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Na2O含量的透明锂铝硅微晶玻璃,通过DSC、XRD、FESEM等测试方法研究了不同Na2O含量对玻璃析晶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a2O的引入能显著降低玻璃的转变温度和析晶温度,抑制LiAlSi4O10晶相的析出。但Na2O的引入促使微晶玻璃中析出Li2Si2O5新相,并且随着Na2O引入量的增加,Li2Si2O5转变为主晶相。由于晶体尺寸均为纳米级,主晶相的转变对透过率影响较小,微晶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均高于85%。主晶相的转变有效增强了微晶玻璃的机械性能,其弯曲强度由300 MPa提升至331 MPa。Na2O的引入有效增强了Na-K交换,Na2O含量为4%(质量分数)的Li2O-Al2O  相似文献   

2.
透明微晶玻璃由于优异的力学性能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领域。本文采用熔融法制备了不同质量分数Li2O和Na2O的Y2O3-Al2O3-SiO2(YAS)微晶玻璃,通过Raman、DSC、XRD、FESEM、UV-VIS-NIR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其结构特征、析晶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碱金属氧化物R2O(R=Li, Na)总量保持不变,随着Li2O取代Na2O含量的增加,YAS微晶玻璃的转变温度、软化温度和结晶峰温度逐渐降低,Q4基团对应的含量逐渐减少,说明Li2O作为网络外体使YAS微晶玻璃结构逐步解聚,玻璃的析晶能力逐渐增强。在同一热处理制度下,随着Li2O取代量的增加,YAS微晶玻璃维氏硬度显著提升,而透过率明显下降。在680℃/10 h+750℃/1 h热处理制度下,可以制备出晶体大小一致且分布均匀的以钇稳定...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刻蚀法在钠钙硅平板玻璃表面制备具有减反增透性能的膜层.利用Na2 SiO3、EDTA二钠、AlCl3溶液对预处理后的玻璃表面进行化学刻蚀,使玻璃表面的化学键断裂,在玻璃表面形成疏松的纳米孔状结构,利用扫描电镜对刻蚀后玻璃表面和断面形貌进行观察,通过对玻璃表面空隙及断面膜层厚度的调控实现入射光在传递过程中产生相消干涉,获得减反增透效果.固定刻蚀液浓度和刻蚀时间,样品透过率随刻蚀温度的升高先增大后降低;固定刻蚀液浓度和刻蚀温度,样品透过率随刻蚀时间的增加先增大后降低.通过调节刻蚀液浓度,刻蚀时间和温度,可制备得到不同透过率和微观结构的减反射样品.使用EDS能谱和红外光谱对玻璃的刻蚀机理进行了研究和验证.在80℃实验条件下,经6h的溶液刻蚀后,在玻璃表面形成宽为20 ~ 30 nm,厚度为100 ~ 200 nm分布比较均匀的纳米孔状结构,玻璃的平均透过率达98.5%,比原始基片提高了8%,雾度由原来的0.20%增加到4.97%,蚀刻前后玻璃成分基本无变化,玻璃的光学性能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4.
张盼  张芩宇  姜宏  马艳平 《硅酸盐通报》2021,40(5):1685-1691
以Na2O-B2O3-SiO2低膨胀玻璃为基础玻璃体系,用B2O3逐步取代SiO2,采用高温熔融法制备出低膨胀硼硅酸盐玻璃。通过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分析了玻璃微观结构,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了桥氧和非桥氧含量,研究了B2O3含量对硼硅酸盐玻璃机械性能、热膨胀性能和紫外-可见光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B2O3含量的增加使玻璃结构中的[BO3]增多,玻璃分相逐渐加重;该体系玻璃的机械性能良好,显微硬度达802 kg/mm2,抗折强度达147 MPa;转变温度和软化温度都逐渐降低,热膨胀系数逐渐增加;玻璃样品的可见光透过率在90%左右,无明显规律,[BO3]增多,玻璃结构中非桥氧的含量增加,玻璃的紫外-可见光透过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5.
利用光学模拟软件分析了光伏玻璃表面减反和自洁SiO_2/TiO_2双层膜不同膜层厚度对透过率的影响,并对膜层厚度进行优化,获得理想的SiO_2/TiO_2膜厚度;根据理论分析结果在光伏玻璃上制备了SiO_2/TiO_2双层膜,测试了制备的双层膜的透过率及对甲基蓝的光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通过控制SiO_2/TiO_2的膜层厚度,不仅对减反射膜的透过率影响较小,同时具备了自洁效果。  相似文献   

