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0Cr18Ni10Ti不锈钢力学性能的研究,论证了在炉体外延式高温引伸支架上加装外置式常温引伸计测试钢材高温下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方法的可行性,并对高温试验后的0Cr18Ni10Ti不锈钢试样进行了宏观检验。通过对0Cr18Ni10Ti不锈钢在不同温度和保温时间下进行拉伸试验,探讨了受热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最后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规定非比例延伸强度Rp0.2和抗拉强度Rm随温度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基于热力学分析,设计了2种不同Cr/Ni当量比的CAP1400核主泵泵壳用奥氏体不锈钢,研究了Cr/Ni当量比和固溶处理温度对这类钢中铁素体的含量及其350℃拉伸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Ni当量比较大时,泵壳用奥氏体钢中铁素体含量较多,更为粗大;而且350℃时抗拉强度较高,能满足CAP1400核主泵泵壳的力学性能要求。在1100~1200℃不同温度固溶处理后,随着固溶处理温度的提高泵壳用奥氏体不锈钢中铁素体的含量略有提高,但是对350℃时的拉伸强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钨含量对新型高铬锰氮双相不锈钢Cr29Mn12Ni2N0.6Wx(x=1,2,3)显微组织、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r29Mn12Ni2N0.6Wx不锈钢固溶处理后具有典型的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铁素体含量在45%~60%范围内;随着钨含量的增加,合金中σ相的析出倾向增强,铁素体含量增加,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降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升高;经1 050℃固溶处理30 min后,该系列双相不锈钢中不再有σ相析出,其屈服强度大于650 MPa,抗拉强度大于900 MPa,断后伸长率大于30%,作为高强度资源节约型超级双相不锈钢具有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对12%Cr和13%Cr系列ZG04Cr13Ni4Mo不锈钢进行893 K一次回火和893 K+863 K二次回火处理,使用热膨胀仪、X射线衍射仪和室温单轴拉伸等手段研究了Mo含量对这两个系列不锈钢的相组成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o和Cr含量的提高钢的奥氏体化开始点(As)温度逐渐降低。不同Mo含量的钢经过893 K两相区温区一次回火处理,在加热和保温过程中马氏体向逆变奥氏体的转变量,与回火冷却至室温得到的逆变奥氏体含量不同。这种不同,导致12%Cr系列ZG04Cr13Ni4Mo钢随着Mo含量从~0.3%提高到~0.6%其屈服强度略有降低而抗拉强度略有提高,而Cr含量提高到13%Cr随着Mo含量的提高ZG04Cr13Ni4Mo钢经893 K回火后其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都小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1Cr21Ni5Ti双相不锈钢高温固溶后冷至室温~-50℃之间γ相内马氏体相变规律.结果表明:冷却到室温后γ相内形成少量密排六方ε马氏体.冷至0℃以下形成体心立方板条马氏体,板条马氏体具有自促发形成的特点,而群集在一起构成板条马氏体束,在γ相内呈不均匀分布;迹线分析表明,板条马氏体惯习面接近于{575}f;与冷却到室温的样品相比,降低固溶时的终冷温度对固溶态的冲击韧性影响不明显;经脆化处理后,终冷温度较低的样品冲击韧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采用真空感应炉熔炼了4种不同Mo含量的00Cr12Ni9Mo(x)Cu2Ti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研究了Mo含量对合金的完全固溶温度,以及随后的冷加工和时效处理工艺对合金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金相观察发现在950℃~1100℃之间固溶时,晶粒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当Mo含量达到3.3%时,合金在1000℃以下固溶会有δ-铁素体析出。硬度分析发现,固溶温度对固溶态硬度几乎没有影响;增加Mo含量能提高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的峰值硬度以及抗过时效温度。耐腐蚀后的试验显示,1%的Mo含量即可有效提高合金的耐腐蚀性,时效4h对耐蚀性影响不大,当延长时效时间至400h,合金的耐腐蚀性严重受损。  相似文献   

7.
以0Cr17Ni4Cu4Nb马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时效温度对其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试样断口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480~550℃),材料的抗拉强度σb和屈服强度σp0.2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而材料的断面收缩率Ψ和伸长率δ5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材料的冲击韧性aku受时效温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在550℃时aku达到213.4(J·cm-2)。同时由断口观察分析结果显示,时效温度为550℃时拉伸断口的放射区最小,其塑性最好;冲击断口塑性变形最为明显,纤维区和剪切唇区所占的比例最大。0Cr17Ni4Cu4Nb不锈钢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淬火马氏体基体开始回复、再结晶,逆转变奥氏体开始生成并长大,导致材料中的残余奥氏体含量增加,而残余奥氏体的存在有利于0Cr17Ni4Cu4Nb不锈钢保持良好的塑性和韧性。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以1Cr21Ni5Ti双相不锈钢为原材料,对1 000~1 350℃固溶30 min+650~1 000℃时效1~1 440 min后的显微组织及σ析出相进行观测,描述了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组织特征,绘制出σ相析出TTP曲线图。结果表明: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铁素体含量增加,奥氏体含量减小,双相不锈钢组织发生再结晶和晶粒长大。铁素体与奥氏体中Cr、Ni元素发生均匀化,各相中的含量差异降低。σ相优先在铁素体与奥氏体相界处形核,随着时效温度的升高和时效时间的延长,σ相长大、粗化并向铁素体基体延伸;时效时间越长,析出相越多;当温度达到750℃,σ相析出速度最快,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σ相析出温度范围为650~850℃,析出鼻尖温度为750℃。  相似文献   

