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014—2017年深市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对机构投资者异质性、产权性质与会计信息质量三者的关系展开了研究。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持股有助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但这一促进作用在国有控股公司中受到限制,在非国有控股公司中得到更好的体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了非国有控股公司中机构投资者的异质性(分为压力抵制型与压力敏感型),结果显示,与压力敏感型机构投资者相比,压力抵制型机构投资者在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上发挥了更为积极的一面。  相似文献   

2.
实证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与董事会特征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董事会的独立性对控制盈余管理有积极作用,独立董事的非同意意见能够揭示并控制盈余管理行为.应当增加董事会持股量和持股人数,多吸纳有会计专业背景的人士进入董事会.  相似文献   

3.
以2010-2015年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的民营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高管薪酬与应计盈余管理的关系,并进一步用分层回归法探讨了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对高管薪酬与盈余管理关系的调节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高管薪酬显著负向影响应计盈余管理;政府官员类政治关联会强化高管薪酬对盈余管理的抑制作用,而代表委员类政治关联没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4.
为厘清作为资本市场主要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是短视投资者还是长期投资者,本文以部分国内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长期的机构投资者偏好公司的创新投资、短视的机构投资者偏好公司的经营绩效的假设条件下分析机构投资者持股、公司研发投资和经营绩效的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在外生变量和内生变量假设条件下,我国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公司绩效更符合内生变量关系假设,机构投资者持股与研发投资存在外生变量关系,总体上我国的机构投资者为短视机构投资者。  相似文献   

