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东  范嗣斌 《城市规划》2003,27(B06):82-84
北京市中轴线核心区南起规划南五环路,北至北五环路,长度约25km,核心区宽度约1000m(图1)。中轴线的中段是北京旧城传统城市中轴线,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建筑艺术线,以此轴线为脊梁的北京旧城的总体布局和城市艺术赢得了各种赞誉。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城市建设高速发展以及面临2008年奥运机遇,城市面貌处于快速变化中,如何进一步明确中轴线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2.
北京城市独有的壮美秩序正是由中轴线的建立而产生的,并以此形成了前后起伏、左右对称的城市空间形态。可以预见,未来一个时期,北京的城市面貌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为了迎接这一巨变,必须解决好以下三个层面的问题。宏观层面:立足长远,探讨整体和具有理想色彩的战略设想,确定中轴线的职能定位;中观层面:与时俱进,调整原有规划,规划好中轴线及其附近地区的土地利用和空间形态;微观层面:依据现实,在保护城市公共利益和应对市场压力之间,寻求新的利益平衡点及理论依据,注意中轴线重要节点和其两侧具体项目的规划与控制。中轴线的…  相似文献   

3.
宋晓龙  吕海虹  张铁军 《规划师》2003,19(6):7-9,14
拥有700多年古老历史的北京中轴线作为城市空、司的基本骨架,已成为城市精神的一种象征.但以往的规划大都缺乏对中轴线内涵的深刻发掘。此次北京城市中轴线的城市设计以“欢乐颂”作为其精神内涵,并赋予轴线上各城市功能区以形象化的主题,在保护传统中轴线的基础上发展南、北延长线,以北端体育文化城、中部历史文化城及南端的科学文化城为基础,形成一条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融合艺术和纪念意义的轴线。  相似文献   

4.
张妍 《建筑与文化》2023,(4):109-111
北京中轴线是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的核心区域,统领城市功能与空间格局,体现北京城规划秩序思想的文化特点。近年来,北京中轴线申遗在即,中轴线遗产价值的挖掘为北京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资源所构成的城市形态和文化在全球有突出的显示度,其文化资源的系统整合也是国土空间规划时代城市空间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历史的维度,对北京中轴线的发展史和遗产价值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在中轴线申遗背景下,应注重其轴线格局所形成的价值特征,分别为:以中为脉,并存秩序;融合山水,顺应地形;活态遗产,继承形态。构建城市形态-景观-文化资源一体的城市遗产价值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5.
观察中国古建筑遗址,从城市遗址发掘后的考证可以发现,无论是建筑单体、建筑群体,还是城市,都有一条中轴线.北京城是一座完全按照传统礼制规划建造的城市,其主要特点便是城市的中轴线.北京中轴线已经启动申请《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一件好事.  相似文献   

6.
纵观中国的传统城市,对轴线的刻意追求和创造与整个城市的布局密切相关。即按照一个理想范本,不断探索表现集权统治和宗族礼法的城市中轴线系统,最终达到美学上的高度一致与和谐。北京传统中轴线是中国古代都城中轴线建设的集大成者,初步形成于元大都时期,经明清两代的发展建设并保留至今。其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以紫禁城为中心,以景山为制高点,两侧文物建筑众多,空间收放自如,景观变化万千。“这是一份伟大的遗产”。统领整个城市的中轴线,正是北京城市规划的精华所在。城市已迈入21世纪,我们必须认知这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中轴线在未来发展中的问题,立足于长远的、整体的和具某种理想色彩的战略设想,广泛借鉴国际经验,解决北京城市发展中所面临的现实和长远的矛盾。这正是此次进行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之目的所在,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对理想的北京城市中轴线的期待。世界上距离最长、最伟大的贯穿全城的7.8公里南北中轴线,曾给古老的北京带来无尚荣光;而今,纵横25公里的恢宏的北京城市中轴线,必将给我们的城市带来更多的梦想。 ——编者北京城市中轴线既是传统的轴线,更是  相似文献   

7.
2011年,北京市政府决定把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列入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市政府委托清华大学国家遗产中心承担北京中轴线申报文本的编写,北京市城市规划研究院承担北京中轴线的保护管理规划编制工作。北京是中国古代都城中保存最为完整的都市,在世界城市规划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在城市史研究领域是研究者们的共识。北京中轴线对北京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申报世界遗产的角度如  相似文献   

8.
张妍 《建筑与文化》2023,(5):119-120
2023年1月,《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正式发布,为申遗在即的北京中轴线明确遗产构成要素和保护利用方向。文章以城市历史景观为视角,将中轴线的遗产资源构成归纳为: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和价值维度,通过多维度对其遗产资源的整合,对中轴线的利用提出价值维度、遗产类型、山水景观和再利用方面的四点建议,构建城市历史景观视域下的北京中轴线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9.
中轴线是中国古代城市营造的重要基准与依托,是 传承中华文化精髓和中国智慧的典型代表。北京中轴线作为中 国古代城市规划与建设的巅峰之作,其确立、发展、营造与绿 色空间息息相关。在文化自信、生态文明的新时代发展背景 下,绿色空间不仅是北京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重要的空间构成要 素,更是传承东方智慧、展现首都形象、体现时代发展的重要 载体。基于历史文脉演变、中轴营城模式和现状发展评估等研 究,提出北京中轴线及其延长线绿色空间的发展重点,为保护 好、传承好、利用好重大历史文化遗产,明确发展路径,形成 了一套“HSSD”研究技术方法与规划逻辑体系,为风景园林 在文化景观领域的相关规划与研究提供支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择中观”的城市设计理念以及背后所蕴含的中庸和谐、君权神授等礼制文化思想强烈地影响着城市形态和空间布局。而明清北京城更是集“择中观”思想布局的完美作品,其城市中轴线从建设初期的规划布局、发展演变规律等都深刻地体现了中华五千年厚重的城市文明。从“择中观”的城市设计理念出发,总结中国古代城市中轴线的演变规律,并以北京传统中轴线为例,剖析其背后的中和理念和礼制文化,从而延续中华五千年城市文明并增强中华民族国家认同感。  相似文献   

