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改善交联电缆绝缘屏蔽料挤出性能的措施沈阳电缆厂郑尚峰主题词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绝缘屏蔽;有机半导电材料;改进摊kV及以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用绝缘屏蔽,通常是用挤包的可剥离半导电科。j这种半导电料系采用EVA做基料,加入其它助剂混合而成。我们三...  相似文献   

2.
交联聚乙烯电缆的过氧化物化学交联,采用新型剪切挤出机头与传统的通用机头相比,因能提高挤出热焓又不使绝缘在挤出机内发生显昔的交联作用,故可缩短电缆生产中的交联时间,增加产量。采用剪切机头后,系应用TESI系统计算求出XLPE层与内半导电层间、XLPE层中央这两处的温度分布曲线,然后得出一组交联度数据,再来决定生产线的最大牵引速度。  相似文献   

3.
<正> 研究生产概况大日-日本电缆有限公司(Dainichi-Nippon Cables,Ltd.)近20年来,研制安装了多种电压级的交联聚乙烯(XLPE)电缆。首先,该公司研制了22 kV XLPE 电缆,以取得运行经验后,改进电缆的绝缘设计、护层、接头及安装方法。接着便向较高的电压等级努力。1971年生产出66 kV XLPE电缆。1977年研制出154 kV XLPE 电缆,并首次采用 Y 形分叉接头;1979年开始采用绝缘接头;1980年在 Shahen 线路首次使用钢丝铠装电缆。1981年研制成功275 kV  相似文献   

4.
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用可交联半导电料挤包屏蔽,在工艺上和电缆内在质量上均比绕包半导电带优越.作为可交联半导电屏蔽料的主要组份,所选用的树脂(或弹性体)基料,应是在添加大量炭黑后仍能保持良好挤出性能和机械物理性能的高分子材料;导电炭黑应具有较大的吸油量和比表面积,粒径小并保证其分散性,纯度要高;抗氧剂应与导电炭黑及交联剂有协同效果,兼具抗铜害性能;交联剂的选挤应注意与交联绝缘在加工温度、交联速率、交联曲线和交联程度等方面的匹配.据此研制的可交联半导电屏蔽料,完全能满足交联聚乙烯电缆的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技术调研结果,设计并研制了275 kV 绝缘厚27 mm 的皱纹铝护套 XLPE 电缆。由于证实275 kV XLPE 电缆具有极好的初始性能和长期性能,故已用于水电站和变电所的短距离连接电缆。据此研制出了一种高可靠性现场挤出成型接头,并已成功地应用于长距离154 kV XLPE 电缆线路上。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500kVXLPE电缆用挤出模塑接头(EMJ)的研究开发成果。通过研究,弄清了决定EMJ性能的因素,与电缆一样也是绝缘中的杂质和半导电层的凸起。通过模拟实验。确定了EMJ的最低击穿场强,并用它确定了EMJ的设计值。最后,还进行了实际接头的击穿试验,从而指明了实现500kVEMJ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参照美国 AEIC CS-6-82标准及 ICEA 出版物 T-25-425有关规定,对国产 XGLEYH-6000型70 mm~2铝芯乙丙绝缘力缆进行的半导电层电阻率稳定性的试验研究指出:半导电层电阻率的稳定性对高压电力电缆运行性能的影响,是橡塑力缆向高压化发展所必需予以重视的技术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优良的半导电料能满足 T-25-425有关电阻率的时间-温度的稳定性试验规定要求,从而保证乙丙力缆运行寿命。实验发现掺和 EVA 的半导电混合物,其电阻系数的温度曲线具有最大值的特性,可见电阻率的稳定性与热膨胀、热应力的稳定性相关,并对电缆运行寿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电缆中间接头停电检修后,再次合闸投入运行时,屡次发生合闸瞬间或合闸后极短运行时间内出现的击穿现象,解剖发现击穿起始点位于导体屏蔽罩与电缆绝缘结合处内半导电屏蔽管上。为了查明中间接头击穿特性,利用试验、数学计算及电场仿真的方法,分析了中间接头内半导电屏蔽管的材料及结构对击穿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间接头导体屏蔽罩与电缆绝缘结合处内半导电屏蔽管上电场随等效介电常数、伸出长度增加而增加。研究成果可为电缆中间接头绝缘结构设计、安装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抑制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中水树的有效办法,是防止水份的渗透.采用铅-聚乙烯或铅-半导电聚乙烯复合带,组成交联电缆的防水层,可大大减少水份的渗透,渗透量仅为无防水层时的几千分之一.着重介绍了防水复合带的组成,性能,防水效果,在电缆中的设置位置和防水型电缆的特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采用乙烯-醋酸乙烯酯(ELVAX)与低门尼粘度的三元乙丙橡胶并用,添加超导电性导电炉黑N472及中超耐磨炉黑N220,以过氧化物作硫化剂,研制开发橡皮绝缘高压(6kV及以上)电力电缆用可剥离型半导电绝缘屏蔽料,使其20℃体积电阻率ρ20〈50Ω·cm。经实验验证,该绝缘屏蔽料在工艺及性能上完全满足于电缆的生产和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1.
Tanak.  T 《电线电缆》1998,(1):16-21
设计了一种界面扩散法,通过改善XLPE电缆绝缘的界面性能以减薄绝缘厚度。该法基于这样一个概念:即通过在半导电层中添加特殊的组分以利于在界面取向的片晶结构生长,这种特殊填料将在电缆制造的三层共挤工艺中扩散到聚乙烯层中。这种组分的扩散将有利于片晶结构垂直生长到半导电层,正如理论上根据自由能模型所断言的那样。试验还表明:取向层的生长将提高XLPE绝缘的击穿强度。因此,用这种方法制造XLPE电缆能够减薄绝缘厚度,尤其对超高压电缆。如果电缆的绝缘厚度仍保持在9mm,则该电缆可从66kV的额定电压升级到154kV。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中高压塑力缆具有半导电屏蔽层后造成电缆表现 tgδ增加的附加损耗的由来,并通过模拟试验、数学模型和等值电路进一步论证塑力缆半导电屏蔽层的电气参数——电阻率ρ——的限定值,及其对电缆表观 tgδ、半导电层电阻率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NakabaSa  郭良藩 《电线电缆》1990,(2):15-19,26
为防止水经由护套而渗入电缆绝缘,考虑了两种简单的结构:一种是金属的层压薄带层紧贴在护套之下,而另一种是在电缆的线芯之上。本文概述了前一种结构,它是用一种新近研制的层压薄铅带层紧贴在 PVC 护套的下面。这种新的层压薄铅带是由半导电 PVC 层、铅薄层和增强材料层所组成的。已证实用这种带子来制造大截面电缆并不会有任何困难。通过长期浸水试验,这种新的防水层压护套 XLPE 电缆比起 PVC 护套 XLPE 电缆确实具有优异的防水性能和更高的可靠性,并能满意地用于实际的电缆线路。  相似文献   

