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接上期) 大型液晶显示器用背光照明系统是平板背光照明系统的主要市场,主要用于笔记本电脑的液晶显示器、台式液晶显示器等处,如用多只荧光灯的直下式背光照明系统,厚度一般为15~20mm,重量大于0.5kg,功耗约为10W,而用侧导光式单管(CCFL)背光照明系统,厚度只有35mm,重量约为100g,功耗约为1W左右,它的结构完全符合便携式设备的狭框架、超薄型、重量轻和低功耗的要求,已成为大型液晶显示设备首选的配套产品.  相似文献   

2.
《真空电子技术》2010,(6):31-31
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采用LED背光源的液晶显示器使用的都是侧光式白光LED技术,其最大的优势就是节能、环保。在同尺寸大小下与传统CCFL背光机型相比,LED背光液晶在功耗方面仅仅只有前者的一半,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液晶显示器的厚度越来越薄,背光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当下主要采用侧背光的方式.侧背光也被叫作侧入式背光,它的光源是从显示器侧边发出,然后再利用导光板,沿侧方导入,从正面射出,进而完成对液晶屏的照明.这种背光方式与以往的背光方式相比,它可以缩减灯腔的厚度,减少LED灯的使用量,并且还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而且在当下,人们对显示器的质量和环境性能也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相似文献   

4.
用于TFT-LCD的大功率LED侧式背光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用蓝光激发黄色荧光粉发出的1W大功率白光LED作为TFT-LCD背光光源,LED左右两侧各12个以13.2mm等间距排列;采用由反射率为95%的反射镜构成的光学腔代替传统复杂的导光系统进行导光,仅仅用反射镜将LED发出的光导入液晶面板底部,减少了背光结构的复杂程度;利用光学模拟软件Tracepro对设计的侧式背光系统的LED阵列位置及反射镜位置等参数进行模拟优化,设计了可应用于26.4cm(10.4in)TFT-LCD的大功率白光LED侧式背光源系统。经过优化的背光系统,其亮度均匀性和光利用率分别达到87%和74%,背光系统的几何尺寸为292mm×164mm×20mm。  相似文献   

5.
王晓泓 《电子世界》2012,(10):106-108
液晶显示技术正快速地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渗透,液晶显示器已是整个显示领域中的佼佼者,液晶显示器根据背光源不同主要为"CCFL"和"LED"两大类,LED背光技术相比CCFL更先进,白光LED只是RGB-LED背光技术的一个过渡,RGB-LED背光是一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LED背光技术和工艺日趋成熟,取代CCFL也将成为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照液晶显示器背景照明光源所用发光器件的不同类型,简要地分析讨论了CCFL与EL背光电源集成电路的分类、结构、特性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美国 UNITRODE IC公司推出的UC3871新型单片IC,对背光式LCD(液晶显示器)及其CCFL(冷阴极荧光灯)可提供所有的驱动和控制功能。它不仅在PC机 CCFL背光式LCD中的应用是最佳化的,而且还可用于节能荧光灯电子镇流器和各种试验仪器以及一些消费类产品中。 众所周知,目前桌上型、膝上型、手提式和笔记本式PC,大多带有CCFL,用作背光式LCD显示。CCFL  相似文献   

8.
大尺寸TFT-LCD的LED背光技术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传统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thin film transister crystal display,TFT-LCD)通常采用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scent lamps,CCFL)作为背光光源。相比较而言,由于发光二极管(LED)TFT-LCD背光源系统具有色彩还原性好、对比度高、亮度高等优点,近年来应用于大尺寸TFT-LCD的LED背光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当前应用于大尺寸TFT-LCD的LED背光源主要有两种:RGBLED背光源和白光LED背光源。大尺寸的LED背光系统结构主要采用直下式和侧式结构。本文将对这几方面进行系统阐述,并对大尺寸TFT-LCD的LED背光系统的应用前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
发光二极管(LED)的内在品质使它能够替代冷阴极荧光灯管(CCFL)成为下一代电视机、台式机和笔记本显示器的背光解决方案.LED的功耗远小于CCFL,寿命比后者长5倍,效率更高,显示器厚度更薄,亮度调节的精细度更小,使用低电压驱动器,而且本身就更加环保,因为LED与CCFL不同,它不含有汞或其他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轻薄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液晶显示器应用了侧背光的背光系统。通过仿真,分析了导光板厚度以及进光面与LED背光间距对于显示器亮度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导光板进光面点胶的方法以提高背光的光效。经过试验验证,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显示器的亮度。  相似文献   

11.
《今日电子》2008,(6):107-107
此CERAMOS^TM反射镜LED专门为基于导光板的显示器在高环境光条件下(如现在的TFT显示器、汽车仪表盘和飞机驾驶舱)的背光照明度身定做,特别适用于耦合到2mm薄的导光板中。该产品不仅封装小巧,而且能提供亮度和功率的极佳性能,是中型(5-20英寸)液晶显示器(LCD)背光照明的理想解决方案。这款薄型CERAMOS^TM反射镜LED采用ThinGaN^TM LED专利技术制成,电流为80 mA时光学效率高达70Lm/W。  相似文献   

