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对Sf9细胞的静止培养工艺进行了研究.首先对Sf9细胞进行环境pH值由低到高的驯化,发现该细胞对于pH值变化的适应能力十分有限,在初始pH值为7.0的培养液中即不能生长,而且在细胞生长过程中培养液的pH值会略有升高.其次进行了培养液血清浓度由高到低的驯化,结果表明该细胞对于低血清环境的适应性很强,培养液的血清浓度降至2%时细胞仍可生长.最后,研究了初始接种密度对Sf9细胞生长的影响,发现在其传代过程中,104个/ml数量级是其生长的临界接种密度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法氏囊病(IBD)是一种对养鸡业造成极大危害的鸡瘟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疫苗的生产目前仍是通过鸡胚或鸡胚成纤维细胞等原代细胞转瓶培养获得.本文利用细胞培养IBDV生产疫苗,目的是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IBDV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PCEF)最佳增殖条件为1:100接毒量,接毒时的细胞密度为2.7x105cells/ml,培养液的血清浓度为2%,加入一定量的PluronicF-68和AntiformC,初始pH值6.8,37℃培养.可用次代鸡胚成纤维细胞(SCEF)代替PCEF进行…  相似文献   

3.
在紫草色素生产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糖、人参多糖、海藻多糖、黄原胶、卡拉胶和淀粉等6种多糖类物质,接入紫草细胞后置于25℃黑暗条件下振荡培养20d,结果表明:试验中所选用的6种多糖类物质对紫草色素的产生均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其中以0.05%琼脂糖的作用效果为最佳,紫草色素含量为20.77%,比对照提高46.89%。此外试验亦对琼脂糖对紫草色素生产及分泌特征、培养液中蔗糖浓度变化以及pH值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超声雾化植物组织培养反应器中营养液在超声雾化过程中的理化因素变化和不同雾化反应器中营养雾的流动特性.结果表明,超声雾化过程中,营养雾和培养液的营养成份、电导率及pH相同,营养雾的温度随着雾化时间延长逐步上升,雾化反应器的结构及操作方式对雾化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成功地利用内环流超声雾化反应器进行了青蒿毛状根和不定芽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硫酸铝混凝处理磷肥厂高氟废水时,硫酸铝耗量与水中F-浓度,pH值和废水体积三个因素密切相关,本建立了同时包含这三个变量的数学模型。Y1=V(C-10)×10^-3/-62.514+17.4089pH;Y2=V(C-10)×10^-3/172.548-16.0195pH。  相似文献   

6.
α—Al2O3直接凝固注模成型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杨金龙  黄勇 《硅酸盐学报》1997,25(5):514-519
以Al2O3陶瓷为例,深入研究了Al2O3颗粒的等电点随表面水合程度的变化关系,并利用尿酶催化尿素的水解反应将悬浮体的pH值从4调至9.2.同时研究了Al2O3悬浮体中的可溶性离子及离子电导率常数,通过去除高价反离子及控制离子电导率常数,制备出了固体分数高达65%的高浓度悬浮体。  相似文献   

7.
侧柏叶有效成分提取过程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康  张效林 《化学工程》1998,26(3):21-24
研究了侧柏叶有效成分酶法提取及乙醇-水混合溶剂提取过程。用测定电导率及标定有效成分含量方法反映提取规律。对提取过程中的温度、pH值、酶用量、提取时间、乙醇浓度及侧柏叶粒度等工艺条件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优化的提取条件。提出在理论上用溶解度参数法选择提取剂及其浓度,实验结果证实与理论一致。  相似文献   

