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江浙地区的杭派新民居建设走在中国民居模式探索的前沿。文章通过对杭州富阳多个典型村落——东梓关村、文村、望仙村等新民居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归纳民居的空间组合和界面塑造方法,总结新民居院落设计、柔性边界、院落组合的方式与方法,指出通过多层次空间围合、多样化空间组合,形成半透明、柔性边界等空间塑造方法,营造具有特色的新民居外部空间,探索村落的规划设计思路与手法,为村落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昇光村杭派民居创作设计的实践,提出村落民居创作应该回到传统文化的原点。通过控制村落规划肌理及空间形态,弱化建筑风格,采取做控制而不做限制的设计策略。方案突出"一水系、一街巷、一村口"的村落空间场所设计营造,用场所与事件的网络建构唤起村落记忆和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3.
以桂林市大岗埠村唐氏庄园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及查阅相关文献收集资料,聚焦宗族聚居类传统村落民居建筑空间的演变。以时间维度为线索,大致分为宗族文化、文化革命、现代文化三个阶段。同时,传统民居经历了以宗族文化为主导的空间生长、以阶层结构重建为缘起的空间分裂、以新物质文化追求为主导的空间功能边缘化的三阶段变革。而村落整体民居布局也呈现从类梳式布局到自由式布局、条状式布局的变化。探索民居建筑空间和文化的关联性演变,以期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我国对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视程度也上升到决策层面。经济发展的同时,村落民居空间的更新也随之加快脚步,但往往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了传统文化符号的保留与更新。本文从乡村旅游的视角出发,以衡阳市曲兰镇湘西村为例,探讨村落民居空间的提炼、保护和更新,由此探索建立乡村旅游与村落民居更新二者共生多样性的民居空间更新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对山东省蓬莱市农村民居进行了研究,从民居的居住特点和村落空间形态两方面探讨了新民居各功能空间的立面造型、村落形态和设计构思,并提出了农村环境存在的问题,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甘肃省5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气候因素、地理信息空间模型和地域文化因素进行分析,总结出甘肃传统村落的地域空间分布特征。同时根据甘肃省的地域分区,即陇中地区、陇东地区、陇南地区、天水地区、河湟谷地地区及河西走廊地区的传统村落分布特征,分别选取各地区传统村落具有代表性的民居类型,构建甘肃省传统民居体系,并运用相应图示表达不同民居的特征和形制,为甘肃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民居的创新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当下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王玉  倪琪 《城市建筑》2011,(11):115-117
本文以徽州传统民居的典型村落呈坎村为研究对象,从对村落的社会形态开始考察基于儒礼思想为主体的宗族组织制度之下的民居和村落内部空间的形成与演化的基本动因,进而分析村落在传统的社会形态之下如何对村落空间形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伴随"美丽乡村"等政策落地,传统徽民居村落得到发展.街道景观是传统村落中的重要组成,为完善徽民居村落的整体研究,通过实地调研、文献搜集等方式,总结街道空间、街道内容物、街道文化等内容,探索街道景观中的元素构成与文化内涵.徽民居街道与自然环境相融合,承载村落日常交通与生活,受传统村落规划、地域文化影响,街道空间曲折有致,地域特色凸显,对现今的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传统村落经过历史的沉淀,蕴藏着丰富的空间营建智慧。文章以第四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蓝田县石船沟村为对象,从村落整体空间、公共空间、民居空间三个层面,分析村落传统空间尊重自然、体现客家文化与地域营建特色的智慧,以期对当今村落空间更新有所启示,使石船沟村村落空间现代营建根植于其所生长的"生命土壤"。  相似文献   

