美国,成为第一大移动通信网络。2005年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将可能达到2.6~2.9亿户,届时我国的移动用户将占世界的五分之一。 从技术的角度看,我国的移动通信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87年到1994年,为模拟移动通信发展阶段,采用英国的TACS制式。这一时期是移动通信的初期和起步阶段,到1994年发展用户仅157万户,手机售价2万元左右,是不折不扣的“大哥大”,是商人炫耀的资本。 第二阶段是1995年到2000年,是数字移动通信GSM大发展时期,也是移动通信走向辉煌的6年。我国的移动通信用户猛增到2000年年底的8 526万户,每年都是以近乎翻番的速度在增长。  相似文献   

9.
1999年无线通信产品增长势头旺盛,其中蜂窝移动电话仍将快速发展,寻呼产品仍平稳增长。到2000年,中国蜂窝移动电话用户将达到3800万户以上,中国联通公司130移动电话也将翻番。届时,全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将达到4000万户。中国电信移动电话1997年已达到1323万户,1998年新增800万户(截至8月底完成684.25万户)中国联通130移动电话1998将年达到100万户。预计1999年中国电信移动电话用户将新增800—1000万户左右(含中国联通新增100万户),(包括CDMA DCS—1800移动电话)。  相似文献   

10.
至 2 0 0 2年 3月 ,我国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为 3 .5亿户 ,是 1978年的 87倍。其中 ,固定电话 1.9亿户 ,移动电话 1.6亿户。全国电话普及率从 1978年每百人 0 .3 8部 ,提高到目前的每百人 2 5 .9部。目前 ,我国电信网络规模、用户数已跃居世界第一位。回顾我国通信发展历程 ,从 1882年开通第一部电话到1992年达到 10 0 0万户 ,经历了 110年漫长岁月 ;而从10 0 0万户到 1998年的 1亿户、2 0 0 0年的 2亿户、2 0 0 1年9月的 3亿户 ,分别只用了短短的 6年、2年和 1年多时间。2 0 0 1年一年的新增电话用户超过 1997年以前 48年的总和。目…  相似文献   

11.
采用普通陶瓷工艺,制备了Co2Z(Ba3Co2Fe24O41)六方铁氧体及Ba2+被Sr2+部分取代的Z型六方铁氧体[Ba3(1-x)Sr3xCo2Fe24O41],并将烧结好的铁氧体粉料压制成多层结构样品。其中间层为纯Co2Z粉料,上下两层为掺Sr2+粉料。研究了样品在300MHz~4GHz下的磁导率频率特性。结果表明:多层结构设计能优化甚高频(UHF)下Co2Z材料的磁性性能,使共振频率和复数磁导率动态可调。当掺Sr2+层参数x为0.4时,多层样品获得了最佳的甚高频性能。此时,共振频率达到2.25GHz,且2GHz下μ'和μ"分别为9.03和10.49。  相似文献   

12.
Ti~(4+)-Zn~(2+)复合取代对Co_2Z六方铁氧体电磁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Co2Z型六方铁氧体材料Ba3Co2TixZnxFe24–2xO41。研究了Ti4+-Zn2+复合取代对其显微结构和电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Ti4+-Zn2+取代量的增加,材料磁导率实部μ'与介电常数实部ε'先增加后减小;矫顽力Hc先减小后增加。当取代量x=0.50时,具有最大的μ'(约17)以及最小的Hc(1700.64A/m)。Ti4+-Zn2+复合取代改变了晶粒的大小和形状,从而改变了材料的体密度和择优取向,进而提高其磁导率实部μ'。  相似文献   

