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建筑结构体系可靠性评价的一个新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在研究了建筑结构体系特点的基础上,根据体系可靠性的经典定义,提出了一个评价结构体系可靠性的新的方法。本文的主要观点是根据结构构件功能的不同,将构件分成直接构件与间接构件,并根据直接构件的使用功能指标及其可能失效概率,评价结构体系的可靠性。文中给出了直接构件功能指标与直接构件失效概率的定义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钢结构构件施工过程中所涉及的构件种类和数量多造成的施工现场构件布置困难,以及构件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了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融合驱动的构件管理方法。分析BIM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机制和应用价值,总结构件调度过程中的功能需求,提出了构件调度智能管理的主要步骤,本研究的构件调度智能管理方法已应用于宿迁市激光小镇孵化器项目。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某火电厂厂房上部结构受到地基蠕滑变形影响,引起主要构件受损或破坏这一实际问题,对整体空间结构,按照地基变形发展趋势及结构物加固后的实际刚度,用有限元法作了空间仿真计算研究,给出了构件开裂后未加固、部分构件加固、全部构件最终加固三种情况下全部构件内力重分布,及地基变形继续发展时主要构件破坏的条件。  相似文献   

4.
蒙皮支撑的钢构件静力工作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蒙皮支撑钢构件静力工作性能的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方法,用该方法分析了蒙皮支撑梁和蒙皮支撑柱的基本受力性能,并考虑了多种因素对蒙皮支撑构件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蒙皮对构件的侧向支撑及扭转约束作用可以大大改善构件的静力性能并提高构件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内振拉模构件与挤压成型构件的对比分析,对内振拉模式构件质量作了充分的肯定,为推广应用新设备,提出农房构件质量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碳纤维加固构件的破坏机理分析,阐述了钢筋混凝土梁碳纤维加固构件的破坏机理,讨论了碳纤维加固构件破坏形式以及碳纤维施工技术要点,为实际计算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详细分析了无筋砌体受压构件.该构件当丧失承载力时,均处于压弯受力状态.据此建立无筋受压构件承载力计算式,引入了等效弯矩系数βm,考虑了弯矩沿无筋砌体受压构件的非均匀分布对其的影响.该方法力学概念清楚,计算简便.  相似文献   

8.
以一典型4跨6层纯框架为例,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该框架结构所有构件的轴向约束刚度,并且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目标梁或柱构件轴向约束刚度分别主要受其所在层或所在跨的子框架构件的影响。基于以上分析,推导出了平面框架构件轴向约束刚度的近似计算方法:为目标构件选取合适的子框架,然后计算出子框架中每一根构件贡献的侧移刚度和轴向刚度,最后按照刚度的串并联法则组合计算得到目标构件的轴向约束刚度。此近似方法可以较简便而相对准确地计算出框架构件的轴向约束刚度。  相似文献   

9.
在GB 50017—2017《钢结构设计标准》中,仅对考虑材料弹性阶段的直接分析设计法中的构件初始缺陷取值作出了规定,对考虑材料弹塑性发展的直接分析设计法中未给出构件初始缺陷取值的具体数值。为此,基于钢结构塑性稳定理论,利用轴心受压构件稳定系数反向推导其等效初始缺陷,包括初始几何缺陷和残余应力。根据不同的截面类型和钢材牌号,给出受压构件不同的等效初始缺陷,使直接分析设计方法能够真正地应用于实际工程中。利用直接分析设计软件NIDA,建立带有初始缺陷的弯曲单元,模拟受压构件的等效初始缺陷,得到构件的稳定承载力系数,并与轴压构件稳定系数φ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构件等效初始缺陷取值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在预制混凝土(PC)构件工业化生产中,传统的定位多采用人工排布,存在平台生产面积利用率低、排布费工费时、生产漏排多排等缺点。将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到PC构件工业化生产中,可提高管理的信息化程度,并能较好地解决传统定位中存在的问题。采用Revit软件,制定了PC构件信息模型的参数化建模标准,创建了PC构件信息模型,改进了最低水平线算法。在模型信息的基础上应用算法排布构件,从而提高了PC构件生产的信息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1.
换填垫层法是处理浅层软弱地基的常见措施之一。《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中对换填垫层厚度的计算提出了扩散角法,且认为其结果比按弹性理论计算的结果略偏于安全,由于该方法计算简便,因此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得使用。通过建立对比模型和实例研究的方式,分别采用扩散角法和弹性理论法计算换填垫层厚度,结果表明,弹性理论方法较扩散角法所求得的垫层厚度大得多。为满足结构安全,建议对于需计算地基变形的建筑,采用弹性理论方法计算换填垫层厚度。  相似文献   

