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体有利于浓缩和结晶,提高收率和纯度。絮凝沉降过滤除菌体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技术,在味精生产上应用该项技术的关键,是选择价廉、高效的助滤剂,将沉降浆液中的菌体去除,过滤回收的蛋白能作蛋白饲料。本文研究开发了甘蔗渣的作助滤剂,解决了浆液过滤的难题。清液经PE管精密过滤处理后菌体蛋白去除干净。  相似文献   

2.
谷氨酸发酵液除菌体提取谷氨酸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味精生产,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大多采用带菌体冷冻等电加离交法,由于发酵液中存在大量的菌体蛋白、悬浮物及其它杂质,给谷氨酸提取操作、提取收率、谷氨酸质量带来显著影响,且废水含高COD、高BOD等严重污染环境的物质,又给废水治理带来重重困难。  相似文献   

3.
实验结果表明,在室温自然冷却条件下,随着谷氨酸含量的升高,β-型结晶增多,水分增加,分离困难,谷氨酸纯度下降。例如谷氨酸浓度为15%时,出现β-型结晶量为100%,水分为37.3%,纯度为90%。在实际生产中,当发酵液谷氨酸含量在4.5%~6.5%之间,等电点提取容易,收率高。若含量较低时,在常温下不易使谷氨酸达到饱和,从而难以形成晶核或晶核数量较少。遇到这种情况,应设法增加发酵液中的谷氨酸含量,如在中和时多加些  相似文献   

4.
谷氨酸是味精生产过程中的半成品,从发酸液中提取谷氨酸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提取收率、味精质量及味精生产的效益。谷氨酸结晶形态一般可分为α型和β型两种。α-谷氨酸(α—GA)是生产味精的理想结晶,光泽度好、颗粒状、纯度高、质量重,谷氨酸含量高达  相似文献   

5.
1基础数据 年产4万t99%味精,日产100t谷氨酸、日产120t99%味精,年工作日330天. 发酵液产酸11%,转化率58%,周期36h,精制收率120/127.2=94.34%. 浓缩等电工艺,谷氨酸收率90%,等电离交工艺提取收率96%. 浓缩工艺,谷氨酸自11%真空浓缩(3效)至2.5倍,即11×2.5=27.5%(W/V).  相似文献   

6.
大家都知道,味精(L—谷氨酸单钠盐),现在主要是通过糖质原料的谷氨酸发酵来生产的。然而,如何高收率、高质量地从谷氨酸发酵液当中提取谷氨酸,发酵液质量的优劣是一个关键因素。特别是对难于提取的异常发酵液,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来  相似文献   

7.
<正> 众所周知,鲜味调味料——味精(L-谷氨酸单钠盐),现在主要是通过糖质原料的谷氨酸发酵来生产的。然而,如何高收率、高质量地从谷氨酸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则发酵液质量的优劣是一个关键的因素。特别是对于难以提取的异常发酵液,如何采取有效的方法保证和提高收率,这就直接关系到突破难点,稳定生产的全局。同时,关于异常谷氨酸发酵液的提取问题,也是长期以来许多本专业生产、技术人员和学者们所关注的课题之  相似文献   

8.
一、序言 目前我国味精生产中,谷氨酸提取多数采用一步冷冻等电点法提取,发酵液谷氨酸含量6.5—8.0%的提取收率,一般可达75—78%左右,由于该工艺较为简单,应用厂家颇多。 我厂在93年用该工艺进行了生产性试验,投入发酵液总量729吨,采用不同的温度,不同流加速度、不同的出料部位,可连续等电点提取罐数对异常发酵液及末道精制母液的提取,均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谷氨酸提取是味精生产企业的重要课题,本文从L-谷氨酸提取工艺技术出发,结合谷氨酸结晶特性论述了近年来的谷氨酸提取工艺进展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此外,随着发酵工艺技术的改进以及谷氨酸高产菌株的培育,尤其是谷氨酸温敏菌株的使用,使得发酵产酸不断提高,因此,适合高产酸发酵液提取的工艺路线已经得到了广大谷氨酸生产企业的青睐。  相似文献   

10.
在氨基酸生产中,谷氨酸作为目前市场上销售量最大的氨基酸,在企业生产中占有重要位置。L-谷氨酸晶型分α-晶型和β-晶型两种,α型为斜方六面晶体,结晶体纯度高(90%以上),颗粒大,易沉淀分离;β型为粉状或针、鳞片状,颗粒小,质最轻,结晶时常悬浮于发酵液中,纯度低(50~80%),不易沉淀分离,大大影响提取收率并影响后道工序(浓缩结晶)的收率.如何使生产晶型更适合提取,从而提升提取质量,是企业都十分重视的问题。对谷氨酸提取过程中影响晶型形成的因素进行总结,通过生产控制期望得到满意的谷氨酸结晶。  相似文献   

