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唐志民  马新宾 《化工学报》2016,67(6):2410-2416
以改性聚乳酸微球(MPLA)为载体,以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以四乙氧基硅烷为交联剂,采用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表面溶菌酶分子印迹改性聚乳酸微球(LZY-MIP-MPLA),采用红外、扫描电镜和粒径测定等方法对LZY-MIP-MPLA进行了表征,优化了制备条件。详细研究了LZY-MIP-MPLA对溶菌酶的吸附性能,考察了pH和NaCl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LZY-MIP-MPLA对溶菌酶的吸附能力明显大于非印迹改性聚乳酸微球(NIP-MPLA),达到吸附平衡的时间为200min左右。Scatchard方程的分析表明,印迹孔穴对模板分子的作用是不完全等价的,即存在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LZY-MIP-MPLA对溶菌酶和牛血清白蛋白的分离因子为10.13,说明其对溶菌酶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四氢呋喃、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体积比6∶1∶1)为分散剂,3-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和苯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功能单体,正硅酸乙酯为交联剂,氨水为催化剂,通过溶胶-凝胶法在二氧化硅微球表面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用分子对接的方法初步分析了链霉素与功能单体和交联剂之间的相互作用,验证了它们形成氢键的可能性。活化时间会影响分子印迹微球的形貌。吸附实验表明,分子印迹微球比非印迹聚合物微球对链霉素具有更优越的吸附性能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3.
以交联聚乙烯醇(CPVA)微球为基质,采用接枝聚合和表面印迹同步技术制备碱性蛋白胰蛋白酶(TRY)分子表面印迹材料,甲基丙烯酰氯与CPVA微球表面的羟基发生快速酯化反应,得到表面含大量可聚合双键甲基丙烯酰基(MAO)的改性微球MAO-CPVA. 按一定摩尔比将TRY和单体阴离子单体对苯乙烯磺酸钠(SSS)溶解在水溶液中,加入交联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 MAO-CPVA分散于水介质中,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引发体系产生自由基,使包围在TRY周围的单体SSS与MBA在MAO-CPVA表面发生接枝交联聚合,制得TRY表面印迹微球MIP-PSSS/CPVA,对其进行表征,考察了其大分子识别性能. 结果表明,MIP-PSSS/CPVA对TRY有优良的亲和性和特异识别选择性,吸附容量达85.9 mg/g,对TRY的选择性系数相对于蛋白溶菌酶LZM达17.52.  相似文献   

4.
胆固醇分子印迹聚合微球的制备及其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胆固醇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甲苯-乙腈(9:1, j)混合溶剂中沉淀聚合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 采用平衡结合法和Scatchard模型评价了该聚合微球的结合性,考察了其吸附行为. 结果表明,胆固醇分子印迹聚合微球中形成两类不同的结合位点,得到高亲和性结合位点的离解常数和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0.86 mmol/L和80.4 mmol/g,低亲和性结合位点解离常数和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0.39 mmol/L和61.6 mmol/g. 此方法合成的分子印迹微球对胆固醇有较好的结合性能,可用于胆固醇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5.
张莹  苏立强 《化工时刊》2010,24(8):9-11
在壳聚糖表面通过希夫碱反应嫁接一层戊二醛,形成核-壳结构微球。然后在这个核-壳微球上,以胰蛋白酶为模板分子,3-氨基苯硼酸为功能单体,制备了胰蛋白酶分子印迹聚合物,通过静态吸附法,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对模板分子有较高吸附容量和特异选择性。为从蛋白质混和溶液中分离富集胰蛋白酶提供了新的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喹唑啉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郑细鸣  涂伟萍 《精细化工》2006,23(9):833-836,840
以2,4-二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DCQAL)为模板分子,采用单步溶胀聚合法制备了粒径均匀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M IPM s),并用静态吸附法研究了功能单体、三乙胺及水对M IPM s吸附性能的影响,考察了微球的识别性能。制得的M IPM s主要靠氢键作用吸附与识别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MAA)与模板分子间能产生较强的氢键作用,以其为功能单体制得的M IPM s具有较好的吸附与识别性能,其高亲和力与低亲和力结合点的最大表观吸附量分别为17.53μmol/g和117.02μmol/g,以4-氯-6,7-二甲氧基喹唑啉(CQAL)为竞争底物,其分离因子α达1.78。往吸附液中添加三乙胺或少量水会减弱M IPM s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7.
以结晶紫(CV)为模板分子、α-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结晶紫分子印迹微球。同时,考察合成过程中不同交联剂、模板分子与MAA的配比以及交联剂用量对微球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恒温水浴振荡法,以30 mL乙腈为溶剂,模板分子、功能单体和交联剂物质的量比为1∶4∶20,所制备的聚合物微球最大吸附量Q为39.1μmol/g,分离因子(α)和印迹效率因子(β)分别为3.76和3.18,对目标分子结晶紫具有良好的特异性识别和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聚苯乙烯乳液为种球、氯霉素为模板分子、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单步种子溶胀法与二步种子溶胀法制备了单分散氯霉素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微球的形貌进行了表征,并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微球的吸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二步种子溶胀法制备的微球分散性、吸附识别性能最佳,平均粒径...  相似文献   

