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改善矿区地质环境,履行矿山业主主体责任,对研究范围内的21个图斑进行治理,分为10个治理区进行统一治理。分析了1号、2号治理的矿山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并对矿区内的生态环境问题、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地质灾害、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进行治理修复,通过拆除工程、危岩清理工程、坑底整平及边坡修整工程、覆土工程、绿化工程、养护工程等工程手段,基本消除治理区内因采矿造成的地形地貌景观破坏与地质灾害隐患等地质环境问题,修复治理区内地形地貌景观,改善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建立和谐的自然生态环境。研究最大限度地修复了因矿山建设和采矿活动对矿山地质环境、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和破坏,实现了生态环境、矿山地质环境的有效恢复。  相似文献   

2.
刘鹏  张兴辉 《中州煤炭》2023,(1):39-44,51
针对以往矿山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采坑及矿渣堆等进行平整、复绿、稳固,通过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恢复项目区原生地貌景观,使其与周边原生地质环境相协调、美观,同时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介绍了万安山周边采石场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分析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治理区内地质环境问题,设计的总体思路是对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对地貌景观进行修整,对土地功能进行恢复,主要治理工程为采场整理与覆土工程+排水渠工程+道路工程+生物工程+人文景观工程+取土场工程+标志碑工程。研究对保护该地区自然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袁振文  樊彬 《现代矿业》2022,(3):216-218,222
为了对露天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方法进行研究,以贵州省清镇市某露天矿山为例,通过现场调查,分析了该矿山存在的地灾隐患、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等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恢复治理区场地整平、采坑回填、边坡台阶整理(削方降坡)、截排水沟等工程设计,可有效恢复损毁的土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达到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综合治理方案,详细阐述分析了石灰岩采矿后形成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治理技术,并以铜川市耀州区药王山景区周边废弃石灰岩矿山为例,分析了区内地质环境问题及危害,综合考虑地质灾害、生态环境及当地社会需求等诸多因素,通过"加筋土反包分台阶回填+草籽麻袋护坡、废弃土地整修及复垦绿化、边坡整修+坡面排水+平台与坡面绿化、修建道路+路边排水渠"等工程措施,消除了地质灾害对药王山景区游人及当地群众的生命威胁,确保了景区安全运营,极大程度地改善了景区周边面貌,优化、美化了景区生态和旅游环境,社会、环境效益显著,为关中地区石灰岩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留下了宝贵经验,也可为同类石灰岩矿区的恢复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蜂巢约束系统施工可以对边坡岩体进行加固的同时对坡面进行覆土复绿,达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较快地恢复了矿区生态环境,为岩质边坡复绿在河南省的适应性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对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边坡复绿工程有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胜达砂岩矿地质背景的调查,分析其存在的土地资源破坏、地貌景观和生态环境破坏及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设计,既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又恢复了矿山及周边的生态环境,为今后此类露采矿山的治理恢复提供了很好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突出,为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恢复生态景观,以某废弃露采矿山为例,采用调查、分析评价等方法,得出废弃矿山现状存在的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灾隐患、生态破坏、土地资源浪费。采用下部25°回填压脚(填料为碎石土、渣土,压实度不小于94%)、上部45°削坡减载(机械削坡)及坡脚布置排水沟(60 cm×60 cm,浆砌块石)的治理措施,增强了边坡的稳定性,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填土坡面采用穴种乔木,岩质坡面采用挂网客土喷播(喷射厚度8~12 cm,)的绿化措施,恢复了山体植被,改善了生态景观和周边环境。该项目成功实施,对类似的废弃矿山治理项目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针对露天矿山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及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研究得出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为地质灾害、含水层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等。设计的治理方案包括边坡修整工程、场地平整工程、工业场地整理工程、挡土保水岸墙工程、排水沟工程、垫渣和覆土工程、生物工程等。研究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和矿区地质环境及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存环境质量,降低了矿山地质灾害所造成的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济源市某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甚至威胁到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已刻不容缓。通过对该矿山生态地质环境问题调查,认为矿区内主要以露天采坑、渣堆、废弃石料厂、废弃石灰窑、废弃建筑、陡坎、高陡边坡等地质环境问题为主。通过坡面清理、挖方削坡等工程手段,消除区内采矿形成的高陡边坡所引发的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回填、挖方、挡土墙等工程手段,实现采坑地貌形态修复;通过覆土、植树、道路等工程手段恢复治理区的土地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研究可为相似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治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静  常頔 《中州煤炭》2022,(9):28-32
为了改善、净化宝雨山煤矿矸石山周围空气质量,提高居民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分析了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主要为土地资源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地质灾害以及粉尘污染和视觉污染等;设计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技术,采取表面修整、修筑毛石挡墙、完善矸石山及周边排水系统,覆土、植树绿化等措施改善矸石山景观,安装洒水防尘装置治理矸石山扬尘,防治矸石污染。  相似文献   

