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情测报系统中,目前普遍采用超短波通信组网。超短波通信具有设备灵巧、安装架设方便的优点。超短波为视距通信,在有高山阻挡时,须架设中继,并要有良好防雷接地装置。在设计通信网时,若通信电路留有一定的储备余量,则超短波通信组网系统具有很高的可靠性。超短波组网是中小型流域水情测报系统首选的通信组网方式。 一、水文自动测报系统的组成 水情遥测系统由信息采集、信息传输和信息存储处理三部分组成。根据遥测设备的功率,通常把肩负信息采集任务的设备称为遥测站;完成信息中转传输的设备称为中继站;而中心站则接收遥测信息…  相似文献   

2.
对舰船超短波通信系统进行了介绍,讨论了海上舰船超短波视距通信的特点,并分析了舰船超短波通信的抗干扰、反侦察能力,最后对舰载超短波通信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超短波干扰效能等效替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通信对抗训练中,大型超短波干扰系统不便使用,较好的方法是使用小型超短波干扰系统进行近距离模拟。但在使用小型干扰系统时,如何有效地模拟替代大型超短波干扰系统是关键问题。从超短波电波传播和通信干扰的基本原理出发,对大型超短波干扰系统到小型超短波干扰系统的干扰效能进行了等效推算,并给出了实例。  相似文献   

4.
赵经文 《中国无线电》2007,(3):25-26,44
近几年来,公众移动通信发展迅速,蜂窝移动电话已拥有庞大的用户群。相比之下,超短波无线电台的用户群较小。然而超短波无线电台是一种社会必需的无线电台站,主要应用于民航、铁路、公安、防汛、防火等部门专用通信和电力、银行、学校、酒店、宾馆、商场、建筑工地等单位的指挥调度系统,以及一些应急通信系统。超短波无线电台是地方无线电管理部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之一,如何加强超短波无线电台管理,满足用户和社会发展需要是无线电管理部门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江西省信息产业厅无线电管理处赵经文对超短波无线电台管理的思考,供同行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海上超短波通信网络协议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杨斌 《通信技术》2009,42(5):255-258
为了探索我国未来海上超短波通信发展方向,文章讨论了两种比较成熟的通信体制——无线自组织网络和数字集群通信系统,并对涉及其核心技术的网络协议进行了介绍和分析。以供未来海上超短波通信网的发展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短波通信系统及超短波传播特性,介绍了超短波通信质量的影响因素,并对数字化中频、Ad hoc网络、混合技术以及智能天线技术几种有效应用在复杂电磁环境中的抗干扰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分析了未来超短波通信在微型化、智能化以及模块化方面的发展趋势,旨在为提升超短波通信质量提供必要支持。  相似文献   

7.
无线通讯通常都存在不同形式的干扰,因此超短波通信受干扰也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抚州市超短波中继站受电磁波干扰影响整个报汛系统的正常运行。通过对超短波通信干扰的机理分析研究,找出干扰的原因,研究出适合于干扰环境中传输信息的通信系统与应急处理方法,有效地保护了超短波信道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8.
彭超  高勇 《电声技术》2017,(11):80-83
针对机载超短波话音通信系统中通信话音丢失的问题,将等增益合并技术应用到机载超短波话音通信系统中,并结合实时时延估计技术和buffer缓冲时延补偿技术,提出一种实时等增益合并算法.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根据不同信道间信息的互补来增强接收效果,改善机载话音通信系统中通信话音丢失的问题,有助于提升机载超短波话音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数字无线通信技术在森林防火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防火数字无线通信包括超短波通信网、短波通信网、卫星通信系统和应急通信保障车等几个方面;在日常预防及扑火应急通信中超短波通信网的作用是最为重要的,同时超短波通信网为用户实现了专用链路资源,为扑火应急通信提供了数据远程传输的手段;超短波通信基站的建设依托于林场资源及地理环境等条件,所以在基站的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提出了很多挑战。重点介绍数字超短波通信网的建设和火场应急情况下的结合便携通信设备、卫星设备和应急通信保障车的无线语音、数据和视频的传输方案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评估具有多个因素的某机载超短波通信系统的效能。构建了机载超短波通信系统的效能指标体系,结合层次分析思想和模糊综合评判模型,通过工程经验和专家评定构造判决矩阵并选取适当的模糊算子进行处理,评估给定系统的效能;并分析比较了不同权重指标因子对系统效能的影响;定量的评估结果表明该机载超短波通信系统效能具有良好等级。  相似文献   

