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氮对铬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了氮对含铬0.5-15%白口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向铁水中增氮能改善碳化物形态与分布,在低铬白口铸铁中,加氮能促使其共晶碳化物断网;在闹铬白口铸铁咖氮能促进其共晶碳化物由长条状向转告愉状转变在中铬白口铁中,加氮能促使其共晶碳化物由断网状分布向蠕虫状和团块状分布转化,且加氮还能强化铬白口铸铁基体,提高其冲击韧性和硬度,其韧性增幅最高可达5J/cm^2以上,从加氮对铬白口铁的强韧化效果来看  相似文献   

2.
Cr12Mo抗磨白口铸铁是Cr系抗磨白口铁中的一种,适用于薄壁及中等壁厚的零件上。本文用液淬法查明在凝固过程中,Cr在奥氏体枝晶及液体中的分布,在含Mo1.0%时生成低熔点共晶体。 在亚共品、共品、过共晶三种Cr12Mo白口铁中,碳化物形貌不同,过共晶Cr12Mo生成六角形锥状碳化物,同时具有晶体缺陷,在磨损过程中,此类碳化物易于脱落,而亚共晶Cr12Mo的碳化物呈共晶态分布于奥氏体周界上,不易脱落,经几种磨损试验证明,亚共晶(C 2.6~2.7%)Cr12Mo抗磨白口铁具有较好的抗磨性及韧性。生产实践验征亚共晶Cr12Mo抗磨白口铁比45号钢,抗磨能力提高6倍左右。  相似文献   

3.
稀土合金对高铬铸铁共晶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铬铸铁的韧性强烈依赖于枝晶间共晶硅化物的数量与分布。通过定向凝固试样,考察了稀土合金对亚共晶及共晶成分高铬铸铁组织的影响,测定了奥氏体(r)一次臂的横截面积(D_r)、共晶曲域直径(E_w)及碳化物间距(Fs~C—共晶区域中心碳化物间距;Fs~B—共晶区域边界碳化物间距),以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稀土合金对高铬铸铁的共晶组织有明显的细化作用,对其韧性也有一定的贡献。本文还对稀土的作用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我校铸造教研室承担的“硼系抗磨铸铁研究”为机械委下达的课题,经过课题组的努力,完成了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并应用于球磨机衬板。经过3410小时运行破碎物料18885吨,寿命比高锰钢显著提高,材料成本低于高铬铸铁。吉林省机械电子厅受机械委的委托,于1987年11月29日在柳河县铸钢厂主持召开了硼白口铁衬板成果及产品鉴定会。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Cr/C对31%Cr高铬铸铁铸态组织、硬度、冲击韧性、耐磨性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条件范围内,所制备的Cr31高铬铸铁均为过共晶组织和六角棒状的M7C3碳化物;随着Cr/C的增加,组织中的过共晶碳化物逐渐变得细小,而且分布更加弥散、均匀,在相同大小的视场内过共晶碳化物的相对数量减少,铸铁的过共晶度下降.随着Cr/C的增加,Cr31铸铁的硬度略有下降,而冲击韧性有明显的升高趋势.当外加载荷为70N时,Cr31铸铁的耐磨性随Cr/C的增加而下降.  相似文献   

6.
实验采用亚临界处理方法对Cr26高铬铸铁组织转变及其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和应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成分高铬铸铁经560℃+1 h亚临界热处理后,金相组织主要由共晶体、Cr7C3碳化物、先共晶奥氏体和部分马氏体组成;硬度由铸态时HRC 47~48提高至HRC 53-54,冲击功达6~8J/cm~2.几年来,该工艺由北京和吉林的两家造纸机械厂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白口铸铁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熔炼过程中通过对熔体进行复合变质处理,制备普通白口铸铁和含铬白口铸铁试样及其在相同铸造条件下的变质试样;对试样进行金相显微组织观察、碳化物定量分析和宏观硬度测量,研究添加铬合金化和复合变质处理对普通白口铸铁碳化物类型、形态、分布和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铸铁铬含量较低时,碳化物类型为(Fe,Cr)3C或(Fe,Cr)3C+(Cr,Fe)7C3,呈粗大网状结构:经复合变质处理后,碳化物变得孤立、分散,网状结构被消除;随着铬含量增加,碳化物全部转变为(Cr,Fe),C3,共晶团中碳化物呈菊花状分布,并在共晶团心部附近出现近似六方形的块状(Cr,Fe)7C3碳化物;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共晶碳化物变的细小分散、分布均匀,菊花状形态消失,但六方形(Cr,Fe)7C,碳化物仍然存在;白口铸铁经复合变质处理后,其洛氏(HRC)硬度比变质前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研究正火温度对新型高铬铸铁组织、硬度(HRC)及冲击韧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高铬铸铁在800~950℃正火时,其组织由珠光体+少量铁素体+网状共晶碳化物组成;在1 000~1 050℃正火时,碳化物溶解析出,珠光体球化,得到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的粒状碳化物+共晶碳化物+少量珠光体,硬度略有降低;在1 100~1 150℃正火时,共晶碳化物溶解得更多,冷却过程中奥氏体中析出弥散碳化物,冷却后得到马氏体(过饱和铁素体)基体上弥散碳化物+共晶碳化物,硬度明显升高,并在1 150℃时硬度达到最大值,在800~1 150℃正火加热温度范围内,冲击韧性在4.2~4.7 Jcm2之间波动,总体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9.
对比研究了普通白口铁、镍硬铸铁、高铬铸铁、硼白口铁的砂蚀磨损性,并从碳化物结构类型分析入手,探讨影响砂蚀磨损性的主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砂蚀磨损性的主要因素为电化学性能和硬度。  相似文献   