9.
刘长军  田丰 《现代化工》2006,26(Z2):243-246
阐述了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并使用牛血清白蛋白作为模板,通过反向悬浮法合成了聚丙烯酰胺(PAM)分子印迹微球,探讨了搅拌速度、单体浓度、分散剂浓度、引发剂添加速度、干燥方式对PAM微球形貌的影响,并通过紫外吸收法初步研究了PAM分子印迹微球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反相悬浮法制备的PAM分子印迹微球对印迹分子具有一定的特异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0.
利用分子印迹技术,以壳聚糖(CS)为功能单体,Cu~(2+)为印迹离子,通过稀氨水固化、环氧氯丙烷交联、盐酸洗脱Cu~(2+),制得了Cu~(2+)印迹交联壳聚糖微球(Cu~(2+)-ICM)。采用FTIR、XRD和FESEM对产品进行了表征,并测定了微球的骨架密度、含水量和交联度。结果表明:交联改性可使微球具有多孔结构和良好的结构稳定性,能够很好地降低CS的酸溶性,提高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通过正交实验L_9(3~4)得到Cu~(2+)-ICM的最优制备条件为:CS 1.5 g,环氧氯丙烷2.5 mL,80℃下交联3.0 h,制得的微球对Cu~(2+)吸附量为67.80 mg/g。在单组分体系中考察了微球对Cu~(2+)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当微球投加量为50 mg,Cu~(2+)初始质量浓度为338.7 mg/L,pH=5.0时,吸附量为72.80 mg/g。  相似文献   

11.
唐志民  马新宾 《化工进展》2016,35(4):1162-1166
以γ-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AMPS)为硅胶表面改性剂,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罗红霉素(ROX)为模板分子,制备得到罗红霉素分子印迹硅胶材料(ROX-MIP-PMAA/SiO2),采用红外、扫描电镜和粒径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通过静态和动态吸附实验研究了ROX-MIP-PMAA/SiO2对罗红霉素的吸附性能,并以红霉素为竞争底物,研究其选择吸附性能.结果显示,ROX-MIP-PMAA/SiO2对罗红霉素的吸附能力明显大于非印迹硅胶(NIP-PMAA/SiO2),其对罗红霉素和红霉素的分离因子为1.21,说明其对罗红霉素具有较好的选择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2.
表面印迹聚合物的制备与吸附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L-色氨酸作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通过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多孔基质球表面复合印迹层,制备了L-色氨酸表面印迹聚合物微球(SMIPs),探索了不同比表面积基质球及添加丙烯腈对SMIPs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球比表面积为432.0m~2/g时,SMIPs对L-色氨酸的吸附量较高;当n(AN):n(L-trp):3:1时,SMIPs的综合吸附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3.
以双甘氨肽(Gly-Gly)为模板分子、丙烯酰胺为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乳液聚合法制备了双甘氨肽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Gly-Gly-MIPMs),讨论了水相制备条件对其平均粒径及粒径分布的影响及聚合物微球的吸附特性.较优的制备工艺条件为:乳化剂Tween-80与Span-80质量比3:1,用量为单体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采用悬浮聚合的方法合成氧氟沙星印迹微球,以氧氟沙星(模板分子)∶苯乙烯(功能单体)∶α-甲基丙烯酸(功能单体)∶二乙烯基苯(交联剂)摩尔比为1∶40∶40∶50,偶氮二异丁腈为1.5%,反应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8 h。在最优条件下合成的印迹微球的吸附量为5.43mg.g-1,非印迹微球的吸附量为2.92 mg.g-1,印迹微球吸附性明显优于非印迹微球。  相似文献   

