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介绍一种用轮计量法的船只过坝动态轨道称重系统的研制 ,该系统用轮计量法获取重量信号 ,用一种特殊的模型测量法处理重量信号 ;文中还介绍了系统软、硬件的组成和设计思路 ,介绍了系统标定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一种利用拉压力传感器检测力信号,采用微机进行控制的计量斗式混凝土自动配料系统;对散装固物料计量斗式秒重过程中冲击力,悬浮物料流重量及挂料问题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法,该系统占地面积小,造价低,实践表明具有计量精度高和操作方便的特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一种直接安装在水泥罐车上的计量水泥罐中水泥重量的计量系统。系统采用单片机,具有智能功能,使安装、调试、调零极为方便。这种系统尤其适合一罐水泥供应多个用户。  相似文献   

4.
朱明  袁易全 《计量学报》2001,22(3):211-214,218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颖高温超声测厚实验系统的测控系统和信号处理技术。着重介绍超声系统设计方案,接收发射电路,显示控制电路方案及信号处理技术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以NI公司的PCI-6024E为基础,基于虚拟仪器的飞行体姿态测试系统,该系统可实现7路信号的同步采集,可将信号保存为三种格式的文件,方便进行后续数据分析处理和仿真.  相似文献   

6.
直流电机单片微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8031单片机控制直流电机的应用系统。该系统可实时地处理多路外部检测信号,完成对直注电机的调速与监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电磁金属探伤系统,该系统用于研究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在金属板损伤探测上的应用。在该电磁金属探伤系统中,传感系统提供的测量感应信号为强噪声背景下的微弱信号。为了提高信号的检测精度,本文采用信号调理电路结合FIR数字滤波的方法,将基于FPGA的电磁成像金属探伤系统中微弱的测量感应信号从噪声中提取出来,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案能为后续信号处理环节提供一个低噪声背景下的较强的感应信号。  相似文献   

8.
本发明介绍了一种低能起爆系统延时起爆装置的壳体,即一个带地面连接器的非电低能起爆系统,地面连接器通过低能雷管至少在一根传递管里准时低噪音地激发信号非定向传递。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FPGA的电磁金属探伤系统,该系统用于研究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在金属板损伤探测上的应用.在该电磁金属探伤系统中,传感系统提供的测量感应信号为强噪声背景下的微弱信号.为了提高信号的检测精度,本文采用信号调理电路结合FIR数字滤波的方法,将基于FPGA的电磁成像金属探伤系统中微弱的测量感应信号从噪声中提取出来,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案能为后续信号处理环节提供一个低噪声背景下的较强的感应信号.  相似文献   

10.
感应同步器传动链精密检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感应同步传动链精密检测系统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应用效果。采用差频和填充二次细分技术对感应同步器这类频率调制型传感器信号进行数字细分,从而研制开发了一种高精度的运动精度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1.
高速铁路采用无缝钢轨铺设,大大地降低了轮轨通过钢轨接头时产生的轮轨冲击噪声。但是由于焊接钢轨时工艺不良和焊接材料与钢轨材料间存在性能差异等原因,车轮滚过这些焊接接头时产生的轮轨噪声远大于其它地方。为了探明钢轨焊接接头对轮轨噪声的影响,综合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随机振动理论和声辐射理论建立了轮轨噪声预测模型,计算分析了高速列车通过钢轨焊接接头时的轮轨噪声。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凸台引起的轮轨冲击噪声主要集中在1250~3000Hz范围内。钢轨凹陷型焊缝引起的轮轨冲击噪声主要集中在400~1250Hz范围内。钢轨焊缝处短波不平顺波长增大,轮轨噪声声级最大值有所减小;短波不平顺波深增大,轮轨噪声声级最大值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2.
浮置板轨道参数激励振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浮置板轨道结构中,浮置板布置的周期性和不连续性导致轨道刚度的周期性变化。车辆行驶在浮置板轨道上时,轨道刚度的周期性变化会引起参数激励振动。为了研究该问题,将钢轨和浮置板视为模态梁,钢轨扣件和隔振器视为线性弹簧-阻尼器;车辆采用相邻车厢距离最近的两台转向架模型,建立了车辆-浮置板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应用该模型分析了浮置板轨道参数激励振动的形成机理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减小参数激励振动的控制措施。计算结果表明:振动的频率成分主要为车轮通过浮置板的频率及其倍频;轮轨作用力随着车辆速度的提高而增加,随着隔振固有频率的减小而增加;调整浮置板下隔振器的位置和刚度可以降低参数激励振动引起的轮轨作用力。  相似文献   

