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佛教是从古代天竺国(印度)传入我国的,随着岁月的洗礼与我国文化的熏陶,佛教在我国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佛教中的陶瓷雕塑,佛教的陶瓷雕塑遍布我国的大河山川,形成了一种佛教的文化艺术气息,其中展现出来的神韵丰富多彩,佛教陶瓷雕塑造像中的神韵表现、佛教陶瓷雕塑神韵中文化特色的表现、佛教陶瓷雕塑神韵中民族性的表现以及佛教陶瓷雕塑神韵中的仪表美与心灵美,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便以佛教陶瓷雕塑的神韵表现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2.
邓禾颖 《陶瓷研究》1998,13(2):34-36
佛教与中国陶瓷文化邓禾颖(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310008)在人类历史上,宗教的影响是巨大的。佛教在我国的传入和传播,除了大量兴建石窟寺庙外,在绘画、建筑和工艺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远影响。同样,在我国陶瓷发展过程中,佛教文化也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佛...  相似文献   

3.
佛教在古代就由印度传入中国,无论是宗教文化还是宗教建筑,都被中国文化同化,尤其是佛教的陶瓷雕塑艺术。本文首先分析了佛教陶瓷文化的特点,即具有发源地的文化特色、民族性以及神秘色彩。继而,文章从佛教陶瓷雕塑装饰表现美的方式、对中西方文化的继承以及其神秘色彩三方面分析了上述三个特点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一、引言。 佛教白西汉末年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即与本国文化相互融合,作为一种异域文化,佛教在中国的传入、传播、传承历经了千年的漫长历史。千年的发展促使佛教文化逐步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民俗及文化等层面,作为异域文化的精神载体,在分裂割据的魏晋南北朝时期,陶瓷工艺、刺绣服装工艺、绘画工艺、夹芝工艺、石雕工艺、建筑工艺、家具工艺等艺术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均带有鲜明的异域风情。  相似文献   

5.
沈兴泉 《江苏陶瓷》2021,54(1):22-23
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自两汉之际传入我国,经魏晋南北朝发展壮大,到了隋唐迎来鼎盛.我国基于佛教文化为主题的艺术创作门类众多,不同材质、工艺因地域文化差异诞生了五花八门的佛教文化艺术作品,而以紫砂陶为材质的紫砂佛教雕塑正是其中之一.紫砂陶的独特材质,以及融汇其它艺术文化的特性,为紫砂佛教雕塑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更多可能.因此,深入研究紫砂佛教雕塑的"罗汉"系列作品的艺术创作,可为当代紫砂佛教雕塑的发展提供借鉴启迪,进而对紫砂艺术整体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谈及紫砂,世人往往会狭隘地理解为紫砂壶,其实除了紫砂壶,紫砂雕塑以及紫砂文玩亦是紫砂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紫砂雕塑,它占据了紫砂艺术很大一部分比重,尤其是佛教题材的紫砂雕塑,不但从业者众多,而且也更好地发扬了紫砂与佛教文化缘起缘深的文化交融,对于紫砂佛教雕塑进行艺术与历史的探究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陶瓷器曾长期受到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很多器物带有不同程度的佛教文化色彩。由于瓷器流通、使用范围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客观上又扩大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不少佛教题材的造型与装饰图案在向普通民众传播中佛教内涵也逐渐转变成为民众喜闻乐见的吉祥寓意。中国佛教艺术与陶瓷绘画的结合,仙佛人物都是喜闻乐见的题材之一。  相似文献   

8.
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对中国的历史、思想、文化、政治等多个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悠久的陶瓷史中,宜兴陶瓷产业中也融入了很多佛教文化,承载了古老的文明。  相似文献   

9.
洪震颐 《中国陶瓷》2006,42(6):72-73
唐代,一个中国佛教造像的鼎盛时期。由于当时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人们逐渐从魏晋南北朝时期那种追求虚无飘渺的士大夫情结转为寻求更现实的创作风格,一大批女性化、世俗化倾向的佛教造像出现在中国佛教艺术的舞台上,给中国古代雕塑史又添上了柔媚多娇、光彩绚丽的一笔。  相似文献   

10.
胡珺  鲁瑜 《山东陶瓷》2010,33(3):43-45
莲花又称荷花自古以来就因其"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美妙品格受到人们的喜爱和赞叹,佛教传入中原后,莲花又以佛教圣花的身份受到世人的尊崇,因此莲花纹饰,作为一种陶瓷装饰纹样也同样倍受人们喜爱和推崇在中国古陶瓷装饰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相似文献   

