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通过对水轮发电机组在甩负荷试验时,不能维持在空载态的原因进行分析。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保证机组在甩负荷试验时,使机组维持在空载态。为机组在正常运行过程中发生非事故甩负荷的运行工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朱军 《硅谷》2014,(23):245-246
本文描述了某核电厂机组在50%及100%FP功率水平下做甩负荷孤岛运行试验的情况,并对试验过程中调节系统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抽水蓄能电站可将电网负荷低时的多余电能,转变为电网高峰时期的高价值电能,还适于调频、调相,稳定电力系统的频率和电压,且宜为事故备用。由于抽水蓄能机组作为水泵工况运行时,变压器空载合闸时会因电压骤增而引起数值客观的励磁涌流,可能导致变压器继电保护的误动。本文主要阐述抽水蓄能机组采用SID-SYL型涌流抑制器,解决变压器空载合闸时引起励磁涌流的难题,保证抽水蓄能机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一管多机布置抽水蓄能电站存在共用管段引水系统,其中共用管段的水力耦合相互作用是抽水蓄能电站系统动力学建模的关键。考虑共用管段水力系统耦合作用,将其分解成多个仅依赖于各子管段流量的单变量函数,通过结合水泵水轮机组动态特性,建立一管多机布置抽水蓄能电站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探究了两机在额定工况并列运行时,一机突甩全负荷在不同导叶关闭规律且另一机组在调速器PID控制下,对各支管内机组流量、水头、出力动态特性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正常运行机组出力和流量动态响应具有正相关关系,机组水头动态响应与其流量和出力具有负相关关系,且波动周期相近。突甩负荷机组水头与流量的动态响应与导叶关闭规律密切相关,突甩负荷机组水头波动程度始终高于正常运行机组水头,且两机组水头波动周期相近;研究结果为探究一管多机抽水蓄能电站系统瞬态动力学建模与稳定性调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快速甩负荷(Fast Cut Back,FCB)技术可以在电网故障时快速将机组与电网解列,实现机组带厂用电孤岛运行,减少机组停机次数,在电网故障排除后可以迅速提升机组负荷,加快电网恢复速度.以神华国华印尼爪哇1050MW燃煤发电工程中的FCB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FCB系统中机组的关键性能参数,...  相似文献   

6.
均匀负荷分配的冷水机组并联运行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型冷水机组大部分时间运行在部分负荷条件下,研究机组压缩机能效比随负荷率变化的规律,可为机组节能运行提供理论依据。建立了求解单台冷水机组压缩机能效比、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的数学模型。在均匀负荷分配条件下,根据承担部分负荷的方式不同,建立了多台同型号机组不同并联运行方式的压缩机能效比的数学模型,并对比分析了运行特性。分析表明,离降式冷水机组只有在70%-100%负荷率下才能维持较高的能效比,能效比随负荷率的降低急剧降低,多台机组并联运行按总负荷减少量以单台机组额定负荷为限来控制机组启停,可以在很大的负荷区间内维持机组群总能效比在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太原大唐第二热电厂12号机组的辅机故障快速减负荷试验为侧,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指出在协调控制方式下,快速减负荷的速率是合理的,不仅可以保证机组运行的安全,而且还可以减少机组的非计划停运次数。在机组辅机正常运行时,如果电网发生故障,快速减负荷功能也可以得到运用。  相似文献   

8.
介绍汽轮机的工作原理,通过介绍三台12MW的机组在空负荷时转速摆动、油系统污染引起的甩负荷,调速系统运行中摆动及调速汽门重叠度,指出调速系统常见的故障实例,针对故障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大多数水冷压缩冷凝机组性能评价系统需要提供相应的热负荷或冷负荷,来平衡被评价机组测试时产生的制冷量或制热量,故水冷压缩冷凝机组容量越大评价系统能耗越大。文中提出在大型水冷压缩冷凝机组性能评价系统中应用水冷冷凝器法,回收运行工况时被评价机组自身产生的冷热负荷来维持评价系统的稳定运行,不仅不用额外增加设备而且又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能耗,实现节能的目的。同时,采用二次节流的方法来实现低蒸发温度工况的测试。  相似文献   

10.
某发电公司在2008年积极进行节能降耗,为了响应公司的节能政策,拟在机组低负荷期进行单侧风组运行,为了清楚了解单侧风组运行时的经济性,我们在#1机组低负荷时进行了单侧风组与两侧风组运行的经济性比较试验,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大庆宏伟热电厂100MW双抽汽机组高压调速汽门在试运期间发生振动以及提升力不够而造成机组甩负荷停机等情况进行了原因分析和探讨,从而强调制造单位在生产非标机组时更应严格进行设计计算,并通过反复试验,为顾客提供优质合格的产品,保证机组试运工期和减少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2.
当汽轮机转速超过危急保安器动作转速并继续上升时,即会发生严重的超速事故。汽轮机发生严重超速,即"飞车"事故,是发电厂十大重大恶性事故之一,其后果往往是整台机组毁灭性的损失。严重超速事故的发生,主要是在运行中突然甩负荷、发电机与系统解列、汽轮机做危急保安器超速试验时控制不当的情况下发生的。本文就从各方面谈谈如何防止汽轮机严重超速问题。  相似文献   