10.
冉健 《四川建筑》2024,(1):17-19
以夕佳山黄氏庄园为例,从庄园的室内外空间特征、室内外空间意境分析民居的构造特征、空间处理以及意境的把握。总结其对于当代人居环境空间艺术设计的借鉴价值,探索在当代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的思路与方式,吸取其精华,继承、发扬传统民居的特色和经验,把它运用到今天的新建设中去,丰富新建筑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来营造现代人心目中具有传统特色意境的人居环境空间。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邯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个传统村落中火炕的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从火炕的空间形态、空间类型、空间功能需求、空间尺度等四个方面探索并总结了以邯郸地区为代表的冀南传统民居中火炕的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邯郸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五个传统村落中火炕的田野调查和数据分析,从火炕的空间形态、空间类型、空间功能需求、空间尺度等四个方面探索并总结了以邯郸地区为代表的冀南传统民居中火炕的空间特色。  相似文献   

13.
杭派民居是江南水乡民居的一支流派,近年来在余杭地区得到了传承和发展。通过分析杭派民居内在核心、外部核心和空间特征等重要的传承因素,总结出余杭地区的杭派民居在选址规划、功能布局和建筑风格等方面的发展现状,并以丁山河村杭派民居示范村为例,介绍了余杭地区的杭派民居的设计理念、平面布局和规划特点。  相似文献   

14.
以在明代骤然崛起并取得快速发展的漳州地区为例,深度调研区域内656个传统村落,进行GIS空间属性数据分析,从村落地域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作用的结构状态和演进方向入手,深化不同尺度、类型的村落与民居空间分化过程及作用机制研究,试图厘清传统村落空间发生、发展、转型、分化与整合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福建西部(简称闽西)因客家的聚居而成为一个独特的文化区,福建客家传统村落是在客家文化和闽西地理环境的双重影响下所形成的物质空间,对其进行研究可填补福建传统村落区域群体类型的研究空白,并促进福建客家传统村落的区域保护与利用。【方法】采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空间分维值和边界形状指数2种空间形态分析方法,通过民居类型、地形坡度、海拔高度、河流特征、村落空间、村落形态等村落特征信息,对闽西138个客家传统村落进行群体性研究。【结果】发现闽西客家传统村落在同一文化背景下呈现地理空间分异状态。并从3个方面进一步揭示客家文化与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空间特征的关联性:村落对自然环境空间的被动适应体现了迁徙属性;村落空间的高致密化体现了移垦属性;村落形态的强凝聚性体现了宗族属性。【结论】揭示了客家文化影响下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特征和形成逻辑,为福建客家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建设提供理论支撑,有利于推动福建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从单一保护向区域群体保护的发展,并构建一个均衡的闽西客家传统村落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6.
正该项目为住建部针对传统村落中较为普遍的民居空废化现象委托团队开展的改造设计研究和建设示范。针对本地区传统村落常见的传统民居空废化问题和公共建筑空间欠缺的矛盾,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改造设计研究和建设示范,对于当前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工作以及村民观念的科学引导,具有良好的探索和示范意义。改造前的院落,由两栋传统民居建筑组成,已被  相似文献   

17.
传统村落见证了我国农耕文化的发展,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对于研究我国的历史及文化具有重要的科研和文学价值。本文以豫南大别山区毛铺村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的方式,从空间格局、民居建筑等方面展开研究,揭示出村落空间格局及民居建筑的营建智慧,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灾后忠山十八寨的空间构成以及传统民居的变化分析,可以看出传统的村落空间肌理依然存在,但传统民居的类型和平面空间发生了演变,分析研究传统民居空间演变中哪些影响因子对演变产生了影响,以此为忠山十八寨的空间演变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杜佳  张琦 《华中建筑》2008,26(12):254-257
我们国家有着大量的传统民居村落,因不涉及重要历史文物、历史事件,未被纳入保护的法律范畴。该文通过对丽江市夏禾,下束河两村的保护整治的研究,从保护与发展的总体思路、村落空间的解读与对策、民居建筑的解读与对策、产业发展、实施管理等方面等角度探索该类村庄建设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对河北武安伯延镇传统村落与民居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发掘出北方传统村镇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关系,对其处理手法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中国传统聚落与民居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宝贵财富,其独特的叙事空间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