11.
塔山废弃矿山位于徐淮陆表海盆地,属碳酸盐岩—陆缘碎屑岩建造区,矿山开采年代较早,且不规范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可能造成崩塌等地质灾害,矿山开采造成了原有山体生态景观和地貌形态的严重破坏。通过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依据地形、地质条件和治理措施的不同,将该矿区划分为不同的研究区块,针对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开展爆破挖削方、机械挖削方、场地平整、修筑挡土墙、修筑排水沟、边坡及平台植被复绿等治理措施,以达到改善研究区生态环境和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目的。经过废弃露采矿山经地质环境综合治理,将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遏制水土流失的发生,消除对周边环境的污染,解决历史遗留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可取得较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研究区内采坑错落分布,废弃矿渣随意堆放,压占损毁土地资源。勘查区内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有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坑和废弃矿渣堆)、矿山地质灾害(崩塌危岩体、滑坡)、土地资源损毁及含水层破坏等。研究了废弃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治理技术,采用边坡整理、平整场地、挡土墙、覆土工程、道路工程、防护工程、生物绿化工程等措施,使区内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并保持了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3.
冯朝斌 《中州煤炭》2023,(5):150-155
废旧矿山生态地质环境破坏严重,严重阻碍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矿山因开采形成采坑8处,周边高陡边坡分布了大量危岩体,当雨季出现时极易发生崩塌地质灾害,同时,废弃采坑和高陡边坡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采取边坡修整工程、场地平整工程、排水沟工程、垫渣和覆土工程、生物工程等修复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通过矿山修复整治等,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矿区地貌景观,减轻了对土地及地下水资源破坏,改善了矿区及周边生产生活环境,恢复耕地16.46 hm2、草地3.37 hm2、林地1.63 hm2,缓解了矿业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有利于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由于矿产资源及采石场存在的不规范开采,造成了山体裸露、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扬尘滚石,且存在着地质灾害等安全隐患。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矿山的生态恢复,在矿山生态恢复治理中因开采形成的高陡边坡常见的传统治理方法主要为削坡,即由上而下阶梯式完成坡面的削整,再进行平台及坡面绿化,但该施工方法受矿山的不规范开采影响,存在着一定的施工难度,工程量较大,同时会进一步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且坡脚栽植绿化植物完全覆盖坡面时间较长。鉴于这些情况,创新试验了"一种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的喷砼飘台结构"(简称"喷砼飘台")新技术,通过现场的技术攻关试验,解决了矿山及采石场生态恢复治理中高陡峭边坡施工难的技术问题,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简易迅速的施工,见效快,同时对地质灾害隐患也进行了有效的治理。  相似文献   

15.
陈彦 《中州煤炭》2023,(4):142-147
为了有效改善治理区地质环境条件,使得治理区地形地貌景观得到恢复,地质灾害隐患得到消除,分析了治理区地质环境现状,治理区立面危岩体遍布,存在采坑4处,坑内存在积水,治理区内多处碎石堆积。基于此,针对4处采坑,采取坡顶设置护栏、立面危岩清理消除治理区内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用渣石回填等项目改善地质环境条件,并在治理区内整平覆土,恢复耕地。研究使得治理区的生态环境也会明显改善,自然面貌将有较大改观。  相似文献   

16.
针对矿山开采导致的山体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及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地质环境问题,结合凤山石灰岩矿矿区中3个终采边坡地质环境实际情况,分析了采坡面地层岩性、坡度和坡面松散程度以及开采引起的次生地质灾害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等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坡面治理、植被恢复等工程措施对其进行生态性治理.经过恢复治理后的3个终采边坡坡面生态恢复治理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繁昌县峨山头矿山自然资源丰富,连续多年的开采导致矿区原有地形地貌景观和植被环境受到很大破坏。为了恢复矿区的生态环境,结合矿山存在的地质灾害隐患、恶劣的地质条件及周边环境复杂的技术难点,采取高次团粒喷播及平台复绿法对矿区进行绿化,使矿山植被得到很好的恢复,为同类工程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桐柏县城郊乡方家寨片石厂大理岩矿为例,分析了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研究区地质景观严重破坏,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采石均为露天开采,石沫乱放,滥采乱挖,造成了土地压占破坏、植被破坏、景观破坏等资源毁损严重。基于此,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矿区划分为采坑治理区,高陡边坡治理区、石沫渣土治理区,采坑治理区主要包括坑底平整、覆土和生物绿化,高陡边坡治理区主要考虑治理总体布局,并结合原始的地形地貌特征,进行整治,布置包括残山开挖与边坡整理、覆土绿化和砌筑挡土墙等,2处石沫渣土堆治理区主要采取清运进行整治,其中西南部渣土堆和南部边坡上的弃土可作为本次治理的覆土土源。研究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发展,环境效益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9.
在了解矿山基本概况和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芦溪县石灰岩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分级;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方面对芦溪县石灰岩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预测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植被恢复工程,挡护工程、排水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措施。对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卫辉市米山洞灰岩矿为资源整合矿山,经过以往长期开采,现已形成了大规模的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导致了一系列地质环境问题。通过对米山洞灰岩矿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开展矿山地质环境调查发现,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崩塌、地形地貌景观破坏、土地损毁等,含水层破坏影响较轻。充分考虑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特征及防治措施,将历史遗留露天采场划分为重点治理区。针对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采用危岩体清除、防护及警示工程、场地平整、废渣回填及覆土、土壤改良、植被恢复及修筑排水沟等工程措施,消除地质灾害隐患,修复地形地貌及土地资源,不仅提高了土地资源利用率,而且改善了人居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