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介绍了灰色模糊区间综合评价模型,将含微电网配电网的可靠性评估中的数据指标处理应用于该模型.主要考虑可靠性中的5个指标:平均供电可用指标、期望缺供电量、平均停电频率、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和最大停电时间.对IEEE RBTS-BUS4的节点模型改造接入不同结构的微电网,并对不同的接入方案进行评估分析,结果验证了灰色模糊评价模型在含微电网配电网可靠性评估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配电网可靠性评估通过模拟组件中断来量化一组事件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这种基于模拟的可靠性评估方法使得其纳入到配电网扩展规划中需要采用启发式或元启发式方法求解。为了克服启发式或元启发式方法收敛性和局部最优的缺点,文中提出了考虑可靠性成本的配电网多阶段扩展规划的混合整数线性优化模型。该模型建立了配电网可靠性指标(即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和系统缺供电量)的显式评估表达式,并将其相关的可靠性成本纳入到配电网多级扩展规划目标函数中,以系统运行约束等为约束条件。在24节点、54节点、86节点和138节点四个算例系统上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含分布式光伏的配电网设施停运模型和分布式光伏出力模型,结合城市三类负荷的用电特点,建立了分布式光伏匹配度评估模型,研究了低渗透率下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后对配电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可提升原有系统的可靠性水平,低渗透率情况下随着分布式光伏容量的增加,系统的平均停电时间、平均停电次数和平均缺供电量逐渐下降,系统的可靠性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4.
《供用电》2016,(9)
近年来,变电站的可靠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提出了不同接线方式下的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可靠性模型;运用最小割集法对不同模型的变电站直流系统可靠性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开关配置方案对变电站直流系统可靠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电二充"型直流系统与"一电一充"型直流系统相比,系统平均停电频率和可用率差异不大,而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和系统缺供电量下降幅度则较大;同时直流断路器可以有效提高变电站直流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配电自动化数据传输有误对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自动化系统可视为一类典型的信息物理系统,其信息环节(包括主站、通信网络以及配电终端单元)是物理配电系统安全可靠供电的重要保证。考虑信息环节数据传输有误影响,旨在提出一种评估配电自动化数据传输有误对配电系统供电可靠性影响的分析方法。首先,以馈线分段联络模型为基础,构建基于供电可靠性指标以及包含故障定位、故障隔离和故障处理恢复环节细分的馈线故障模式后果分析解析模型;随后,引入信息环节数据传输有误影响,提出相应的可靠性指标修正模型,以系统停电时间和系统缺供电量为指标,评估配电自动化传输信息有误对配电系统可靠的影响。最后通过算例验证了所提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避免主观赋权法权重系数的确定具有主观性的缺点,采用熵权法来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避免一些主观因素的干扰,客观地反映各个指标给决策者提供信息的有用程度,同时与双基点法相结合对城市配电网可靠性进行评估。由于国家在大力发展配电网,同时大部分的停电事故都是由配电网故障造成的,所以对配电网可靠性尤其是城市配电网可靠性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从运行能力、设备能力和系统控制三个层面着手建立了城市配电网可靠性评估指标体系,然后选取系统平均停电频率、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用户平均停电持续时间和平均供电可用率4个指标对规划方案进行评估,基于双基点法,利用评价对象与理想点的贴近度来决定最优方案。最后以南方某城市对所提方法进行实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配电馈线可靠性,对传统的液压重合器进行改进.介绍了一种电子控制式三重单相重合器。这种新型三重单相重合器包括三个单相重合器,采用电子控制方式.使其具有三种动作模式的功能。分析了重合器的动作模式以及在不同故障类型、故障持续时间、故障电流大小等情况下的动作顺序。给出了大量重合器动作的实验数据,通过计算系统平均停电频率和平均瞬时停电频率这两种可靠性指数对三种动作模式下的馈线可靠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证明能提高配电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含微电网的配电网可靠性最优化模型和算法。目的是在引入微电网后,在不增加投资的条件下,通过改变网络结构来达到可靠性提高的最大化,为规划运行人员提供决策参考。模型以系统平均停电频率指标、系统平均停电持续时间指标、系统平均供电不可用率指标以及系统平均供电量不足指标的加权组合的最小化为目标函数,以系统安全稳定极限以及微电网运行特点为约束条件。设计了基于可靠性的启发式的开关交换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改进了传统的牛顿法,使之适用于含微电网的配电网的重构特点。算例分析表明所建模型在优化网络结构,改善负荷分布以及提高网络整体可靠性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代表变电站技术发展趋势的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变电站的配置对系统安全与经济运行具有重要影响,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研究了计及可靠性的配电系统中变电站智能化升级问题。首先,以变电站智能化升级成本和用户停电损失之和最小化为目标函数,考虑系统平均停电时间(system average interruption duration index,SAIDI)和电量不足平均值(average energy not supplied,AENS)这2个可靠性指标不超过给定阈值等约束条件,构建了配电系统中变电站的智能化升级优化模型。之后,发展了针对配电系统故障的故障清除模型,提出了评估用户停电时间的比较准确的方法。接着,对用户停电时间和用户停电损失函数进行线性化处理,得到变电站智能化升级问题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采用高效商业求解器求解。最后,以IEEE RBTS-Bus 4配电系统和丹麦某中压配电系统为例来说明所提方法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供电可靠性是与电能质量有关的一项基本指标。评估供电可靠性的主要指标有停电频率、每次停电的持续时间以及用户在停电时自行供电所付出的代价等。评估配网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它不仅要分析比较配网结构可靠性的相对水平,而且还要评价提供某种特定可靠性水平所需的费用,电力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就以追求投资经济性和供电可靠性的最优为目的。  相似文献   

