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1篇
金属工艺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5篇
水利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尾矿库一旦发生溃坝,库内水和尾砂结合在一起以泥石流的形式涌出,会危及下游人民的生命安全.根据现有的水力学公式对尾矿库溃坝砂流运动形态进行理论计算,根据计算所得结果绘制出溃坝时不同溃坝高度及溃口宽度与尾砂最大流量、到达下游各断面的淹没深度、到达时间、最大流速以及冲击力的关系曲线,并进行分析,为尾矿库管理以及溃坝预防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含水率对尾矿抗剪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尾矿含水率的变化对尾矿的抗剪强度有很大的影响,研究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对工程实践有着重要意义。该文以云南某铜矿的尾矿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基本物理特性的基础上,通过直剪试验研究了在相同压实度条件下含水率对尾矿抗剪强度特性的影响。其结果表明:尾矿的抗剪强度与初始含水率存在相关关系;当尾矿含水率从6.30%增加到18.31%时尾矿的黏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当尾矿含水率从18.31%增加到24.14%时尾矿的黏聚力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减小;而在尾矿含水率从6.30%到24.14%变化过程中,内摩擦角总体上先增加后减小,但仅在24.64°~26.24°变化,有明显的峰值。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尾矿黏聚力随着含水率变化的拟合公式。该研究成果对尾矿库的稳定性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某露天矿1号排土场滑动破坏问题,结合排土场地质资料和钻孔勘探情况,运用GEO-STUDIO对排土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采用两段削坡治理方案,将上下不同梯度下的边坡角进行拟合,在设置稳定性系数接近1.2的情况下得到最优边坡角,并通过极限平衡法对拟合结果进行校验。在排土场完成整治后,利用排土场原有位移监测系统对治理方案作进一步校验,结果表明,经过整治后的排土场稳定性得到了提高,位移明显减小,表明治理方案可行,可为同类排土场的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于矿区地表变形测量,传统方法存在成本高、很难反映地表大面积变形信息和时空演化特征等缺点.基于此,以大红山铁矿为例,采用Sentinel-1A卫星数据,利用SBAS-InSAR对数据进行处理,建立了灰色预测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由地面观测点获取的实测三向位移经归一化后得到的位移与InSAR取得的LOS...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国内外事故的统计及我国尾矿库的特性分析,表明尾矿库失事主要集中在低坝小库,而不是中大型库,体现出我国对尾矿库的安全监管层次划分并不合理。综合分析了我国尾矿库监管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基于灾害风险程度的尾矿库安全监管层次的划分方法。在综合尾矿库自身特征、安全度及危害严重程度的基础上,进行尾矿库灾害风险分类,将尾矿库划分为极高风险、高风险、较高风险及一般风险4类,并配合我国的行政管理,形成合理完善的尾矿库安全监管层次划分体系,以有效地降低尾矿库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及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尾矿资源的回收利用并确保尾矿库在回采过程中的安全性,以马批邑尾矿库为工程背景,在勘察、室内土工试验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软件Midas-GTS/NX建立有限元模型并通过FLAC3D对其回采过程进行三维静应力场数值分析。结果表明:在回采过程中,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均为负值,最大剪应力为正值,说明主要受自重的压应力影响,且应力有减小趋势。库区总体位移随着堆积坝高度的降低在变化,但考虑到库区回采的实际施工是可以忽略的,所以回采过程中尾矿库处于平衡状态。当回采至初期坝顶,尾矿库侧边的山体位移增大,说明要加强尾矿库回采周边山体的监测与防护。该研究结果能为尾矿库资源回采提供重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9.
以国内某铅锌矿为工程实例,结合该矿的开采技术条件和开采现状,对其炎山矿段内原采区东部残留的磷矿体进行资源回收。在尽量利用其原有巷道的基础上,根据矿体产状,对浅孔留矿法进行了工艺优化,初选了单溜井出矿方案和多溜井出矿方案,对两种方案的主要开采指标进行了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原浅孔留矿法的基础上采用多溜井配合耙渣机出矿的方案具有工程量小、贫化率低、后期管理方便、节省基建投资成本等优点,在满足矿山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可使矿山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浆液重力和黏度时变性对浆液有效扩散范围及扩散形态的影响显著,而浆液扩散范围对隧道安全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基于流固耦合理论和渗流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浆液重力与黏度时变性耦合效应下的注浆浆液扩散方程,依托多物理场耦合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实现了在建旧寨隧道工程中风化板岩管棚注浆扩散过程的数值模拟,并由此分析了注浆压力、浆液黏度时变性与注浆时间对浆液有效扩散范围及注浆加固圈形成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考虑水泥浆液重力后,浆液在岩土体中的扩散形态呈椭球型,注浆压力越小且注浆时间越长,浆液重力对扩散形态的影响越显著;在注浆孔水平面以上浆液扩散范围远小于注浆孔水平面以下浆液扩散范围,且在注浆孔左、右两侧浆液扩散范围呈对称分布,与重力作用机制相符;浆液黏度时变性对浆液扩散距离的影响效果显著;注浆加固圈的分布形态与注浆管的埋设角度密切相关,注浆管埋设角度越小,注浆加固圈的厚度越大,合理布设小导管是获得有效注浆加固圈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