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针对传统上用剖面线或等值线表达沉陷信息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GIS支持下的矿区地表变形三维可视化预计方法,利用CASS进行沉陷区地表数据采集,探索了在CASS中进行数据预处理的方法与过程,并基于概率积分法开发了开采沉陷预计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矿区地貌特征的沉陷预计,克服了传统预计系统不能表达矿区塌陷地表的不足,并实现了沉陷预计模块与GIS的结合,充分利用了GIS在地学领域的优势,提高了沉陷表达效果和预计效率,有助于开采沉陷方面的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刘剑  郝兵元  黄辉 《电镀与涂饰》2014,(24):132-134
为得到余吾煤业在大采宽开采条件下的沉陷规律,以便提出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以余吾煤业S1202工作面为研究背景,运用FLAC3D对该工作面的开采沉陷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了地表移动变形规律及其最大值。将FLAC3D模拟工作面停采时得到的地表最大下沉量和水平移动量与现场实测值作对比,结果表明两者相对误差较小,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对余吾煤业及其他矿区大采宽工作面的开采沉陷预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针对上横山浅埋缓倾斜矿床条带嗣后充填回采条件,以物理相似模拟试验为基础,分析了矿床回采地表沉降(陷)变形特征。地表沉降在不同回采时步呈非线性变化,当最大不充填开采1~2个条带时,空区上覆直接顶能有效的控制地表沉陷范围,沉降变形以采空区为中心对称,未形成明显的沉陷区;当最大不充填开采3个条带时,沉降变形从直接顶延伸至松散层,地表沉陷显现,沉降范围约40~50m,但小于地下开采范围;当最大不充填开采为4个条带时,导致了松散层持续垮塌、空区上覆岩层破坏,沉陷范围达100~120m,完全大于地下开采范围。从控制地表沉陷安全范围和提高开采强度考虑,选择最大不充填开采3个条带,盘区生产能力达到1141.96t/d,且能够保证地表沉陷范围小于地下开采范围,实现矿床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4.
由于不同轨道的SAR数据成像几何不同,难以评定仅用单组SAR数据解得结果的准确性,为提高尾矿库地表形变监测结果的精度,以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牛望田尾矿库为研究对象,基于2个轨道(65景升轨、56景降轨)的Sentinel-1A卫星影像,利用差分干涉测量短基线集时序分析技术(SBAS-InSAR)分别对升轨、降轨数据进行处理,然后融合升轨和降轨的数据处理结果,获得升轨、降轨和升降轨融合共3组形变数据,利用GNSS卫星监测结果对3组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升降轨融合结果比单轨监测结果精度更高;2019年11月至2021年12月,尾矿库坝体发生了微小形变,坝体累计形变量为-22.77~10.48 mm,形成了一个面积约为111 361 m2的沉降区域和一个面积约为38 906 m2的抬升区域。后续研究可以通过引入外部数据或采用三轨InSAR数据,分别对尾矿库垂直、东西、南北3个维度的形变进行三维解算,以使监测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5.
姜帆  龚帧祥 《煤炭转化》1994,17(3):43-52
根据我国煤炭生产加工利用现状,本文重点概述、展望了矿区煤炭开采利用中的环保问题现状。并结合国情,就解决矿区采空沉陷地表破坏、瓦斯、煤及共伴生矿物洗选加工、煤炭利用及矿区炼焦等环保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部分对策建议。强调了造地复田和煤炭及其共伴生矿物合理洗选加工在解决我国煤炭环境、节能、节运、提高经济效益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矿区地表形变引起的滑坡、塌陷等灾害对矿山安全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因此对地表形变进行预测对于矿山安全开采和灾害预警预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时序InSAR技术获取矿区面域式地表形变数据,结合变分模态分解算法(VMD)对其进行分解,通过构建麻雀优化算法(SSA)与长短期记忆神经网络(LSTM)相结合的预测模型,对分解后的形变分量进行综合预测;以云南省玉溪市大红山矿区为例,利用该模型对其地表形变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VMD算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矿山地表形变数据时序特征复杂且难以直接分析判别的问题;SSA-LSTM预测模型通过智能搜索算法自动寻找预测网络模型超参数,有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模型预测效果的干扰,模型预测结果的决定系数R2均大于0.96;同时,该模型采用“多维输入”的方式训练模型,提高了训练效率;该模型在预测精度、训练效率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用VMD-SSA-LSTM预测算法对时间序列InSAR监测下的形变数据进行分析能有效预测矿区地表形变,可为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有些矿区由于矿床排水疏干引起的地表沉陷现象如公害那样危害着工农业生产。因此,探索地表沉陷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人员的关注。近几年来国内也有些文章论述地面沉陷的成因及其防治问题。《矿山技术》和《化工矿山技术》分别在1978年第一期和第四期上发表了除卫国等同志的“岩溶矿区地面塌陷的形成及防治的探讨”和“试论岩溶矿  相似文献   

