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魏玉娟 《毛纺科技》2015,43(5):26-29
针对防霉剂对毛织物霉菌抑制效果进行了研究,通过土埋法检测,探索防霉剂种类、用量、处理温度和时间对防霉效果的影响,择优确定了吡啶硫酮锌处理毛织物的最佳工艺,以及异噻唑啉酮处理最佳防霉工艺。结果表明:毛织物进行防霉整理能获得良好的防霉效果。防霉剂用量是影响毛织物防霉效果的最显著因素,织物防霉性能提高,强力下降率较低。采用浸轧法优于浸渍法,且复配后的综合防霉配方能有效抑制霉菌生长,防霉剂吡啶硫酮锌质量浓度0.04 g/L,异噻唑啉酮质量浓度0.8 g/L;10次水洗后织物强力保留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2.
借助微胶囊技术,以异噻唑啉酮为芯材,明胶和阿拉伯胶为壁材,制备了3种防霉剂,并测试了其防霉效果,结果表明:异噻唑啉酮型微胶囊防霉剂对加脂坯革有显著的防霉效果。异噻唑啉酮型微胶囊防霉剂(OIT型、BBIT型、BIT型)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分别为0.325%、0.300%和0.300%,应用于加脂工序时,最低使用质量分数为0.375%、0.350%和0.350%。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NL-4”高效、低毒、广谱防霉剂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试验分析,证明该防霉剂毒性低、使用方便、防霉效果好,与浆料有良好的配伍性,其防霉效果优于二萘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防霉剂。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NL-4”高效、低毒、广谱防霉剂的性能及应用进行了试验分析,证明该防霉剂毒性低、使用方便,防霉效果好,与浆料有良好的配伍性,其防霉效果优于二萘酚,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新型防霉剂。  相似文献   

5.
辛基异噻唑啉酮处理橡胶木的防霉防蓝变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N-辛基-4-异噻唑啉-3-酮(OIT)应用于木材保护的防霉防蓝变效果,本文使用OIT的乙醇溶液和乳化型制剂处理新鲜橡胶木试材,参照国家标准GB/T 18261-2013开展了室内防霉试验和野外试验。试验结果显示,OIT对产紫青霉和烟曲霉的防治效果较好,对可可球二孢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是对哈茨木霉几乎无防治效力;OIT处理橡胶木有一定的防霉、防蓝变效果,但不能完全保护橡胶木免受霉菌、蓝变菌的侵害。用于木材保护时,OIT适合与其它药剂复配制备复合防霉剂,而不可单独使用。  相似文献   

6.
有机硅防霉剂是一种无毒的表面处理剂,它的作用是抗菌、防霉、防臭、防腐。近年来美国、日本等国家把它用在织物的卫生整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从1982年开始研究有机硅防霉剂,于1983年下半年成功地合成了有机硅防霉剂,现将有机硅防霉剂的有关特性,抗菌、防臭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作一介绍。 一、有机硅防霉剂的抗菌 防霉特性 人们对微生物引起发霉的现象,已经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长期以来,用于抑制或消灭有害微生物所采用的杀菌剂有如下几类:(1)无机杀菌剂(硫酸铜、硫黄粉等);(2)有机硫杀菌剂(克菌丹,褐美铁,代森锌等);(3)有机酮杀菌剂(三氯酚酮、酮  相似文献   

7.
新型乳液共聚浆料TP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乳液共聚反应,研制了一种粘度稳定,成膜性、退浆性能良好的乳液共聚浆料TP,对它进行生产应用的结果表明:该浆料在细号涤棉织物的经纱上浆中,与淀粉类浆料配合使用,可以大幅度减少PVA浆料的用量和降低用浆成本,并能获得较理想的浆纱质量和织造效果。  相似文献   

