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3 毫秒
1.
在科学传播与普及的“写意”中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次实地考察引发了作者一个思考,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把科学传播与普及的事业放到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争取在科学传播与普及的基本理论问题研究上有所建树呢?本文是作者对此的一些初步的想法。作者用写意的标题和手笔,对科学传播与普及的基本概念、科普和科学传播与普及二者的关系,及科学传播与普及的源流与走向进行了论述。本刊刊登此文,希望它能引发更多对科普理论研究的思考,这也是作者所愿看到的。  相似文献   

2.
刘悦玲 《数字化用户》2022,(13):121-123
数字化生存成为全球普遍状态,人们对数字信息技术的需求有了明显增长?数字信息技术使得出版“走出去”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变革,但国际化出版人才的缺乏制约着出版“走出去”的实效性?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要求和百年大变局带来的变革赋予了编辑更大的文化责任?编辑需要适应自身角色的转型,更新传播理念,讲好中国故事,聚焦国际议题并提出中国...  相似文献   

3.
英国皇家学会是英国资助科学发展的组织,它在英国起着全国科学院的作用,在世界上享有声誉,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并重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发展宗旨。本文简要介绍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发展概貌和科学文化传播的基本情况,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与社会对话、建立科学传播奖项构成皇家学会重要的科学传播特色,引领与示范科学传播在全球的发展。最后,本文就加强我国的科学文化传播工作提出了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佳 《科普研究》2016,11(5):17-22,53
科技软实力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传播是理解科技软实力的重要因素。从社会功能层面来看, 科学传播与科技创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双翼”。科学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存在着极强的关联性, 即科学传播的内容体现了文化软实力中可持续发展的文化理念,科学传播活动有助于增强区域文化软实力。科学传播向 文化软实力转化需借以一定的形式和途径来实现,而科技软实力正是促成科学传播向文化软实力转化的重要形式。  相似文献   

5.
任杰  刘萱 《科普研究》2016,11(2):24-30
科学传播受社会语境中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诸多因素的影响,社会语境对科学传播的作用程度及效果在 不同的时间和区域中存在差异。在全球范围内,当前科学传播的社会语境共同经历着科学与社会的关系转变、科学与 公众的关系转变,以及新媒体崛起带来的挑战。我国,一个地理多样性颇丰的国家,其经济、社会、教育、科技的发 展在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存在巨大的差距。上述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使得我国科学传播的社会语境在具有各国科学传播 社会语境共性问题的同时,带有着突出的本土特征。我国公众的科学传播需求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特征,新媒体技术 所带来的传播模式的跨越性变革进一步加剧了这一特征。基于上述考虑,我国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本国特色的科 学传播策略,逐渐形成政府推动、社会各方参与的公众科学传播体系。本文关注社会语境对科学传播的影响,建议将 社会语境因素纳入科学传播研究视野,拓展多元社会语境中我国科学传播体系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6.
吉祥物作为体育赛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承载着民族精神、传统文化及社会历史的重要文化符号载体。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大型体育赛事中的吉祥物IP形象有了新的传播方式和传播路径;同时,在技术赋权下,用户在吉祥物IP的传播过程中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为例,研究其在社交平台中的传播逻辑和火爆原因,并基于媒体环境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剖析吉祥物IP的传播思路,旨在为未来吉祥物IP的创作与传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田宏 《科普研究》2007,(3):17-22
从科学文化传播涉及的公众、内容、变化、市场、平台、媒体、社会等7个方面出发,对影响传播活动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探讨了改进科学文化传播工作的思路,提出了公众远离了科学是市场角色缺失的一个必然结果的观点,指出了传播工作中加强平台和政策法规建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周梦瑜 《科普研究》2013,8(2):92-94
自21世纪以来,在我国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时期,迷信重新开始大范围地滋生和泛滥。其内容变得日益复杂,既有传统的求神问卦、驱魔治病、易经占卜等,又有网络电脑算命、“科学”看相之类的新花样。当代迷信通过网络技术肆意传播,对人心和社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它们不仅降低了公众的科学素养,导致公众对科学的信任危机,而且在社会上引起巨大的思想混乱,败坏社会风气,妨害了人们正常的生活秩序,阻碍科学技术文化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产生了极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9.
从传播要素演化的角度探讨科技博物馆的科学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书昆  张勇 《科普研究》2011,6(3):14-19
科技博物馆是科学知识和科学文化传播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和公众需求的变化,科技博物馆的科学传播实践也在变化,包括传播过程中主客体界限的模糊化、传播媒介运用的多元化等。本文试图对科技博物馆的传播活动进行要素解构,分析其传播要素的演变过程,并从传播要素演化的角度来探讨科技博物馆科学传播的模式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李斌 《科普研究》2011,6(4):18-22
启蒙的两个特征是新观念出现及其迅速的世俗化。科学传播是启蒙的重要组成部分。启蒙有助于科学传播的实现,是公众参与科学的前提和起点。基于启蒙与科学的关系,科学传播应该推动全方位的科学启蒙。在反思启蒙的基础上,科学传播应该倡导积极参与公共事务,为本土启蒙提供实践经验和积累;应该推动精英文化与草根社会的结合,实现中国文化重建和人的现代化,完成启蒙。  相似文献   