13.
对某地铁线路的车轮磨耗进行了跟踪测试,掌握了该线路车轮磨耗特征;从轮轨关系研究的角度,分析了轮缘异常磨耗的原因;建立了地铁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结合基于磨耗功的车轮磨耗评价方法,提出了车轮磨耗减缓措施。车轮磨耗测试结果表明,该线路地铁车轮以轮缘磨耗为主,且存在轮缘偏磨现象;轮缘缺乏润滑和线路小半径曲线分布不对称是造成轮缘磨耗过大和轮缘偏磨的主要原因。仿真结果表明,适当降低一系纵向刚度有利于减缓车轮磨耗;采用轮缘润滑或小半径曲线外轨轨侧涂油等方式降低摩擦系数,能显著降低轮缘和轨侧磨耗,摩擦系数每减小0.05,轮轨磨耗将降低约16.1%;载客量的大小对轮轨磨耗具有一定的影响,轴重每增加1 t,轮轨磨耗将增大约4.8%。针对所调查的地铁线路实际情况,建议对小半径曲线外轨采取涂油措施,以减小轮缘和轨侧磨耗;此外,定期对车辆进行掉头运行,以减缓轮缘偏磨现象。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值算法研究了轮轨在油污染时的黏着特性。以部分弹流理论为基础借助于多重网格作为数值计算工具建立了二维轮轨在油污染状态下考虑表面粗糙度的轮轨黏着计算模型。研究了在有油污染情况下轮轨间接触压力分布以及列车运行速度和接触压力对轮轨黏着系数的影响。给出了轮轨介质接触时的固体承载及液体动压分布。计算结果表明:随着速度的提高,黏着系数逐渐降低,最后基本上趋于稳定;随着接触压力的增大,黏着系数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列车高速运行过程中的轮轨接触状态,利用图像测量原理研制了便携式的轮轨接触状态可视化检测装置.通过钢轨内外两侧安装的高速摄像机,同步采集列车高速通过特定测量区域时的轮轨接触图像,再利用图像处理算法获得每个采样位置的轮轨外形轮廓,识别出轮轨异常接触状态,计算测量区域的轮轨接触轨迹.本文介绍了系统测量原理,重点设计了高速摄像机系统的参数,并给出了静态、动态和高速正线试验条件下装置安装可行性和检测性能的验证结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轨距检测方法设备复杂、安装要求高和数据计算量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轮轨相对横移的轨距检测系统。该系统首先使用两组激光源与相机组合分别采集左右两边轨头内侧激光光斑图像,然后根据钢轨边缘特点使用Hough检测与透视变换将其矫正为同一采集距离正视视角图像,接着对比基准时刻图像计算激光光斑中心点垂向位移变化量并通过其与轮对横向相对位移的几何关系分别计算两侧轮轨相对横移变化量,最后由两者差值得到相对初始时刻轨距变化量实现轨距的间接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轨距检测方法硬件结构简单,数据计算量小且检测精度较高,可实现轨距参数的非接触式检测。  相似文献   

17.
根据线路实际测量的高速车辆车轮踏面外形,分析了不同磨耗里程下的S1002G踏面的轮轨接触几何关系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S1002G踏面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等效锥度逐渐增大,特别是在轮对横移量2mm以内表现最明显。随着轮对横移量的增加等效锥度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这说明S1002G踏面在京沪线实际运营过程中以凹形磨耗为主。通过建立高速动车组单车动力学模型,采用磨耗前后的轮轨型面,分析了三种不同类型转向架车辆模型的运动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磨耗导致轮轨匹配关系发生变化从而大大降低了车辆的临界速度;而一系纵向定位刚度无论是磨耗前还是磨耗后都会对车辆稳定性造成重要的影响,相对来说柔性转向架更有利于车辆的运动稳定性。轨道参数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车辆稳定性问题必须要考虑轨道几何参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压电传感技术在轮轨力实时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轮轨力测试传感元件大多采用应变片,但应变片存在零漂、抗干扰能力差、测试系统稳定性差的问题,不满足高速重载铁路轮轨力实时监测对传感元件的要求,针对这一情形,提出了基于压电传感技术的轮轨力实时监测方法。首先,根据轮轨相互作用的特点和轨道系统约束条件,以及压电应变传感特性,提出了轮轨垂向力和横向力测试原理。然后,实验研究了PVDF压电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抗电磁干扰、抗零漂、可重复性等性能,并与普通电阻应变片进行了对比,论证了应用压电传感技术进行轮轨力实时监测的可行性。最后通过有限元仿真计算验证了所提出的轮轨力监测原理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9.
谢清林  陶功权  王鹏  李伟  温泽峰 《工程力学》2019,36(10):229-237
对某线路上运行的高寒动车组车轮磨耗进行长期跟踪测试,得到车轮磨耗演变规律。将实测车轮踏面分别与CHN60轨和60 N轨匹配,分析车轮磨耗对轮轨接触几何关系和接触力学特性的影响。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车辆动力学仿真模型,研究车轮磨耗过程中车辆动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车轮踏面磨耗随运行里程呈线性增加趋势,动车和拖车平均磨耗速率分别为0.0434 mm/万千米和0.0398 mm/万千米,且几乎没有轮缘磨耗。等效锥度随运行里程呈前期增长较快后期平缓的非线性特性,且与CHN60匹配时等效锥度明显高于与60 N轨匹配。实测轮轨匹配下的力学特性及动力学性能均略有下降,车辆与60 N轨匹配时体现出更好的服役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