6.
岳建设  李祯  刘霞  赵敏 《江苏陶瓷》2023,(6):26-27+32
为了提高铝合金微弧氧化后的表面耐腐蚀性能,采用溶胶-凝胶法配合深紫外光化学处理法在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表面制备Y2O3稳定ZrO2陶瓷封孔膜。用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浸泡试验和电化学测试等分析手段表征其成分、相结构和表面形貌,研究复合膜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深紫外辐照能够在较低的温度下制备出结合力好且致密的ZrO2溶胶凝胶封孔膜,复合膜层的主要相组成为ZrO2,与没有封孔的微弧氧化膜层相比,腐蚀电流I0提高4个数量级,腐蚀电位Eo明显向正向移动,移动幅度为0.283,表明封孔后的涂层耐蚀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沉积法成功制备了SiO2/TiO2核壳结构微球,研究反应温度、(NH42TiF6溶液浓度对微球形貌、晶型以及壳层厚度的影响,并测试其光散射特性。研究发现: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SiO2/TiO2核壳结构微球的表面包覆程度、壳层TiO2结晶程度逐渐提高;改变(NH42TiF6溶液浓度,可制备出不同壳层厚度的核壳结构微球;SiO2/TiO2核壳结构微球和SiO2微球相比,其光散射能力显著增强,且光散射能力随着壳层厚度的增加而逐渐加强。  相似文献   

8.
利用氟化锂和盐酸对前驱体Ti3AlC2进行刻蚀,成功得到寡层Ti3C2Tx纳米片,通过真空抽滤将其负载至商用锂硫电池PE隔膜上,得到修饰层厚度约为710 nm的层状选择性透过Ti3C2Tx材料修饰PE隔膜。通过层间距筛分多硫化物和锂离子,该复合隔膜能够有效阻挡多硫化物的穿过,但不影响锂离子的传输。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性透过隔膜的锂硫电池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在1 C倍率下,其初始比容量为750.3 mA·h/g,循环200圈后比容量仍然有481.3 mA·h/g,容量保持率高达64.15%。  相似文献   

9.
谢海磊  王一霏  施江 《玻璃》2023,(11):7-16
硼铝酸盐玻璃具有超强的抗裂纹形成能力,但其硬度偏低限制了其在盖板玻璃领域的进一步应用。通过微晶化可有效提升其硬度,采用二次熔融浇铸法获得不同SiO2含量的Li2O-B2O3-Al2O3(LBA)基础玻璃,研究了不同SiO2含量对基础玻璃以及微晶玻璃的显微结构及可见光透过率、硬度和耐划伤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SiO2掺入的LBA基础玻璃经575℃保温2h晶化处理后,析出颗粒状的Li(Al7B4O17)晶相,SiO2的掺入能够抑制晶相析出,有利于提高玻璃的硬度和耐划伤性能。当SiO2掺入量为0.5%时,微晶玻璃显微硬度高达6.85GPa的同时仍然保持较高的透过率(88.18%),这分别得益于其内部析出的大量致密纳米级晶粒对裂纹的形成与扩展的有效阻止以及对可见光的散射与吸收较弱,使其在手机盖板玻璃方面具有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烧结法制备MgO-Al2O3-SiO2(MAS)微晶玻璃,研究不同Al2O3/SiO2质量比对MAS微晶玻璃的微观结构和理化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差热分析、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基础玻璃与微晶玻璃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并对微晶玻璃的密度、力学性能、耐蚀性、热学性能和介电性能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随着Al2O3/SiO2质量比从0.52增大至0.64,基础玻璃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增大、析晶峰值温度Tp减小,促使样品析出α-堇青石晶相;样品密度在2.52~2.60 g/cm3波动,介电常数εr由1.73增加到4.51,热膨胀系数由4.46×10-6-1降低到2.38×10-6-1,介电损耗tan...  相似文献   

