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场空间是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公共活动发生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园文化生活塑造的重要空间。从校园广场的定义、空间形态和设计要点三个方面探讨和分析校园广场空间的设计,以期能对大学校园广场的设计实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现状出发,通过前期调研与数据分析,指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基于"校园针灸"视角寻求改善校园公共空间的具体方法,总结相关的设计原则。最后,根据相关设计原则对武汉理工大学的某处公共空间提出初步改造方案,力求使其重新焕发空间活力,提高空间质量。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的可达性,是实现公共空间高效使用的有力保障。文章利用Depthmap软件,运用空间句法中的轴线分析法,通过计算校园户外公共空间的连接值、全局整合度、局部整合度及可理解度,对河南理工大学南校区空间形态进行校园户外公共空间的可达性分析,以期为大学校园公共空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及指导。  相似文献   

4.
作为大学校园之中公共聚会的空间,校园广场是校园空间不可缺少的要素.城市伦理学的发展,为校园广场的设计提供了伦理学依据,通过分析校园广场的类型与其伦理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引出了对校园广场设计的伦理学思考--人性化设计,包括广场空间尺度与围合设计、广场铺地及建筑小品设计、广场绿化与广场水环境设计、广场无障碍设计、广场的微空间设计等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大学校园中隐性公共空间的概念,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后天优势,基于对文化认同的理解,对校园隐性公共空间与文化共同体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行阐述,并且指出对隐性公共空间进行研究,可以为校园规划和校园公共空间设计提供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6.
大学校园不仅是大学生学习的地方,更是大学生交流、交往的地方,因此大学校园的建设与学生行为方式息息相关,从而影响到校园的活力。我国的校园建设经历了一个很长的发展过程,如今已经到了相对成熟的阶段,但依然存在校园空间识别性差、空间使用不便、学生交流空间少等问题。规划师将解决这些问题的着力点放在公共空间的景观上,而空间结构对公共空间的使用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本文运用现场调研和空间句法的分析方法,通过对比集美大学和华侨大学厦门校区的校园公共空间使用现状和空间结构,说明空间结构对公共空间使用乃至校园活力的影响。最后对校园建设中校园活力的提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服务中心为例,在分析已有校园外部空间的基础上,对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进行整合设计研究。该研究首先阐述了校园外部空间的概念、校园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以及校园外部空间整合的含义;其次对华侨大学厦门校区校园服务中心外部空间形态进行分析;最后从三个方面总结并提出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整合设计策略。希望能为一些大学校园外部空间的整合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探索出一种充满特色的大学校园外部空间。  相似文献   

8.
PSPL调研法是依托空间与人群行为的互动关系进行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关系研究并用以指导设计实践的主要方法。开放式大学校园具有社会共享性和公益性,能集中体现公共空间类型与人群行为特征。选取山东建筑大学15处校园公共空间,从空间包容度和空间承载力两个维度进行7项16个指标的活力评价。结果表明校园公共空间的活力主要受可达性和空间设施数量的影响,受空间整洁度、意象化等感官要素影响不大。结合校园开放包容度调查,从开放意愿、空间要素、导览设施、空间组群等方面提出了校园空间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公共空间是大学生公共生活的重要活动场地,在公共空间使用过程中出现空间荒废、功能变更等现象普遍存在。文章就西南科技大学校园公共空间异化现象,采用百度热力图及实地定点调研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避免校园公共空间异化的规划思想及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从学生需求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家琦 《山西建筑》2007,33(7):34-35
介绍了城区型大学的概念及其具有的特点,通过对城区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调研,分析了城区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变化趋势、功能需求和精神需求,从而为城区型大学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沙河校区校园为研究对象,对校园内公共活动空间夜间光环境现状进行现场调研、光环境测量以及主观问卷调研,分析总结了当前校区夜间光环境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为各大学校园公共活动空间光环境的设计及改进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安徽工程大学校园拟建新建建筑的分析,介绍了该大学校园的设计目标和理念,同时对校园的布局、交通、空间、环境等整体设计要求进行了探讨,以期通过整体设计,传承校园文脉,创造融合共生的校园新建筑。  相似文献   

