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空气、水源、土壤等生态环境受到工业与化学原料的严重污染。其中水资源污染在生态环境污染中占据重要地位,农村河道的生态环境由于工业排放与化学原料的侵袭造成严重污染。文章主要探讨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模式,通过分析农村河道的特点、农村河道生态的现状,给出水环境治理模式、河道结构生态治理模式等农村河道生态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骆永菊  王顺克 《人民长江》2012,43(19):98-100
三峡库区农村移民安置区存在人多地少、移民受教育程度低与增收方式单一、农村产业结构水平低、移民增收难等矛盾,这些矛盾集中表现为农村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两者之间的矛盾。针对上述矛盾,提出了实施公益性生态移民模式。通过实施生态农村移民转移模式、创新资金筹措模式、建立生态农村移民扶持模式、调整增收模式等,有效解决农村移民生存和增收与脆弱的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的矛盾,从而达到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和谐,又有利于移民自身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农村供水的快速发展,生活排水处理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开展生活排水处理工程建设。通过承担相关标准编制及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结合工程实践和现场调研,提出了适合农村生活排水特点的物理、生物、生态处理技术共13项,组合形成联村或单村集中式生活排水处理技术模式4种(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生物生态组合、生态组合处理技术模式)、联户或单户分散式生活排水处理技术模式3种(生态、生态组合、一体化处理技术模式),为各地进行农村生活排水处理技术和模式选择、工程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从农村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需要出发,分析了农村水污染源的资源性特点,指出了农村水污染的实质是富余肥料资源大量流失到水体而不是被农作物吸收利用.提出了源头控制、过程生态处理利用、终端生态修复的农村水环境生态治理模式,并对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以农村河道为研究对象,分析农村河道的特点,系统地提出农村生态河道的概念、内涵和基本特征.针对农村河道的现状,在稳定性、生态径流和生态承载力分析的基础上,从水环境治理和河道结构治理两方面,系统地提出了农村河道生态治理的模式,为农村河道的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盛律钧  洪林 《中国水利》2006,(10):27-29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村水电发展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农村水电的效益理论出发,提出新时期农村水电的生态开发模式、电气化开发模式、民营开发模式,并对相应的投资模式和政策支持体系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针对农村水电建设的生态问题,提出建设生态水电的概念,采用经济机制设计理论对生态水电良性循环推动模式的总体框架进行构架,该机制体系包括行业管理机制、产权改革机制、"三大补偿"机制、外部激励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等。以浙江省为例,对各种机制的实践和应用进行总结和分析,可知要使农村水电企业主动建设生态水电,保护生态环节,必须使各种机制相互配合,以推动农村生态水电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农村生态水电建设的诸多问题,在调研基础上研究了面向新农村的生态水电建设良性循环推动模式。提出了适合农村生态水电的经济机制设计理论,构建了农村生态水电建设的行业管理机制、公共保障运作机制、"三大补偿"机制和外部激励机制。从各种机制的分析可知,要使农村水电企业主动建设生态水电,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充分运用手段使各种机制相互配合,最终推动农村生态水电的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仁贡  李志武 《人民黄河》2012,34(12):142-145
为探索既能保护水能自然资源的生态性,又能合理利用水能资源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面向新农村的生态水电建设发展模式,在分析农村水电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技术和制度两方面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农村生态水电建设的框架,从技术、生态、经济、社会、管理5个方面,确定了12个准则指标和20个影响因素,并建立了评价模型,可对流域生态水电建设进行综合评价。同时,对评价模型进行软件化,嵌入式地开发GIS平台,以便于评价结果的直观展示。浙江甬江流域的实例分析表明,采用流域综合治理和注重惠农政策的水电循环经济推动模式有利于农村生态水电建设,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0.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环境保护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权生  刘一婷 《人民长江》2009,40(15):10-12
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是鄂西发展的机遇,但面临着严重的生态环境挑战。鄂西虽然森林覆盖率增长,但森林的总蓄积量非常低。“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存在农村产业制约和环境保护重视不够等问题。农村实现林副生态农业模式转换是实现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的前提,鄂西农村人口转移、农村人口城镇化是鄂西生态保护的关键,农村燃料更替是落实鄂西生态环境保护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宋志超  张传友 《吉林水利》2010,(11):64-65,70
对高等级公路急流槽入水簸箕口与路面连接处的裂缝的防治,是对急流槽病害防治的关键,其原因是随着高等级公路通车运营时间的推移,该处基本上都出现开裂的现象,开裂的裂缝导致急流槽出现病害,是急流槽病害的主要成因之一;而且在处治的过程中可采取新材料和新施工工艺,并且实施治理之后经济和质量的优良效果较传统维修方法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微弯河段存在着螺旋流及横比降,水力特性相对复杂,在微弯河段修建码头对航道的影响势必与顺直河段不同。以微弯河段处的左岭卸煤码头为例,通过对数模结果及实测资料的分析,发现该工程的兴建对附近水位、流速影响较小,工程前后流速变化等值线横纵向延展长度相当;工程的建设对附近水域河床演变与船舶航线影响较小,但对附近航标的功能发挥有一定影响并需对航标进行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3.
黄卫东  徐侠 《治淮》2004,(6):47-48
一、工程概况 怀洪新河工程是一项以分泄淮河洪水、扩大漴潼河水系排水出路为主,兼有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的大型工程.河道全长125km,其中安徽省境内约95km.怀洪新河大部分河道是利用原有河槽和湖泊洼地开挖、疏浚并在两岸筑堤而成.因此,两岸地形较为复杂,堤身线路长,交通不便.为方便日常堤防管理和汛期人员及防汛器材迅速及时地调运,怀洪新河防汛道路按设计要求尽量布置在堤顶或尽可能靠近堤防,并根据堤身高度、堤防防汛难度和保护范围大小及重要程度布置在堤防一侧,全长约96km.  相似文献   

14.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自鲜  尚宇鸣 《人民黄河》2001,23(10):17-18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调水后,引水坝址下游局部河段水量明显减少,但影响范围和程度十分有限。随着两岸环保力度的加大,排污量的减少,径流量减少对局部江段水质的不利影响,可得到控制。预估调水后下游水质不会发生类别变化。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小清河王道闸工程坐落在软基上以水泥土置换法进行工程软地基处理,可就近取材,方便施工,降低成本,大大提高地基的承载力,降低地基压缩性,保证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