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制备了尼龙(PA)1212/EPDM-g-MAH共混物,并对其力学性能、热性能及共混形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韧剂的加入使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增大,当增韧剂含量为20%时,缺口冲击强度为74.98kJ/m^3,是纯PA1212的13.5倍;用二甲苯处理过的共混物试样断面很不平坦,有很多孔洞和类纤维体,说明弹性体粒子以球状分散于基体树脂中。  相似文献   

2.
采用核-壳聚合物/FIBS为增韧剂和环氧乙烷(Epoxy)为相容剂,采用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尼龙1212/MBS/Epoxy共混合金,测定了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核-壳聚合物MBS加入的质量分数为20%NEpoxy的质量分数为3%时,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都同时提高并到达最大值,其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分别是64.2MPa和25.6kJ/m^2,分别是纯尼龙1212的1.33倍和6.1倍,即韧性提高了5.1倍且拉伸强度也有所提高。用SEN对共混物的表面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尼龙1212/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插层聚合制备了尼龙1212/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研究了反应条件、蒙脱土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并分析了原因。结果表明,聚合时加搅拌所制备复合材料的性能优于未加搅拌的,反应温度为240℃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最高;蒙脱土含量为4%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比纯尼龙1212提高18.9%,蒙脱土含量为6%时,复合材料的缺口冲击强度最高,比纯尼龙1212提高21.3%。  相似文献   

4.
以马来酸酐接枝(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共聚物(SEBS-g-MAH)为增韧剂制备出了一系列超韧尼龙(PA)1111/SEBS-g-MAH共混体系,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增韧剂含量的增加,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当增韧剂质量分数为25%时,缺口冲击强度为39.4 kJ/m<'2>,是纯PA1111的11.3倍.微观结构研究表明,PA1111的断裂属于韧性断裂,PA1111/sEBs-g-MAH共混体系的缺口冲击断面有明显的应力发白现象,冲击强度提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应力集中点的增多而引发大量银纹所致.  相似文献   

5.
将尼龙1212盐和尼龙66盐按照9:1(质量比)的配比合成了尼龙1212/66共聚物。选择EPDM—g—MA和两种不同的小分子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N-丁基苯磺酰胺,采用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尼龙1212/66/EPDM—g—MA/DIDP/BSBA共混合金,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EPDM—g—MA用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当EPDM—g—MA质量系数为10%时,缺口冲击强度为86.8kJ/m^2,是尼龙1212/66共聚物的17倍左右;拉伸强度保持率是尼龙1212/66共聚物的90%左右。  相似文献   

6.
尼龙1212/SEBS-g-MA/DIDP/BSBA共混体系的制备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选择SEBS-g-MA和两种不同的小分子增塑剂DIDP、BSBA,采用共混挤出的方法,制备了尼龙1212(PA1212)/SEBS—g—MA/DIDP/BSBA共混合金,并对其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EBS-g-MA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明显提高。当SEBS-g-MA质量分数为10%时,其缺口冲击强度为89.3kJ/m^2,是PA1212的20倍左右;拉伸强度保持率是PA1212的90%左右。  相似文献   

7.
柔韧性石油发酵尼龙1212的制备与力学性能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选择弹性体、酯类、醇类三种不同的增韧剂,采用共混挤出法,制备柔韧性石油发酵尼龙1212。研究了不同增韧剂、不同加入量对柔韧性石油发酵尼龙1212的力学性能的影响,试验发现,当增塑剂B、C的质量分数为8%-10%时,增韧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通过热氧老化试验,考察了热氧对尼龙1212拉伸屈服应力、拉伸断裂应力、冲击强度、断裂伸长率、熔点、熔融热的影响。用热分析仪研究了尼龙1212在N2中的降解情况和热降解动力学,求得其平衡热降解温度、降解反应级数和降解活化能。  相似文献   

9.
尼龙1212/EPDM-g-MAH共混体系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示差扫描量热法、动态粘弹谱仪研究了尼龙1212/EPDM—g—MAH共混体系的热行为和动态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增韧剂的加入使尼龙1212更容易结晶,结晶速度增大,结晶温度提高,熔融热焓降低;尼龙1212和增韧剂具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
分别以聚醚型和聚酯型热塑性弹性体(TPU)为增韧剂,以尼龙1010(PA1010)为基体,用德国HaaKePTW16/25p型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PA1010/TPU增韧尼龙材料,研究了增韧尼龙材料的力学性能及相结构。结果表明:增韧尼龙材料的冲击强度得到显著的提高,聚酯型TPU的增韧效果优于聚醚型TPU的。SEM观察表明,聚醚型和聚酯型TPU均以较均匀的球状粒子分散于PA1010基体中,冲击断面有纤维化现象、呈多层断裂和粘连多层膜的形成。PA1010/TPU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TP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考虑到在提高共混物冲击强度的同时也要保证增韧材料有足够的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TPU含量为15%(wt)的共混物具有较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11.
新型增韧剂在尼龙6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了增韧剂I-NY与橡胶类、聚烯烃类增韧剂对尼龙6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增韧剂I-NY用量的增加,尼龙6的缺口冲击强度显著提高,当其质量分数为15%时,缺口冲击强度为28kJ/m^2,是纯尼龙6的10倍;且在改善冲击强度的同时,材料的弯曲和拉伸强度下降较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尼龙增韧剂。  相似文献   