13.
大学校园人居环境空间作为相对完整的地域社会空间统一体,具有特定的静态结构与动态发展特征。校园人居环境空间营造过程是物质空间、校园生活意向与校园场所精神建构的过程。紧凑型大学校园空间形成有序、合理、紧凑、高效的复合空间,最大限度最大可能地节约土地资源。通过对紧凑型大学校园人居环境的内涵、发展方式与设计策略的总结与分析,希望对大学校园的规划与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大学校园的环境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好的校园环境不仅仅需要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宏伟气派的图书馆,绿树林荫舒适宜人的校园广场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目前高校室外空间的设计却缺乏地域性的考量,夏热冬冷地区的校园广场空间更是显现出了对学生人文关怀的缺失,对学生在校园广场环境中的行为特点缺少分析研究、.依据目前夏热冬冷地区大学校园广场的普遍情况,本文以湖南大学环境馆前广场为例从校园广场空间活动者的行为模式与行为模式对广场空间环境影响两个方面对校园广场的环境设计进行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从行为学的视角对夏热冬冷地区的大学校园广场空间环境设计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田立  梁俊 《中外建筑》2013,(12):138-139
越来越多的国内大学也陆续引进国外开放式空间学校建筑的观点,将不同院校同筑在一起,更加合理有效的创造科学性的空间,实现公共区域的空间服务共享。本文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大楼方案设计为例,试图研究大学校园建筑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校园建筑应该呈现怎样一种建筑形态,大学校园建筑将有什么样式的新趋势发展。并通过对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大楼的设计探讨校园建筑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建筑开放与交互式空间的诠释。  相似文献   

16.
大学校园作为一种空间形态,是构成校园空间的重要元素。本文介绍了大学校园广场的渊源、类别及其特性,并对大学校园广场的构成元素、空间尺度及其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我国大学校园景观环境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汪艳 《山西建筑》2009,35(22):51-52
探讨了校园屋顶空间利用的意义,分析了大学屋顶的空间特征,介绍了大学校园屋顶空间规划设计基本方法,指出充分利用校园屋顶空间,不仅是满足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要求,更是建设与城市统一和谐的大学校园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8.
李欣 《华中建筑》2008,26(10):89-92
该文以同济大学音乐广场为例,调查研究了作为大学校园主要服务群体的学生是如何感知、评价与使用校园广场空间的。通过对其行为方式的调研分析,总结出影响校园广场使用状况的空间环境因素,希望为大学校园开放空间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正当代大学的发展正在经历一场由多方面因素引发的深刻变革,这些因素包括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习方式与知识传播模式的改变,研究机构与学科发展的变化,校园生活与社交空间的变化,等等。大学的变革也同时影响着校园空间的发展,本期主题聚焦于当代大学校园空间,这一主题涉及广泛的跨学科研究和丰富的设计话题。江立敏等人结合对世界一流大学的考察研究,按宏观一微观、公共一私密、实体一虚拟的逻辑关系,提出校园空间进化的四个维度——城市空间、群落空间、个体空间和虚拟空间,尝试建构一种面向未来的大学校园空间整体观。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园的建设发展突飞猛进,然而,在校园景观建设中,由于设计或其他原因导致不满足大学生行为心理需求的校园公共景观设施仍然存在。传递着校园文化信息的公共设施是人与环境之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因此,校园公共设施的设计应根据大学生的行为和心理需求以及人体工程学,提出符合其行为心理需求的校园公共景观设施设计,创造出符合现代高校校园生活需求的公共景观设施,使之与高校整体发展相协调。如今,行为心理学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景观设计当中,在公共景观设施当中更是离不开人类的行为思想活动,尤其是人们的行为心理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决定了设计作品的是否成功,一个优秀的设计作品是要以人的行为心理为基础和准则的。本文通过对大学生行为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当前形势下大学校园公共景观设施发展现状,并提出对校园公共景观设施发展方向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