11.
Yue Wang 《电力部件与系统》2017,45(19):2151-2163
A reliability enhancement scheme for an electric distribution system is impossible to be cost-effective without the guidance of accurate reliability index estimations. As one of the widely used basic reliability indices, average interruption duration is of foremost concern, due to being a straightforward indicator of the electric power supply quality in the aspect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to the incident response capability of electric utilities to outage events. This paper proposed an analytical distribution system reli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that allows for considering stochastic load point interruption durations together with stipulated network reconfiguration constraints. Through case studies on the Roy Billinton Reliability Test System, advantages of the proposed method over a traditional section technique-based reliability evaluation method are discussed.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alidated to yield more realistic estimations in the case of considering stochastic interruption durations and post-fault network reconfigurations, thus is expected to be capable of supporting economical system reliability-enhancing decision-making.  相似文献   

12.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配电网络多目标重构区间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提出了基于可能度概念的区间数大小比较通用数值计算方法。将区间分析应用于提高配电系统可靠性的措施中,提出并实现了以提高系统可靠性为目标的配电网络重构的区间方法。区间算法以特定的系统可靠性指标或系统停电损失费用与网损费用的加权和作为综合评价值,以综合评价值减少的可能度最大化为目标函数。算法考虑可靠性参数与网络动态变化的不确定因素,采用三相区间潮流和区间可靠性算法,进行隐含并行寻优,不仅求得了优化的网络结构,并且给出了网络结构的优化程度,最大可能地降低决策风险。算例分析表明该算法实用、有效。配套软件成为配电系统规划及运行的灵活、易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配电系统可靠性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很大,为提高配电网在整个维修期间的可靠性,同时综合考虑被维修设备和其他设备所在的气象条件对维修风险带来的影响,提出一种计及可靠性和气象因素的配电网短期维修决策方法。与传统的配电网维修计划优化相比,该方法建立了不同气象条件下配电设备故障率及其修复时间计算模型。在计及维修规程约束、维修能力约束和电网结构约束的前提下,以可靠性指标损失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反映配电网期望停电持续时间和期望缺电量的系统风险综合指标。采用遗传优化算法,搜寻整个维修周期内系统综合风险指标最小的最佳维修计划。  相似文献   

14.
Distributed generators (DGs) integrated into distribution networks could affect the host network in number of ways. In this paper an assessment of the impact of the DG continuously operated, which output behavior is non-stochastic, on the reliability of supply in the industrial networks, is performed. A set of new indices representing impact of DG on the interruption frequency, interruption duration and expected energy not supplied to every single customer, is introduced. In addition, a new composite index compiling the impacts of DG on the overall reliability of supply, including interruption frequency, interruption duration and expected energy not supplied, is proposed. Results obtained from several case studies using real-life industrial network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可靠性和经济性是孤岛型光储微电网容量配置的2个重要参照,但不能同时最优.为协调二者矛盾,提出了一种兼顾可靠性与经济性的孤岛型光储微电网容量配置方法.该方法针对概率类、频率及持续时间类指标,从容量及功率角度进行了可靠性评估与经济性分析,对比研究了不同负荷点接入光储微电网的配置方案.结果表明:一定储能配置方案下,光伏容量的增加可优化概率类指标,但频率及持续时间类指标变化并非单调;合理的储能配置能进一步优化概率类指标,降低或平抑系统平均停电次数指标对微电网的冲击;在负荷水平较低处安装微电网可实现可靠性与总成本的最优折中.  相似文献   

16.
计及可靠性的配电网重构模型及其分阶段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计及可靠性的配电网重构模型和分阶段快速方法。通过可靠性指标体系的分析,提出选取平均供电可用率指标和系统供电量不足指标作为表征系统可靠性的核心指标,并考虑传统模型中的系统有功网损指标。以上述3个指标最优为目标函数,构造新的多目标重构模型。针对3个指标量纲的不同和各指标自身特点,构造各指标的归一化满意度函数。为减少...  相似文献   

17.
Reliability cost/reliability worth assess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lectric power system planning and operation. The paper proposes a technique for evaluating the costs of interruption and hence, the reliability worth in a composite power system network with time varying loads at load buses using sequential Monte Carlo simulation. A generalized methodology of determining the interruption costs,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time varying aspect of the loads is discussed an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ose obtained by utilizing a load duration curve to represent the time dependent loads. Case studies conducted on the IEEE Reliability Test System (IEEE-RT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