9.
4Cr14Ni14W2Mo钢的奥氏体晶粒度和孪晶及碳化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锻造的4Cr14Ni14W2Mo钢经相应热处理后的奥氏体晶粒度、孪晶及碳化物类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固溶处理后的奥氏体晶粒度主要取决于固溶加热温度,与锻造温度关系不大。固溶加热过程实质是再结晶过程的继续,即二次再结晶。奥氏体晶粒的大小只能通过控制再结晶温度的高低和时间长短来实现。该钢热处理后,碳化物类型为M_(23)C_6和M_7C_3两种,而以M_(23)C_6居多。其中M_(23)C_6为(Cr、Fe、W、Mo)_(23)C_6和(Fe、Ni)_(23)C_6两种结构,而M_7C_3为(Cr、Fe)_7C_3。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浸泡法和模拟闭塞电池方法研究了固溶+时效和固溶+调整+时效处理的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的耐点腐蚀性能,并与18-8型奥氏体不锈钢(316L)耐点蚀性能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组织内富Cu析出相促进了点蚀坑萌生,而点蚀坑发展则与组织形貌有关。固溶+调整+时效处理的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因组织内析出富Cu相多而大,其萌生的点蚀坑密度较高,但由于马氏体板条较细,其点蚀坑尺寸和深度较小;固溶+时效处理的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因组织内析出富Cu相少而小,萌生的点蚀坑密度较低,但粗大的板条马氏体组织导致点蚀坑尺寸和深度较大。与18-8型奥氏体不锈钢耐点蚀性能对比表明,通过对0Cr17Ni4Cu4Nb马氏体不锈钢进行合理的热处理,其耐点蚀性能可与18-8型奥氏体不锈钢相当。  相似文献   

11.
以准静态压缩性能作为参考,通过气枪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研究了03Cr21Ni14Mn5Mo3N不锈钢在常温20℃和低温-40℃两种环境条件下的动态力学性能,并基于Johnson-Cook本构模型建立了03Cr21Ni14Mn5Mo3N不锈钢本构关系。结果表明,准静态及高应变率下,03Cr21Ni14Mn5Mo3N不锈钢的强度均随着温度的降低呈升高趋势;与准静态相比,03Cr21Ni14Mn5Mo3N不锈钢在高应变率下显示出明显的应变率硬化效应;在1 500/s~4 000/s高应变率范围内,随应变率的增加,钢板动态强度略有增加,但应变率硬化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大量ZG06Cr3Ni4Mo不锈钢材料的拉伸和布氏硬度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用回归分析法求出了其抗拉强度与布氏硬度之间的回归方程为HBW=0.3269Rm,并通过假设试验计算统计量F>F临界,概率P<0.05验证,该方程的显著性水平较高,从而可以利用该材料的抗拉强度来预测在一定置信区间内相对应的布氏硬度,为产品的...  相似文献   

13.
根据生产过程中不锈钢06Cr19Ni10和碳素钢Q235-B异种钢板材的埋弧焊焊接问题,结合产品的结构特性和两种材料的焊接性,分析探索了异种钢材焊接的工艺方法,制定了切合实际生产的工艺方案,解决了生产成本高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采用火焰喷焊法在低碳钢试样表面制备了Ni 60喷焊层,与水力机械材料ZG06Cr13Ni5Mo的抗气蚀性能进行对比.借助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磁致伸缩气蚀仪等设备对涂层的组织、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扫描电镜对气蚀形貌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Ni 60喷焊层组织较细,显微硬度远高于ZG06Cr13Ni5Mo;其抗气蚀性能和ZG06Cr13Ni5Mo相比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在酸性,中性及碱性土壤中,用自然埋设试件的方法,研究了1Cr18Ni9Ti不锈钢分别经过1,3,5年三个试验周期后的腐蚀特征,结果表明,不锈钢在酸性及中性土壤中腐轻微,在高盐碱性土壤中腐蚀比中酸性土壤稍微严重些,而且出现点蚀现象;土壤中Cl^-及SO^2-4是影响不锈钢腐蚀的最主要因素是,随着土壤中Cl^-及SO^2-4增多,不锈钢的腐蚀失重近似线性增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焊接材料的选择、焊接的准备及焊接施焊过程等方面介绍了022Cr22Ni5Mo3N双相不锈铜的焊接情况,通过对焊接接头的焊后检验分析,证明此焊接工艺方案确实可行,对实际生产中022Cr22Ni5Mo3N双相不锈钢的焊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06Cr19Ni10不锈钢连铸坯中存在的大型夹杂物的形貌和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找出了大型夹杂物的形成原因,并给出了防止该类大型夹杂物产生应采取的措施。结果表明:06Cr19Ni10不锈钢中的大型夹杂物属于以CaO-SiO2-Al2O3-MgO为主要成分的脆性夹杂物;初步分析认为该大型夹杂物是在冶炼过程中没有上浮的炉渣在连铸时裹入钢液中形成的,也有可能是沉积在结晶器上的氧化物被下泄的钢液冲入结晶器中进而进入连铸坯所致。  相似文献   

18.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of 1Cr18Ni9Ti austenite stainless steel was conducted by the supersonic fine particles bombarding (SFPB) techniqu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s and wear losses in air and vacuum were tested to analyse the effect of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on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1Cr18Ni9Ti ste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surface layer was refined into nano-grains successfully by SFPB treatment; furthermore, strain-induced martensitic transformation occurred during the treatment. The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SFPB treated samples enhanced greatly, The dominant wear mechanism of the original 1Cr18Ni9Ti stainless steel is abrasive wear and adhesive wear, while it transfers to the combined action of fatigue wear, abrasive wear and adhesive wear after surface nanocrystallization by SFP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