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以新戊二醇、壬二酸和油酸为原料通过酯化反应合成了一种混合酯,测定了混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混合酯的粘度比较高,粘度指数为227,凝点低于-40.5℃,最大无卡咬负荷为784N,其流变学性能、生物降解性能和摩擦学性能优于矿物油。生物降解率大于97%,是一类高粘度的环境友好酯类油。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可生物降解二冲程油的基础油组成及其复合后基础油的粘度特性。研究表明:聚异丁烯(PIB)和高粘度三羟甲基丙烷酯(TMP)与低粘度TMP混合过程中,随低粘度组分的增加,复合油的40℃、100℃粘度降低.粘度指数先增加后减少,出现最大值;以多种TMP按一定比例混合作为二冲程油的基础油,比单一合成酯基础油具有更好的高、低温润滑性能和更高的粘度指数;稀释剂会降低二冲程油的粘度并进而影响其润滑性能,但能够提高复合油的粘度指数;高性能可生物降解二冲程油的基础油应由PIB(20%-30%(质量分数)),多种中、低粘度TMP及稀释剂(≤15%(质量分数))组成。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改进椰子油的润滑性能,采用己二酸与三羟甲基丙烷先酯化合成中间体,再与椰子油脂肪酸反应制备椰子油脂肪酸己二酸三羟甲基丙烷复合酯(简称复合酯),并测试复合酯的FTIR红外光谱、流变学性能、热-氧稳定性、摩擦学性能、水解稳定性、海洋微生物降解性等。结果表明:该复合酯具有良好的流变学性能和热稳定性,其40 ℃的黏度为114 mm2/s,黏度指数为159,倾点为-6 ℃,热分解起始温度为300 ℃,能满足较为苛刻的机械工况要求;复合酯还具有良好的摩擦学性能,相同条件下承载能力为椰子油的2.6倍,而且与复配添加剂(二烷基二硫代磷酸锌+十八胺)具有良好的感受性和配伍性能。所制复合酯的水解稳定性高于椰子油,海洋微生物14天的降解率大于80%,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绿色酯类润滑油。  相似文献   

4.
以植物油为原料合成了两种可生物降解的环境友好的新型酯型润滑剂(A、B合成油).考察了它们的流变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同时考察了A合成油的可生物降解性.试验发现:两种合成油的流变学性能较好,倾点均低于高档合成油季戊四醇酯和VG150撑矿物油的倾点.粘度指数较高(H135.145)。A合成油的摩擦学性能优于季戊四醇酯和VG150#矿物油。B合成油的承载能力优于季戊四醇酯和VG150#矿物油.摩擦系数和磨痕直径与季戊四醇酯手和VG150#矿物油的相当。A合成油经过21天生物降解后降解率高达99.1%,是环境友好的润滑剂。  相似文献   

5.
豆油环氧后和不同链长的脂肪酸反应,生成一系列的改性豆油并对其结构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烷链结构的改性豆油的流变学性能,结果表明所合成的系列改性豆油的粘温性能优良;直链酸链长越长,改性豆油的粘度越低,粘度指数增大;抗磨能力随粘度减小而降低;其中豆油异构丙酯综合性能最佳,具有很高的粘度,可以考虑用来替代国内紧缺的高粘度光亮油以供调配各粘度级别的润滑油.考察了豆油异构丙酯调配的各粘度级别润滑油的流变学性能.结果表明豆油异构丙酯调配的各粘度级别润滑油的倾点(最低可达-50℃)明显低于同级别矿物油,其粘度指数也明显大于同级别矿物油.考察了豆油异构丙酯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其具有很强的氧化稳定性,解决了植物油稳定性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以季戊四醇、丙烯酸、油酸为原料通过两步法合成一系列黏度可控的混合酯,利用红外光谱表征混合酯的化学结构,考察混合酯的黏温性能、摩擦磨损性能、热稳定性、挥发损失和铜片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所合成的混合酯黏度范围宽,40℃时的黏度在73~483 mm2/s之间,黏度指数约180,倾点在-36~-20℃之间;混合酯的分解温度超过400℃,挥发损失低,铜片腐蚀轻微,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合成酯类油。  相似文献   

7.
为减少轮缘与铁轨之间的摩擦,制备以己二酸二异辛酯为基础油的锂基固体润滑脂,对其滴点、锥入度、腐蚀性能、含水量、分油率、抗磨性能和降解性能进行测定,并对结构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当异辛醇与己二酸的摩尔比为2.5∶1,带水剂用量为7 mL,催化剂用量为0.146 g,反应时间为60 min时,合成双酯的酯化率最高,达到99.13%。当双酯基础油为81%,稠化剂为14%,反应温度为105℃左右,反应时间为3 h,以及添加少量添加剂时,所制得的润滑脂性能最好,其滴点为196.5℃,锥入度为280.4×0.1 mm,最大无卡咬负荷为490 N。微生物降解实验表明,己二酸二异辛酯基础油和制得的润滑脂均具有一定的生物降解性,降解率分别为78.2%和69.6%。  相似文献   