12.
用于平板显示器的RGB LE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ED背光变得比CCFL还常用。带有RGB LED背光的LCD显示器而板可以实现出色的色彩还原,加强了观看体验。跟一般的CCFL不同,RGB LED扩展了可视色彩的范围。CCFL背光显示器的色域(频谱)有限,并且色彩鲜艳度不足,见图1。CCFL覆盖NTSC色域约为80%,而RGB可  相似文献   

13.
裸眼立体显示器是不需要佩带助视眼镜的立体显示设备.它使用特殊的光学元件改变显示器和人眼的成像系统。文章讨论基于狭缝背光照明的液晶立体显示器的原理及其组成结构。利用通用的TFT LCD液晶显示器作为图像显示部件,通过科学设计符合立体显示照明原理的照明板部件.与液晶盒精密装配在一起组成裸眼立体显示屏,配合电路系统和显示软件完成裸眼立体显示器的系统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14.
意法半导体针对照明控制和光反馈应用开发出一款高度集成的亮度彩色一体式传感器IC VM6101。新产品具备、彩色光和环境亮度测量功能,内嵌系统接口集成外设无需外部组件,可节省制造成本,特别适合液晶显示器的自动背光控制应用(冷阴极荧光灯(CCFL)或白光LED)。  相似文献   

15.
日本NEC公司最近开发出NL10276AC24—01型薄膜晶体管彩色液晶显示器,显示器的尺寸为31cm,亮度可达200cd/m~2。显示器的象素间距为0.24mm,共有1024×768(H×V)个象素,可显示4096种颜色。由于改进了背照明和转换器,发光效率提高使亮度达200cd/m~2。可与CRT的亮度相比。包括转换效率在内的功耗为15.6W。显示器的整个尺寸为410×235×20mm,重量1.3千克。  相似文献   

16.
为了合理降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功耗,抑制像素补偿导致的截断噪声,减少显示图像的颜色和亮度失真,对基于图像特征的液晶显示器动态调光算法进行研究。首先,根据液晶显示器特性介绍了区域调光算法处理过程,分析了截断噪声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基于图像局部亮度的液晶显示器动态调光算法,即基于最大值法得到初始背光值,根据图像局部区域亮度与初始背光分布图对应区域亮度的相似程度修正初始背光值,通过模糊-掩模方法模拟背光的混光扩散过程,结合像素补偿得到调光图像。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基于图像局部亮度的液晶显示器动态调光算法处理后,背光功耗平均降低约31.54%;截断噪声平均低至像素总和的1.17%;L~*a~*b颜色空间峰值信噪比(LabPSNR)平均达到37.11dB。应用该算法能够合理降低显示器的背光功耗,使图像的截断噪声得到显著抑制,颜色和亮度失真明显改善,对于各类图像都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欧洲在偏光技术上的突破,亮度为目前产品的两倍而功耗并不增加的液晶显示器(LCD)可望在明年推出。新型显示器采用传统的后背光照射方式,导光率提高了70%~100%,并能与当前LCD的玻璃模组相兼容。 它的商业化产品是Transmax光学薄薄,它可让LCD代替桌上型使用的CRT显示器,延长笔记本电脑的寿命,促使背光式LCD屏幕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机上。 这顶技术由飞利浦研究实验室开发,并由德国Morck  相似文献   

18.
特种液晶显示器对背光源提出特殊要求。介绍了特种液晶显示器用背光源的主流类型CCFL(冷阴极荧光灯)和LED(发光二极管)。从亮度、功耗、色彩、可靠性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各自的技术特点。分析了LED背光源在特种液晶显示器技术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俩光式LED背光单元(BLU)功率要求由于功耗较低、使用寿命较长,发光二极管(LED)正在稳步地替代古老的冷阴极荧光灯(CCFL),用作液晶显示(LCD)电视的背光源。为了给大尺寸LCDTV提供充足的亮度,背光照明需要大量串联或并联的LED阵列。鉴于LED的颗数和LED的串数可以减少,如今侧光式(edge.1it)背光照明变得更加流行。在侧光式背光照明中,需要高效且高升压比的DC-DC转换器来控制串联的LED串。  相似文献   

20.
在液晶显示器背光模组LED侧照明中,为了减小近光源处明暗相间非混光区对导光板有效均匀照明面积的影响,对导光板入光面处微结构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具有阵列棱镜结构的微棱镜膜,在不改变LED与入光面距离以及相邻LED间距的前提下,将其贴附于导光板的入光面处。试验结果表明:当棱镜顶角为105°时,入射光线的出射角度最大,微棱镜膜的散光作用可以将非混光区的宽度由原来4mm减缩至2mm。有效地增加了近光源处混光区域的面积,对于LED侧照明式背光模组入光面微结构的设计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