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据报道,由伦教美涂士化工有限公司开发的“纳米银抗菌水性涂料”生产技术日前通过鉴定,并投入批量生产。“纳米银抗菌水性涂料”技术的研发,填补了国内涂料界在抗菌涂料方面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病原微生物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安全,纳米银作为一种新型抗菌材料,其制备与应用已成为纳米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纳米银的主要合成方法,包括多糖法、Tollens试剂法、辐射法、生物法和多金属氧酸盐法等,具有原料广泛、反应温和、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等优点。基于纳米银的优异抗菌性能,总结了纳米银的抗菌机理及其抗菌应用,并展望了纳米银在抗菌涂料、抗菌包装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纳米银粉内墙抗菌涂料的制备及抗菌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使用纳米银粉、润湿剂、分散剂和消泡剂等原料,制备得到含有纳米银粉材料的内墙涂料.检测可知,涂料性能优良.经灭菌率测试,含有0.02%(wt)纳米银粉的涂料能够有效地起到抗菌效果,在1h内的灭菌率达到91.9%;再继续增加纳米银粉含量对提高抗菌效果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4.
纳米银的制备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制备纳米银粒子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液相化学还原法、电化学还原法、光化学还原法等,论述了纳米银在催化反应、抗菌领域及导电等领域的应用,并展望了纳米银粉制备技术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大肠杆菌为研究对象,对纳米银的抗菌效果进行了研究.并对其抗菌机制做了初步探讨.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抑制生长曲线的结果表明,20 μg/mL的纳米银能够完全抑制106 cfu/mL的大肠杆菌细胞生长,纳米银使大肠杆菌的延滞期加长,并且纳米银浓度越高,延滞期越长.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经纳米银粒子处理过的大肠杆菌细胞形态变化过程,结果显示纳米银粒子先在细胞壁上产生小的孔洞,通过这些孔洞进入周质空间,导致细胞膜成分渗漏和破坏细胞膜,进而进入细胞内部.进入细胞内部的纳米银粒子使DNA浓缩呈紧张态,并与破损细菌的细胞质结合积聚,最后引起胞内物质流失.另外,纳米银对大肠杆菌总DNA影响的分析表明.随着纳米银浓度的增高,大肠杆菌总DNA样品降解的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6.
《现代材料动态》2006,(8):26-26
由江苏晨光涂料有限公司、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江苏晨光纳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纳米银抗菌内墙涂料、纳米复合多功能涂料和新型多功能纳米组装无机抗菌剂及其应用,这三项纳米涂料科技成果研发成功,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一道环保健康屏障。  相似文献   

7.
通过离子交换法制备了载有银离子的13X分子筛,经热处理固化和化学还原将银离子还原为纳米银粒子,从而制备出了载有纳米银粒子的13X分子筛抗菌剂;以聚醚砜(PES)为基质聚合物,载纳米银-13X分子筛为抗菌添加组分,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了载纳米银-13X分子筛/聚醚砜抗菌膜.通过场发射电镜扫描仪(FESEM)对制得的抗菌膜进行了表面和断面形态表征.结果表明:载纳米银-13X分子筛均匀分布在膜的内部;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仪(EDX)和透射电镜(TEM)表征了载纳米银-13X分子筛抗菌剂.结果显示:13X分子筛内有较高含量的银,并且银以单质0价态滞留于分子筛孔道内.以大肠杆菌和金黄葡萄球菌为考察对象,采用抑菌圈法和震荡烧瓶法测试载纳米银-13X分子筛/聚醚砜杂化膜的抗菌性能,对比PES原膜发现制得的抗菌膜在E.coli.和S.aureus.培养基上有明显的抑菌圈,平均抗菌率为97%,抗菌性能优异.  相似文献   

8.
纳米银/壳聚糖(CS)复合材料结合了纳米银和CS的诸多优点,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抗菌复合材料。综述了纳米银/CS复合材料在制备方法、抗菌机理及抗菌性能、应用现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纳米涂料的应用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详细介绍了纳米粒子在耐老化、抗静电、隐身、抗菌杀菌等涂料中的原理和应用 ,指出了纳米涂料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对我国纳米涂料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丝织物基纳米结构银膜形貌及抗菌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纺织材料表面抗菌功能化,采用低温磁控溅射技术在真丝织物表面沉积1~5nm厚的纳米结构银薄膜。采用振荡烧瓶法测试样品的抗菌性能;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了纳米银薄膜的表面形态和粒径。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1nm厚的银膜已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从纳米银薄膜表面形态结构可以看出,纳米结构银薄膜由极其微小的均匀性较好的粒子组成,基本呈连续覆盖状态,随着溅射时间的延长,纳米银颗粒存在一定团聚现象,粒径呈增大趋势。X射线衍射(XRD)测试表明,沉积在丝织物表面的纳米银薄膜形成了一定结晶结构。  相似文献   