8.
探讨细号纯棉稀薄织物室温上浆浆料配方优选及浆纱效果。以PVA1799D、变性淀粉A-620A、聚丙烯酸类合成浆料LMA-95复配作为棉纱用室温上浆浆料,采用在整经机的上蜡槽中上浆的方法对细号纯棉稀薄织物进行上浆。测试了不同浆料配方的浆液黏度和稳定性及浆出纱的强伸性能,并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对浆料中柔软平滑剂的加入时间、加入温度及用量进行了优选。试验表明:A-620A∶LMA-95为80∶20,浆液浓度35 g/L,柔软平滑剂用量1.5%(相对干重)并与浆料一起加入时制得的浆液可用于细号纯棉围巾产品的室温上浆。认为稀薄棉织物可以于室温下在整经机蜡槽中上浆的方法满足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9.
LCA,LTA共聚浆料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东  刘馨 《纺织学报》1997,18(3):26-29
本文合成了两只粘度稳定,成膜性能,退浆性能良好的丙烯酸类共聚浆料LCA,LTA,并进行了应用试验。在纯棉织物,涤棉织物经纱上浆中使用LCA浆料可以部分替代或全部替代PVA浆料;在细支高密涤棉织物经纱上浆中,使用LTA浆料与接枝淀粉可以全部替代PVA浆料,且可以获得理想的浆纱质量和织造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取代聚乙烯醇(PVA)的浆料,采用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为单体与淀粉进行接枝制备接枝淀粉浆料,对其黏度、黏度稳定性、黏附力及其上浆后的细纱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接枝淀粉浆料黏度稳定性好,达98.3%;纯棉、涤棉纱线黏附力较好,纯棉的黏附力达70.48 N,涤棉的黏附力达120.8 N;上浆后的纯棉细纱耐磨性略高于PVA浆料,上浆后涤棉细纱的增磨率不及PVA浆料;在增强率方面,其与PVA浆料有一定差距,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1.
实验研究了采用β-环糊精包合皮革防霉剂N-辛基-4-异噻唑啉-3-酮(OIT)的工艺.通过调整OIT与β-环糊精的质量比、包合时间、包合温度、溶剂混合比例,得到作为皮革缓释长效防霉剂的最佳包合条件:β-环糊精与OIT质量比为5∶1,包合时间1.5h,温度55℃,溶剂混合比例V(乙醇)∶V(水)=1∶2,此条件下可获得较高的包合率产物,并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证明了包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焙烘时间以及焙烘温度条件下,防霉剂吡啶硫酮锌在棉织物及涤/棉织物上的应用,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棉织物防霉工艺参数为:吡啶硫酮锌质量浓度0.04 g/L,焙烘时间3 min,焙烘温度120℃,轧液率80%,浴比1∶25;涤棉织物防霉工艺参数为:吡啶硫酮锌质量浓度0.03 g/L,焙烘时间3 min,焙烘温度130℃,轧液率80%,浴比1∶25。在该工艺条件下,防霉剂吡啶硫酮锌可发挥最佳防霉效果。  相似文献   

13.
固体丙烯酸酯浆料SFG的性能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沉淀聚合法合成含高比例酯的固体聚丙烯酸酯浆料SFG。将该浆料与几种国外同类浆料的浆液和浆膜性能作了比较。结果表明:浆料SFG的溶解性、粘性、增粘性、浆膜性能、退浆性能均可与国外同类产品媲美。生产实践证明该浆料对纯棉和涤棉织物的经纱具有良好的上浆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寻找一种适合于腈纶/铜氨纤维/羊毛混纺纱上浆的浆料配方,以醋酸酯淀粉、聚丙烯酰胺、聚乙烯醇为原料设计了2种浆料配方,测试了浆料的浆液、浆膜和浆纱性能,对比分析了2种配方浆料的上浆率,混纺纱浆纱后的增强率、减伸率、增磨率及毛羽降低率等性能指标。结果表明,当浆料配方为聚乙烯醇1799、聚丙烯酰胺、醋酸酯淀粉、蜡片的占比分别为10%、30%、55%、5%时,更适于腈纶/铜氨纤维/羊毛混纺纱上浆,其浆膜的综合性能较好,浆液黏度及黏度热稳定性优异,浆纱各项性能均较佳。  相似文献   