11.
《中国生漆》2016,(1):24-28
音乐与建筑是解读人类对时空体认的最有效工具之一。在古代中国,音乐与建筑都同漆艺有不解之缘,音乐是大漆欲流的建筑,建筑是漆彩凝固的巨大乐器。漆艺使音乐与建筑不仅在视角和听觉上实现了功能性互换,还在时间与空间上展示出共通的审美体验。在漆艺里,音乐与建筑阐释出音乐空间与建筑平面、音乐旋律与建筑数字、音乐时间构造与建筑空间材质等多方面的"家族相似",从而实现了它们之间的艺术姻缘与审美通感,这在世界艺术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堪称艺术奇葩。  相似文献   

12.
胡珺  鲁瑜 《佛山陶瓷》2010,20(6):47-49
本文分析了佛教精神与陶瓷艺术之间潜移默化的联系,解析了佛教中的"自然本性"、"求缺成圆"、"无限包容"在陶瓷艺术设计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浅谈佛教艺术的中国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佛教艺术的中国化进程即儒、释、道三种思想文化冲突与融合的进程佛教艺术主要浓缩在雕塑与壁画中,中国是世界上保存佛教雕塑与壁画最为丰富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中国的四大石  相似文献   

14.
古老的土木结构房屋,清真寺寺庙、陵园建筑,是构成喀什历史文化的重要部分。据说,其历史街区,建筑形态与中西亚诸国的历史古城十分相似,可与摩洛哥、巴格达、突尼斯、巴姆等古国古城相媲美。喀什历史街区是我国目前惟一一处保存下来的具有典型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基本为17世纪前的街区形态,不少建筑物的建筑年代已逾400年。喀什老城东南端黄土高崖上的高台民居便是一处。  相似文献   

15.
《中华手工》2018,(5):102-103
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主要建筑形式,也被认为是中国传统居住建筑的典范,尤其是它的建筑装饰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集中反映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艺术的成就、在北京四合院的建筑装饰中,木雕装饰应用广泛,推动了木雕与建筑装饰的紧密结合,并在雕饰风格与技艺上达到高度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6.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来,佛教思想与佛教文化对我国的文学、哲学、艺术,以及民间风俗的变化产生过重大影响。宜兴作为千年古陶都,制作生产出的紫砂壶既有其实用性,又有观赏的价值,不少壶器蕴含着佛教文化,使阳羡的历史文化更加光辉灿烂。  相似文献   

17.
笔者认为:任何艺术创作都必须加注我们的情感,作品才能拥有灵魂。下面借助于自己创作粉彩荷花这类作品的感受,谈谈笔者对"情感即艺术永恒的灵魂"这个观点的看法。荷花是人们从古至今都非常喜爱的一种花。荷花又名莲花,属于睡莲科的水生植物。荷花原产于东印度。荷花与佛教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它本身的特点是出淤泥而不染,圣洁独立,与佛教的教义所契合,因此在传教  相似文献   

18.
看起来毫不起眼的泥料在勤劳聪慧的紫砂艺人手中,幻化成为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精品,彰显出我们中国古老的文化底蕴和江南独特的地域特征,同时又把许多的思想情感和禅茶一味的浓郁氛围烘托出来,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心生感悟,启迪未来。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禅莲壶》,就是在彰显莲花题材的同时,还把谐音蝉联的含蕴注入其中,充满了一语双关的技巧设计。形态自然古朴,工艺造诣深厚,莲花装饰生机盎然,佛教意味浓郁,把宜兴紫砂和佛教的渊源阐释得非常准确,也让我们体会到紫砂艺术的筋纹工艺不仅仅是折射出一位陶手功力深浅的问题,更多的是让我们感悟到其中蕴含的对于紫砂艺术虔诚的态度。  相似文献   

19.
佛教,由古印度释加牟尼创建,汉代传入中国(汉明帝时期,是我国佛像、佛寺、壁画三大艺术的肇始),隋唐时期进入鼎盛,宋代以后逐渐与中国的儒教、道教相融合,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佛教文化,对中国的哲学、伦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民俗等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德化雕塑艺术瓷,是为适应佛教文化的需要而兴起的,始于宋...  相似文献   

20.
<正>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佛教崇拜者,他们以其解脱苦与难期盼来世的幸福,给精神空虚者带去福音。而陶瓷佛教绘画将佛的信仰转入到艺术现实中,借助绘画和雕塑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寄托。使佛教文化以陶瓷艺术的形式,传达出无限神韵的佛教文化,使其作品更具价值,获得人们的喜爱和珍藏。一、佛教绘画的历史陶瓷类佛像最早可以追溯到东汉、吴晋时期墓葬中出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