14.
应用于潮湿场所的中压电力电缆产品,水分会使与绝缘层紧密接触的内外半导电层中的组分迁移或渗透出来,在绝缘层和半导电层界面形成酸性或碱性液滴微粒。这些液滴里的导电离子,在高电场作用下会频繁撞击绝缘表面,形成水树枝,导致电力电缆绝缘层性能迅速劣化击穿,极大降低电缆的使用寿命。通过测试半导电屏蔽料浸水后的pH值、电导率性能,研究了中压电力电缆用半导电屏蔽料浸水渗透性。  相似文献   

15.
千伏级及以下矿用橡套电缆动力线芯的绝缘屏蔽,若用半导电橡皮挤包层代替绕包的半导电胶布带,可以简化矿缆的生产工艺,方便电缆头的制作。研制的可剥离半导电橡皮配方,可与绝缘双层一次挤出,两者间的粘合力远低于20N/cm,半导电橡皮的直流体积电阻率远小于100Ω·cm,成品电缆的过渡电阻在1.3kΩ以下,而且胶料具有良好的贮存性能。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研制500kVXLPE电缆的基础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认为,决定当今XLPE电缆性能的因素是绝缘中的杂质和半导电层的凸起,XLPE电缆的绝缘性能取决于这些缺陷的大小。通过XLPE电缆样品试验,确定了电缆的最小绝缘击穿场强,以确定500kVXLPE电缆的设计参数。结果发现,取绝缘厚度为25mm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7.
林翰  郑滨生 《电世界》2002,43(12):1-2
预制分支电缆主要用作供配电的主干线,大多为单芯电缆,VV型PVC绝缘及外护套预制分支电缆是常用的户内的电缆,价格适中;YJV型XLPE绝缘及PVC外护套预测分支电缆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和抗老化性,且耐化学腐蚀和耐水;ZR-VV型PVC绝缘及外护套预测分支电缆和ZE-YJV型XLPE绝缘及PVC外护套预制分支电缆除具有上述性能外,还具有阻燃性能;NH-VV型PVC绝缘及外护套预制分支电缆是在VV型电缆的基础上加上一层含云母类耐火层成的耐火电缆,文中给出选用中应考虑预制分支电缆的运行条件,额定电流在实际环境中的温度修正系数和电压降,最后给出安装示意图。  相似文献   

18.
已老化或未老化的实际输配电电缆的交流击穿强度和介质损耗,是随着绝缘结晶度、杂质和氧化情况而变化的。这些参数对于电缆导体屏蔽层附近的影响特别严重,而且系随老化而变化。同时,简要讨论了交联对电缆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X射线电缆绝缘线芯测偏仪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使用 X射线进行电缆绝缘线芯偏心测量的装置 ,可以测量高压交联电力电缆绝缘线芯各层(导体半导电屏蔽层、绝缘层、绝缘半导电屏蔽层 )的厚度及偏心。  相似文献   

20.
降低高压聚烯烃电缆绝缘厚度的必要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晓泉 《电线电缆》2004,(1):21-23,27
本文以作者近年来在电树枝方面的研究成果和文献资料为据,通过对厚层挤出绝缘的聚集态和缺陷产生机理的分析和计算,主要探讨了降低高压聚烯烃电缆绝缘厚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