15.
王颖  魏丹  苏超 《化学试剂》2014,(8):743-746
以加替沙星为模板分子,采用沉淀聚合的方法制备了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对制备条件进行选择,利用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聚合物对目标分子及其结构类似物的识别特性。聚合物对加替沙星的最大吸附量为28.87 mg/g,对加替沙星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以该印迹聚合物微球为固相萃取材料填充固相萃取柱,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加替沙星回收率达到92%~99%,富集倍数为213。与C18柱相比,制备的聚合物具有更好的选择性与富集倍数,可用于环境中加替沙星的富集与分离。  相似文献   

16.
研究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特定药物的吸附及控制释放具有重要理论和应用价值。本文以硅胶为载体,先对其进行硅烷化修饰,再以薯蓣皂素为模板分子,以甲基丙烯酸(MAA)和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为共同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通过表面接枝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了薯蓣皂素温敏印迹硅胶微球。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及扫描电镜对聚合物表面化学基团及颗粒形貌进行表征。测试了分子印迹硅胶微球的载药性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药物释放行为。结果表明,温敏印迹硅胶微球对薯蓣皂素具有良好吸附性能,其饱和吸附量为21.6mg/g,也具有较高的控制缓释性能。释放动力学表明,其在12h内控制薯蓣皂素释放率为81.9%,而非印迹硅胶微球不具备缓释性。环境条件对温敏印迹硅胶微球的控制释放具有重要影响。当温度为30℃、溶剂为甲醇、NaCl离子强度为1.5×10-4mol/L时,印迹微球具有最高释放率,达99.28%。  相似文献   

17.
李雷  李明玲 《应用化工》2014,(5):887-889
以4-硝基苯酚为模板,通过正硅酸乙酯水解,制备了分子印迹聚硅氧烷微球,以紫外光谱考察了分子印迹聚硅氧烷微球对4-硝基甲苯的吸附行为,研究了以65%硝酸为硝化剂,分子印迹聚硅氧烷微球催化甲苯硝化的特性,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分子印迹聚硅氧烷微球可选择性的催化甲苯硝化,在优化条件下,甲苯转化率可达91.2%,产物O/P值可达1.37。  相似文献   

18.
采用KOH热处理方法对沥青基球形活性炭进行改性,并通过BET、Zeta电位和XPS对活性炭进行表征。利用溶菌酶模拟中分子尿毒症毒素β2-微球蛋白,测定改性前后活性炭对溶菌酶的2 h吸附率,从而推测对β2-微球蛋白的吸附能力。同时,探究了改性条件对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2 h内未改性的活性炭吸附率为42.54%,改性活性炭吸附率最高可达76.54%,提高了83.19%。Zeta电位和活性炭中9~80 nm范围内的孔容是影响活性炭对溶菌酶吸附性能的因素,整个吸附过程主要由孔结构和静电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9.
以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RIM)作为交联剂,镉离子作为印迹分子,1,12-十二烷二醇-O,O'-二苯基磷酸(DDDPA)为功能单体,采用油包水,水包油(W/O/W)多重乳液聚合制备得到镉离子印迹微球。扫描电镜显示大约85%~95%Cd(III)的分子印迹微球颗粒的直径分布在20~40μm,平均直径约35μm。印迹微球膨胀率为25%,这说明了TRIM和DDDPA的组合导致识别位点规则的排布在聚合物表面。为了评价表面印迹技术的有效性,考察了这种镉离子印迹聚合物对镉离子和铜离子吸附性能。此外,将金属离子印迹微球应用于柱操作,通过填充有镉离子表面印迹微球的色谱柱进行金属离子分离和回收。与具有相似的磷酸基团商业螯合树脂相比,镉(II)印迹聚合物对镉离子显示出高选择性。  相似文献   

20.
以聚苯乙烯微球(CP)为内核、单磷酸腺苷(AMP)为模板、丙烯酰胺(AM)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了核壳型单磷酸腺苷分子印迹聚合物(AMP-MIP),讨论了不同洗脱方式、洗脱溶剂和聚合时间对AMP-MIP吸附性能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水中悬浮实验和吸附实验对AMP-MIP的形貌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得到最佳工艺条件:洗脱方式为超声、洗脱溶剂为甲醇-乙酸(4∶1,体积比)、聚合时间为30min。分子印迹聚合物不仅对小分子模板有吸附作用,而且对大分子ADP-核糖基化的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A)具有识别作用,吸附量可达3.9μg·m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