13.
针对300MW机组锅炉启动时给水泵运行启动方式存在冷态启动须暖机暖泵,从启动电动泵至机组带150MW负荷(停泵时)要耗15h或更长,耗用大量厂用电,本文对锅炉启动上水运行方式进行了优化研究,提出了一种机组启动无电泵上水方案,并对此方案的优越性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R513A是一款低GWP、非易燃、基于R1234yf的新一代制冷剂,其物性参数与R134a接近。因此,本文选择R513A作为原R134a螺杆式冷水机组的替代制冷剂开展试验研究。依据GB/T 18430. 1中规定的各试验工况,针对直接充注R513A和R134a的机组性能开展试验测试。对比研究了R134a和R513A在螺杆式冷水机组中的性能系数COP、制冷量、压缩机耗功并计算了两种制冷剂实际运行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值。结果表明:在对原机组不做任何改动,采用R513A制冷剂的机组与原R134a机组相比运行性能参数相近,机组运行COP略有下降,IPLV值略有降低;在大跨度制冷负荷范围内运行时,部分工况点运行时,需针对原冷水机组的部分相关运行设定或机组组件做出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5.
水电站立式混流机组甩油,对于水轮发电机组的正常运行影响极大。本文主要分析了水电站油系统的重要作用、水电站立式混流机组甩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机组甩油问题的一些方法和对策,以期使得发电机组能够高效、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16.
螺杆式冷水机组全年大部分时间运行在部分负荷,提升部分负荷运行时压缩机的能效比,可有效降低机组全年运行能耗。现有的定频单螺杆式制冷压缩机,内容积比通常以100%负荷的运行工况设计。而部分负荷运行时,由于环境温度降低,机组冷凝温度低于100%负荷工况,压缩机排气压力与吸气压力比值下降。此时压缩机内容积比与压比不匹配,存在过压缩损失。针对部分负荷工况优化压缩机内容积比设计,可有效提高压缩机综合部分负荷能效比(IPLV),实现机组运行全年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7.
火电厂汽轮机甩负荷试验,是作为考核汽轮机调节系统动态特性的重要试验。针对某厂汽轮机甩负荷试验过程中超速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对应的控制策略,为同类型汽轮机甩负荷试验提供了一定的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8.
火电机组部分负荷运行时滑压调整是当前的必然。传统喷嘴调节和新引进的节流调节机组滑压优化过程中,负荷与压力关系曲线走势不一致,导致节流调节寻找滑压运行曲线的方法也不一致。针对某厂由上汽引进西门子技术制造,660MW两只高调门全周进汽节流调节机组,通过高精度试验,研究分析如何获得该型机组滑压曲线,并提出区别于传统滑压曲线的调门开度与负荷关系滑压曲线。结合影响滑压曲线实施的AGC、一次调频响应速度慢的问题给出解决建议。该文建议节流调节机组在负荷相应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采用调门半开的运行方式,以保证电网的快速响应需求。而在采用协调控制系统优化,充分利用机组大容器蓄热能力,参与调节负荷响应速度的情况下,采用调门全开的运行方式,这样既能保证机组最高的经济性,又能保证电网快速响应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采用非稳定传热计算法分别计算了南北向和东西向,以及夕发朝至运行时硬座空调客车的动态负荷。计算结果表明,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铁路空调客车在运行时空调负荷变化较大,在不同区间运行的铁路客车,其空调动态负荷的最大值不尽相同。因此认为,不能仅依据TB1951—87《客车空调设计参数》来确定空调机组制冷量,而应根据客车运行区间的最大动态负荷设计空调机组;若能根据客车动态负荷变化趋势,实现客车空调机组的变频调节和自动控制,可达到提高客车舒适度和节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多联机具有较好的部分负荷调节性能,适宜用于"部分空间、部分时间"的空调与供暖场合。为研究其超低负荷下的机组性能,本文针对1套办公建筑中使用的多联机进行制热性能试验研究,分析其过渡季节超低负荷下的制热性能。当机组以5%负荷率制热运行时,约有55%的制冷剂流量用于保证可靠回油而不产生制热量,稳定状态下小时制热能效比低于2 kW·h/(kW·h),运行功率输出比为15%左右。当功率输出比保持不变、全部制冷剂用于制热循环时,小时平均制热COP理论计算结果在3.2 kW·h/(kW·h)以上。为保证多联机在超低负荷下的制热性能,建议机组的选型和室内机的配置应保证机组最低运行负荷率大于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