11.
谷氨酸提取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其结晶的质量直接影响味精生产的经济效益。在众多企业追求利润,增创收益之时,如何降低成本,提高谷氨酸收率是行业的重中之重,而谷氨酸等电提取工艺中等电结晶对收率影响很大,本文就谷氨酸等电结晶进行总结,从等电入手提高提取收率。  相似文献   

12.
<正> 前言 目前国内使用的谷氨酸生产菌种,在正常的发酵条件下,谷氨酸发酵液的颜色是土黄色、或浅黄色;但当发酵异常时,往往会出现发酵液发红的现象,给提取带来一定的困难影响提取收得率和降低谷氨酸质量。关于谷氨酸发酵过程中为什么会产生发酵液颜色发红的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生产味精的企业,精制收率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技术指标,提高精制收率是味精生产厂家追求的主要目标。大家都知道从谷氨酸转化成味精,其理论收率为127.2%。目前全国各味精生产厂家精制收率不尽相同,有125%的,也有114%的,相差较大。怎样提高精制收率呢?我们经过多  相似文献   

14.
张立德 《发酵科技通讯》2004,33(2):14-14,11
在味精生产中,谷氨酸(指α-型谷氨酸)是生产的主要原料。但在谷氨酸发酵中,由于设备条件和操作技术水平的限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异常发酵液,该发酵液在等电点提取中,若不采取措施和精心操作,往往会形成β-型谷氨酸(俗称轻夫酸)结晶,不但不能直接利用,反而会使味精生产工艺复杂化和影响产品的数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15.
宋炜  王瑶 《甘蔗糖业》2005,(4):39-42
本文研究了在α-型谷氨酸转晶生产上处理末次味精母液的工艺,pH4,6、谷氨酸含量为45%的α-型谷氨酸晶体、末次味精母液与水的混和悬液升温至70℃,并恒温搅拌38min可完成α-型谷氨酸转晶过程,经过滤及60℃左右的水洗涤可得到洁白的β-型谷氨酸晶体,其一次转晶收率达到83%,转晶母液再经一系列处理进行循环回收,达到有效去除因发酵过程中添加糖蜜带来的色素和母液因温度升高增加的色素,提高结晶收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细麸酸一般都夹带大量的菌体,蛋白质等杂质,如果不经处理,直接用于精制,将严重影响过滤速度和味精质量。一般的处理方法有:1将细谷氨酸加适量水,用盐酸调至pH1.0左右,使谷氨酸全部溶解,然后将其代替盐酸;用于发酵液等电点提取谷氨酸调pH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味精行业谷氨酸发酵液提取,原一般采用等电离交、锌盐法、水解等电点法,提取收率约80~90%,但不同程度存在工艺复杂、酸碱消耗大成本高、污染严重等缺点,因此近几年来对谷氨酸提取新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在生产中应用,取得了简化工艺、提高收率、降低成本、节省酸碱、减少污染的效果。另外,在原料代用、不正常发酵液提取方面开发了不少新技术,也取得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一直以来,味精是让人们谈之色变的调味料,很多人认为,食用味精会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以致厨师们不敢使用味精。到底食用味精安不安全?中国烹饪协会食品安全研究组给出了如下解释。味精和呈味核苷酸二钠味精:是以淀粉质、糖质为原料,经微生物(谷氨酸棒杆菌等)发酵,提取、中和、结晶精制而成的,谷氨酸钠含量≥99.0%,具有特殊鲜味的白色结晶或粉末。增鲜味精:在谷氨酸钠中,定量添加了核苷  相似文献   

19.
姜淑荣 《酿酒》2003,30(2):29-29
发酵产物的分离、提取和精制是指从发酵液或酶反应液中分离、纯化产品的过程 ,是利用产物和杂质物理化学性质不同 ,提取产物的操作 ,因而对产物和杂质的性质必须了解 ;提取和精制的目的在于从发酵液中制取高纯度的、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发酵产品 ,分离精制发酵产品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如何做好分离精制发酵产品工作1 1 了解作为分离精制对象的发酵液的特点 ,具体如下 :1 1 1 含有大量的水分 ;1 1 2 含有菌体、蛋白质等固体成分 ,使发酵液的粘度增加 ;1 1 3 溶有用作培养基成份的无机盐类 ;1 1 4 除产物外 ,还含有微量副产物、色素、…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味精生产过程发酵尾液在不同温度,加入不同浓度的絮凝剂进行菌体蛋白提取实验,找出菌体蛋白提取效果较好的最佳温度和絮凝剂的最佳加入量,提高发酵尾液中菌体蛋白的提取收率,同时又不减少发酵尾液中的谷氨酸含量.这样既能够把发酵尾液中菌体蛋白的提取出来作为饲料,提取菌体蛋白后的尾液又不影响生产复合肥,是一举两得的变废为宝处理废水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