11.
《建筑创作》2005,(6):137-137
《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 进入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北京城市建设改变了城市面貌,进一步明确中轴线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妥善处理保护和发展的关系、确定空间形态等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北京市规划委员会组织了北京中轴线城市设计研究及方案咨询工作。  相似文献   

12.
北京城中轴线是古都北京的脊梁。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方案都保护并发展了旧城中轴线的独特风貌。旧北京城中轴线从永定门至钟鼓楼长约7.8公里,而经过50多年的变迁,今日的中轴线从南苑至奥体公园已长达25公里,是世界大城市规划建设中独一无二的精品。 北京城中轴线的规划思想,通过定线工作得到了具体落实。  相似文献   

13.
国子监     
阮旭红 《建筑》2022,(1):81-81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2018年7月,北京中轴线申遗已确定天安门等14处遗产点。北京中轴线是一套完整的故事体系,通过中轴线,能够了解中国人如何通过规划布局来表达对政治理念、文化象征和生活空间的认识。本期封面和封三刊登了阮旭红北京中轴线系列中的《奥园冬色》和《国子监》两幅摄影作品,供广大读者赏析。  相似文献   

14.
北京城市中轴线是一条独一无二的中轴线,它所承载的历史人文价值与所担负的城市发展任务同样沉重。如何在悠久历史传统的空间载体与城市进一步发展的核心之间找到平衡点,是本项城市设计的难点与关键所在。中轴线的职能定位中轴线记载着城市生长的痕迹,浓缩了城市发展的历史,映射着城市独特的文化,其主要职能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功能发展轴:中轴线的形成是城市功能拓展在空间上的投影,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张与功能复杂度的加剧,中轴线也随之延伸,如同一把标尺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各个不同时间断面。视觉景观轴:中轴线在视觉上的局部或整体…  相似文献   

15.
北京旧城传统中轴线是世界上最长、最成功的建筑艺术线,以此为“脊梁”形成的北京旧城的总体布局和城市建筑艺术也赢得了各种赞誉。新中国成立以来,历次北京城市市总体规划都将城市中轴线的保护与发展作为重要内容给予高度重视。进入21世纪以来,北京城市建设高速发展,同时迎接2008年奥运会,城市面貌处于快速变化之中。如何进一步明确中轴线在北京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妥善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确定空间形态等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主题构思目前,25公里的北京城市中轴线,记录了近千年来的建设成就,也暴露了不少当前城市建设中的…  相似文献   

16.
我们眼中的北京城市中轴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10月,AS&P建筑事务所接受了一份非同寻常的委托。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请我们提交一份有关北京城市中轴线城市设计的报告。一方面我们感到非常荣幸,另一方面也意识到这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毕竟规划区域相当庞大,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且该项目提出的要求远远超过一般的标准。该项任务的重要性还不止于此。北京城市中轴线作为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的最重要象征之一,聚集了诸多著名的重要建筑和场所,如紫禁城、毛主席纪念堂和天安门广场等。位于旧城内的中轴线长7.8公里,可作为历史的延伸。经过近几十年的建设,中轴线向南、北…  相似文献   

17.
司腾 《建筑与环境》2013,(6):135-136
通过奥林匹克公园规划的简单介绍了解其新中轴线对老北京历史文脉的延续与发展、首先阐述北京古城中轴线形成的历史过程并且叙述了奥林匹克公园规划设计的过程,最后结合两者的关系论述了北京奥体公园中轴线对北京京城文脉的延续与革新。  相似文献   

18.
范炳远 《建筑》2022,(3):58-61
北京中轴线是指北京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来北京城市东西对称布局建筑物的对称轴,北京市诸多其他建筑物亦位于此条轴线上。明清北京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直线距离长约7.8公里,是城市的中心坐标,其意义远远超出其物质表现。  相似文献   

19.
一、奥林匹克公园概况北京为举办2008年奥运会将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在北部地区兴建一座奥林匹克公园。北京旧城的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长7.8km,以紫禁城为中心,向南北延伸,贯穿城市。中轴线上的建筑和空间严格对称产生了起伏的城市轮廓线。随着城市的发展,中轴线不断向南北延伸,到达其北端,形成城市空间的高潮区域——“奥林匹克公园”。奥林匹克公园面积约1215公顷,其中包括760公顷的森林绿地、占地50公顷的中华民族博物馆以及占地405公顷的展览馆、体育场馆及奥运村。奥林匹克公园是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心脏,容纳了44%…  相似文献   

20.
金磊 《住宅产业》2011,(5):24-28
北京旧城是我国历史性城市的典型代表,被誉为都市计划的无比杰作,其北京传统中轴线(南起永定门中心点,北至钟楼的中心点,全长7.8公里)更称作世界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本文以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研究了北京中轴线的演变史,探讨了加大传统中轴线保护的思路与方法,旨在为启动北京传统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奠定城市设计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