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该文讨论了铁通PSTN网络向CM-IMS网络演进的必要性,简要介绍了铁通PSTN网络的现状、移动CM-IMS网络的架结、铁通PSTN电话接入CM-IMS网的方式。详细论述铁通新建IMS域网元的适用场合,改造现有设备适应语音IP化的方法。最后针对割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灵活路由和铁通用户存量巨大的预付费类用户的割接等特殊问题提出了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移动CM-IMS打造融合通信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M-IMS是中国移动实现网络和业务融合的重要解决方案,是一个涉及核心网、接入设备、承载、业务、终端和支撑系统的端到端系统。首先概述了CM-IMS的基本原理,之后通过介绍CM-IMS的系统架构,组网原则和业务应用,展现了CM-IMS在全业务时期,将为中国移动提供面向融合和宽带多媒体业务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并努力打造统一融合的核心网络架构,实现对固定移动的统一控制,从而降低中国移动核心网络建设和维护成本。CM-IMS还将在全业务竞争中为中国移动拓展集团、家庭和个人用户提供更先进、更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电信运营的视角出发,提出了山西公司现网中一个基于CM-IMS网络架构的智能电话业务平台,如何在业务运营、营账计费、信令呼叫和媒体流程等运营环节,在CM-IMS核心网建设进程中以及后续多厂家核心网存在,实现平滑过渡接入的技术解决方案;同时,从技术层面分析和探讨了全业务运营背景下,在保证业务连续的条件下,移动运营商业务平台演进和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CM-IMS紧急呼叫业务技术实现原理,描述其在现网中的部署及应用情况,分析了CM-IMS紧急呼叫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黄海峰 《通信世界》2010,(45):37-38
2010年上半年中国移动全面启动CM-IMS二期工程,在原有IMS试点网络基础上进行改造,进一步实现了IMS网络各个环节的完善。中国移动计划将CM-IMS打造为面向全业务运营的端到端系统级解决方案,实现中国移动在网络领域的自主创新突破。  相似文献   

6.
CM-IMS是中国移动下一代网络架构,中国移动基于CM-IMS的视频会议技术方案在全面支持语音、视频、数据会议和高清会议功能的同时,能有效解决H.323互通性差、终端要求高、业务可扩展性低等问题。本文分析了CM-IMS视频会议的总体功能要求、系统架构、业务流程和组网方案,并对不同业务部署模式下的技术要点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张燕  彭鹏 《电信快报》2013,(4):34-37
首先介绍中国移动2G/3G、TD-LTE(分时长期演进)和基于CM-IMS(中国移动IMS)的核心网网络架构,然后提出在这种核心网络演进中的四种短消息业务解决方案的基本原理和架构(多模双待手机、SMS over SGs接口、SMS over IMS和SMS overPS),并从对现网的网络影响、终端设备要求、应用场景等方面对该四种方案进行深入的对比分析,最后结合中国移动TD-LTE规模实验网的核心网建设方案,给出保证核心网演进过程中短消息业务连续性方案选择。  相似文献   

8.
wIMS(Web 2.0 and CM-IMS Convergence; CM-IMS,China Mobile-IP Multimedia Subsystem)中间件平台是中国移动在CM-IMS基础上,打造的一个基础通信能力的开放平台.为了实现wIMS服务能力的可扩展性以及提升平台的稳定性,本文设计和实现了集群方案....  相似文献   

9.
点击拨号业务通常是指由PC侧发起、以手机或固话终端作为主被叫听筒的通话业务。用户通过鼠标点击动作即可由网络侧主动向通话各方发起呼叫,各方用手机或座机应答接通后即可建立通话。广义的点击拨号还包括WAP、短信、手机客户端发起的呼叫业务。CM-IMS是中国移动下一代网络架构,基于CM-IMS开展的点击拨号业务,在实现点击拨号业务功能的同时,更具有ICT融合的应用方式。本文对点击拨号业务的场景与业务体验、系统架构、业务流程等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0.
赵光磊 《通信世界》2011,(38):28-28
结合了PON与IMS技术优势所形成的PON(IAN)+CM-IMS的网络模式,已经成为中国移动全业务运营的重要解决方案。中国移动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业务运营商,其网络属性与国内另外两家运营商有一定差异,固网宽带不是其主营业务,这也导致其在网络建设过程中,更多考虑对于专网、WLAN、集团客户业务的承载,在家庭用户端也以无线宽带业务为主。中国移  相似文献   