11.
李淼  兰静  王答成  曾召  孔令歆  郭静 《玻璃》2023,(10):1-8
采用色彩雾度仪、X射线衍射仪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不同晶核剂对Li2O-Al2O3-SiO2微晶玻璃样品的晶化过程、晶相种类及物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玻璃样品分相后,样品的密度增加,维氏硬度值增加,但透过率降低,且加入复合晶核剂比单一晶核剂更易使玻璃分相。同时发现,TiO2会使玻璃基体变黄,热处理后颜色加深且更易浊化,生成钛酸锂。添加复合晶核剂P2O5+ZrO2,促进生成硅酸锂铝和硅酸锂。而单独的P2O5对玻璃结构的补网作用大于分相作用;单独的ZrO2促进生成莫来石。综合各项分析结果,最适合本体系的晶核剂为P2O5+ZrO2复合晶核剂。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主要在光照条件下,利用Na2CO3/H2O2反应体系降解偶氮染料酸性橙8(AO 8),考察了光照条件对AO 8降解的影响,探究了不同活性基团对AO 8降解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光照条件下Na2CO3和H2O2可以产生协同效应,与单独加入Na2CO3或H2O2相比,能够有效促进偶氮染料AO 8的降解。在优化条件下,该体系中AO 8的降解率达到73.83%。同时研究分析了不同活性基团在AO 8降解过程中的作用,其中贡献率表现依次为CO3·->HO·>O2·->1O2。本研究结果可为偶氮染料废水的处理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普通玻璃的透过率,采用化学刻蚀法,在不同的温度和时间条件下,用不同浓度的Na OH溶液对普通玻璃进行刻蚀,得到了具有减反增透的疏松表面。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玻璃刻蚀前后的形貌变化,使用原子力显微镜(AFM)测试了玻璃刻蚀前后的三维形貌和粗糙度,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和接触角测试仪,测试了刻蚀后玻璃的光学性质和润湿性。结果表明,当Na OH溶液的浓度为0.04mol·L-1、刻蚀温度为30℃、刻蚀时间为50min时,刻蚀后的玻璃表面出现了一层疏松的膜层,粗糙度增大,透过率提高到92.23%,玻璃的光学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4.
使用彩虹双层镀膜液在光伏玻璃基板上,利用辊涂工艺成功制备了由不同厚度和折光率二氧化硅层构成的双层减反射薄膜。通过对不同制备参数下得到的双层SiO2减反射薄膜的微观结构、光学性质和组装的组件光伏性能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制备的底层和表层SiO2膜厚分别为75 nm和127 nm时,减反射镀膜玻璃样品在波长380~1100 nm范围的平均透过率为94.33%(AM 1.5平均),封装的光伏组件也表现出了更高的外量子效率和组件功率。  相似文献   

15.
探究高温分解型澄清剂Na2SO4+C(炭粉)和氧化还原型澄清剂CeO2+NaNO3对超白浮法平板玻璃可见光透过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a2SO4和C量的增加,超白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随之增加,从91.30%提升至91.87%。而氧化还原型澄清剂中的CeO2质量分数小于0.07%时,超白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并没有实质性增加;CeO2质量分数超过0.07%时,增长趋势明显。相对于高温分解型澄清剂Na2SO4+C,氧化还原型澄清剂CeO2+NaNO3具有更显著的氧化性,有助于Fe2+/Fe减少,但是Ce4+的自身着色和紫外截止效应影响了可见光透过率,建议使用量的质量分数不超过0.07%。  相似文献   