8.
纯水级脱盐水pH值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电化学理论对纯水级脱盐水的pH值与电导率的关系进行研究。对于电导率小于0.2μS/cm的脱盐水,其PH值必然在6.3~7.9范围内。对纯水级脱盐水而言,PH值由7生降低1,则电导率就大产大到原来的16倍。手动取样分析脱盐水的PH值,其误差主要来自空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聚铁溶液pH值及盐基度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对聚铁溶液进行pH值和盐基度的分析和估算,给出了聚铁溶液的极限pH值和极限盐基度与总溶液铁浓度的关系曲线,最终计算结果表明,在平衡条件下,聚铁溶液的pH值和盐基度具有相关性,即当基中一个参数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参数必然要发生相应的改变。随着总溶解铁浓度的不断升高,极限pH值单调下降,而极限盐基度却单调递增。对于铁含量为160g/L的标准聚铁溶液,其最大pH值为1.314,最高盐基度为19.99%。  相似文献   

10.
用非稳态法测定了充分搅拌条件下在未包埋紫草细胞和包埋紫草细胞的海藻酸钙凝胶珠粒体系内蔗糖溶液浓度的瞬间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和紫草细胞包埋量对蔗糖扩散有明显影响,有效扩散系数De随着海藻酸钠浓度、氯化钙浓度和紫草细胞包埋量的提高而下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化低血清培养Vero细胞和流感病毒的条件,为开发Vero细胞流感疫苗奠定基础。方法分别在DMEM/F12和SLM-199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血清,培养Vero细胞,观察细胞连续传代的生长状态;接种流感病毒后,检测病毒培养液不同pH值、不同浓度TPCK-胰酶和病毒不同接种量对病毒血凝效价的影响。结果用SLM-199在1.0%血清浓度下培养的Vero细胞接种流感病毒血凝效价较高,病毒培养液pH值为7.2,TPCK-胰酶含量为1.0μg/ml,接种病毒MOI为1.0时,72h收获的病毒血凝效价最高。结论已筛选出低血清培养Vero细胞和流感病毒的适宜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以三年生西洋参根为材料进行了愈伤组织的诱导和细胞株系的筛选;同时探讨了不同培养基、不同碳源、不同添加物以及不同钙离子浓度对西洋参细胞生长和总皂甙生产的影响,试验结果发现;MS培养基有利于西洋参细胞的生长,而皂甙含量的B5培养基的培养结果为最佳。用白糖替代蔗糖(AR),可促进细胞生长及提高皂甙的产量,在MS培养基中添加2g/L酵母提取物时,细胞生长速率显著提高,细胞生长的最佳Ca2+浓度为4.49mmol/L,而皂甙生产的最佳Ca2+浓度为0.90mmol/L。  相似文献   

13.
Vero、CHO和杂交瘤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和代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Vero、CHO和杂交瘤细胞在生物反应器中的生长和代谢。方法 应用搅拌式生物反应 器,培养了Vero、CHO和鼠杂交瘤7H3细胞,对营养物质及代谢产物进行定量分析.测定各个培养中发酵相关参数。 结果 培养过程中葡萄糖和谷氨酰胺的摄取与培养液中两者的浓度正相关。控制营养物质的加入可提高细胞产 量。结论Vero、CHO和7H3细胞在生物反应器培养中有相同的生长和代谢模式。  相似文献   

14.
铝系净水剂混凝过程的理论分析与计算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分析了铝系净水剂的混凝机理及动力学行为。根据电离平衡方程,推导出了一个计算混凝过程中含铝络合物浓度分布的计算表达式,并给出了初始铝含量分别为10-3mol/L、10-4mol/L及10-5mol/L时的模拟计算结果。结果表明,铝系净水剂中主要发挥作用的是Al13(OH)5+34,其最佳pH值为6.32,理想pH值范围为5.8~6.9,pH值的适用范围为5.0~8.0。  相似文献   