8.
大采深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研究一直都是煤矿领域重点思考的方向,本文围绕矿区地表移动为起点,结合东曲煤矿矿区地表移动案例进行深入探讨,从矿区概述,到地表移动成因分析,从影响地表移动因素分析再到大深煤层开采地表移动规律总结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珠三角地区近15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结合夜间灯光数据,采用非监督分类和目视解译,提取不透水地表分析珠三角地区城市化空间分布格局及动态演变。结果表明:1.利用Landsat影像和灯光数据相结合可以提高不透水地表提取精度,可以快速、有效地监测城市扩张情况,分析空间格局演变。2.珠三角2000-2015年呈现城市快速扩张态势,其中以广州和佛山扩张情况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水溶开采沉陷三维有限元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型通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某岩盐矿钻井水溶开采的溶腔稳定性和地表移动和变形进行了模拟分析,初步揭示了水溶开采沉陷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控制水溶开采沉陷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李幸丽 《电镀与涂饰》2014,(24):306-308
超高水充填开采是近年来发展迅速的绿色开采技术,但对其引起的地表沉陷及预计参数的确定仅有较少的研究。通过建立地表岩移观测站,及时准确获取观测资料,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计算。通过实测数据与预计数值的拟合,获得了某矿超高水充填综采基于概率积分法的岩移预计参数,并对导致地表产生明显移动和变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西部矿区的地形复杂多变,在其下面开采时,斜坡的形态对地表移动变形是有一定影响。以西部矿区的采矿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FLAC3D软件模拟分析了西部矿区不同形态斜坡下开采对地表移动变形的影响,并通过计算得到不同形态斜坡滑移引起的地表移动变形规律,为类似情况开采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3.
分析典型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计算导水断裂带发育高度及采煤沉陷积水区随着煤炭开采的变化情况,研究了煤炭开采对哈头才当水源地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了保护性开采、调整煤炭开采计划和地面设施、采取沉陷积水控制措施等切实可靠的保水采煤的措施。煤炭开采地表移动变形大,形成的沉陷积水区面积较大,水资源损失量大,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能保水采煤。  相似文献   

14.
为确定南庄公司地下12号和15号煤层开采后对地表良浒村建筑物的影响程度,由于受现场地貌影响,开展地表移动观测站观测良浒村地表及建筑物采动影响难度大,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故没有采用现场实测方法进行研究,而采用根据良浒村实际采动影响程度,结合12号和15号煤层开采情况,采用概率积分法这一理论方法进行良浒村地表沉陷计算。  相似文献   

15.
为了减少或规避开采沉陷的负面影响、研究邢东矿井田区域内地表移动特征,有针对性的利用建筑物下采煤技术开采各类呆滞资源,保护地面附着物正常使用,使矿井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在先于村建立了114个观测点的地表移动观测站。经过3a的观测,取得了大量的野外观测数据,探索了特厚松散冲积层、中等硬度基岩条件、厚煤层巷道开采、矸石充填情况下地表移动的部分特征。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邢东矿先于村地面沉降观测报告,为邢东矿开采建筑物压煤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少或规避开采沉陷的负面影响、研究邢东矿井田区域内地表移动特征,有针对性的利用建筑物下采煤技术开采各类呆滞资源,保护地面附着物正常使用,使矿井效益得到最大发挥,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在先于村建立了114个观测点的地表移动观测站。经过3a的观测,取得了大量的野外观测数据,探索了特厚松散冲积层、中等硬度基岩条件、厚煤层巷道开采、矸石充填情况下地表移动的部分特征。通过对资料的分析,归纳总结出邢东矿先于村地面沉降观测报告,为邢东矿开采建筑物压煤提供技术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煤炭工业也以日新月异的态势迅猛发展,原煤的产出量逐日增多,但不合理采掘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文章介绍了煤矿开采中减少煤矿井下瓦斯、粉尘的技术,减少煤矿井下开采中的排矸量技术,煤矿开采中污水合理处理技术。以及减少地表沉陷的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是优质煤炭资源的富集区、煤炭生产重点区,陕蒙宁区是能源战略西移的重点规划区和发展区。科学采煤关系到我国煤炭工业健康发展,若能采取科学开采措施,就能对环境保护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彬长矿区发展现状,分析了西部地区煤炭开采中的环境影响因素,提出了地表沉陷及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结合实际生产经验探讨了采煤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赵坡煤矿村庄压煤量占矿井可采储量较大,为了矿井的生产和长远计划,在对地面房屋不产生影响或产生轻微影响情况下对压煤进行开采。根据区域地质开采条件及地表沉陷基本规律,分析了地表移动变形的基本特征,确定了研究区域12下、14、16、17四个煤层开采的地表移动变形合理计算参数,并进一步分析了村庄下压煤开采的基本途径,确定了村下开采方案和技术措施。通过运用数值模拟分析和开采方案综合分析,设计12下、14、16、17四个煤层条带法开采工作面的合理开采宽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以充填开采技术的概念为基础探讨煤矿开采沉陷造成的不良影响,分析煤矿沉陷的基本现状以及解决措施,来提出一些合理性的解决方案。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矿资源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采,但是在高效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问题比如说煤矿沉陷和地表结构的不稳定性,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是当下煤矿业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