11.
1 引言 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日益广泛地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装备自己,尤其在通信领域,随着全军信息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超短波监测站建设逐渐增多。超短波监测站通信设备中电子电路集成越来越高,对过电压和电磁脉冲干扰的防护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雷击是造成通信设备损坏的主要原因。由于超短波监测站为视距通信的特点,超短波监测站大多建在高山、高楼顶或空旷地区,而且都装有天线,监测站遭雷击的机率很高。因此,加强超短波监测站的雷电防护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山区短波和超短波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汶川地震通信受损情况、山区通信抢修过程以及抗震救灾山区指挥通信状况,阐述了建立山区应急指挥通信系统的重要性以及山区指挥通信应具备的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短波和超短波数字集群通信技术的山区应急指挥通信系统构建模式:省与县之间建设短波通信电台,县与乡以及村之间建设超短波数字集群通信系统,乡到村之间建设无线广播系统.该系统具有使用维护成本低、通信内容保密性好、应对灾情险情能力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欧阳超  杨霄鹏  张衡阳  陈强  倪娟 《电讯技术》2013,53(8):1106-1112
地空超短波话音通信网是实施航空管制与对空指挥通信的重要基础设施,而越区切换是其实现连续、不间断地空通信中的重要一环。介绍了地空超短波话音通信网的构成和越区切换过程,分析比较了地空超短波话音通信网与陆地移动通信系统和数据链系统在越区切换上的区别,提出并详细阐述了地空超短波话音通信网越区切换的关键技术,展望了地空超短波话音通信网越区切换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超短波通信链路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主要从通信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对超短波通信链路分析进行了初步探索,介绍了能量传播分析法和链路余量分析法以及多径条件下的考虑。结合工程实践,给出了超短波通信链路分析示例,这将有助于系统工程师预知系统设计性能、控制技术风险、进一步提高信道估值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5.
根据确定性传播模型,在地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种基于HLA技术的超短波通信仿真系统。仿真系统包括超短波(VHF)收/发电台、电波传播算法模型、仿真控制等模块,各节点通过RTI(运行支撑环境)构成了一个分布式仿真结构,可实现超短波通信系统的点对点通信、点对面通信、多套电台组网通信的性能仿真。并给出了在某典型场景中超短波电台语音传输质量、数据传输质量的仿真结果,同时给出了在不同位置布设电台的传播损耗分布。  相似文献   

16.
胡碧峰 《通信技术》2009,42(10):16-18
针对传统短波通信系统的不足,设计了一种改进型的短波/超短波通信系统。该系统能够把计算机与短波/超短波电台连接起来,实现文本、图像等数据在短距离范围内的无线传输,同时利用计算机实现对通信数据的存档。实验证明,该系统抗噪声性好,误码率低,能够满足短波无线电数据通信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在通信系统仿真设计中,物理层建模通常使用经验模型公式,无法精确地刻画仿真场景及配置的实际情况.为了提高仿真模型的有效性,针对超短波通信系统的特点以及物理层信道模型和地形因素对超短波通信的影响,本文设计了一种结合OMNET++通信模型、Simulink信道模型和WI模型的超短波通信仿真系统,通过与物理层经验模型公式进行对比实验,验证了物理层的建模精度对性能结果具有较大影响,并对性能结果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首先分析了影响飞机超短波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的因素,然后进一步介绍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如何有效降低这些因素影响的方法,最后提供了排除通信系统故障的方法,希望对飞机设计人员、工程人员等在超短波通信系统的设计、使用、检查、排故等方面起到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郭晋宏  李建涛 《通信技术》2009,42(9):117-120
文中通过对三种传播预测模型的产生背景及适用条件的对比分析,结合Matlab仿真结果与实测数据的比较,选择Longley—Rice模型为海上超短波通信传输损耗模型,根据传输损耗模型计算接收点场强,并计算出接收点所需最小接收场强,依据时间概率模型判定舰船超短波通信侦察系统的有效侦察距离,根据有效侦察距离对舰船超短波通信侦察系统侦察效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20.
RMS—1型超短波自动监测系统山东工业大学刘思扬由山东省无委、聊城地区无委和山东工业大学通信研究所共同研制的“RMS—I型超短波自动监测系统”,经过一年多的开发研制和半年多的实际运行,各项性能指标和功能达到了原设计方案要求,可以完成各地(市)级无委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