15.
美国加利佛尼亚大学化工系的Rabta Ballica等最近对植物细胞培养液的流变特性进行了研究。他们研究了Datura Stramoninm细胞培养体系中细胞聚并和游离时的流变情况,发现游离培养的细胞比起聚并的细胞液,运动粘度和弹性模量都低,当细胞体积浓度为0.9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Vero细胞生物反应器微载体培养技术规模化培养轮状病毒重配株LH9(G4型)。方法用3 L生物反应器,以4 g/L载体浓度培养Vero细胞,待细胞浓度达1.8×106个/ml时,分别用含2、1、0.75、0μg/ml胰酶的DMEM培养液,35℃连续培养21 d,观察细胞生长状态。分别按0.5、0.1、0.05、0.01 MOI接种轮状病毒重配株LH9(G4),培养过程中每日取样,检测病毒滴度以及葡萄糖、乳酸含量。根据培养过程中葡萄糖、乳酸含量的变化,确定病毒培养过程中的收获时间,优化培养工艺。结果在反应器中用含不同浓度胰酶的DMEM培养Vero细胞,细胞形态良好,与不含胰酶的DMEM培养液培养的细胞无明显差异;按0.05 MOI接种后的病毒收获液滴度较高,可达7.0 lg CCID50/ml,且持续时间较长;通过对病毒培养液中葡萄糖、乳酸含量的监测,调整了培养过程中的收获时间,收获次数增加至4次,可收获病毒液4个工作体积,病毒高峰滴度可达8.5 lg CCID50/ml。结论采用生物反应器微载体系统培养轮状病毒重配株LH9(G4),可显著提高病毒滴度,通过对培养过程的优化,增加了病毒收获量,为进一步规模化生产轮状病毒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种细菌生产的蔗糖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节杆菌Arthrobaeter sp.在含有蔗糖的培养液中生长,经适当的代谢控制能产生蔗糖酯。用葡萄糖培养该菌所得休止细胞悬浮于蔗糖溶液中,也能获得蔗糖酯。本文探讨了该菌产蔗糖酯的最适条件。  相似文献   

18.
将螺旋藻回用培养液补齐营养盐用于培养螺旋藻,考察了螺旋藻生物量、培养液中硝酸盐和磷酸盐及培养末期螺旋藻胞内生化成分含量对藻细胞生长的影响;用超滤膜对回用培养液中物质进行分子量分级,分析各级组分对螺旋藻的抑制效应,确定抑制物的分子量分布范围,并分析其成分. 结果表明,回用培养液中的螺旋藻胞外分泌物对藻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比生长速率比新鲜培养基中低23%,且会抑制藻细胞对营养盐的吸收及胞内蛋白和叶绿素合成,对硝酸盐、磷酸盐的吸收分别低36%和37%,胞内蛋白及叶绿素含量分别为新鲜培养基中的0.85和0.65倍. 抑制物为分子量大于100 kDa的螺旋藻胞外多糖.  相似文献   

19.
节杆菌LF-Tou2产生絮凝剂的培养及去除重金属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节杆菌LF-Tou2在混合糖源的培养基中12h就能达到对数生长后期,产生的絮凝剂为多糖物质。在分批补加培养30h时多糖物质的产生达到顶峰,为6.06g/L。絮凝剂的产生与细胞生长同步。与分批培养相比,分批补加培养的多糖生成率由27.8%提高到33.7%,单位体积内多糖产量提高了1.18倍。在试验浓度下Fe^2 、Mn^2 、Hg^2 及Ni^2 在细胞培养中的去除率均为100%,Cu^2 对细胞的初始生长及絮凝剂的形成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絮凝剂培养物对Fe^2 和Mn^2 的絮凝去除率非常高,分别达到100%、93.86%。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污泥上清液浑浊度、p H值、电导率和污泥体积的测定,以确定有机高分子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在污泥浓缩脱水中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污泥上清液的pH值为7.00~8.10;随着CPAM溶液浓度的增加,污泥上清液的浑浊度先升后降,电导率呈线性增加;CPAM溶液质量浓度为0.30 g/L时,污泥上清液浑浊度最低,电导率为220.0~270.0μS/cm,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絮体沉降较快,浓缩污泥密实,体积最小。因此,为达到最佳的污泥减量效果,CPAM溶液质量浓度应为0.30 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