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学校供配电系统的良好和科学的运转状态是保证学校电力正常供应的前提。文章以章丘市职成教中心校园内建筑的供配电系统设计为例,分析了学校的用电负荷分级与供电要求,估算了学校变电所内变压器的负荷容量,对变电所的分布位置和内部配电装置、自备电源、供配电系统主接线进行了设计,并与其他设计方案进行了比较。在只有一路10 k V电源的情况下,设置了自备应急柴油发电机组,以保证二级负荷备用电源的可靠性,提高学校供配电系统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大城市建筑林立,除了商业中心、道路、园林绿化的建筑和设计,住宅小区的建设数量也逐渐增多,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住宅小区的建设要求建设质量高、安全性高、可靠性高、配套设施齐全.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住宅小区由于人口密集,因此电力需求较高,尤其是封闭式管理的小区,其因规模大,故用电负荷密度比普通小区高,由此对供配电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也有高要求.传统供配电系统工程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住宅小区的用电需求,因此本文探讨住宅小区10kV供配电系统工程的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3.
对高层建筑电气负荷计算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它能使所选变配电设备得以充分利用,降低大厦和电力系统的投资、降低运行费用、节约电能.本文从高层建筑中各种用电设备的运行特点出发提出了一种负荷分类方法,探讨负荷计算方法,从而提出确定主接线方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提出用自适应进化规划方法进行电力负荷综合预测,引入了优化综合模型,同时采用某地用电量进行预测分析.对进化规划的变异操作、适应度计算及竞争选择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全局寻优、自适应性强、通用性好等优点,预测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负荷预测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针对电力负荷预测技术的发展状况,总结了电力负荷预测的现代特征,即预测定量化、面对数据分析以及定量定性预测相结合等,这些特征指明了负荷预测发展和应用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对几种新的预测技术,如灰色预测技术、优选组合预测技术、专家系统预测技术以及神经网络预测技术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各种预测方法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6.
无偏灰色模型在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度,应用无偏灰色预测模型对电网用电量进行了预测,在对无偏灰色模型特性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与传统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了对比.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均表明,在指数趋势时间序列条件下无偏灰色预测模型较传统灰色预测模型性能优越,相对误差可降低到1%以内,适合在电力负荷预报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供电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良好的供电方案不仅能满足人们供电需求,而且有利于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以某大型住宅小区供配电系统设计为例,结合住宅供配电设计标准,从负荷计算、供配电设计方案、设备选型、电能计量等方面对住宅供配电系统进行设计总结。  相似文献   

8.
为了对负荷的静特性进行更好的分析和描述,引入了基于样条函数的静态电力负荷建模思想。通过对传统模型的结构进行分析,指出了传统模型产生较大误差的原因,结合样条函数的相关理论,提出了基于三次样条函数的负荷静态模型,并且给出了基于样条插值的建模方法,通过典型负荷的仿真计算,表明本负荷模型能够适应复杂的负荷特性描述,为未知模型结构情况下负荷特性的辨识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造纸厂供配电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造纸企业负荷量较大,而且造纸工艺对电能的要求高.作者着重分析了造纸厂变电所及造纸车间低压配电系统的设计,其中包括对车间进行负荷和短路电流的计算、变压器和变电所高压进线与出线的选择以及主接线、二次接线、继电保护和照明的设计,实现了造纸厂供配电系统的能源需求.  相似文献   

10.
组合优化灰色模型在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中长期负荷预测受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各种预测方法都有其局限性的问题,在分析基本灰色模型及其传统改进模型在负荷预测中局限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中长期负荷预测的实用新方法——组合优化灰色预测法.该预测法是一种对残差改进灰色模型(GM)和基于等维新息递补预测法的改进灰色模型进行优化的组合方法,能够实现在线预测模型参数,满足动态电力负荷能解决随机干扰影响的要求,最终的预测结果误差可基本控制在3%之内. 经过实例计算,组合优化灰色预测模型用于中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与传统的系统理论方法相比较,该方法计算简捷,预测精度高,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在供配电系统中,用电的可靠性极其重要,供配电系统中合理的接地系统是决定供电系统安全可靠的重要因素,对于功能的实现往往依赖用电设备安全运行的智能建筑来说,用电可靠性尤为重要,智能建筑中安装大量不同类型的智能设备,因而选择一个合适的设备接地系统类型对于供配电系统的安全可靠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造型独特的体育场馆在城市建设中已成为地标性的建筑.由于其建筑结构的特殊性,要求在各方面的设计应考虑个性化的特点.造型独特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游泳馆以及冰场空调系统的设计要点,依据体育冰场设计的独特性,重点分析了冰场设计中的技术要点、负荷计算以及应注意的相关问题,为大型体育场馆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依据现有办公楼宇照明方式的用电特点,以物联网技术为核心,充分利用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短距离、低复杂度、低功耗、低速率和低成本的特点,研究设计出基于物联网ZigBee技术的节能照明用电系统,有效地避免了办公楼宇传统用电的管理落后,能源浪费等缺点,改善办公楼宇照明用电系统,实现节能环保。  相似文献   