13.
Cobalt-doped ZnO powder samples were prepared by sol-gel and hydrothermal method combined. The prepared powder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SEM), 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 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ry (VSM). XRD patterns show that all the samples have a single pure phase with wurtzite structure suggesting that Co2+ occupied Zn2+ sites in the ZnO crystal lattice. SEM images show that crystal grains of cobalt-doped ZnO are hexagonal cone or spheroidal. EPR pattern shows that all of the samples possess oxygen vacancy. Measurement of magnetism indicates that all the samples exhibit room temperature ferromagnetism (RTFM) embedded in a dominant diamagnetic or paramagnetic signal. The dominant signal turns from diamagnetic to paramagnetic with the increase of Co concentration. The magnetic behavior can attribute to defects and Co doping.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NiCo铁氧体Ni1–xCoxFe2O4(x=0,0.1,0.3和0.5)的抗电磁干扰特性,采用柠檬酸sol-gel自蔓延法制备了纳米晶粒的NiCo铁氧体样品。利用XRD、VS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测定了样品的晶体结构和磁性能及电磁性能。结果表明:在0.1~1.5GHz频段,Co含量x=0.1时样品的tanδ比x=0时提高了一倍以上。但Co含量的进一步增加却使样品的损耗特性变差,例如x=0.5时的tanδ仅为x=0时的40%,这与Co2+占位和晶粒度大小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Fe–Si–Al/Co2Z ferrite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ball-milling. The microstructure, microwave electromagnetic properties, and impedance-matching performance of a series of composite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in frequency range 1–18 GHz, the permittivity and permeability of the complexes can be adjusted by changing the Fe–Si–Al-to-Co2Z weight ratio. Calculated reflection losses indicate that the absorption performance of Fe–Si–Al/Co2Z ferrite composites is superior to that of the pure Fe–Si–Al and Co2Z ferrites. It was found that the impedance-matching performance of the materials, which contributes to perfect absorption, can be improved by use of an appropriate weight ratio for the Fe–Si–Al/Co2Z ferrite composite.  相似文献   

16.
By citrate sol-gel auto-combustion method,the nanophase M-type planar hexagonal ferrite is prepared.The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X-ray diffraction(XRD) and thermal analysis are used to study the grain size,phase composition,microstructure and crystallization process.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anophase M-type Sr-ferrite prepared by this method is single,and its grain size is smaller than 100 nm.Moreover,most of the grains present hexagonal sheet shape.Tests are carried out for its attenuation to 1.06 mm laser.It is found that the extinction capability of the nanophase M-type Sr-ferrite smoke is good,and its mass extinction coefficient is 1.628 m2/g.  相似文献   

17.
ZnS:M2+ (M = Mn, Co, or Cu) single‐crystal on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s have been prepared via a simple halide‐transport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HTCVD) process at a relatively low temperature. The obvious phase transition suggests that doping with Mn favors the formation of the hexagonal phase at a relative low temperature. The strong photoluminescence from blue to green and the yellow–orange emission, which was caused by the doping of various elements in ZnS nanowires and nanobelts, suggests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e one‐dimensional nanostructures in nanoscale optoelectronic devices.  相似文献   

18.
共沉淀-熔盐法制备六方磁铅石型钡铁氧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FeCl2·4H2O、FeCl3·6H2O、BaCl2·2H2O和氨水为原料,采用共沉淀–熔盐法制备了六方磁铅石型钡铁氧体。通过TGA-DTA,XRD及JDAW—2000B型振动样品磁强计等手段,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粉末的矿物组成及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助熔剂)为10%时,在1000℃及还原性气氛下进行热处理,所得样品的单位质量饱和磁矩最大,达到1346A·m2·kg–1。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共沉淀–熔盐法制备了M型铁氧体BaFe11.85-2xCoxTixMn0.15O19。运用TGA-DTA、XRD、SEM和矢量网络分析仪,对样品的晶化过程、相组成、显微形貌及微波吸收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Co2+、Ti4+固溶到铁氧体的晶格并取代Fe3+位,有助于提高铁氧体的电、磁损耗。当取代量x为1.2时,微波吸收最强,制得的样品的吸波频率在8.2~12.4 GHz范围内,tanδe、tanδμ的最大值分别为:9.0,6.8。  相似文献   

20.
钡铁氧体吸波涂层的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固相法制备了W-型钡铁氧体BaZn0.6Co1.4Fe16O27粉末并用其制备了吸波涂层。通过正交实验讨论了涂层厚度、搅拌时间和铁氧体含量对涂层吸波性能的影响,并用Statistica8.0软件对涂层的最佳制备条件进行了预测。根据正交试验结果,厚度为1.81mm、铁氧体质量分数为75%、搅拌时间为0.5h的吸波涂层具有最优的吸波性能,其微波吸收值在8.2~18.0GHz频段内均高于10dB,吸收峰值在15.3GHz左右更是达到了33dB。由软件预测得到的最佳制备条件与正交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