5.
选取我国沪深两市2011—2016年A股非金融保险行业的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分析高管薪酬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一步研究实际控制人性质、薪酬激励模式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企业绩效与高管货币薪酬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管货币薪酬的激励效应在国有控股企业中作用更强;企业绩效与高管持股比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高管持股的激励效应在国有企业中作用更强;国有控股或非国有控股企业中,由货币薪酬、股权收益组成薪酬激励效应均比货币薪酬激励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6.
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借助2009-2018年财务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成本粘性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进一步检验了机构投资者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成本粘性与企业经营风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成本粘性会加剧企业经营风险,机构投资者持股则会抑制成本粘性对企业经营风险的影响。最后针对实证研究结果,从引进机构投资者、提高治理和决策水平、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成本管理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等角度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规避监管以及提高市场形象的需要,国内上市公司尤其是微利上市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盈余管理行为影响了投资者对公司真实价值的判断.为了更好的判断公司真实盈利,文中将盈余分布法与应计利润分离法相结合,研究了上市公司为避免出现亏损而进行盈余管理的行为,证实了净资产收益率在略高于零的区间内分布频数显著偏高的事实,并进一步揭示了微利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程度.在盈余分布的修正中,创新性地采用样条插值的方法,克服了主观假设真实盈余分布的盲目性.研究结果表明国内上市公司在微利区间存在着明显的盈余管理行为,这种行为具有政策驱动的特征.研究丰富了盈余管理的理论,完善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8.
金融市场中存在大量的机构投资者,机构投资者追求高回报高财富的特性导致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使得机构投资者不仅追求自身财富的最大化,还关注与竞争对手之间的财富差距。本文研究多个机构投资者策略互动下的投资与风险控制问题。假设每个投资者均可以将财富投资于金融市场中以实现财富增值,同时通过购买保险等方式将面临的风险部分转移给其他金融机构。使用投资者自身财富与市场平均财富之差描述的相对业绩刻画市场竞争,投资者的目标是最大化终端时刻相对绩效的期望效用,在非零和博弈框架下构建了多人投资与风险控制博弈模型,以CARA效用函数为例,运用随机微分博弈理论和平均场博弈理论求出Nash均衡状态下的最优投资与风险控制策略,并进行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研究发现:竞争将导致风险投资攀升,风险控制减弱,从而导致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增加;机构投资者自身及竞争对手的风险偏好和市场竞争程度均会影响均衡投资与风险控制策略;盈余波动影响风险控制策略发生同向改变,但这种影响在波动轻微时较为明显,当波动超过一定程度时,波动对风险控制策略影响甚微。研究为机构投资者的投资与风险控制策略选择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9.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检验商誉减值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一步探讨机构持股和内部控制质量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商誉减值与企业价值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机构持股会加强商誉减值对企业价值带来的负面效应,而内部控制质量会抑制商誉减值对企业价值带来的负面效应。因此,企业应当在并购时保持谨小慎微态度,从源头上缩小公司并购时产生的商誉,避免盲目定向增发股票,更加重视企业内部治理的结构建设。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考察高管持股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机制,并从企业产权性质和所在地区经济带维度进行了分样本的异质性检验。研究发现:第一,高管持股显著促进了企业高质量发展,并且这一结论在替换被解释变量和解释变量以及考虑了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稳健;第二,高管持股比例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呈“倒U型”,当高管持股比例为19.43%时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最大;第三,高管持股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异质性影响,非国有企业以及处于东部地区经济带的企业高管持股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第四,通过作用机制检验发现,增加研发投入、优化内部控制和降低融资约束是高管持股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且增加研发投入是高管持股促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以创业板市场2009—2014年的数据为样本,研究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对创业板IPO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发现:创业板市场上,企业为了上市成功,普遍存在着盈余管理行为;风险投资机构的参与能够对被投资企业的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审计机构的参与发挥了对企业盈余管理的监督作用,然而承销机构却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122家新材料上市公司为样本,结合新材料企业特征,利用拓展的截面Jones模型,就股权结构对盈余管理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新材料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程度与股权集中度呈U型关系,与流通股比例正相关,而国有股比例和法人股比例对其盈余管理程度无显著影响。依据实证结果,就合适的股权结构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2010—2016年间发生债务重组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Logistic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上市公司债务重组信息披露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呈正相关,而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成员比例与公司盈余管理程度呈负相关。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如何管理债务重组企业盈余调节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以我国2008—2017年间的货币基金为研究对象,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了货币基金规模、历史业绩、成立时长、资产配置和持有人结构五类货币基金业绩的微观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货币基金规模与基金业绩存在倒U型关系,货币基金上期基金业绩与当期基金业绩正相关,货币基金成立时长与基金业绩正相关,货币基金的大类资产配置中银行存款比例与债券比例分别与货币基金业绩正相关,机构投资者的持有比例与基金业绩负相关。监管部门可宏观把控货币基金的安全稳定性;投资者可根据个人偏好,关注基金特征,优化基金投资收益;基金公司可优化管理规模,严控机构投资者比例,打造品牌效应,实现货币基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交易费用经济学理论指出企业的资产专用性程度会影响资本结构决策:资产专用性越高,资本结构中负债的比例就越低。公司内部的治理水平会影响股权治理效果进而对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的相关关系产生影响。利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2014年上市公司的经验数据,研究发现: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负相关,公司治理指标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股权性质和两职合一对资产专用性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有显著的调节作用。这一研究结论对拓展企业对资产专用性作用的认识以及完善公司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 一、厂内银行的实质和基本任务厂内银行的概念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从模拟的角度看,厂内银行是将社会银行的一部份职能引进企业内部,使银行的反馈、监督、调节和促进机制与企业财务的反映、监督、控制、调节和促进机制融为一体,将银行的信贷、结算、利率等经济杠杆职能移植于企业内部而建立的企业内部资金结算中心。 2.从经济核算的角度看,厂内银行是按照管理会计原则建立的,适用于对企业内部各个责任单位进行规划、控制和业绩考核所需要的企业内部经济核算体系。 3.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看,厂内银行是用价值控制的手段对企业各相对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管理的机构。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盈余频率分布的特征,以每股盈余为指标,采用盈余频率分布模型,对2006-2008年上市公司三年盈余管理的存在性进行了验证,得出了盈余管理手段在数量上不显著的情况下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企业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CEO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相较于 CEO 内部继任,外部继任已经成为众多上市公司用来改变企业发展的途径之一,然而 CEO 外部继任会对审计收费产生何种影响尚未深入研究和挖掘。文章选取沪深 A 股 2007-2020 年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 CEO 外部继任对审计收费的影响以及企业前期业绩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相较于 CEO 内部继任的公司,外部继任的上市公司会被收取更高的审计收费;企业前期业绩会削弱 CEO 外部继任对审计收费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CEO 外部继任与审计收费的正相关关系在非国有企业、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低、CEO 低学历和无财务背景的公司中更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沪市100家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单向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独立董事比例、董事会会议次数等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果有显著影响。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效果应从公司治理结构的角度出发,具体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约束大股东行为的相关机制;继续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加强董事和董事会的问责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A股市场为样本,考察我国股票市场在年度盈余报告公布附近较短时窗内的市场反应.通过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会计信息的发布能够引起显著的市场反应,说明会计盈余的披露具有显著信息含量.此外,相对于蓝筹股,我国投资者对于非蓝筹股年度报告披露的反应要强烈得多.同时实证结果表明市场尚未达到半强式有效,投资者可以利用公开的信息获得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