12.
响应面方法在整体式隧道衬砌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在特性参数有较多样本时,蒙特卡罗法是目前计算结构可靠度的一种较为准确的方法。但在地下工程中,可以得到的特性参数样本数往往有限,因此,使用响应面方法更具有实际意义。针对铁路隧道整体式衬砌,将响应面方法所得的结果与蒙特卡罗法10万次抽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除了弯矩为零附近的截面外,其他截面上二者有较好的一致性,显示响应面方法应用于隧道衬砌可靠性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正交试验设计法在混凝土强度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混凝土强度的研究主要通过试验的方法来进行的。一般要通过大量的试件进行试验,才能总结出各因素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但是采用随机组合或者全面组合试验的话,所需的试件很多,浪费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拟在混凝土强度试验中引入正交试验设计法,可节省大量的财力和物力,井显示了正交试验设计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在Newmark隐式积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计算效率的改进方法,并指出非线性动力分析中,处理初始静应力场应注意的问题。以某一隧道为例,计算了其在列车动力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并与显式方法进行了比较。计算表明,改进的计算方法,较大地提高了隐式方法的计算效率,且采用无条件稳定的隐式积分方法计算所需要的时间大大小于显式积分方法所需要的时间。对于隧道等地下结构的动力反应分析,宜使用无条件的稳定的隐式时间积分方法求解。  相似文献   

15.
针对层理边坡预应力锚杆加固工法中存在的缺陷及隐患,通过对加锚层理边坡力学机制的理论推导及试验对比分析,得出锚杆设计倾角的变化会对锚杆的抗拔力和加锚层理弱面的抗剪强度产生相反的影响,从而设计时,使两者难以协调兼顾。为此,提出压力注浆与锚杆复合加固工法可以克服此类问题的观点,并经过对加锚注浆节理模型的力学分析,推出压力注浆能够提高加锚层理边坡的抗剪强度及抗剪刚度的结论,为这种复合加固工法提供理论依据。最后通过具体的工程实例,使该工法得以实际运用与验证,并就工法工艺中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16.
高层建筑桩基承台按应力图形配筋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层建筑桩基承台一般设计方法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用有限元法对结构整体进行分析 ,并按承台的应力图形配筋的设计方法。把此方法应用于武汉香格里拉大酒店塔楼的承台板设计计算 ,说明了这一方法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土石坝心墙水力劈裂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总结比较并分析几种土石坝心墙水力劈裂分析判定方法,即总应力法、综合法和有效应力法,分析各种方法的优缺点。结合瀑布沟、两河口心墙堆石坝,利用这几种方法分别进行心墙水力劈裂分析,比较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异,论证综合法的合理性。建议合理的总应力法或综合法的水力劈裂判定准则,指出目前常用有效应力分析法的不足与改进方法。定义一种判定水力劈裂的安全系数,可方便利用此系数进行水力劈裂判定及不同方法比较。3种方法计算的心墙抗水力劈裂安全系数表明,有效应力法的安全系数较大。所分析的两土石坝心墙能够满足抗水力劈裂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现有国内外边坡极限平衡法稳定性分析软件在岩质边坡滑裂面搜索中的局限性,将遗传算法(GA)和Sarma法相结合,提出岩质边坡最危险滑裂面的GA-Sarma算法。GA-Sarma算法解决以折线形为滑面形态、以层面等结构面为边界任意条分并满足条块间边界力平衡原理、滑裂路径可追踪顺坡向不连续结构面的岩质边坡最危险滑裂面的全局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9.
卢俊龙  张荫  姚谦峰 《工业建筑》2007,37(12):122-124
结合湿陷性黄土地基的特点,对陕西眉县净光寺塔纠偏工程进行了有限元模拟。以地基土性参数的改变模拟注水对地基土的影响,分析了采用该法纠偏砖石古塔过程中地基、结构的受力及变形特点,并将计算纠偏结果与实测纠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依据计算结果提出了纠偏施工中的相关建议。结果表明,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采用"成孔-软化"纠偏方法可确保纠偏过程中古塔结构的安全性以及纠偏实施效果,为湿陷性黄土地区一种行之有效的纠偏方法。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聚类的构件耐久性评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基于模糊划分的聚类方法,提出了一种构件耐久性评估方法。该方法依据各构件与其所属类的聚类中心的耐久性指标加权广义欧式距离平方之总和最小的原则,采用迭代算法对构件耐久性模糊划分矩阵进行不断修正,直至最优。通过对算例的分析比较,证明该方法是合理的,并且避免了传统方法评估的不合理性,易于实现编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