15.
复配型防霉剂在皮革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5种防霉剂,即富马酸二甲酯(B)、尼泊金丙酯(C)、肉桂酸(D)、异噻唑啉酮(E)和肉桂酸酯类衍生物(A)及8种它们的复配组分(A∶E=10∶7、A∶E=5∶10、B∶E=10∶8、B∶E=5∶10、C∶E=10∶6、C∶E=6∶10、(E+B)∶A=10∶5(其中E∶B=5∶5)和(E+C)∶A=10∶5(其中E∶C=5∶5))用于蓝湿革和成品革的防霉处理,并用抑菌圈法测定了经防霉处理的皮革的防霉性能。结果表明:E的防霉性能明显好于A、B、C、D,能单独用于蓝湿革和成品革的防霉;而A、B、C、D都不适合单独用于蓝湿革的防霉。8种复配型防霉剂对蓝湿革和成品革的防霉性能,都比单独的A、B、C、D好,与E的防霉性能接近,能够用于蓝湿革和成品革的防霉。  相似文献   

16.
探讨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用于棉纱低温(60℃~80℃)上浆的可行性。用乙醇-碱法制备了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对其偏光十字现象、冷水溶解度、黏附力、黏度及黏度稳定性、浆纱质量等性能指标进行了测试。同时,与工厂普遍使用的氧化玉米淀粉浆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结晶区消失,冷水溶解度远大于氧化淀粉;随着温度降低,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的浆液黏附力降低,浆液黏度升高,黏度稳定性良好;上浆温度为75℃及以上时,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对纱线的增强率、增磨率均大于95℃时氧化淀粉的浆纱效果。认为:颗粒状冷水可溶玉米淀粉是一种高浓低黏、黏度稳定性良好的浆料,高温上浆时性能较好,低温上浆时浆纱质量与氧化玉米淀粉接近,是一种适合棉纱低温上浆的浆料。  相似文献   

17.
改性聚乙烯醇共聚浆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法对制备可回收再利用的改性聚乙烯醇共聚浆料结构进行了分析。实际应用测试结果表明:改性聚乙烯醇共聚浆料与纯棉纱线和涤棉纱线均具有很强的粘附性能和良好的上浆与退浆性能、水溶性能、吸湿性能,且易于回收再利用。当采用改性聚乙烯醇共聚浆料替代PVA浆料对涤棉纱线(T/C65/35 13.5tex)上浆时,所得浆纱具有良好的强伸性能、耐摩擦性能和毛羽贴伏性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高比例涤棉(90/10)混纺织物的浆纱特点和上浆要求,选择新型“三A丙烯酸”浆料取代PVA、PAAm纯化学浆,又相应地调整了浆料配方、调浆及上浆工艺,并对两种配方的使用效果进行了数据对比,结果证明,使用“三A丙烯酸”浆料是解决高比例涤棉混纺织物上浆难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选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227、1631和双辛烷基二甲基溴化铵(D822)与非离子乳化剂OS-15结合对TCMTB进行乳化,复配了一种高效复合型防霉剂;通过最低抑菌浓度(MIC)法对其抑菌效果进行评价。试验表明:1227对TC-MTB具有良好的防霉增效作用,其MIC均在1.0mg/mL以下;采用1227与OS-15结合乳化TCMTB可制备一种新型防霉剂,该防霉剂对蓝革有优异的防霉效果,其性能与Busan30L相当。  相似文献   

20.
利用INSTRON万能强力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等仪器,探讨磷酸二氢铵加入由磷酸酯淀粉与丙烯酸酯组成的共混浆料的时机,研究磷酸二氢铵和硅烷偶联剂KH580处理的共混浆料,所形成浆膜的成分和结晶度,以及对织物的上浆率。研究结果表明:磷酸二氢铵在共混浆料糊化前加入,对共混浆料性能的提升效果更好。磷酸二氢铵会降低浆膜的结晶度,改善浆料的渗透性能,增加浆膜的强力。硅烷偶联剂对浆膜强力影响较小。两者共同作用时对浆膜性能有增强作用。改变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对上浆率的影响不明显,但增加磷酸二氢铵的加入量,织物上浆率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