12.
以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rPET)为基体材料,乙烯-辛烯共聚物(POE)为增韧材料,丙烯酸接枝低密度聚乙烯( LDPE-g-AA)为增容剂,制备了rPET/POE/LDPE-g-AA复合材料.分析了POE、LDPE-g-AA对rPET 玻璃化转变温度、断面相结构、结晶性能、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POE...  相似文献   

13.
徐晓强  亢萍  陆波 《塑料工业》2005,33(12):12-14
研究了“核-壳”结构的ACR对PBT/PC(质量比80/20)合金的力学性能和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CR用量增加,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不断增大,而拉伸强度、弯曲强度、维卡耐热度降低。当ACR的加入量为5份时,缺口冲击强度提高1倍,当ACR的加入量为30份时,缺口冲击强度约为纯PBT/PC合金的5倍。从增韧效果来看,FM50略好于KM355。  相似文献   

14.
采用玻璃纤维(GF)、反应性增韧母料(RTMB)与PA66热机械反应性共混制备出了PA66/RTMB/GF复合材料.用IR、SEM、力学性能测定等方法研究了PA66/RTMB/GF复合材料的化学结构、断面形态及力学性能.结果表明:PA66/RTMB/GF中RTMB、GF和PA66间形成了化学键连接,GF和PA66间呈柔性界面结合;PA66/RTMB/GF质量比为60/10/30的复合材料的拉伸屈服应力、弯曲弹性模量、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到原料PA66的1.73倍、2.72倍、3.86倍.  相似文献   

15.
PA66/UHMWPE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PA66/uHMwPE/HDPE-g-MAH共混合金,并对其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UHMWPE质量分数的增加,共混合金常温和低温下的缺口冲击强度都显著提高,拉伸强度和拉伸模量下降,但仍能保持较高的力学性能;添加了UHMWPE的PA66合金的断裂面有大量的空穴产生和应力发白现象。  相似文献   

16.
PPS/PA1010合金的制备及其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丙烯酸接枝聚丙烯(PP-g-AA)和自制的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嵌段共聚苯乙烯(St)接枝聚丙烯[PP—g-(GMA—CO—St)]为增容剂,采用双螺杆挤出机熔融挤出法制备了PPS/PA1010/PP—g—AA合金和PPS/PA1010/PP-g-(GMA—CO-St)合金,并分别对两种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合金其它力学性能不下降的情况下,随着PP—g—AA含量的增加,共混合金的冲击强度先提高后降低,当PP-g—AA含量为7份时,冲击强度比原合金提高了86.7%,比纯PPS提高了39.3%;而随着PP—g-(GMA—CO—St)含量的增加,冲击强度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同时添加少量聚醚砜(PESU)及碳纳米管(CNTs)对环氧树脂(EP)进行增强增韧改性。首先采用热溶法使PESU完全溶解在EP中,再利用三辊研磨机的机械剪切作用帮助CNTs分散在EP/PESU体系中,制得EP/PESU/CNTs复合材料浇铸体试样。结果表明,CNTs和PESU的加入,在没有牺牲EP热性能的情况下,试样的断裂韧性、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储能模量得到提高;同时其拉伸强度未受到不利影响。当PESU含量为10份,CNTs含量为0.15份时,试样的断裂韧性和缺口冲击强度达到最大值,分别为5.29 MPa·m1/2和212 J/m,相比纯EP提升49.4%和81.2%;CNTs含量为0.1份时,试样弯曲强度达到最大值216 MPa,相比纯EP提升24.1%。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发现,PESU相分离形成的热塑性微球和CNTs在微米和纳米两个尺度上对EP起到了协同增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三元乙丙橡胶(EPDM)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及苯乙烯(St)接枝共聚物(EPDM-g-Ms),用其与MMA/St共聚物(Ms树脂)共混制备高抗冲塑料(MES),研究了EPDM-g-MS对MS树脂的增韧作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MES的微观相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EPDM-g-MS的接枝率、接枝链的极性及EPDM在MES中的含量是影响其对MS树脂增韧效果的主要因素。增加EPDM-g-MS的接枝率、增强其接枝链的极性及增加其用量均可提高MES的缺口冲击强度。MES相结构的TEM分析和冲击断面形态的SEM分析表明,随着EPDM在MES中的含量的增加,EPDM-g-MS分散相的粒径增大,粒面距离缩短,导致IVIES的增韧机理由空穴化向轻度剪切屈服转变,IVIES的缺口冲击强度随之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