10.
鉴于钨系合金白口铸铁组织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对各种成分的试样进行了金相、扫描电镜观察,并通过X光衍射、电子探针、显微硬度以及染色腐蚀等分析方法,对钨系铸铁的相组成、碳化物的结构类型及形态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钨系合金白口铸铁在铸造条件下获得的组织为介稳定组织,其碳化物的辊结构类型与钨碳比(W/C)有关。当W/C在2以下时,合金中酸化物为M_3C;W/C为2~6时,虽然仍以M_3C型殡化物为主,但在三元共晶中出现M_6C;当W/C大于6时,碳化物以M_6C型为主,且在三元共晶中出现M_(23)C_6。各种碳化物依据其相结构及生长条件,将以各种形态出现:初生M_6C型碳化物常以块状或开叉状形态存在,M_6C型碳化物在二元共晶中以鱼骨状、三元共晶中以羽毛状存在;M_3C型碳化物以板状或网状构成离异共晶;M_(23)C_6型碳化物却呈短条状或破碎状以离异共晶形式群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球墨铸铁轧辊的使用性能,采用光纤激光合金化系统对轧辊表面的预置合金层进行激光扫描,在球墨铸铁轧辊表面形成了冶金结合的合金化层.在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下,分析了合金化层的耐磨性能、维氏硬度、冷热疲劳性能和显微组织.结果表明,合金化后的球墨铸铁轧辊的耐磨性能约为基体的3倍,维氏硬度也得到了明显提高,冷热疲劳性能基本相同.合金化层由亚共晶组织构成,亚共晶组织初晶相由马氏体(M)、未分解WC硬质相及共晶组织构成,共晶组织由马氏体(M)与复杂碳化物(WC、Co6W6C和Fe3C)构成.合金化层深度约为0.4 mm且组织细小.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实验室不同工艺方案的试验,探讨了悬浮铸造对低铬白口铸铁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悬浮铸造能细化低铬白口铸铁组织,改善碳化物的形态和分布特征,使冲击韧性提高87%。  相似文献   

13.
根据失效分析,认为Cr12钢制针模具早期破损的原因是组织中的块状共晶碳化物和带状碳化物偏析;采用强韧化工艺,可改善碳化物的形状、大小和分布,得到卵形共晶碳化物和细小弥散的二次碳化物,减少裂纹产生的可能。试验表明:经强韧化处理,Cr12钢的断裂韧性值比常规淬火的高,模具寿命可提高一倍以上。三点弯曲结合声发射检测可提供钢在断裂过程的动态信息。经强韧化处理的Cr12钢在断裂前,裂纹产生及扩展形成较强的声发射源,在振铃计数率-挠度曲线上呈现幅度较高的不连续峰值。  相似文献   

14.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econdary carbide precipit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3Cr15Mo1V1.5 white iron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was investigated by using optical microscope (OM),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X-ray diffrac- tion (XR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ties of secondary carbides precipitated at holding stage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abrasion resistance. After certain holding time at 833 K subcritical treatment, the grainy (Fe, Cr)23C6 carbide precipitated and the fresh martensite transformed at the holding stage for 3Cr15Mo1V1.5 white iron improve the bulk hardness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Prolonging holding time, MoC and (Cr, V)2C precipitations cause the secondary hardening peak and the corresponding better abrasion resistance. Finally, granular (Fe, Cr)23C6 carbide in situ transforms into laminar M3C carbide and the matrix structure transforms into pearlitic matrix. These changes weaken hardness and abrasion resistance of the alloy sharply.  相似文献   

15.
采用铸造的方法,将不同直径的45钢钢筋包覆在Cr白口铸铁芯部,试验研究了所得复合试样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选用较大直径比并经适当热处理,可获得较理想的综合性能,外层Cr白口铸铁的硬度可达HRC61.5-64.5,复合试样抗弯强度可达σw700-1000MPa,比单一Cr白口铸铁提高40%左右。文章还对复合铸造的有关工艺参数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铸态及不同热处理工艺条件下高铬白口铸铁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高铬白口铸铁铸态组织中共晶碳化物呈宫续和断续网状分布,对材料的韧性损害较大,通过热处理后可改善共晶碳化物的形态及分布,同时使基体组织到强韧化配合。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风扇磨煤粉碎机锤头的磨损特征,应用含15%Cr及3.2~3.6%C的高铬白口铸铁取代普通白口铸铁,使锤头的抗磨能力提高了6.4倍,从而降低了磨煤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磨煤质量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8.
M2高速钢中碳化物的种类和形态繁多;利用彩色金相方法可以清晰而方便地区分出共晶碳化物的类型,可以研究M2C型碳化物高温分解的过程,也可以检查富硼相的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