11.
徐凌  蔡仲 《科普研究》2014,9(4):45-53
探讨公众参与香山科学会议对于促进科学传播的意义;区分了初步的和深入的参与,以及相应的初阶的和高阶的传播,论述了公众参与和科学传播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交相促进;进而,在实践层面,分析了高科技内容不应成为阻碍科学传播的理由之原因,就公众逐步深入地参与会议提出了初步设想,并阐述了在会议原有功能基础上的制度创新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交流、文化包容和文化认同,对“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家形象构建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国影视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本文在分析中国影视国际传播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的认同感、加强技术创新,拓宽传播渠道、创新合作模式,构建影视国际共同体、建设中国影视品牌、做好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等具体传播策略,以期助力中国影视的国际传播,更好地为“一带一路”建设、传播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树立国家良好形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网络已成为大学生群体与外界联系、沟通的主要工具,大学生可通过网络得到丰富的政治信息、参与政治活动的机会、增强了民主意识。但与此同时,网络文化传播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所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大学生面临大量的网络信息,其政治价值观出现了多元化趋势、政治信仰弱化、政治鉴别能力削弱等现象。本文将通过提高辅导员应对和引领社会思潮的能力和加强大学生自律教育、建立政治文化网站等方式解决网络文化传播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时代的影响下,电视娱乐文化传播已经得到了全世界的关注,其传播技术创新就成为当前媒体工作的重点。文章主要围绕"互联网+"时代电视娱乐文化传播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来进行阐述,详细分析其具体的创新路径,旨在提升电视娱乐文化传播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5.
科技与思潮分别占据着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的重要席位,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二者关系如何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和研究的课题。基于此,本文重点论述科技发展对思潮的推动作用,旨在探讨思潮的兴起和传播与科技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林坚 《科普研究》2010,5(3):48-50
1 科学普及的目标选择 科学传播的大众化即科学普及,它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在全社会倡导科学文化,使公众具有科学理性精神,能够以科学的眼光来看待、处理事务。从社会大系统的角度来看,科学具有知识形态、技术形态和文化形态三种社会形态。科学最开始表现为知识形态,随着科学向社会系统的扩散,  相似文献   

17.
全国“两会”,作为国内一年一度的政治盛会,也是中国人民生活中的大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同样的,“两会”报道在传播我国政治、经济、文化、法治、社会建设和发展状况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两会”期间,国内各级各类媒体报道内容质量的高低、传播形式的优劣决定着受众对于“两会”信息的接受程度,也决定着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本文分析国内主流媒体在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的报道,探索如何在融媒体时代做好重大主题新闻的报道与传播。  相似文献   

18.
热词"屌丝"在网络上的迅速走红,渐渐衍生至日常生活,成为当下青年人交际话语中的热门词汇。作为一个极具贬义甚至粗鄙的词,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仍然受到如此追捧,背后的文化现象发人深省。"屌丝"一词的流行首先是对社会现实的投射,与目前青年人面临的社会压力息息相关;再者它彰显了青年亚文化,这一后现代符号的消费满足了年轻人叛逆和自嘲的需要、娱乐至上的精神;其次它由网络传播催化,是一场试图消除差异的网络狂欢。  相似文献   

19.
“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作为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战略部署的文化载体,具有极高的文化传播价值,所以需要多手段、高效率传播。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概述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传播趋势,包括传播主体多元化、受众群体广泛化、传播渠道多样化等,进而简述“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含义和特征,提出新媒体时代“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策略,包括拓展纪录片传播主体范围、精准定位受众、打造全媒体传播矩阵、打造影响力大的意见领袖等,旨在更好地扩大“一带一路”题材纪录片的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20.
丁敏艺 《电子世界》2013,(3):161-162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广电媒体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数字化、信息化的综合性发展时代,对传统的媒体形式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在各种新兴媒体方式的陆续发展和优化中,广电媒体市场的竞争也愈加激烈,在媒体行业参与市场竞争的过程中,需要以综合全面性的目光分析政策、体制、资金、技术与人才等方面对媒体行业发展形成的制约。在社会文化的发展角度,新型广电媒体作为文化的社会传播载体,就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职业使命,既要通过创新媒体方式来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又要在文化传播中起到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