14.
高层建筑配电系统谐波抑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高层建筑的大型办公楼等商用和民用建筑配电系统中,大多数是非线性负载,这些设备向供电系统发出高次谐波和电磁干扰.因此,除了要求现代化水平办公大楼的设备均具有电磁兼容性外,还应对其向供电系统发出的谐波进行治理.这是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降耗、增加能源效率的重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故障诊断效率和精准度,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与小波变换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从理论上对智能建筑供配电网络拓扑结构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利用小波变换原理对故障信息中的开关量和电气量进行筛选重组,最后运用贝叶斯网络对筛选重组后的故障信息进行建模分析,得出故障诊断结果。具体介绍了故障信息中电气量和开关量提取过程,针对现有智能建筑供配电系统的故障特点,给出了相应恢复策略,以IEEE⁃39多节点复杂电力故障系统为例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故障诊断结果快速性和准确性更高。研究成果对智能建筑供配电网络的故障诊断研究工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供配电系统节约电能的技术和方法,配电电压深入负荷中心、配电变压器的正确选择和经济运行、配电线路的合理选择和经济运行、电压调节和无功补偿等技术和方法的采用,对提高电能的利用率、节约电能、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代医疗建筑设计中普遍存在的缺少以人为本思想,系统阐述了以人为本思想的起源以及它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的特点,并结合解放军四零一医院病房楼的方案设计,从功能布局、交通流线、功能配置以及生态节能设计等几方面分析了以人为本思想在医疗建筑设计中的具体应用.这些应用包括停车的空间、交费地点、治疗地点的布置,食品的配送和垃圾的收集,门诊急诊和病房实现最大限度的自然采光与通风,上述设计使病人在医院的整个治疗过程更加便捷、舒适;采用医患分流、洁污分流,使医疗工作流程更加有序;采用医疗街将人流、物流更趋于合理调配;采用了内天井结构设计以提高整个建筑的生态节能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楼宇的智能化水平,发挥LonWorks总线的多功能I/O与网络通讯功能应用更开放,扩展更容易等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LonWorks现场总线的校园楼宇自控系统,该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子系统、空调子系统、给排水子系统、热水锅炉子系统、供配电子系统和智能照明子系统等.系统采用基于LonWorks技术的总线型拓扑结构,选用HONEYWELL公司最新的开放楼宇集成管理组件EBI作为系统管理软件,开发了供配电、智能照明以及冷水机组与EBI之间的接口,实现了数据信息的集中控制和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9.
Natural ventilation effects in high and large space buildings of tropical areas greatly affect the air conditioning energy consumption. Aiming at nearly zero energy building design, this paper mainly contributes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ference for thermal comfortable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design of high and large space buildings. Taking a theatre in Hainan as study object, a newly composite enhanced natural ventilation system is proposed by integrating the underground tunnel-based earth to air heat exchange system and the solar chimney. Ventilation quantity, air velocity and air temperature field, human vertical temperature gradient difference under 24 simulation working conditions are considered and analyzed by using ANSYS Fluent. For the underground tunnel, results show that Group Two with double underground tunnels and side air supply location shows its advantages in cooling effects and air supply uniformity. Then for the solar chimn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solar radiation intensity contributes to larger difference in transmission power and leads to different cooling effects. On the whole, the system under working condition No. 7 with 120 m long, side air supply, double underground tunnel and 20 m high, 1 m wide, 0.6° absorber plate angle solar chimney shows its priority in better comprehensive perform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