8.
生物降解二冲程油中添加剂对清净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添加剂对以合成酯为基础油的生物降解二冲程汽油机油(简称二冲程油)清净性的影响.经发动机台架试验,得出如下的结论:金属有灰清净剂有恶化生物降解二冲程油高温清净性的迹象;无灰清净分散剂能够有效地改善生物降解二冲程油高温清净性,但有一个最佳的性能/用量比例;高分子酰胺类与聚酰胺类添加剂复合使用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油品的适应性;中碱、高碱抗粘环添加剂对活塞环粘结和整体清净性都有较大的改善作用,复合使用同样可以提高油品对使用条件的适应性;抗磨添加剂、抗氧剂和降凝剂对生物降解二冲程油的清净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以三羟甲基丙烷、油酸和壬二酸为原料酯化合成一种混合酯,测定混合酯的流变学性能、热氧稳定性和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该混合酯的黏度较高,倾点较低,最大无卡咬负荷为647 N,载荷392 N、转速1 450 r/min、长磨时间30 min实验条件下磨斑直径为0.56 mm,热分解温度接近250℃。该混合酯流变学性能、热氧稳定性及摩擦学性能均优于植物油和矿物油,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合成酯类油。  相似文献   

10.
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是一种优良的润滑油基础油,具有突出的生物降解性能,可用于替代矿物润滑剂。以三羟甲基丙烷和油酸为原料,在固体酸的催化下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采用FTIR和XRD对Ti/Zr固体酸催化剂结构进行表征,通过酯化反应评价其催化性能,结果表明TiO2/ZrO2配比为1∶1的固体酸表现出较好的催化性能。研究合成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的最佳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80 ℃、酸醇摩尔比为4.2∶1、反应时间为6 h,催化剂用量为0.5%时,反应的转化率达到99.6%,三羟甲基丙烷三油酸酯的收率达到96.9%。  相似文献   

11.
有机酸分析系统检测有机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机酸分析系统测定产品中有机酸的含量。结果表明,峰面积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四种有机酸最小检测浓度均为0.1μg/mL,回收率分别为:柠檬酸100.34%~100.57%,苹果酸100.14%~100.20%,乳酸100.09%~100.10%,醋酸100.36%~100.68%,柠檬酸RSDmax=0.36%,苹果酸RSDmax=0.44%,乳酸RSDmax=0.74%,醋酸RSDmax=0.49%。  相似文献   

12.
介绍酸性光亮镀锡的基本组成,特点及工艺过程,并对镀液维护和常见故障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器法对红酒中的苯甲酸和山梨酸进行测定的方法。该方法采用Agilent Eclipse XDB-C18液相色谱柱,0.02mol/L乙酸铵:甲醇(95:5)流动相,在250nm波长下经紫外(VWD)检测器在12分钟内即可完成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0%“106%,相对标准偏差为0.65%(苯甲酸)和0.33%(山梨酸);苯甲酸的栓出限为0.057mg/L,山梨酸的检出限为0.049mg/L。本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红酒中的苯甲酸和山梨酸的测定。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用脂肪酸分析毛细管气相色谱法测定酱油中苯甲酸和山梨酸含量的方法。通过三种溶剂的比较,选定乙醚作为提取剂,再经净化和浓缩后用DB-FFAP柱(30m×0.25mm×0.25μm)进行分离和定量。方法学试验结果表明:苯甲酸、山梨酸的线性回归相关指数R2都大于0.995,最小检出限(LOD)都低于1.00μg/mL,加标平均回收率皆大于75%,相对标准偏差(RSD)皆小于5%。本方法简便,分离效果好,灵敏度、准确度、精密度均符合实验方法的要求,适合酱油样品中防腐剂山梨酸、苯甲酸的日常检测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RP—HPLC同时测定地榆提取物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色谱柱为Shimadzu ODS C18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80 nm,流速1.0 mL·min^-1,柱温为室温。结果:没食子酸和鞣花酸在0.2~1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其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7%和99.4%,RSD分别为1.75%和2.11%。结论:本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于地榆中没食子酸和鞣花酸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蚝水中山梨酸和苯甲酸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蚝水中山梨酸和苯甲酸含量的检测方法,采用乙醚提取蚝水中的山梨酸笔苯甲酸和盐净化的手段,除去蚝水中强紫外吸收物质对测定山梨酸和苯甲酸的干扰,使最小检测限达1mg/l,对山梨酸和苯甲酸的回收率分别为94.6%和93.2%,结果表明该提取方法简便、准确和灵敏。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十二酸、二乙醇胺和硼酸为原料制备十二酸二乙醇酰胺硼酸酯,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分析其结构。将一定量的该硼酸酯加入基础油中制备一种半合成切削液,分析其腐蚀性能和防锈性能,并通过四球摩擦试验机测试其极压抗磨性能。结果表明;制备的硼酸酯在半合成切削液中具有良好的极压抗磨性能,当硼酸酯的质量分数为11.3%时,5%切削液稀释液的摩擦因数达到0.056,最大无卡咬负荷达到392 N。采用该硼酸酯制备的半合成切削液的各性能指标达到GB/T 6144-2010标准。  相似文献   

18.
使用046mol/LHClO4167mol/LHAc电解抛光溶液进行实验,确定了常温下制取渗金属薄膜样品的电解抛光参数,为Bolmann法制取电镜用薄膜样品提供了电解参数选择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