11.
滕玉敏 《中国有线电视》2009,(10):1057-1060
有线电视网络在居民宽带接入网上独具优势,未来通信业将由宽带多媒体多业务组成,因此,多种运营商参与竞争的通信业务市场将严重细分,从技术发展、业务运营及政治环境等各种因素看,广电极具竞争力。居民宽带市场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此,有线电视业必须形成自己的核心战略,利用有线电视网络不断升级改造,为广大用户提供多种优质的宽带业务。介绍HFC网络双向改造的EPON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计算机网络的规模化应用,使得网络管理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对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现状、体系结构和管理协议进行了概述。接着结合网络管理实际工作,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网络管理技术,并对网络管理技术未来的趋势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Describes the equipment and general operation of the Asia Pacific Cable Network (APCN). Because of its uniqueness to APCN additional detail regarding the powering system and its restoration have been supplied. Once operational in late 1996, APCN will interconnect countries in a region of the world that is experiencing rapid growth in demand for telecommunication services. With trans-Pacific and other interregional networks such as the TPC-5 Cable Network and the FLAG network going into service in 1996 and 1997, APCN will not only serve as a regional network, but as a feeder network to these networks, providing connectivity to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APCN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another network in the ever growing global undersea communications network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中国移动的CM-IMS与2G/3GCS域号码共享方案。首先简述了号码共享问题的由来及号码共享的概念及意义,然后分析了号码共享的应用需求及场景。最后分别说明了号码共享语音解决方案及消息解决方案。号码共享对于中国移动的用户发展、网络演进、业务开展等诸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中国移动保持未来竞争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5.
Crossbar光交换网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rossbar网络是实现高速并行光学处理的一种最重要而有效的光交换网络结构。作为一种无阻塞网络,Crossbar网络具有简单性,易于实现控制,适合于构成光开关矩阵。总结和分析了近20多年来发展的Crossbar光交换网络,介绍了不同Crossbar光交换网络的原理、结构和性能,分析了Crossbar光交换网络的关键技术。目前光学互连网络的发展方向是实现集成大规模光互连。可以预见光学互连网络会朝着更加实用化的方向发展,并在其应用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因特网、高速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的发展,许多服务提供商将面临容量危机。解决容量问题有许我方法。直接敷设光纤虽行之有效,但会涉及高昂的成本;在在于Sonet/SDH技术的传统时分网上直接提高速率,从长远看,在技术上会受到限制;密集波分复用由于其独特的技术特性,将会在此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多媒体网络体系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革联 《世界电信》1999,12(3):14-16
制定多媒体通信体系是一个重要问题,它关系着未来多媒体网络建设的成功设计和有效性能。由于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没有考虑服务质量(QoS)的控制,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网络体系进行改革,加强对多媒体信息传输的适应性。本文简述了传统的网络体系,并着重对现有的几种网络改进方案进行分类综述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8.
Some current trends in automated network design optimization which, it is believed, will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computer-aided design of lumped-distributed and microwave networks are reviewed and discussed. In particular, the adjoint network approach due to Director and Rohrer for evaluating the gradient vector of suitable objective functions related to network responses that are to be opttilzed is presented in a tutorial manner. The advantage of this method is the ease with which the required partial derivatives with respect to variable parameters, such as electrical quantities or geometrical dimensions, can be obtained using at most two network analyses. Least pth and minimax approximation in the frequency domain are considered. Networks consisting of linear time-invariant elements are treated, including the conventional lumped elements, transmission lines, RC limes, coaxial lines, rectangular waveguides, and coupled lines. To illustrate the application of the adjoint network method, an example is given concerning the optimization in the least pth sense using the Fletcher-Powell method of a transmission-line filter with frequency variable terminations previously considered by Carlin and Gupta.  相似文献   

19.
PSTN(公用交换电话网)将逐渐向分组化和宽带化的方向演变,在演变过程中,PSTN的网络简化与采用多业务交换平台,将起重要的作用。文中对这两方面作一简要介绍,说明网络简化的目标和应考虑的实际问题,包括远端交换模块和转接局、网关局的合理配置,以及大容量交换系统的选用。并以E-Cube多媒体交换系统为例,说明窄带STM(同步传送模式)和宽带ATM(异步传送模式)的综合交换,窄带业务与IP的结合,以及ATM与IP的结──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这种多业务交换平台用在ATM/IP骨干网的边缘级,将有利于PSTN与各种新型网络互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