11.
张浩  袁军座 《材料保护》2013,46(4):44-47,9
纳米TiO2光催化抗菌涂料是研究热点,其中纳米TiO2抗菌粒子的制备及处理十分重要。介绍了纳米TiO2的抗菌机理及常用的纳米TiO2抗菌粒子制备方法,并从增强纳米TiO2对可见光响应性方面对TiO2的改性方法进行了综述,同时对纳米TiO2在光催化抗菌涂料中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周建华  查向华 《材料导报》2017,31(19):43-50
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结合了纳米银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和聚合物的易加工和成膜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抗菌、催化和光电等领域。原位法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可形成单分散的纳米粒子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制备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主要综述了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原位制备方法,主要包括原位生成法、原位聚合法、双原位合成法,并提出了纳米银/聚合物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纳米材料     
我国建成年产可达10吨以上的纳米银微粉生产线 我国科研人员日前研制出新一代抗菌产品,并建成一条年产可达10吨以上的纳米银微粉生产线,可年产700万平方米抗菌布,从而标志着我国纳米材料在医药抗感染领域的应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从“纳米技术产业化与投资高峰论坛”上获悉,清华大学企业集团控股的深圳清华源兴纳米公司成劝研制出了“防聚集纳米银抗菌微粉”,这种纳米银微粉经美国斯坦福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纳米银粒径在1到100纳米之间,其中大多数纳米银为25纳米左右,棕色,呈粉末状。  相似文献   

14.
银系无机抗菌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系统论述了国内外银系无机抗菌材料的研究和应用现状,重点介绍了纳米银颗粒和载银型两类无机抗菌材料,包括它们的种类、制备方法、抗菌机理及其在各种制品中的应用等。纳米银无机抗菌材料制备方法主要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载银型无机抗菌材料根据载体不同分为沸石、蒙脱石、可溶性玻璃、羟基磷灰石和磷酸盐等类型。银系无机抗菌材料在医疗用品、陶瓷、塑料、涂料等制品上已得到大量应用,但其潜在毒性和生物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关注。最后提出了银系无机抗菌材料还需深入研究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纳米银制备及其在抗菌包装和印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纳米银常用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光还原法、绿色合成法等.简述了纳米银在抗菌包装、印刷等领域的应用.展望了纳米银的发展趋势,指出无毒无害的绿色合成法将会成为研究的热点,纳米银的应用领域也会越来越广泛.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氧化改性及还原稳定纳米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简洁、环保、绿色的方法合成金属纳米粒子对于扩展纳米粒子在生物化学及组织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利用高碘酸钠对壳聚糖进行氧化反应制备双醛壳聚糖(D-CTS),用FT-IR、元素分析法对D-CTS进行表征,将制得的D-CTS作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制备纳米银粒子,最后用UV-Vis、DLS、FT-IR、XRD、SEM对制备的纳米银粒子进行表征。结果表明,D-CTS的氧化度和反应液的pH值对纳米粒子的粒径分布及微观结构有重要影响。D-CTS中的醛基和氨基是稳定纳米银粒子的主要基团。XRD分析制得的纳米银具有较好面心立体晶体结构,所制备的纳米银粒子粒径在30~40nm之间,同时常温条件下具有较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张璇  闫欣  黄天地  隋铭皓 《材料导报》2016,30(12):18-21, 44
采用化学还原法在氧化石墨烯(GO)表面负载纳米银(nAg),制备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抗菌材料(GO-nAg)。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表征结果表明,纳米银成功地负载在GO表面,纳米银分散良好。以大肠杆菌为目标细菌,对GO-nAg、纳米银以及GO的抗菌活性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GO-nAg未表现出很强的抗菌性,且与纳米银抗菌效果基本一致,而GO抗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纳米银-氧化石墨烯是一种新型抗菌复合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无耐药性、广谱抗菌和对哺乳动物细胞毒性低的特点,在生物医用材料和抗菌材料上有着潜在应用。主要介绍了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总结了纳米银-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杀菌机理,提出了提高其杀菌性能的方法,对于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复合材料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AOT反胶束体系既为制备纳米粒子提供了反应器,又控制了粒子尺寸分布,是制备贵金属银纳米粒子的最佳方法.阐述了AOT反胶束体系制备纳米银粒子的机理,综述了制备过程中浓度、连续相类型等对纳米银粒子粒径和形貌的影响,并介绍了当前该方法的应用进展,展望了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粒子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纳米银粒子的表面修饰技术与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粒子的制备技术,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出纳米银/聚苯乙烯核壳粒子,并借助于TEM、XPS、FTIR分析了其微观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