16.
以正硅酸乙酯(TEOS)为前驱体、甲基三甲氧基硅烷(MTMS)为修饰剂,利用酸催化的方法制备了SiO2增透膜液。采用浸渍提拉法在玻璃基片上进行镀膜,利用马弗炉对膜层进行固化处理,所得膜层通过冷凝水试验箱和TABER磨耗仪进行了耐水和耐磨测试,从而研究了MTMS的加入量对SiO2增透膜透过性能及耐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MTMS的加入可提高SiO2增透膜的透过性能,当n(MTMS)/n(TEOS)=0.5时,其增透性能由未加MTMS时的5.2%增加到5.8%,增长了11.5%,而随着MTMS加入量的增多,增透性能又会呈现下降的趋势;MTMS的加入还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SiO2增透膜的耐水性能,当n(MTMS)/n(TEOS)≥1时,500 h的冷凝水实验对膜层表面及透过性能几乎无影响;随着MTMS加入量的逐步增加,膜层耐磨性能也会逐步地提升,当n(MTMS)/n(TEOS)=2时,膜层经100次循环摩擦后透过率增加量仅降低10%,相比未加MTMS的膜层而言,其耐磨性能有了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17.
赵祯霞  许锋  李忠 《化工学报》2014,65(5):1673-1679
采用二次生长法在α-Al2O3载体上制备超薄型ZIF-8膜,研究了多种轻分子气体以及混合气体CO2/N2的渗透分离性能。通过SEM和XRD表征了ZIF-8晶种层的晶种涂布状态,以及ZIF-8晶体膜的生长覆盖度和晶膜厚度。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低浓度的晶种悬浮液通过浸润式连续多次涂布法,有利于获得晶种层厚度均匀且覆盖度高的超薄均匀ZIF-8晶种层,经过二次生长后所得ZIF-8膜的覆盖度高、厚度均匀且较薄,仅约为8.8 μm;在所测试范围内的CO2/N2混合气体中,此ZIF-8膜对CO2具有优先选择透过性,其对CO2/N2的渗透分离因子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渗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在298 K、406 kPa和CO2组分含量为50%时,该分离因子能达到6,显著超过Knudsen扩散的分离系数。  相似文献   

18.
针对纯镁耐磨性较差这一问题,通过微弧氧化(MAO)技术在Na2SiO3-C10H14N2Na2O8电解液中对纯镁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旨在提高镁的耐磨性。在电解液中添加不同量的稀土盐Er(NO3)3,研究Er(NO3)3添加量对纯镁微弧氧化膜层的相组成、微观结构、显微硬度、临界载荷以及摩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电解液中未添加Er(NO3)3时,膜层中主要有Mg、MgO、Mg2SiO3和MgF2相;电解液中添加Er(NO3)3后,膜层中检测到Er2O3相。电解液中添加稀土盐Er(NO3)3后,膜层表面的孔洞直径减小,...  相似文献   

19.
以B2O3为助催化剂,采用研磨混合法改性Na2CO3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催化甲醇脱氢制备无水甲醛,考察催化剂的组成和反应条件等对催化反应的影响,采用XRD、TG-DTG、N2吸附-脱附、SEM和CO2-TPD等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以B2O3为助催化剂采用机械研磨混合法改性的Na2CO3催化剂,增加了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在(10~30) nm增加了大量的孔道,平均孔径达18.44 nm,比表面积为1.65 m2·g-1,且B2O3分布均匀,改性后的催化剂碱性降低,在催化甲醇脱氢制备无水甲醛的反应中,催化活性明显高于Na2CO3催化剂,表明B2O3改性Na2CO3催化剂能提高甲醇转化率和甲醛选择性。在B2O3/Na2CO3催化剂中B2O3质量分数为30%、甲醇进料质量分数为26%、反应温度为650 ℃和甲醇重时空速为2.94 h-1条件下,甲醇转化率达59.97%,甲醛选择性达83.28%。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和维氏硬度仪对1060纯铝微弧氧化膜的表面形貌、物相构成和显微硬度进行分析,研究了不同电流密度下氧化膜中α-Al2O3相的形成及其表面组织结构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随着电流密度由2.5 A/dm2增大至20 A/dm2,α-Al2O3和γ-Al2O3在膜层中的X射线衍射特征峰强度逐渐上升,α-Al2O3相对于γ-Al2O3的质量分数呈上升趋势,氧化膜表面孔径增大,孔洞先增多后减少,熔融堆积物增多,裂纹横向生长加快。当电流密度为20 A/dm2时,α-Al2O3相的生成速率比γ-Al2O3相的生成速率高,α-Al2O3的结晶程度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